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长三角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发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各城市旅游人数 《2020 长三角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发布

《2020 长三角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发布

2024-07-13 10: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品橙旅游】2020年11月17日下午,由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师范大学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的《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课题组在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现场发布《2020长三角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该报告是《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课题组在连续10年发布的《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基础上,为适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推出的第二份我国区域层面的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

以下是报告全文

《2020 长三角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由上海师范大学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休闲研究中心联合组成的“ 长三角城市休闲化指数” 课题组共同编制而成。是继 2019 年后, 在《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基础上推出的第二份立足于长三角区域层面的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 有助于持续关注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发展动态, 为推动城市休闲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一、研究背景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美好生活创建的标杆, 已形成了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在内“ 三省一市” 的稳定局面, 该区域面积达到了 35.8 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约为全国的四分之一,人口总量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2019 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 全面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发展中的榜样。2020 年 8 月 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 提出长三角发展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 推动实现国内大循环的主体作用,以改革开放的姿态向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力,在夯实绿色发展基础上, 补齐民生短板, 在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 同城待遇”。

2019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提出“ 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 重要理念, 指出在城市建设中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努力扩大公共空间, 让老百姓有休闲、健身、娱乐的地方, 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长三角一体化不仅是经济政策发展的一体化, 更需要关注城市建设、文旅融合、社会发展的一体化推进, 需要在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关注城市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城市休闲化发展是实现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抓手。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 积极完善城市休闲功能配置, 释放城市休

闲消费能力, 推动社会生活高质量发展, 将是未来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报告以长三角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 测度和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休闲化水平, 以期全面了解长三角城市群休闲化发展现状, 找到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为高质量和一体化休闲城市的创建提供实践指导。

二、研究对象

本报告选取长三角地区( 三省一市) 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 其中包括上海市、江苏省 13 个城市、浙江省 11 个城市、安徽省 16 个城市, 共计 41 个。具体见表 1。

三、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为保证数据的持续性和可比性, 2020 年长三角城市休闲化指数继续沿用以往的指标体系, 共包括经济产业发展、休闲服务与接待、休闲生活与消费、休闲空间与环境、交通设施与规模在内的 5 个一级指标, 一级指标下又分有 10 个二级指标, 31 个三级指标( 见表 2)。评价方法沿用了《中国城市休闲化报告》的算法框架, 使得城市间的数据可以进行横纵向对比。

( 一) 指标体系

第一类, 经济与产业发展。主要反映地区城市居民进行休闲消费的宏观经济产业环境, 包括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化率、

第三产业产值占 GDP 比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及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企业个数在内的 9 个详细指标, 这是影响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先决条件。

第二类, 休闲服务与接待。主要反映城市内为满足本地居民的休闲需求和外来游客的旅游需求而提供的休闲服务设施以及城市的休闲接待能力, 包括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剧场及影剧院个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星级饭店数量、国家 4A 级及以上景区数量、公园个数、国内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人数在内的 8 个详细指标, 这是表征一座城市休闲功能水平的重要指标, 是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内在驱动。

第三类, 休闲生活与消费。主要反映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休闲消费结构, 包括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城市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城市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城市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城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在内的 8 个详细指标, 这是城市居民休闲生活质量的体现, 是城市休闲化发展的核心内容。

第四类, 休闲空间与环境。主要反映地区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城市荣誉以及城市绿化环境等, 包括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面积、公园绿地面积和国家荣誉称号数在内的 4 个详细指标, 可以保证人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休闲机会, 是城市休闲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第五类, 交通设施与规模。主要反映城市内外交通的通畅程度, 包括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量、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在内的 2 个详细指标, 这是城市内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开展休闲活动的前提, 是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 二) 数据来源

本报告中收集的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安徽统计年鉴》及苏浙皖各地级市统计年鉴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国家、省级及地区有关管理部门公开出版或发布的统计数据。

( 三) 评价方法

1. 数据标准化处理

本研究所有指标口径概念均与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城市基本情况统计制度保持一致, 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按照评价指导思想与评价原则要求, 所有指标分为两类: 一是正向指标, 即指标数据越大, 评价结果越好; 二是逆向指标, 即这类指标的数值与评价结果成反向影响关系, 指标数值越大, 评价结果就越差。本报告中“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属于此类。本研究对逆向指标进行一致化处理, 转换成正向指标, 具体采用如下公式:

X ‘ = 1/x (x>1)

