【生理学】第四章第三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生理学】第四章第三节

【生理学】第四章第三节

2024-07-09 14: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1.弹性贮器血管: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

特点:管壁厚,富含弹性纤维,有明显的可扩张性和弹性。

作用: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平衡脉压差,保证血液循环的连续性。

2.分配血管:从弹性大动脉至小动脉之间的动脉管道。

特点:管壁由平滑肌组成,收缩性较强。

作用:将血液送至各组织器官,起到分配血流的作用。

3.阻力血管:小动脉、微动脉和微静脉。

4.交换血管:指真毛细血管。

特点:壁薄,通透性高,面积大。

作用;是血管内外物质交换的场所。

5.容量血管:指静脉。

特点:量多,壁薄,容量大,可扩张性大。

作用:安静状态下60%~70%的血容纳在静脉中,其有血液储存库的作用。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1.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横截面积的血量。

2.血流阻力: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受到的阻力。

影响因素:血液粘稠度(η)、血管长度(L)、血管半径(r)

R=8ηL/πr^4

3.血流方式

层流:每个质点的流动方向一致(平行于血管长轴)但速度不一(越靠近血管轴心越快)。

湍流:每个质点流动方向不一致,出现旋涡。

4.血压:指流动的血液对于血管壁的侧压力。

表示方法:千帕、毫米汞柱、厘米水柱。

三、动脉血压

1.概念:流动的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称为动脉血压。通常指主动脉血压,用肱动脉血压代表。

2.正常值

①收缩压:90~140mmHg

②舒张压:60~90mmHg

③脉压差: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   正常值:30~40mmHg

④平均脉压差: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压的平均值。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差

正常值:100mmHg

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低血压:

收缩压≤90mmHg和/或舒张压≤60mmHg

3.血压的表示方法

收缩压/舒张压mmHg

4.动脉血压的形成(一个前提,三个因素)

前提: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三个因素:

①动力条件:心室射血。

②基础条件:外周阻力。

③重要条件: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

5、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每搏量:每搏量主要影响收缩压。

(2)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

(3)外周阻力: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4)大动脉管壁的弹性:主要影响脉压差。

(5)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比

四、静脉血压、静脉回心血量

(1)静脉血压

1.外周静脉血压:指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2.中心静脉血压: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

正常值:4~12cmH2O

意义:反映心室射血功能与静脉回心血量

两个因素:

①心脏射血能力

心收缩力↑→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房血液流入心室加速→心房压↓→中心静脉压↓

同理:心收缩力↓→中心静脉压↑

②静脉回心血量

静脉回流多→中心静脉压↑

静脉回流速度加快→中心静脉压↑

静脉回流少→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测定的临床意义:

①判断心功能

②指导临床输液

CVP<4cmH2O可以大量输液;

CVP在4~12cmH2O可以少量输液;

CVP>16cmH2O要慎重或暂停输液,最多输200ml左右。

五、微循环

定义: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功能:进行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组成: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微循环的血流通路有:

1.直捷通路

组成: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

特点:①途径较短,血流速度较快;

②经常处于开放状态。

意义:使部分血液快速通过微循环而进入静脉。

部位:多见于骨骼肌

2.迂回通路(营养通路)

组成: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特点:①途径长,血流缓慢,管壁较薄,通透性大;

②轮流交替开放(主要为自身调节)

意义:血液和组织液真正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3.动—静脉短路

组成: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特点:①途径最短,血流量最大、血流速最快;

②经常处于关闭状态。

意义:①具有体温调节作用;

②在休克早期时全身的动—静脉短路开放,以加速血流回心,代偿性地增大心输出量来升高血压。

部位:多见于手指、足趾、耳廓等处。

微循环的自身调节

前阻力血管:微动脉(总闸门)、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分闸门)

后阻力血管:微静脉(后闸门)

六、组织液

概念:存在于组织间隙的液体,是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生成:毛细血管中血浆的水和营养物质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

回流:组织液中的水和代谢产物透过毛细血管管壁而进入毛细血管管壁的过程。

组织液生成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生成压-回流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影响组织液的因素

1、毛细血管血压(Cap)

①右心衰竭→Cvp↑→静脉淤血→Cap→组织液↑→水肿(凹陷性、全身性水肿)

②炎症时→炎性细胞↑→微静脉扩张→Cap↑→有效过滤压↑→组织液↑→水肿(非凹陷性、局部水肿)

2.血浆胶体渗透压

①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血浆蛋白↓

②肝脏疾病→肝功能↓→血浆蛋白↓

③肾病→尿中蛋白丢失↑→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血浆胶体渗透压↓→有效过滤压↑→组织液→水肿

3、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烫伤、过敏反应→毛细血管通透性↑→血浆蛋白滤出↑→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有效过滤压↑→组织液↑→水肿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