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落凤坡死的人是诸葛亮,庞统能打赢司马懿吗?答案不言自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司马懿打赢诸葛亮的战争 如果落凤坡死的人是诸葛亮,庞统能打赢司马懿吗?答案不言自明

如果落凤坡死的人是诸葛亮,庞统能打赢司马懿吗?答案不言自明

2024-07-09 19: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堂堂凤雏,在自己的传记中,竟然没有留下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事迹。

作为比较对象的诸葛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的事迹就精彩丰富得多了。

先是在三顾茅庐之下献上“隆中对”,出山后又襄助刘琦逃离险境。赤壁之战中出使东吴,战后拜军师中郎将,督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控财税大权,切实地做好了军师份内的工作。

及至庞统阵亡,诸葛亮又同张飞,赵云领兵入川,“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合力拿下刘璋治下的西川。

论功行赏,诸葛亮拜军师将军之职,代理左将军事务,统筹后勤计划,“常镇守成都,(使刘备的军队)足食足兵”。

庞统年龄比诸葛亮大两岁,两人出道时间相仿,但是比较庞统死前,两人的表现和贡献,已经可以看到存在明显的差距了。

《三国志·蜀书》中,诸葛亮排位第五,独占一传;庞统排位第七,与法正合用一传。陈寿这样的安排不是没有道理的。

卧龙凤雏行事风格之比较

正史记载,诸葛亮身长八尺,小说中又加上“面如冠玉”,“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的描述,上来就把诸葛亮写的一身仙气。在这样的人设下,诸葛亮的做事风格自然不会坠入阴损毒辣的下作之道。

所以,诸葛亮开口就是一篇“隆中对”,理论先行,指导实践。到了刘备帐下,又引公子重耳的掌故,帮助刘琦避祸江夏,稳定了赤壁之战前刘备的后方。

出使东吴,摆事实,讲道理,加上“欲擒故纵”的言语激起孙权的雄心,为刘备拉来了实力雄厚且至关重要的盟友。

在上述举动中,可以看出青年诸葛亮的行事风格是非常老成稳重的。以古论今,以理当先,事事依礼,事事有理,走的是堂堂正正的阳谋之路。

作为比较对象的庞统,就没有这么阳光了。史料中记载庞统“朴钝”,往好处理解,可以说成朴实,内向;差一点说,就是木讷笨拙了。

小说中又给庞统补了一刀,说他“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不但没有仙气,反而面有怪相。罗贯中摆明了就没打算给庞统安排个好的结局。

估计也是性格和面向不讨喜,庞统急于通过军功来获得他人的认可。所以,做事总显得毛躁,短视,爱走险棋。

正史中,刚一入川,庞统就撺掇刘备在宴会中擒拿刘璋,刘备不肯,答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十二个字,就反衬出庞统的“小”来。

小说中庞统的死,也是因为冒险所致。作为同僚,庞统竟然怀疑诸葛亮嫉妒自己,进而抄小路急于前攻,最终殒命落凤坡。庞统为人,可怜,可叹亦可恨呐。

假如庞士元来对阵司马仲达

最后,我们来看看如果是庞统来对阵司马懿,可能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

以庞统的风格,必然不会稳扎稳打,他要早日建立功勋,来标榜凤雏之能,为后人留下不可以貌取人的警示。

他应该等不及后勤齐备,就粮草未动,兵马先行了。以他不顾民心,提议擒拿刘璋的心性,很可能勒令军士就地取食,与民争利,引发军民不合的局面。

奇袭子午谷的计谋可能会被采纳,也会因此减弱正面战场的军力。成了,要在严重拉长,且还没有木牛流马支撑的补给线上,不断消耗蜀汉实力;败了,那就看看还有哪条道可以继续奇袭。

后方有李严掣肘,闹不好庞统就回军斩之了。当面都能顶撞刘备的庞统,更不会给年少的刘禅太多的干涉空间,就此走上权臣之路,也未可知。

这种情况下,司马懿也可能不会避而不战了。他会寻思,以庞统的气量,不是成大事之辈。老夫即使遇挫,也只是小败,不会伤筋动骨。来来来,兵进空城,擒拿庞统去也。

于是,蜀汉前线的统帅就这样没了,蜀汉北部屏障尽失,司马懿的兵马长驱直入,兵临成都城下……

所以,你看,连综合实力全面占优的诸葛亮,在司马懿面前都难以前进,最终饮恨而死。真要换上庞统,昭烈皇帝刘备留下的基业,可能就要提前个十几二十年终结了。

以上脑洞,读者可以当做谬谈,一笑而过。但是其中描述庞统激进,冒进,破坏朝堂稳定的事儿,以庞统的性格,真可能干得出来。

鲁肃说:“庞士元非百里才也”,意思是当县令可惜了材料。但是如果让庞统当丞相主理行政,或者当主将统兵作战,却总觉得有那么一点儿不足。

或者鲁肃的另一句话才是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庞统庞士元,做个高级佐官,已经是他的能力天花板了。

结语

卧龙凤雏,常被后人相提并论,但是通过研读史料,庞统却名过于实。无论从哪个方面比较,都被诸葛亮全面碾压。

行文将止,作者忽然也想开个脑洞,假设一下。如果徐庶没有投奔曹操,而是一直辅佐刘备,以他的才智,不知道又会如何影响三国的进程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