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银研究|区域研究】区域研究之财政篇(2022)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各省省会占各省gdp百分比怎么算 【招银研究|区域研究】区域研究之财政篇(2022)

【招银研究|区域研究】区域研究之财政篇(2022)

2023-12-26 00: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年来,我们持续跟踪地方政府财政和债务情况。整体来看,财政实力和财政收支平衡情况均呈现“东-中-西-东北”梯次分布的特征,债务率区域内和区域间均有所分化,东部、西部整体高于中部和东北地区。

■ 综合财力:东部占优,头部效应更加显著。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四个东部经济大省综合财力均超过1.8万亿元;宁夏、青海、海南三省的综合财力仍不足2500亿元。结构上,东部税收支撑力强、土地关联性高,西部和东北补助依赖度高。2021年,20省市综合财力规模有所增长,税收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大部份省市中央补助下降。山西、陕西、新疆、甘肃等中西部资源型省份税收增幅较大;江苏、上海政府性基金收入增幅较大,但增速下滑。

■ 财政自给率:东中西部梯次递减。东部的上海、北京自给率超过80%;中部的湖南较低;而西部的新疆、甘肃、青海和东北的黑龙江四省不足30%。2021年,在财政政策“超收节支”的主基调下,全国30省市财政自给率均有所改善。其中,湖北、山西、陕西、天津、内蒙古等省份增幅靠前。

■ 全口径债务水平:全国债务率普遍提升。东部的江苏、浙江、山东虽然债务总量大但负债率在全国居中,天津债务负担最重;西部债务余额规模不大,但负债率较高,贵州、青海、甘肃、云南四省超过100%。结构上,地区综合财力越强的地方,城投有息债务占比越高;反之,地方政府债占比越高。2021年,全国26个省市债务率有所提升,仅山西、天津、江苏、北京、上海五个地区债务率下降。

■ 展望2022年,地方财政压力加大,区域分化或将加剧。需要关注4条主线:一是大规模减税政策下,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而能源行业发展或将继续支撑资源型地区财政收入。二是财政“增支减收”,地方政府收支平衡压力增大。东部地区财政支出民生类占比高、支出刚性大,若财政收入下滑,财政自给率或将显著下降。三是房地产市场遇冷,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税收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综合财力土地关联性较强的东部和中部地区需要重点关注。四是债务率或将进一步提高,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022年上半年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继续扩大。城投债严监管政策难言放松,但在稳基建、稳投资基调下仍将保障城投公司合理融资需求,综合财力较强的地区城投债规模或将提升。

相关报告

《区域研究之财政篇(2020):深挖地方财政变化,警惕债务上升风险》

正文

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注释1】

2021年,随着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复苏,我国各省市税收收入均有明显增长,整体综合财力较2020年有所增强。2021年中国各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合计达到28.35万亿元,较2020年上涨了2.8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达到11.09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0.97%。本报告基于《区域研究之财政篇(2021)》对全国30个省市的区域财政情况进行跟踪研究,本章将重点分析地方政府综合财力规模、结构及主要变化。

1.1综合财力规模:头部效应更加显著,东中西梯次递减

从规模来看,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头部效应更加显著,且东-中-西梯级分布的趋势延续。东部省份的综合财力规模最大,合计达到13.48万亿元;占全国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47.53%,且占比较2020年(46.38%)进一步提高;其中,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四个东部经济大省综合财力均超过1.8万亿元,遥遥领先其他省市。西部的四川、中部的河南综合财力也较强,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六。与此同时,宁夏、青海、海南三省的综合财力仍不足2500亿元,综合财力的地区差异显著。

图1:各地区2021年综合财力规模及占全国的比重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招商银行研究院

从全国排名来看,大部分省市综合财力的排名较为稳定,仅12省排名有所浮动(7升5降)。东部地区,江苏超过广东成为综合财力规模最大的省份;河北排名下降2位,跌出全国前十。中部地区有4个省份排名上升,其中湖南综合财力规模的全国排名已连续三年上升。西部地区除四川、陕西外,排名均较为靠后,云南、广西、新疆排名有所下滑。

表1:2019-2021年各省市综合财力规模排名

资料来源:地方财政部门、招商银行研究院

1.2综合财力结构:东部税收支撑力强,西部和东北依赖补助

分解地方政府的综合财力,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和中央补助收入【注释2】。由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发挥着核心支撑作用,本章在分析综合财力的结构时将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区分进行数据分析,即将综合财力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和中央补助收入四部分。

