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陶瓷作文(精选7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右图为宋代打马球画像砖 中国传统文化陶瓷作文(精选7篇)

中国传统文化陶瓷作文(精选7篇)

2024-06-13 19: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传统文化陶瓷作文(精选7篇)

中国传统文化陶瓷作文 篇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舞狮子、风筝、中国织绣……但我喜欢的却是其中的陶瓷,

中国传统文化――陶瓷

。||| 陶瓷可以分好几种,如日用陶瓷、卫生陶瓷、艺术陶瓷等等。我通过网上了解了一些陶瓷的制作过程,现在让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一、练土||| 将泥土中的空气挤压出来。泥土中的.气泡会令作品在烧制时爆裂 ,前功尽弃。||| 二、成形||| 用手捏或拉坯等各种方法,做出心目中的形状。||| 三、泥坯装饰||| 如果你要为你的作品进行上泥釉、化妆土、剔花等装饰程序,就要在泥坯呈皮革干时进行。||| 四、风干||| 完成的作品在架上自然风干。一般一星期左右可以完全干燥。||| 五、素烧 ||| 将作品先进行900度左右的素烧,中国传统文化陶瓷作文 篇2

审美创造是人们普遍认可的艺术的本质特征,因而艺术的审美功能也被认为是艺术的首要的基本的功能。马克思主义在论述艺术产品功能的价值性时也阐明艺术掌握是一种专门的审美活动,艺术产品的根本价值特征就是审美价值[1]。历经几千年发展进化的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引导并规范着人们的审美创造活动。作为中华民族卓越审美创造之一的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自然也体现了本民族的审美意识,因而在各个方面显示出了自己的美学价值。究其源,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诸种关系的协调处理上,如物质内涵与精神内涵的和谐统一关系、造型与纹饰的对比统一关系等等。

1 物质内涵与精神内涵的和谐统一

从原始社会开始,陶瓷就是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设计、制造的,其造型、结构、部件乃至纹饰都是首先要符合实用的要求。中国的传统陶瓷艺术正是因为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才能得以流传和发展以至长盛不衰。中国的历代陶瓷艺人们在重视物质实用性的同时,更加注重高层次的精神追求。陶瓷艺术的精神功能是以它自身的艺术形象来体现的,即通过自身材质的特点、造型、装饰以及有机的统一来展现其风采神韵。

从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艺术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体验到在物质生活相当简陋的条件下,人类不仅有对实用功能的需求,还有对精神功能的渴望。特别是随着儒家文化的盛行,中国人主张崇尚稳重端庄、温文尔雅的品格,讲究悠然、典雅的静态美,这是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的一种表现。纵观历代传统陶瓷佳作,多以静雅超然的美占主导,没有强烈运动的线型,也没有过于峭拔的形体。造型的态势大多是沉稳而平和的,安定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造型的基调是方正、端庄的,含蓄而不外露的线、面、体的变化,给人以平实、安静的感受。在这个意义上,传统陶瓷艺术的精神内涵超于物质内涵,审美价值甚于功能价值。

总之,中国传统陶瓷制品不仅是满足人类物质生活的必需用品,又是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它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这种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相统一的属性就形成了它的文与质相统一的美学旨趣[2]。

2 造型与纹饰的对立统一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审美价值还体现在陶瓷造型与陶瓷纹饰的对立统一关系上。如前所述,中国陶瓷从整体造型而言是沉稳端庄、方正严谨的,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其纹饰,就会发现它有着与造型迥然不同的风貌:活泼、自然、放达、热烈,充满生气。无论纹饰的母题是山水、花鸟、角兽、鱼虫或是人物故事、神话传说,其形式结构大都具有强烈的运动趋势和生命律动感。这与严谨、安静、端庄、肃穆的陶瓷造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变化多样的陶瓷装饰以适合纹样或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纹样居多,大都以动感变化的优美骨架和飘扬流转的形式,填充或装饰在造型上,与其形成对比统一的审美情趣。造型与纹饰的对比统一在传统陶瓷艺术中随处可见、可感。例如:陇西县吕家坪出土的彩陶尖底瓶,造型左右对称,器身却满绘四方连续旋纹,同时又在旋心中央和交错绞连的涡线空档处饰以圆点,同时在瓶颈饰横向平行线,从而使器面整个图案处于奔腾激荡的态势[3]。再如常见的民窑青花鱼盘,在饱满的圆形盘面中,潦潦几笔,一条活泼可爱的大鲤鱼就跃然盘中,整个图案呈圆形适合,大气、豪放的装饰风格与端庄浑厚、规整的外形既形成对比又能相互呼应统一。

