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看不懂《瓦尔登湖》?这套书来帮你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吃喝不愁的live补丁 听说你看不懂《瓦尔登湖》?这套书来帮你了!

听说你看不懂《瓦尔登湖》?这套书来帮你了!

2023-03-26 19: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854年,梭罗的《瓦尔登湖》出版。

梭罗说到:“一个人若能自信地朝他的梦想前进,努力过着他向往的生活,那么,他将收获意想不到的快乐。”

今天我们想给大家分享的是一套给孩子的《瓦尔登湖》——亨利系列图画书,希望大朋友和小朋友,愿你追随亨利和梭罗的脚步,朝着梦想,永远天天向前走去。

猫头鹰书店是一家由编辑开在线上的书店,成立于2018年,现由五个前出版从业者共同运维,绘本、漫画等图像类作品是猫头鹰书店的选书特色之一,因此过去几年书店汇集了众多绘本爱好者,大家不满足于单纯的欣赏,希望用研习的思路更深入地探究绘本之美,因此书店决定每个季度选择一位童书创作者,对其作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题交流,今年4月,我们选择了亨利·梭罗的《瓦尔登湖》,以此引申到了以《瓦尔登湖》为蓝本创作的儿童绘本——“亨利”系列图画书。本文来自猫头鹰书店主理人佳勋的分享。

《亨利徒步去菲奇堡》/《亨利去爬山》

《亨利盖了一座小木屋》/《亨利的工作》

〔美〕D.B.约翰逊/著·绘

译者:柳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今天来讲这套书哈,以梭罗的《瓦尔登湖》为蓝本创作的儿童绘本。

这是《瓦尔登湖》的目录,我画圈的是这套绘本里部分内容所在的章节。

4月书店共读的就是这本《瓦尔登湖》,这本书主要是梭罗对自己在瓦尔登湖生活的记录,这两年多的日子里,他自己搭建了一个小木屋,除了写作和耕种之外,他花费大量的时间记录瓦尔登湖的花鸟、动植物、气候变化,并且在这里对很多现实问题做出了非常深刻的思考,他的很多言论在现在看来依然是有意义的。

比如他会讨论,既然我一年工作六七个星期(也就是一星期工作一天)就可以养活自己,那我是不是还有必要每天都忙忙碌碌,把自己的时间出卖给别人?

他鼓励人们审慎地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不仅包括工作时间,还包括看什么书,吃什么东西,住多大的房子,用怎样的方式旅行,是广交朋友还是学会独处,可以说这是一本超越他所在的时代局限的生活指南。

为什么说是超越时代的呢?因为当时的美国,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追求富裕的,享受的,消费主义的,鼓励人们住豪宅,过奢靡的生活。但是在梭罗看来,为了这些身外之物做自己本不想做的事情是不可理喻的。人们应该通过独立的思考意识到,这些远没有追求自己灵魂自由重要。

亨利盖了一座小木屋

知道了这个大前提,我们去看这套绘本就会更好带入亨利的视角,接下来我来结合《瓦尔登湖》说说这套绘本的看点。

我介绍的顺序和这套书出版的顺序不太一样,我按照这套书所在的《瓦尔登湖》的章节顺序来介绍,这本《亨利盖了一座小木屋》对应的是《瓦尔登湖》的第一章。

这是我们的主人公,亨利,代表的也就是梭罗。

这本书开篇说,“春天的一天,亨利决定盖一座小木屋”。其实在亨利准备去做这件事之前,他还有非常多关于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的表述,都在《瓦尔登湖》里。

我发几段给大家看。

从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来梭罗对于住所的态度,他觉得房子只是安身的地方,如果让房子把人束缚住,那就本末倒置了。

决定盖小木屋之后,梭罗就身体力行了,他借了一把斧头砍树,然后处理木材,搭建房屋的基础结构。

这本绘本几乎就是按照梭罗的记录,还原了这个小木屋的搭建过程,并且这里出现了爱默生。其实梭罗盖房子的地就是爱默生的,爱默生在梭罗的生活和事业上都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梭罗提到的“几个熟人”帮他盖房子,就包括爱默生。