从区域分布看,税收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均呈现出“东-中-西”梯次分布特征;中央补助收入则明显东部地区较少。从各组分的占比来看,这一区域差异特征则更加明显,即税收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占比呈“东-中-西”梯次递减,中央补贴收入呈“东-中-西”梯次递增。反映出中央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实现地区间收入的二次分配,使得财政收入资金流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图2:2021年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结构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3:2021年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结构占比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招商银行研究院

税收收入方面,东部优势明显,西部和东北部税收支撑力明显不足。东部大部分省市的税收收入占比高于30%,北京、上海占比甚至超过一半(达到54.67%、52.66%)。中部地区各省份的税收占比处于中等水平,均在20%以上,其中山西、海南税收占比较高。西部和东北地区各省份税收占比在10%-30%之间,其中东北的辽宁,西部的内蒙古、陕西税收占比相对较高,而青海、甘肃、贵州、广西、吉林则税收收入支撑力明显不足。整体来看,各省税收收入占比与综合财力呈正相关,即综合财力规模越大,税收占比也越高。这体现了税收对财政收入的核心支撑作用,税收收入占比越高,综合财力的内生性和稳健性就越好。

图4:2021年各地区综合财力的税收支撑度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招商银行研究院

中央补助收入方面,东-中-西部地区对补助的依赖度依次上升。东部地区中央补助收入占比(下称补助占比)整体较低,基本不随综合财力的变化而变化。除河北外各省份补助收入占比均低于20%,说明东部省份财政系统造血能力较强,对中央财政的依赖程度较低。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补助占比与综合财力规模大体呈负相关关系,即财力越雄厚,补助占比越低。中部地区补助占比在30%-50%之间,分布相对集中。西部和东北补助依赖度整体较高,有8个省份的补助占比超50%,其中青海占比达74.02%,甘肃、宁夏、黑龙江超过60%。值得关注的是,西部也有补助依赖度较低的省份,重庆补助占比仅为30.59%,甚至低于东部的河北。

图5:2021年各地区综合财力的补助依赖度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招商银行研究院

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来源为土地出让收入,反映了地方财政与土地的关联性。各地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占比(简称基金占比)与综合财力大体呈正相关,背后暗含的逻辑是:综合财力规模大的一般都是经济实力强的地区,经济实力强意味着土地需求旺盛,这为政府带来大量土地出让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及其占比自然也水涨船高。

从区域分布看,东部省份政府性基金收入占比较高。其中,江苏、浙江的基金占比超过50%;广东虽和江苏综合财力规模相近,但基金占比只有34.17%,反映出其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性较低。值得关注是,东部的天津、福建,西部的重庆、贵州,基金占比高于其他同等财力规模省份,显示它们的财政收入与土地收入的关联性额外偏高。

图6:2021年各地区综合财力的土地关联性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招商银行研究院

1.3综合财力变化:20省综合财力增强,税收支撑作用显著

观察各地区近几年综合财力规模的变化情况,2021年,随着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复苏,三分之二的省市综合财力规模较2020年有所增加。综合财力增幅较大的区域有江苏、山西和甘肃,增速超过10%;降幅较大的省份有新疆、云南和海南等。

全国30省市税收均呈现正增长,对综合财力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2021年,我国30个省市税收收入共计8.36万亿元,较前一年增长12.24%,增速由负转正。政府性基金收入全国共9.44万亿,较前一年增长5.08%,但增速有所下降,仅半数省份政府性基金收入正增长。中央补助方面,2021年各省总计7.82万亿元,较前值下降较多(-8.93%),全国绝大部省市中央补助均下降。因此,税收占比较高的东部地区综合财力规模普遍增长,而补助依赖度较高的西部和东北省份财力有所下降。

图 7:2019-2021年各省市综合财力规模比较

资料来源:地方财政部门、企业预警通、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 8:2021年各省市税收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和补助收入变化

资料来源:地方财政部门、企业预警通、招商银行研究院

从区域分布看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结构的变化情况。税收收入方面,2021年税收增幅最大的是湖北,疫后重振再现经济活力;受大宗商品价格提振影响,山西、陕西、新疆、甘肃等中西部资源型省份税收也大幅增长,均高于全国平均;此外,海南由于基数较小2021年税收增幅也较为显著。全国税收增长较慢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部的西南地区,中部的河南受到疫情和汛情的双重冲击,2021年税收收入增幅较小。