诚然,纹饰是从属于造型的,它们之间的对比应以统一为前提,应以协调为准则。中国古代艺人在这方面的处理是成功的,他们将强烈的对比关系转化为相辅相成的互补关系,使纹饰在不破坏造型原有格调的基础上起到点缀、缓解、调和、美化的作用。

3 装饰与结构的有机结合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另一审美价值则体现在装饰与结构的有机结合上。我们很少见到传统陶瓷产品有生硬添加的,为装饰而装饰的东西。古代陶瓷艺人们总是利用现有的结构性部件巧妙地加以美化装饰。例如紫砂壶中的把手或提梁、壶嘴、盖、足部等都是整个陶瓷形体中不可缺少的构件,也是经常进行装饰的对象,因而这种与整个陶瓷作品融为一体的装饰可谓是结构化的装饰了,它们既起到了实用的作用,又起到了点缀美化的作用。此外,传统陶瓷上的一些配件也是相当讲究的,如紫砂壶盖上的纽,常被处理成各种优美的图案形状,如球形、方形、三角形、桃形、云头形、叶形、如意形、柿蒂形、菱角形、海棠花形、梅花形、葫芦形、鱼形、蝴蝶形、蝙蝠形等等,既实用又美观。

此外,弦纹的运用也是传统陶瓷上特别值得称道的装饰手法。弦纹主要运用于器形的腰或腹部,在一些疏朗简洁的陶瓷作品上恰当地运用弦纹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陶瓷的形体结构由单薄变为厚实,由呆板变为灵巧;使其显得更加精巧并富有装饰感。在造型艺术中,对弦纹的追求,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弦纹在陶瓷上被用来调节对其形体结构的视觉感受,正是这种审美理想的创造性体现。

4 至美至纯的材质特征与精巧细致的工艺特征相辉映

陶瓷是以特定的材料,通过特定的工艺程序制作而成的。中国传统陶瓷的审美价值不仅表现于造型的优美,装饰的巧妙,而且还表现于材质的选择和制作工艺的讲究。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陶瓷非常讲究粘土的品质和釉料的配比,焙烧的温度,“土白壤而填,质薄腻,色滋润”的景德镇传统陶瓷就是很好的说明。其瓷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而蜚声海外。

在注重对土质与釉料的同时,古代工匠们还努力追求制作工艺的美感。人们常以“鬼斧神工”来形容制作工艺的巧妙、精湛,而用之形容中国陶瓷的制作工艺更是十分贴切的。闻名中外的景德镇薄胎瓷,薄如蝉翼,轻如绸纱,是一种轻巧秀丽,薄如蛋壳的细白瓷。薄胎瓷的制作要求极高,特别是修坯,最艰难也最关键,全靠工人师傅娴熟的技巧,经过百余次的反复,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到蛋壳那么薄,在关键时刻,少一刀嫌厚,多一刀则坯破功败,稍不留神,一个喘息都将前功尽弃。这样的泥坯还须经受摄氏一千三百多度的高温烧制的考验,不裂碎,不变形,其珍贵和难得就可想而知了,因此人们称薄胎瓷为神奇珍品。

从一件件精美的陶瓷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人工技巧的美感,一种人类智慧的美感。这种美感,与其说是通过视觉、触觉得到的,还不如说是凭借心感联想得到的。它是形、色、质,却又不单纯是形、色、质,而根本地是一种得以物化的人类的劳动精神和热情,是一种契合于土与火的创造者的智慧和技能。

摘要: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诸种关系的协调处理上:物质内涵与精神内涵的和谐统一、造型与纹饰的对比统一、装饰与结构的有机结合以及特定的材质与精巧的制作工艺相辉映等。