对所有逆向指标的 X 数据进行变化, 统一为正项指标。

2. 指标赋权方法

在以往相关研究文献中, 计算权重通常采用主观判断法和客观分析法。前者通过对专家评分结果进行数学分析实现定性到定量的转化, 后者则通过提取统计数据本身的客观信息来确定权重。主观判断法对先验理论有很强的依赖性, 受调查者往往以某种先验理论或对某种行为的既定认识来确定指标权重, 所以使用主观判断法会造成指标选取和权重确定上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从而降低综合评价分析的科学性。客观分析法是通过对评价指标数据本身的客观信息进行提取分析, 从而确定权重大小, 其特点是客观性强, 但其忽略了专家经验在确定权重中应用的重要性, 赋权结果有时说服力不强。

在本指标体系中指标较多, 数据信息量较大, 为避免数据处理的失真, 本文主要按照客观分析法, 依靠可得性客观数据, 并运用基于客观数据分析的“ 差异驱动” 原理, 对长三角 41 个城市的休闲相关变量进行赋权。目的在于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 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将指标变量数列的变异系数记为:

由此, 变量的权重为:

3. 综合评价模型

变量集聚是简化城市休闲化评价指标体系( Urban Recreationalization Index, 简称 URI) 的有效手段, 即指数大小不仅取决于独立变量的作用, 也取决于各变量之间形成的集聚效应。非线性机制整体效应的存在, 客观上要求经济与产业发展( EI)、休闲服务与接待( SH)、休闲生活与消费( LC)、休闲空间与环境( SE)、交通设施与安全( TS) 全面协调发展, 产生协同作用。

本评价指标根据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式构建如下评价模型:

式中, a、b、c、d、e 分别表示经济与产业发展、休闲服务与接待、休闲生活与消费、休闲空间与环境、交通设施与安全的偏弹性系数。从

( 2)式中可以看出,该函数体现的是城市休闲化各变量指标之间的非线性集聚机制, 强调了城市休闲化各指标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在指标数据处理上, 由于评价指标含义不同, 各指标量纲处理差异比较大, 所以不能直接使用各指标数值进行评价。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 采用最大元素基准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 将实际能力指标值转化为相对指标, 即:

经过处理后的城市休闲化评价模型为:

四、长三角城市休闲化指数排名

( 一) 城市休闲化指数综合排名

根据对经济与产业发展、休闲服务与接待、休闲生活与消费、休闲空间与环境、交通设施与规模等五个方面,共计 31 个指标相关数据的统

计与分析, 得出了长三角 41 个城市 2020 年城市休闲化发展指数的综合

图 1 长三角 41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休闲化综合水平排名结果。其中, 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和宁波排名前 5 位, 表明其城市休闲化程度位居长三角前列。这一排名也与上述城市在长三角的社会经济发展排名相符合, 体现了经济与休闲互动发展的和谐特征。无锡、温州、合肥、金华、绍兴进入城市休闲化指数评价前十强, 表明这些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和谐性、均衡性也比较显著, 所以能够成为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发展的领先城市。而六安、亳州、阜阳、淮北和宿州则位列综合排名的后 5 位, 反映了 5 个城市在城市休闲化发展的整体性方面还有很大发展潜力。见图 1。

图 1 长三角 41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休闲化综合水平排名

( 注: 以综合得分最高的城市作为 1, 得到其他城市间相较于最高分数的得分占比情况)

( 二) 城市休闲化指数分类指标排名

1.经济与产业发展

经济与产业发展是促进城市休闲化进程的前提条件。从经济与产业分类指数看, 上海、苏州、南京、无锡和杭州排名前 5 位, 表明上述城市经济发展实力雄厚, 为城市休闲化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六安、亳州、淮北、池州、宿州则位列长三角后 5 位, 表明经济发展的相对薄弱制约了上述城市休闲化发展的水平。见图 2。

图 2 长三角 41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经济与产业发展水平排名

2. 休闲服务与接待

城市的休闲文化、娱乐、旅游等设施是重要的休闲消费场所,接待规模是城市休闲吸引力的重要表现。在城市休闲服务与接待分类指数排名中, 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南京进入前 5 位, 表明 5 个城市休闲娱乐和文旅融合发展结构相对成熟, 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性优势比较明显。而铜陵、宿州、滁州、阜阳和淮北位居后 5 位, 虽然以上城市在某些具体的文化、旅游方面有优势, 但是在整体性发展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影响了休闲服务与接待类别指数的排名。见图 3。