图 9:2021年各省市税收收入及增速

资料来源:地方财政部门、企业预警通、招商银行研究院

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2021年在“两集中”供地、指导价及限购限贷等措施的影响下,土地市场急速降温,仅半数省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为正。其中,仍维持较高增长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江苏、上海、北京、山东,以及中西部的湖南、贵州、陕西。其他增长较快的区域,如陕西、天津、湖北、安徽、青海等主要受2020年低基数效应的影响。值得关注的是,土地收入关联度较高省份,如浙江、江苏、上海、福建、江西、重庆、广东等,2021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均较前一年有所下滑,综合财力受土地政策影响较大。

图 10:2021年各省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

料来源:地方财政部门、企业预警通、招商银行研究院

中央补助收入方面,由于2020年增加了抗疫特别国债使得当年中央补助收入增加了12.85%,在此高基数下,2021年中央补助收入整体下滑,正增长的仅有六省,河南、甘肃、黑龙江、江西、山西和福建。其中,河南中央补助收入增加了1064亿元,成为其综合财力规模增加的主要来源。总体来看,中央补助收入向中西部倾斜的特征仍然显著。

图 11:2019-2021年各省市中央补助收入及增速

资料来源:地方财政部门、企业预警通、招商银行研究院

地方政府收支平衡情况

2.1财政自给率:新疆、黑龙江、甘肃、青海四省不足三成

地方财政自给率(下称“自给率”),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的比重,是衡量地方财政收支可持续性的指标之一。财政自给率高,表明地方政府自身“造血能力”强,初次分配的财政收入能够满足自身财政支出需要;财政自给率低,则体现了地方政府对上级政府补助和土地财政的依赖度较高,维持财政平稳运行负担较重。

2021年,全国地方财政平均自给率48.10%,较2020年提高4.64个百分点。从区域分布看,东部省市自给率较高。除河北外,东部各省自给率均在60%以上;其中,上海、北京自给率最高,超过80%。中部省份的财政自给率基本在40%-60%之间,仅湖南较低(38.86%),中部省份山西的自给率最高,达56.15%。西部和东北地区整体自给率较低,新疆、黑龙江、甘肃、青海四省不足30%,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

结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两端来分析,西部和东北地区财政自给率低更多是财政收入端规模较小的原因,而对于四川、河南、湖北、湖南等人口大省,财政自给率低更多是受到财政支出端规模较高的影响。

图 12:2021年各省市财政自给率

资料来源:地方财政部门、企业预警通、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 13:2021年各省市财政收支情况

资料来源:地方财政部门、企业预警通、招商银行研究院

2.2财政自给率变化:全国普遍改善,中西部资源型省份显著提高

2021年,在财政政策“超收节支”的主基调下,全国各地财政自给率均有所改善。其中,湖北由于基数原因,自给率提高了11.6个百分点;山西、陕西、内蒙古等资源型省份也由于税收改善,财政自给率显著提高。此外,东部各省的自给率也进一步提高,天津、福建、北京、上海等地自给率增幅继续位于全国前列。

考虑到2020年新冠疫情和国家抗疫特别国债政策的扰动,我们将2021年各省财政自给率与2019年进行了比较,全国各地区财政自给率普遍改善的结论仍然成立。全国仅湖北、江苏两省财政自给率较疫情前小幅下降。

图 14:2021年各省市财政自给率变化

资料来源:地方财政部门、企业预警通、招商银行研究院

从财政收支两端来看, 2021年各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均大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除个别省份外,各省市收入增速在4%-15%之间,东部和中西部之间增速差异不明显,东北地区整体收入增速较低。支出增速方面,全国超半数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为负,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地区,体现出西部和东北地区财政支出压减力度较大,增收节支效果显著。

图 15:2021年各省市财政收支增速

资料来源:地方财政部门、企业预警通、招商银行研究院

地方政府债务

3.1 全口径债务:全国债务率普遍提升,晋津苏京沪五地偿债能力改善

广义地方政府债务包括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本文通过地方政府债、城投有息债务两者之和测算全口径债务规模。2021年,全国地方政府全口径债务规模达84.6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12.8%。全国债务规模“五巨头”分别是江苏、浙江、山东、四川、广东,与2020年相比,山东超过四川位列第三,广东赶超北京跻身前五。“五巨头”债务余额均超5万亿元,其中,江苏债务规模超过10万亿元,一骑绝尘。