关键词:陶瓷,审美,造型,装饰,工艺

参考文献

[1]张道一.美在民间.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年

[2]李正中,朱裕平.中国古瓷备考.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

[3]熊廖.陶瓷美学与中国陶瓷审美的民族特征.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年

漫谈中国陶瓷艺术文化 篇3

朱熹曾说:“凡有形有象者,即器也,所以为是器之理者,则道也”。新石器时期彩陶中的陶塑作品,记录着先民生存的愿望。秦兵马俑,张扬着力量,张扬着神勇,令人回想起那硝烟四起的金戈铁马的战国时代,形象地记录着那个时期的历史。“唐三彩”所表现的那种激扬慷慨、瑰丽多姿、壮阔奇纵、恢宏雄俊的格调,正是唐代那种国威远播、辉煌壮丽、热情焕发的时代之音的生动再现。宋代陶瓷艺术的俊丽清新,正是那个时代审美习尚、哲学观念的反映。明清时期的斑斓与柔丽,是社会生活与审美观念使然。改革开放以后的雄俊、奔放也是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观念、生活综合作用的结果。

陶器和瓷器是人为制作的物品,它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然反映人的主观意识,陶瓷艺术装饰表达了人的自然观念,人的想象、情绪和理想。陶瓷艺术装饰精致地表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文思想,历代陶器和瓷器装饰纹饰既有自然界的山山水水、花鸟鱼龙,又有人类自身,而且在这一纹饰中,总是执着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中国陶瓷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历史的尊重。陶瓷所表现出的人文精神,所映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的艺术化的追求,它不愧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因此,中国陶瓷遵循着中国古老的造型法则:“制器者尚象”。“象”是器物形式意味的特定指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象”要既指向形而下的有形之物,又指向形而上的无形之道。在中国古典陶瓷艺术作品中我们看到古代艺术家往往借助器物的造型来寻找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深深地沉浸在自然中去体味自然的奥妙。“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这首题画诗通过“穴窗窥野鸟”的故事,阐释了中国人的这种“道法自然”艺术态度。这种虔敬的尊重自然、师法自然的艺术态度千余年来一直贯串在中国古典陶瓷艺术之中。“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圆似月魄堕,轻如云魂起”。“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这些古代诗人歌咏陶瓷的名句中,用来形容古代陶瓷之美的全是大自然的物象与物事:苍翠的峰峦、皎洁的圆月、飘逸的白云、清冽的霜雪,吟唱的是一种纯净无暇的与自然相和谐的心境。中国陶瓷为中国人创造了一种文化和精神的空间,一种情景交融的空间,一种氛围和一种气象,让人心境平和、身心合一地去亲近自然,去与万物和谐。

中国陶瓷文化,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中国陶瓷艺术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中国陶瓷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的,更是现在和未来的。在世界上,中国陶瓷是一种象征,其文化精神超越了时空的限定。中国陶瓷艺术有近万年的历史,它的遗存无比丰富,这是任何其它门类的艺术品种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它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而深刻,可以说中华民族将她最内在的本质、她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精神的心领神会,完美地表现在了它的博大丰厚的陶瓷艺术中。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一的陶瓷文化,在民族母体中孕育、成长与发展,它以活生生的凝聚着创作者情感、带着泥土的芬芳、留存着创作者心手相应的意气的艺术形象,表现着民族文化,叙述着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展现着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记录着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描述着民族的心理、精神和性格的发展与变化,伴随着民族的喜与悲而前行。中国陶瓷文化散发出沁人心肺,震撼着现代文明的火与土的结合,是人类在艺术史上瑰宝。

第一章 中国陶瓷文化与审美教案 篇4

第一节 陶瓷文化的诞生

文化的概念。《周易系辞》曰:“文而明之,明而化之。”文明是发现,文化是传承,生生不息的过程就是人类永不停止的创造。陶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经过传承形成千姿百态的陶瓷文化。本节使学生思索学习陶艺和传承陶瓷文化之间的关系。

1、陶瓷艺术的界定

2、陶器的发明 第二节 陶与信仰文化

陶艺制品反映了人类物质和精神追求的多个层面。在原始和古典时期,相当多的陶艺制品体现了先民的信仰意识。

1、女娲抟黄土造人创世神话。

2、马家窑文化和红山文化以生殖崇拜为母题的陶塑人像

3、原始陶与龙凤图腾 第三节 陶与礼仪制度

陶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一直承载着日常用品和祭祀礼器的双重身份。在相当长的时间充当了政治制度中的身份等级的象征物。

1、《礼记·郊特牲》记载陶器象征天地之性

2、在原始社会,彩陶的使用标志部落成员的身份和等级

3、瓷器的烧制与封建社会官窑制度

第四节 陶瓷与商品经济

在中国古代社会,陶瓷作为使用量和使用范围极大的工艺产品,是国内外贸易获利的重要商品。

1、唐代的瓷器与商品流通

2、从唐代中期开始的陶瓷外销的海上“丝绸之路”