房子盖起来,并不是这本绘本想传达的重点,很多人在关注梭罗的这个小木屋,他们都给出了自己的理解,觉得这个房子太小了,功能也不完善,比如没有餐厅,不适合读书,没法跳舞,但是亨利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不需要在房间里吃饭、读书和跳舞,大自然就是他的餐厅、书房和舞场,他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借用。

这种想法在我们看来可能也是非常疯狂且不切实际的,但是梭罗真的就是这样认为的,这个小木屋的内部是这样的:

非常简陋,但是还算整洁、亮堂。我们看绘本里是怎么呈现的:

这套书的著绘者约翰逊,把这个小屋的内部完美复刻呈现了出来,包括地面、写字桌、椅子和窗户的颜色及样式。

这个呈现其实不是和书里的文字一一对应的,但是约翰逊确实抓住了梭罗的行为逻辑,这两幅画的确就是梭罗在《瓦尔登湖》里传递出来的态度所能做出来的事情。

他的这种生活方式让我们百分百去践行是不太现实的,我们也没必要成为梭罗,但是梭罗的精神和理念百年之后依然不朽,其实是不无理由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渴求这种自然又放松的生活状态,很多时候都市生活让人疲惫,我们也会向往这种自然对身心的治愈,哪怕只是一个下午,也可以让我们暂时从世俗里抽离。

这本书其实就是在帮读者传递梭罗的那种“自然即家园”的生活态度,也是无形中在鼓舞读者走进自然。

亨利徒步去菲奇堡

如果梭罗只是整了一个小木屋住,拍几张照片发个朋友圈就走了,那放在现在看就是打卡式的作秀,虽然他并没有在这里生活一辈子,只是生活了两年,但是这两年,梭罗在方方面面都在践行我上面所说的观念,这本《亨利徒步去菲奇堡》是他生活观念的一个更深入的体现。

约翰逊真的非常厉害,他就用梭罗的这段原文,真的把这段旅途用一本书讲出来了。

这就是非常鲜明的两种人生观,其实大多人都是先挣钱再消费这个态度,我们会觉得那与之相反的就是先消费再想办法把窟窿补上,但是梭罗提供了第三个方案,我们想做的是什么,那么直接做就行了,虽然看上去笨一些、慢一些,但是未必不能看到更多的风景,获得更多的东西。

能感觉到他不是把金钱放在第一位的,而是把自己的目标本身放在首位。

在这本书的后面,亨利和自己的朋友兵分两路,亨利的朋友各种打工赚钱,终于买到了票,坐车去菲奇堡。而亨利则是游山逛水悠哉游哉地走到了菲奇堡,其实能看出来,就没有高下之分,只是一种人生选择。

这段路程是48公里,我还问了一下有长途徒步经验的朋友,说这么做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一天走完会比较累,不一定有闲情逸致像梭罗这样看风景。

因为这段在《瓦尔登湖》里本身也是一个假设,所以这本绘本做了一定的艺术加工,也不算过分。

这里提到了霍桑,就是《红字》的作者,当时霍桑、爱默生、梭罗住的都不远。

短暂地看,这只是一天的时间,一个人选择工作,工作,工作,最后享受生活。而梭罗选择享受生活,享受生活,享受生活。不是等待,不是攒着,而是立刻、马上。

如果把这种观念放到人生上,其实我个人是更赞许梭罗的态度的,因为人真的不知道日复一日地付出到底能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反而是当下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更不容易后悔。

但是很俗的是,生活里我也是那个先挣钱再旅游的……毕竟徒步不适合懒人……

亨利的旅途真的很快活,让人羡慕。

这套书的绘画风格都是这种几何叠加的立体主义风格,立体主义的代表艺术家之一是毕加索,但是约翰逊的风格其实是比较顾及大众审美的立体主义了,所以看着不会太难理解,还是很具象的。