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内部分化较大。除头部几个省市遥遥领先外,河北、天津、福建、上海地区的债务余额均在2万亿上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债务规模在3-4万亿元之间,而西部和东北各省除四川外债务规模均低于3万亿元。全国30省市中仅四省债务规模低于1万亿元,分别为黑龙江、青海、海南、宁夏。

图 16:2021年各省市全口径债务余额和负债率

资料来源:地方财政部门、企业预警通、招商银行研究院

进一步,我们结合区域GDP水平来评估地区债务负担,采用负债率(全口径债务余额/GDP)指标。2021年全国共23个省市全口径负债率超过60%的警戒线,仅7省位于警戒线下方。东部各省内部分化明显,广东、上海、福建、河北债务负担较轻,江苏、浙江、山东虽然债务总量大但负债率在全国居中,而天津的负债率在全国最高,超过150%。中部和东北整体负债率在60%-90%之间,仅辽宁位于警戒线下方。西部各省尽管债务余额总量排名靠后,但负债率较高,绝大部分省份在80%以上,贵州、青海、甘肃、云南四省超过100%。

从构成来看,地区综合财力越强的地方,城投有息债务占比越高,地区综合财力越弱的地方,地方政府债占比越高。东部省份债务余额以城投有息债务为主,除河北(占比45%)外其他省份城投有息债务占全口径债务余额比重均超过60%,其中江苏、北京、浙江等省市的占比超过70%。中部省份除海南省的城投有息债务占比仅29%以外,其他各省份占比在50%-70%均匀分布。西部地区内部较为分化,其中四川、重庆城投有息债务的占比分别为70%、67%,而内蒙古仅有22%。东北三省则主要以政府债务为主。此外,城投有息债务占全口径债务的比例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融资环境。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进一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地方政府化解隐性债务主要通过支出性偿还、债务置换等方式。这使得2021年全口径债务结构发生变化,与2020年相比,绝大多数省市的城投有息债务占比均有所下降。

图 17:2021年各省市债务结构

资料来源:地方财政部门、企业预警通、招商银行研究院

2021年,绝大部分省市的债务规模均呈现正增长。广东、浙江、四川的全口径债务规模增速超过20%;全国仅山西、海南出两省出现负增长,主要是城投有息债务出现较大降幅。从结构的变化来看,绝大多数省市的政府债务规模增幅大于城投有息债务增幅,这与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政策形势下“开前门,堵后门”的政策举措相呼应。

我们通过全口径债务率(全口径债务余额/综合财力)来评估地方财政偿债能力。2021年我国30省市全口径债务率平均294%,较前一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全国26个省市债务率有所提升,仅山西、天津、江苏、北京、上海五个地区债务率下降。其中,天津、江苏、北京债务率高位回落,但仍处于全国前列,财政偿债压力依然较大;山西受益于综合财力的增强,全口径债务率下降幅度最大,财政偿债能力有所改善,上海近年债务率均位于较低水平,偿债能力持续增强。

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和西部整体债务率高于中部和东北地区,各区域内部债务率分化显著。东部除天津、北京、江苏债务率较高外,上海、广东、河北债务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各省份债务率基位于180%-250%区间内;西部多数省份的债务率超过300%;东北地区受融资环境影响,债务规模和债务率双低。

图 18:2021年各省市债务率及变化

资料来源:地方财政部门、企业预警通、招商银行研究院

3.2 地方政府债:东部债务规模大,但偿债能力较强

2021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为30.4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8.74%。债务规模大的省份主要在东部地区,其中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位居前四,均超过1.7万亿元,广东最高超2万亿元;中部的湖南、河南、湖北、安徽和西部的四川、贵州、云南债务规模也超过1万亿元;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债务规模较低。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从区域债务结构来看,东部、中部大多数省市的专项债占比更高,其中天津、北京专项债占比超过70%,表明东部、中部省份由于自身综合财力水平相对西部、东北地区更高,在政府债务限额内可以将更多的限额发行专项债券,用于具体项目工程建设;而西部省份更需要为了缓解较大的财政收支压力而更多发行一般债券。

图 19:2021年各省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

资料来源:地方财政部门、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网站、招商银行研究院

备注:由于大连、宁波、厦门、青岛和深圳5个市是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主体,在地方政府债务中单列出来,为统一口径,此处将计划单列市的发行数据并入所在省份。