3、明代至清初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

第五节 陶瓷与社会习俗

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有厚葬之风。商周时代的墓葬用人殉葬,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被俑所替带。《孟子.梁惠王》:“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反映了以俑殉葬的普遍社会风气。孔子是反对人殉也反对俑殉的。但是陶俑、陶器作为随葬的明器,却始终存在于中国古代的丧葬习俗中。

1,石家河文化的陶佣 2,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六节 陶瓷的审美价值

传统文化作文小学精选《做陶瓷》 篇5

我一开始没做几下刚做的有点样子的小碗就塌掉了,可是我做好了一个碗后,我轻轻摸了摸,没想到又塌了,转盘上留下了一滩烂泥。

可惜我刚刚做好的陶艺塌了,我好伤心呀!我只好重新制作。

我洗手的时候,发现我的脸成了小花猫,爸爸笑着说:“你看看,你的鞋上也有一块泥,鞋子也和你一起分享陶艺制作呢。”

中国传统文化陶瓷作文 篇6

1 古代陶艺所表现的球类运动

1.1 蹴鞠

传说在四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就已经有了蹴鞠运动,据刘向的《别录》中称:“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于战国之时。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其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轩辕黄帝传》中对此也有类似的记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常出土有石球和陶球,当然这是否就是蹴鞠用球,尚难证实。确切的史料记载蹴鞠运动产生于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对此,《史记》和《战国策》中具有明确的记载。到了汉代,蹴鞠运动发展较快,从皇宫鞠城到“穷巷蹋鞠”,汉代的蹴鞠运动日趋兴旺,首都博物馆收藏汉代蹴鞠纹瓦当一枚,其纹饰印一人怡然自得地作蹴鞠,因为球是实心的,故蹴鞠人以腹胯部夹球,挥洒自如地表演,其形像生动地再现出汉代蹴鞠的状况。瓦当是当时的建筑陶瓷,以蹴鞠纹装饰,可见汉代蹴鞠盛行之一斑.唐代,是蹴鞠运动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主要就是发明了可以用来充气的球,使得蹴鞠运动更为激烈,更具有观赏性。宋代蹴鞠更加兴盛,蹴鞠运动更加具有规范性和观赏性,还有就是出现了当时出现了许多专门的组织(如齐云社等),也吸引了众多儿童和妇女参加到这一行列之中。1954年河北邢台出土的一件儿童蹴鞠纹枕,当属磁州窑产品。枕面长八方开光内以白地黑花技法,简洁明快地勾画了一个儿童蹴鞠欢快活泼的画面(见图1)。在陈万里先生著录的《陶枕》一书中,收录一件宋磁州窑女子蹴鞠纹枕,在腰圆形枕面开光内.亦以白地黑花技法,绘一女子倒背双手,轻松自如地表演蹴鞠,这两件陶枕以形象生动的画面,再现出当年蹴鞠运动的盛况.元明时期的蹴鞠运动基本上沿袭了宋代的做法,但影响力已不及宋代。在明代的民间瓷器中,陶瓷艺人常用儿童蹴鞠纹作为装饰题材。景德镇湖田窑博物馆就藏有不少残片,景德镇陶瓷馆还据此生产了一些仿制品。清代中叶以后,因满清贵族不爱蹴鞠,此项运动渐渐衰落,此后反映蹴鞠运动的陶艺作品就不多了。

1.2 马球

马球又称“打球”或“击鞠”。关于马球的最早的记载见于曹植的《名都赋》,最初是作为骑兵训练的重要手段,后逐渐成为一种娱乐活动。唐代是马球运动盛行的时期,女子也参与其中。1958年陕西长安韦洞墓出土的彩绘陶俑,形象生动逼真,将唐代女子驰骋球场的飒爽英姿展现得淋漓尽致(见图2)。1981年陕西临渔出土了一组唐代打马球的群俑,形象生动活泼,反映了唐代马

球运动的兴盛。到了宋代,马球运动曾一度有所发展,从《宋史·礼志》的相关记载,以及出土的砖雕中可见一斑。马球运动在宋孝宗后则整体呈现颓废之势,然则,女子却呈兴盛之势。金元时期也举行马球运动,金代的打马球砖雕证明,当时的马球运动曾大受推崇。甚至在明朝也还有马球运动的记载(《续文献通考·乐考》),只是到了清代,由于满人的习俗是摔跤、射猎、冰嬉等,马球运动彻底衰落,也就难见相关的陶艺作品问世。

