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平均气温升1.09度,为何却成中国新机遇,中国将重回强汉盛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各国平均气温 全球平均气温升1.09度,为何却成中国新机遇,中国将重回强汉盛唐

全球平均气温升1.09度,为何却成中国新机遇,中国将重回强汉盛唐

2022-12-17 11: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日,联合国气候科学机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这一题为《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的报告,是自2014年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及第三份IPCC特别报告发布以来,一次对气候科学认知的全面更新。

本次报告基于观测资料的最新评估显示,2011-2020年全球表面温度要比1850-1900年暖1.09°C,其中,陆地增温的幅度是1.59°C,要强于海洋0.88°C的增温幅度。可见,当前全球平均的温升水平已经达到了1.09°C。

1.09°C的全球平均温升究竟代表什么?

很多人不能理解,1.09°C的全球平均温升究竟代表什么,要知道,升高1℃或2℃,指的是全球平均温度,具体到每个地区或国家,情况就大不相同。全球平均升温2℃,对于地中海地区而言就是升高3.4℃,北极地区会升高6℃。

以2016年为例,相比起200年前仅仅上升1度,就已经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2016年3月24日,北极海冰达到季节最大值,覆盖面积为1452万平方公里,是1979年有卫星观测以来的最小值。

降水方面,2016年初以来,非洲南部遭受严重干旱,亚马逊流域经历有记录以来最干旱一年;中国长江流域受到1999年以来最大洪水的侵袭,全国平均降水量为730毫米,高于长期平均值16%。7月21日,科威特西北部的米特巴哈小镇(Mitribah)的气温达到54℃,为2016年全球最高气温。

具体到中国来说,随着全球表面温度不断升高,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约0.09米,平均每年上升2.6毫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每年1.8毫米;未来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将持续升高。

而在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给出了多种排放情景下的气候预估结果,预估结果称,未来20年全球平均温度较之1850-1900年的温升幅度,将会达到或超过1.5ºC,2021-2040年全球平均温度非常可能的范围是1.2ºC-1.9ºC。

目前,科学家一般将温升1.5度作为临界点,而能否守住“1·5℃”控温线,对今后数十年的地球生态系统和许多人而言可谓“生死攸关”。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有关专家称,在全球气温升高1.5℃的情况下,世界中纬度地区的极端高温将比目前的高温增加3℃,北极在本世纪就可能出现夏季无冰的情形,现存70%~80%的珊瑚礁也将消失。

中国也将迎来新机遇

根据IPCC的报告,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加剧,如果不采取措施,未来20年全球平均温度就会达到1.59ºC临界点,影响整个全球生态。

而在整个过程中,虽然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对全球带来负面影响,但是也将给中国带来新机遇,那就是随着全球变暖驱动水循环加剧,我国东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将发生变化,夏季多雨带位置北移,北方降水将明显增多。

以西北为例子,对于西北而言,水汽主要来自阿拉伯海和印度洋。随着北极变暖,来自北冰洋的水汽也在增加。在气流作用下,三个地方的水汽集中到西北,水汽输送加强,西北降水增多。

此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水量增加、河流径流量增加、湖泊水位上升等现象,也是西北变暖变湿的原因。

而随着全球气温变化,未来50年左右西北地区西部降水仍会继续增加,气候仍将持续变湿,西北地区西部的暖湿化趋势可能仍然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就连新疆,也越来越温暖湿润,水也越来越多。

举个例子,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33多公里的哈拉诺尔湖历史上面积最大达到70平方公里,从清代开始萎缩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彻底干涸。

可是到了2016年时,神奇出现了:哈拉诺尔水面重现!而到2017年春天时,面积居然达到了24平方公里,哈拉诺尔在干涸60余年后重现碧波。

而这也意味着,中国除了青藏高原之外都将成为宜居带,更适合中国人生活。

全球气温变化也将造成我国区域热量条件的改变,这使得我国农业生产格局和种植模式也发生着变化,适宜作物种植和多熟种植的北界已明显北移,南方的水稻品种逐渐向北方扩展,冬小麦种植北界北移西扩,使我国水稻、玉米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全国的复种指数亦呈上升趋势。

在这种趋势下,据有关研究预测, 按人均粮食需求 400 kg 计算, 东北地区外调粮食到 2030 年可满足 1.67 亿~1.85 亿人的需求, 即东北地区提供的粮食可满足我国 50%新增人口的需求。东北地区是未来我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 并成为“中国粮食市场的稳压器”和“中国最大的商品粮战略储备基地”。

中国可能重回强汉盛唐

可以说,全球变暖对于中国而言的确是一个新机遇,竺可桢曾研究了中国近5000年来的气候变化,温度较高为温暖期,温度较低为寒冷期。从以上寒冷期与温暖期的周期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温暖期一般建立了强大的中央政权,此时国土面积广大。寒冷期则政权实力大打折扣。强汉盛唐的出现也和温暖期有关,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寒冷期使土地积温不足,作物生长受损,歉收严重。古代中国一直是农业立国,严重饥荒必然引起动乱,进而影响各朝代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和物质文明的演变。而在温暖期,黄河流域普遍种植单季稻, 双季稻可北进至长江两岸,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汉代和唐朝国力由此逐渐强盛。

可以预见,如果中国把握住这次新机遇,宜居地带的扩大,粮食产量的增加,中国真有可能重回强汉盛唐。

当然,我们也要清楚地知道,全球变暖也会导致极端天气的增加,高温、热浪和强降水事件将会变得更加频繁;台风和飓风风速更大、降水更强、破坏力更为严重;千年一遇洪水发生频率可能变为百年一遇,百年一遇洪水发生频率可能变为50年甚至更短。

如何突破困境,将气候变暖趋势下的热量资源变为能用、可用和有用的有利资源,还需要不断加强天气气候的相关研究、挖掘科技增产的潜力、合理规划农业种植布局、重视先进栽培管理方法的运用等,才能保证危机变机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