亨利的工作

这是第三本,这套书是不拆卖的,大家如果想分开买可以去其他平台搜,应该很好买的。

《亨利去工作》这本是这套书里唯一一个把环衬做成地图的,我们能在这张图上看到亨利的小屋所处的位置,这个环衬上的心形路线,就是这本书里亨利走过的路线。

亨利在一天早上出门向右,沿着瓦尔登湖往霍斯默家的方向去,路上他采了一点紫草根。

在湖边的时候,他遇见了好朋友钱宁,他正在钓鱼,并且想要邀请亨利一起,但是亨利说他要去工作,就和钱宁道别了。和霍斯默夫妇说了话之后,他继续往前,路过了邮局。

之前采的紫草根派上了用场,顺便去了一下爱默生家,爱默生正在为土拨鼠发愁。土拨鼠在《瓦尔登湖》里出现的频率很高,梭罗对这些小家伙进行了非常生动的描写。

如果以为田园生活就是浪漫的吃喝不愁的日子,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梭罗如实地写下土拨鼠给务农带来的麻烦。

梭罗和土拨鼠的斗争在霍斯默的文章里有更清晰的记录。第一次,捉到了,教育一下,放了。第二次,又捉到了,不忍心杀生,教育一次,又放了。

这本《亨利的工作》就是把梭罗和他的邻居们的日常给呈现了出来。给爱默生送完信之后,梭罗去了霍桑家。在霍桑家,他把路上发现的野草莓种在了霍桑的园子里。从霍桑家出来,他又遇到了别的朋友,然后在越橘丛里采浆果。这个片段也是出自《瓦尔登湖》的原文。

梭罗写自然风物真的非常厉害,他的这本《瓦尔登湖》就算完全理解不到他的哲学思想,当成一本自然文学书来看,去体会风景的美也是没有问题的。

这是绘本里对这段爬过越橘丛采摘野果的讲述。这一圈溜达回来,他又遇到了钱宁,就是出门的时候邀请他一起钓鱼的那位。他俩的对话非常有意思:

他的工作是写作,他写作的内容,就发生在他工作的路上,他的工作其实就是体会瓦尔登湖周围的自然之美。

这本《亨利的工作》单独看非常的可爱,就是一个把散步当成工作的亨利的一天。但如果结合《瓦尔登湖》看,这本其实对理解《瓦尔登湖》有很大的帮助,包括这些人物之间的来往,大家所处的地理位置,这本绘本里的事情其实是梭罗每天都在做的,约翰逊在提炼《瓦尔登湖》的信息上面真的花了大心思。

每一个人物,每一句话都能在书里找到原型的。

一本几十万字洋洋洒洒什么都聊点的书,能够整合出来亨利散步这个信息链,呈现给读者,对于从未阅读过和已经读过《瓦尔登湖》的读者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

亨利去爬山

这本《亨利去爬山》的故事源头在《瓦尔登湖》的第八章里,讲的就是亨利要去取鞋子,结果被抓进了监狱。

这件事间接促成了他非常著名的另一部作品的诞生——《公民不服从》。

这是他被捕的场景重现,两个细节,一个是鞋店的招牌,一个是政府抓捕奴隶的告示。图画里还体现了梭罗光着一只脚,没有鞋子,还被抓进了监狱,那这本书又叫做《亨利去爬山》,他咋爬?

这本书是这套书里最不好理解的一本,入狱的亨利在监狱里,用自己随身携带的笔在墙壁上作画,所画的就是一座山。

在后面的故事里,亨利在自己的想象中爬过了山,走过了瀑布,还遇见了一位旅行者。他俩的对话非常有意思,亨利问他:你要走多远?那人回答:像北极的星星一样远。

旅行者一边走一边唱的是:这座山的另一边,一定能给我自由。

这两句话我没能在《瓦尔登湖》里找到,但是类似与他人对话的表达在书里还是挺多的。这里说是旅行者,但是大家看那只熊身上的补丁,踝部的脚拷,和前面的逃跑的奴隶其实是对的上的。

这里还有个很巧思的地方,前面说梭罗只穿了一只鞋子,但是在这里他却把鞋子给了旅行者,旅行者有了一双鞋子,梭罗的另一只鞋子是哪里来的?这个读者自己看这本书会找到答案。

穿了两只鞋子的旅行者和梭罗告别。这里有点“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意思,梭罗即使自己已经在监狱里,他想象的也是如果遇到奴隶,自己要做的是用有限的物质去帮助他们。

而这个想像的另一重意思就是,虽然我人在这个监狱里,但是我的思想是没有边际不可束缚的,尽管他们可以囚禁亨利,但是却无法阻拦他思想上对政局的抵抗。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