1.3 捶丸

所谓捶丸,就是以棍棒击球。根据相关记述,捶丸源于唐代的“步打球”。成书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的《丸经》一书,详细记载了捶丸的比赛规则、场地器材及技术方法等。捶丸的规则主要是于空旷的地方画一球基,在离球基60—100步处,挖若干数目的球窝,旁竖彩旗,用棒从球基处击球入窝以决胜负。捶丸与高尔夫的性质和玩法极为相似。宋、元、明三代是捶丸运动发展的全盛时期,这一点,从大量的有关捶丸的壁画、宫廷画以及瓷枕画中可以反映出来。陈万里先生著《陶枕》一书,书中就曾收录宋磁州窑捶丸纹枕一件,其枕绘一儿童持杖击球,其杖的形状与捶丸用杖极其相似,只是尺寸略小于成人用杖,是儿童作捶丸练习的场景(见图3)。过去一般认为高尔夫创始于英国,后从荷兰的陶器上发现一幅高尔夫的图绘,有人认为它应当发祥于15世纪初期的荷兰,而实际上比我国的捶丸至少晚了三个世纪。

2 古代陶艺所表现的棋类运动

2.1 围棋

在中国古代的棋类运动中,围棋的影响最大,围棋在中国已盛行数千年之久,据传为尧所发明,春秋时期已有了确切的记载。秦汉时期,由于受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影响,围棋活动一度沉寂,汉末魏晋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隋、唐及宋时则更为兴盛。河南安阳曾出土隋代白瓷围棋盘一件,其制作相当考究,较为罕见。在元代以前,围棋子多使用陶瓷的,在河南的巩县窑就有唐时的陶瓷围棋子出土,山东的淄博窑有宋金时期的陶瓷围棋子出土,在景德镇的湖田窑的遗址陈列馆中则藏有元、明时期的瓷质围棋子。明清时期,围棋运动进一步发展,很多的女性也参与其中,这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雍正粉彩女子弈棋纹瓶上可以看出来,在瓶的显要部位绘两个女子专心对弈,人物神态非常逼真,色彩淡雅柔和,可以说它既是一件艺术价值极高的工艺品,也是我们今天研究围棋史的形像资料。

2.2 象棋

象棋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是源于舜时,有的说乃周武王所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我国最晚在汉代已有象棋,北宋末年象棋的规制与现代的象棋就几乎一致了。中国象棋定型之初,就与陶瓷有着很大的关联,在景德镇湖田窑就有宋代瓷质的象棋子出土,这可能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象棋子了。明清时期,象棋活动也很盛行,还出现了很多的专门著述,如《梦入神机》、《梅花谱》等,故宫博物院收藏一副清乾隆时期仿哥釉的象棋,棋子满釉,以支钉支烧而成,面上以红蓝两种珐琅彩料分别撰写各子的名称,做工讲究、风格独特。

2.3 六博

六博本作六薄,又称博或陆博,是隋唐以前广泛流行于社会上的一种棋戏。六博在我国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据传是夏桀时的大臣乌曹所创。六博由棋盘、棋子、骰子三个部分所组成,对局双方各用6枚棋子、6枚骰子,故有六博之名。春秋战国时期,六博是家喻户晓的游戏,到了秦汉时期,仍十分流行,有一个叫许博昌的写了一篇《六博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曾有制作于汉代的六博陶俑出土,两个陶俑人对面而坐,两人之间摆放着棋盘、棋子、骰子,一个将双手在胸前摊开,似乎是在将骰子一起扔下,另一个则双手作鼓掌状,陶俑将几千年前的这种游戏十分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见图4)。隋唐以后,已很少有人玩六博游戏了,关于它的玩法也渐渐失传,我只能从出土的大量的画像石以及陶器中看到当时人们玩六博时的情景了。

3 古代陶艺所表现的摔跤运动

摔跤是一种徒手把对方摔倒的竞技运动。摔跤在先秦时称为角力、蚩尤戏,在秦汉时期称为角抵,在唐宋时期称为相扑,至清代又被命名为布库、摔跤。唐宋时期的相扑运动十分普及,尤其是宋代,甚至有专门的民间组织机构,如“相扑社”,有全国性的比赛,连妇女儿童都参与到相扑运动中。河南省博物馆收藏一件宋代绿釉相扑陶俑,约7、8公分高,两个孩童拥抱在一起,都在想方设法将对手摔倒,形像稚拙可爱,再现了宋代摔跤运动的生动场面(见图5)。除此之外,还有反映宋代相扑运动的小儿群俑以及瓷画出土。到了元明时期,相扑运动的发展相对进入低潮,一直到清朝,由于清廷对摔跤运动的提倡,使得这项运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兴盛。