采用政府债务率指标(政府债余额/综合财力)观察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全国地方政府债务率在2021年超过100%,达到107.3%,这可能与政府“开前门,堵偏门”的隐性债务化解政策相关。其中,东部省市政府债务率整体较低,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北京的政府债务率低于100%;需要注意的是,天津政府债务率高达206.7%,居全国首位。中西部和东北偿债能力较弱,仅中部的山西、河南和西部的四川政府债务率低于100%。

图 20:2021年各省市政府债余额和债务率

资料来源:地方财政部门、企业预警通、招商银行研究院

根据地方政府债务率100%的警戒线,2021年有22个省市的法定举债空间为负,即无举债空间,东部的江苏、上海、广东、浙江等举债空间相对较大。

表2:2021年各省市举债空间测算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3.3 地方政府债变化:大部分地区债务余额和债务率双增

2021年,随着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全国各省市债务余额均有所增加。广东、山东政府债发行规模大幅领先,海南、青海和宁夏发行规模较低。从政府债务余额增速来看,北京、广东位居全国第一、第二,增速分别为45.04%、34.89%。

图 21:2020-2021年各省市政府债务变化

资料来源:地方财政部门、企业预警通、招商银行研究院

全国28个省市债务率正增长,地方政府偿债负担加重。新疆债务率增长最多,达50.8个百分点;天津债务率高位回落,2021年下降28.9个百分点,说明天津债务情况正在逐渐改善;上海、江苏是全国仅有的2个政府债务率负增长的地区。从债务率计算公式看,多数省份债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2021年的债务余额规模扩大远超综合财力规模扩大。

图 22:2020-2021年各省市政府债务率变化及其成因

资料来源:地方财政部门、企业预警通、招商银行研究院

3.4 城投有息债务:区域分化明显,东部债务率保持高位

城投有息债务是地方政府的主要隐性债务,分析各省市城投有息债务数据可以反映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情况。2021年,各省市城投有息债务规模合计54.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9.8%。

分区域来看,东部省份城投有息债务较高。其中,江苏债务规模最大,达8.1万亿元;浙江、山东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三,债务规模分别为5.2万亿元和3.7万亿元,与江苏存在较大差距。中部省份债务规模分布相对集中,除海南仅0.12万亿元外,其他省分均超过1万亿元。西部省份分化明显,四川债务规模较大,位列全国第四。东北地区则债务规模整体偏低。

从城投有息债务率来看(“城投有息债务规模/政府综合财力”),全国各省市城投有息债务率分化明显,无明显地域特征。东部天津、北京、江苏的城投有息债务率超过300%;广东、河北和上海的债务率相对较低,其中河北、上海债务率低于100%。中部江西、湖北、湖南城投有息债务率超过200%,海南债务率最低,仅52.1%。西部省市中,重庆城投有息债务率最高(266.1%),内蒙古最低(43.6%)。东北三省城投有息债务率均较低,黑龙江、吉林均低于100%。

图 23:2021年各省市城投有息债务规模及债务率

资料来源:地方财政部门、企业预警通、招商银行研究院

3.5 城投有息债务变化:西部债务率增幅较大,全国有11省债务率下降

2021年,大部分省市的城投有息债务规模增长。东部省份城投有息债务增长幅度较大,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增长均超过5000亿元。西部的四川城投有息债务规模增幅也较大,超过了6000亿元。在隐性债务严监管政策下,全国有6个省市城投有息债务规模下降,分别为山西、天津、北京、海南、辽宁、青海。

从城投有息债务率的变化来看,债务率增幅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四川、云南、广西、新疆四省债务率增幅均超过30个百分点。全国有11个省市债务率下降。其中东部省份有4个,分别是天津、北京、江苏和上海。其中,天津和北京的债务率下降了56.1和28.5个百分点,这两个省市债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城投融资政策紧缩,城投融资能力受限,债务规模和债务率出现被动下降。与之相反,江苏、河南、甘肃等省份在城投有息债务规模增长的情况下,债务率仍然有所下降,表明其政府综合财力的增幅大于债务增幅。

图 24:2019-2021年各省市城投有息债务规模及债务率变化

资料来源:地方财政部门、企业预警通、招商银行研究院

地方财政债务全景

4.1 2021年财政债务全景:财政指标东中西梯次特征明显,债务率东西部整体高于中部

本报告考察地方政府财政和债务现状及变化,通过对地方政府综合财力规模和结构、收支平衡性、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和风险等指标进行分类,展现了地方政府财政和债务的全局性图景。