图 3 长三角 41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休闲服务与接待水平排名

3. 休闲生活与消费

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家庭恩格尔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价格指数、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是反映城市休闲化质量的关键指标。在 5 个一级指标中,各城市在城市休闲生活与消费上的差距最为平缓,由此可知,长三角 41 个城市在该指标上的得分较为均衡。从休闲生活与消费分类指数排名看,上海、杭州、苏州、宁波、金华排名前 5 位, 反映了上述城市休闲娱乐和文旅市场繁荣, 居民用于与休闲相关的综合性消费能力比较强, 游客消费支出比较旺。而阜阳、蚌埠、安庆、六安和宿州排名最后 5 位, 表明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综合消费能力不足, 是城市休闲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瓶颈因素。见图 4。

图 4 长三角 41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休闲生活与消费水平排名

4. 休闲空间与环境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面积、公园绿地面积、国家荣誉称号数等指标代表一个城市自然环境建设和发展的水平, 成为衡量居民与游客从事户外游憩活动载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数。从休闲空间与环境分类指数排名看, 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和苏州名列前 5 位。而宣城、阜阳、池州、六安和滁州则处于排名的最后 5 位, 一定程度上表明

以上 5 个城市户外游憩环境总体质量不尽如人意, 成为城市休闲化发展的短板。见图 5。

图 5 长三角 41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休闲空间与环境水平排名

5. 交通设施与规模

图 6 长三角 41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交通设施与规模水平排名交通设施与规模是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从交通设施与规模分类指数看, 上海、苏州、杭州、温州和南京排名前 5 位。交通条件完善, 交通枢纽功能强大, 使得上述城市居民在本地日常的休闲活动与外来游客在当地的旅游观光活动能够互动协调发展。而丽水、马鞍山、铜陵、淮北和池州位居最后 5 位。上述城市交通设施与规模评价指数相对较弱, 对本地居民从事日常的休闲娱乐活动以及外来游客开展观光度假活动都会产生相应的抑制作用。见图 6。

五、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发展特征与趋势

(一) 发展特征

2020 年长三角城市休闲化水平呈现如下特征。

第一, 从整体发展水平看, 41 个城市的休闲化水平呈持续稳步增长态势, 其中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宁波稳居前五, 与 2019 年相比, 苏州赶超南京, 位次前进一名。

第二, 从城市之间的比较看, 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发展水平差距依然非常显著。例如, 城市排名中第一与末位的城市休闲化指数测度值差距依然有 11 倍。要完全实现长三角城市休闲化指数发展的和谐性与均衡性目标, 依然任重道远。

第三, 从省份比较看, 休闲化指数得分同地区 GDP 发展水平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在三省一市中, 安徽省整体城市休闲化水平相对滞后, 这一现状也充分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城市休闲化发展程度的重要前提条件。

第四, 从空间格局看, 长三角地区城市休闲化水平呈现出极差较大的特征,苏南和杭州湾沿岸的城市休闲化程度发展较好,以上海、杭州、宁波、苏州和南京为首的长三角中心区的城市与边缘区的城市休闲化发展拉开较大差距, 苏北、皖北地区城市休闲化发展水平较低。

第五, 从城市级别看, 41 个被列入观察的城市中, 苏州、宁波 2 个城市虽然不是省会城市, 但由于其自身经济条件好, 所以在城市休闲化指数综合排名比较靠前, 甚至超过有的省会城市。

第六, 从城市规模看, 排在前七位的均是长三角地区的超大或特大型城市, 排在后五位的均位于长三角非中心区的城市, 大部分属于人口规模 300 万以下的Ⅱ型大城市。也就是说, 在目前城市规模与城市休闲化发展水平相关, 也是影响城市休闲化指数高低的重要因素。

(二) 发展趋势

新冠疫情常态防控下, 中央提出构建“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总书记强调, 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 要更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必须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长三角区域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今后几年, 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将出现以下几大变化:

第一, 在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 重要理念的指引下,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将更加关注城市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城市休闲功能配置将得到优化, 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均衡性与充分性将得到进一步体现。

第二,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 长三角城市居民的文化、旅游、体育等休闲消费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长三角区域数字娱乐、夜间旅游、康体休闲、周边乡村度假等休闲消费市场将加速升温,城市居民休闲生活呈现出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特点。

第三,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 长三角加速从“ 全域旅游” 迈向“ 全域休闲”。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和宁波等 5 座城市, 将有可能成为长三角率先进入全域休闲时代的城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