4 古代陶艺所表现的杂技

杂技的内容较为庞杂,种类繁多,是我国民族体育发展的源头之一。我国古代有很多的陶艺作品反映杂技方面的内容。1969年山东济南无影山出土一组西汉杂技俑,其造型粗犷传神,内容生动活泼,真实而形象地再现出西汉杂技的热闹场面。1972年河南洛阳涧西出土一组东汉倒立俑及陶奁,后者以倒立人为奁柄,构思巧妙,其造型质朴无华,形象粗朴可爱。1954年四川成都出土的东汉乐舞百戏画像砖,其内容热闹非凡,十分逼真地再现了东汉杂技表演的场景。河南新野县出土的东汉戏车画像砖,其纹饰表现的杂技高难动作,令今人亦为之叹服。在相联的两辆马车上均竖一高杆,前边马车高竿上,一位艺人以脚勾竿倒挂,平伸的两臂之上,各有一小童在其掌中表演;后边马车的高竿上蹲一人,手持长绳一端,与前边马车上一人舞绳拉成一条斜线,在其斜线上一艺人步履从容地向上迈进,高难动作,令人惊羡!(见图6)有一唐代的缘竿陶俑,表现的是一个小孩倒立以一只手撑在竿顶,下面一人则将竿顶在头顶,惊险绝伦。马戏也是杂技的一种,汉代是马戏较为盛行的时期,唐宋时有很大发展,更在民间普及,其表演的各种高难花样动作,达数十种之多。故宫博物院收藏北宋磁州窑马戏纹枕一件,其枕面上绘一人倒立于疾驰的马背之上,将艺人惊险的马戏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

5 古代陶艺所表现的射箭

射箭是一种极为古老的运动,据考古发掘资料,在距今两万多年前的山西峙峪人遗址中,就发现有石制的箭头。西周时射箭活动被统治阶级宣扬社会规范一种手段,出现了“礼射”,由于射箭在战争的独特作用,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唐朝时被作为武举考试的重要内容,清朝中期以后由于火器在战争的广泛应用,逐渐退出战场而进入人们的娱乐生活。反映射箭的陶艺作品主要有:1972年至1973年甘肃嘉峪关出土的魏晋狩猎纹画像砖;1971年陕西乾县璐德太子李重润墓出土的唐三彩纹胎骑射俑;四川德阳出土的东汉射箭纹画像砖;1970年河南郑州新通桥出土的西汉骑射纹空心砖等。

其他,反映武术的有:1970年河南郑州新通桥出七的西汉对搏画像砖;魏晋南北朝的执棍武士画像砖;唐代的棍术俑;明清时期的景德镇民间表花残片;清武术纹罐以及清公孙大娘舞剑笔筒画等。再如反映游戏娱乐活动的有明成化斗彩儿童放风筝纹杯,清康熙青花钓鱼纹瓶,以及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各式蟋蟀陶瓷罐;1969年河南济源泅涧沟出土的西汉陶投壶等。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以它独特的内涵、造型,记载了中国古代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彩篇章,见证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也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的体育文化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杨静荣.古陶瓷展现的文娱体育风貌琐谈[J],景德镇陶瓷.1991,(3):29-31

[2]杨静荣.宋磁州窑体育纹枕,紫禁城[J].1990,(3):8-9

[3]冯国超.中国传统体育(彩图版)[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4]谭华.体育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5年7月

[5]黄伟、卢鹰.中国古代体育习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

浅谈中国古代陶瓷文化 篇7

【关键词】陶瓷器;特点;影响;源远流长

陶瓷陶瓷 china,大写China,其意则为中国!我们的祖先和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埃及、印度、希腊、波斯、西南亚的先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陶器!陶器的制作也有近万年的历史,陶孕育了瓷,瓷生长于陶,古代中国的陶器就是随瓷器飘洋过海楷传播华夏文明,扬名世界的!,

1.我国古代著名的陶瓷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1.1唐三彩

在我国陶器里面,最迷人的是唐三彩,一直到文明的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以及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变化无穷,彩色斑斓!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风气!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是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各种姿态!至於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徵;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著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 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品!古人常说唐朝女子“以肥为美”!实际上那种健壮的美,更接近男人的端庄之美、浑厚之美!所以,唐朝的美,本质上属于陶的美!唐朝所有的艺术只要有一尊唐三彩,就会把唐朝所有的美都凸出来了!