表3中,我们将综合财力规模以5000亿元和10000亿元为阈值分为规模小、中、大三类,分别用红色、黄色、绿色标识。综合财力规模增速以0和5%为阈值分为下降、平稳增长、快速增长三类,同样以红黄绿三色标识。

财力结构主要考察税收支撑力(税收收入占比)、土地关联性(政府性基金收入占比)以及补助依赖度(中央补助收入占比)。税收收入占比以20%,30%为阈值分为低、中、高三类,占比越高财政收入结构越健康;政府性基金收入占比以20%,30%为阈值,占比越高未来财政收入稳定性越差;补助收入占比以20%、50%为阈值,占比越高越依赖于中央转移支付。

收支平衡性考察财政自给率,以40%和50%为阈值,分为三档,自给率越高财政的可持续性越好;财政自给率变化则以3%和5%为阈值,分为三档。

对债务的考察包括全口径债务率、地方政府债务率和城投有息债务率三部分。债务率与综合财力挂钩,直接反映政府的偿付能力。全口径债务率以250%和350%为阈值,政府债务率以100%和130%为阈值,城投有息债务率则以100%和200%为阈值进行划分,依次将三类债务分为低、中、高三档。各项债务率的变化均以0和30%为阈值,分为下降、小幅上升、大幅上升三档。

表3:2021年各省市财政债务情况全景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依据2021年地方政府财政、债务全景图,总结我国区域财政特征:

【东部】东部地区总体表现出综合财力强,收支平衡压力小,大部分省市债务率不高的特征。2/3的省市综合财力规模较大,且2021年都保持增长(仅河北有所下降)。江苏综合财力规模超越广东,位居全国榜首,主要由于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增加(同比增长20.0%)。从综合财力的结构来看,税收支撑度非常强,补助依赖度较低,但土地关联性偏高。地方政府收支平衡压力较小,财政自给率均较高(除河北),且2021年进一步提高,地方财政自身“造血能力”持续强。东部全口径债务规模较大,全国“五巨头”中四个位于东部地区,其中广东2021年赶超北京跻身前五。债务率方面,全口径债务率较高的江苏、北京、天津,债务率均有所下降,主要是严监管政策下城投有息债务率下降。值得关注的是天津,三个口径的债务率均较高,且2021年政府债务率大幅上升。

【中部】中部地区一方面自身财政实力不如东部,另一方面获得的中央补助不如西部。综合财力规模和税收支撑力、补助依赖度等结构指标位于中间水平,综合财力的土地关联性也较强。2021年除湖北、海南外综合财力均有提升。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整体居中,仅湖南财政自给率较低,山西受益于煤炭价格上涨财政自给率改善明显。债务方面,中部各省政府债务率均不高,但城投有息债务率偏高,尤其是湖南、湖北、江西,债务率较高且进一步小幅上升。

【西部】西部地区除四川外综合财力规模均不大,高度依赖中央补助支持。2021年,区域内综合财力规模排名靠前的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等地财力规模均有所下降。区域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但2021年绝大部分省市财政自给率均有所改善,陕西、内蒙古等能源型省份改善尤其明显。债务方面,区域内分化较大,尤其是城投债务率分化显著。城投债务率较高的省市均为区域内综合财力较强的省份。政府债务率方面,除四川外,各省均相对较高。整体来看,重庆、贵州、云南三省全口径债务率较高且2021年大幅上升。

【东北】东三省综合财力规模偏低,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中央补助,税收支撑力弱、土地关联性也不强。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一直较大,但2021年均处于改善状态。城投有息负债较少,而政府债务率相对较高且大幅上升,但从全口径债务率看,东北债务率水平整体较低。

4.2 2022年前景预测:地方财政压力加大,区域分化或将加剧

(本部分有删减,招商银行各部如需报告原文,请以文末方式联系招商银行研究院)

注释

1、地方政府综合财力 (简称综合财力)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是衡量一个地区政府信用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依据《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配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7]35号),地方政府综合财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上级补助-上解上级。

2、中央补助收入=转移支付收入+税收返还,其中税收返还收入占比较小(

-END-

责任编辑|余然

点击“在看”传递最新研究报告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