1.2东汉的青瓷

具有女子属性的瓷器最早也爱披青釉之纱,如东汉的青瓷,当陶器被唐三彩穷尽绚丽辉煌之后,便悄然隐退让位于瓷器!

1.3北宋的五大名窑里的汝窑

后周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宋代的陶瓷氏我国的鼎盛时期,也是闻名世界!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后人仿制也少能匹敌。中国古瓷最闪亮登场实际上已到了北宋!北宋的五大名窑里的汝窑瓷器卷伏着东方女性最迷人最含蓄的静态美,那种淡雅极致的青色,悠悠闪出女性般的光辉!再说一个“汝”,本身就说明女人似水!所以,宋朝的美,本质上是属于瓷的!宋朝所有美感,只要有一件汝窑碗,就可以把宋朝所有的美都凹括进去了!宋朝五大名窑之后,青花开始在元朝登常‖犹如民间村姑从乡村选美被选进皇宫!

1.4明清宫廷里红釉、黄釉、蓝釉、五彩、粉彩瓷器

明清宫廷里后来出现的红釉、黄釉、蓝釉、五彩、粉彩瓷器等全都带有女性美的特征!因为深宫之女特别有时间打扮,皇上就命督瓷官唐英等烧制了一批又一批适合宫廷皇后、妃子、贵人们喜欢的美丽瓷器取悦她们!到了明清宫廷,瓷器的女性化的美被完全形象化了,被耀艳、张扬着,飘逸出高墙深锁的宫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康熙(豇豆红釉)美人醉柳叶疲楷那娇小又站立不稳的外形,犹如着三寸金莲的踏着碎步婷婷玉立的美人!所以,还可以说,一件康熙美人醉柳叶疲楷把女性化的瓷器的美发展到了极致!明清官窑瓷除了王公贵族最偏爱外就是从古到今的商人了!因为在商人眼里,瓷器与美人一样,除了是艺术品之外,更是保值增值商品,这就是中国瓷器发展到清末年间最大的悲哀了!

2.我国古代的陶瓷是怎样分类的

陶瓷有多种分类方法,一般分为以下四类:

2.1按用途来分

可分为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电器陶电子陶瓷,化工陶瓷,纺织陶瓷,透气陶瓷等等。

2.2按是否施釉来分

可分为有釉陶瓷和无釉陶瓷两类。

2.3根据陶瓷的性能

可分为高强度陶瓷,铁电陶瓷、耐酸陶瓷,高温陶瓷、压电陶瓷,高韧性陶瓷,电解质陶瓷、光学陶瓷(即透明陶瓷),磁性陶瓷,电介质陶瓷,磁性陶瓷和生物陶瓷等等。

2.4可简单分为硬质瓷,软质瓷、特种瓷三大类

3.陶瓷器的发明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1人类自从开始懂得制作陶器,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野蛮时代的最低级阶段——是由制陶术的应用开始的”。在制陶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中国人发明了瓷器。陶瓷器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人们生活问题,如生活用具、建筑材料等,还提供艺术的享受。

3.2陶器是粘土经过成型、干燥和烧制的一类制品。在陶器发明前,人们盛物用瓢、凹石、蚌壳等天然盛器。人类为了加热食物,只能用灼热的石块不断投入有食物的水中,一直到水沸料熟为止。因此,当时人们急需一种能耐热、轻便而坚固的盛器。只要把粘土做成不同形状毛坯放到火上烧烤,使粘土中的矿物起化学变化后,能生成一种新的物质——陶。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始了定居生活,盛水、蓄物等日常生活的需要,促使了陶器的发明。

4.陶瓷为什么能够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人的推崇。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

【中国传统文化陶瓷作文】推荐阅读:

中国传统元素在陶瓷艺术中的应用研究01-19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艺术陶瓷创作中的应用研究10-22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04-10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70字08-14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通用6篇)04-10

关于中国传统美食作文(精选7篇)01-04

探究中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12-25

谈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09-12

“一带一路”中国陶瓷纪录片文化价值研究09-13

中国传统美育06-10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