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法商兑·四·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右关浮脉 脉法商兑·四·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脉法商兑·四·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2023-03-27 02: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脉法商兑·四·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其实左右脉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左血右气。

这个理论的源头和天文学中天道与地道的左旋与右旋有关。

左右对应于脏腑就是我们常讲的左肝右肺。

左右对应于脉象就是所谓的人迎气口脉法。人迎气口脉法见于《脉经·脉法赞》:“关前一分,人命主之,左为人迎,右为气口”。

还有《内外伤辨惑论》《三因病极方论》等等很多古籍都提到过,主要就是左手主外,右手主内。

近现代著作中,有关左右脉认识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著作是王雨三的《治病法轨》、王伟的《拨开迷雾学中医》、陈建国的《仲景阴阳脉法》这几本书。

它们都把左右脉提高到了阴阳的高度,基本还原了《内经》中“阴阳者,左右之道路也”的思想。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先通过前面讲的“虚实脉法”辨出虚实。

然后对比左脉与右脉整体的力度大小,左脉大就是阳病,用汗法,左脉弱就是阴虚,用滋阴法;

右脉大就是阴病,用下法,右脉弱就是阳虚,用温法。

如果六部脉的大小不一样,那么一般对比关前一分的脉。左脉大为阳病,用汗法,右脉大为阴病,用下法。

原理就是“左血右气”与《伤寒论》中讲的“阳盛阴虚,下之则愈;阳虚阴盛,汗之则愈”。

左脉大说明就是阴盛,所以我们用汗法,这就是“阳虚阴盛,汗之则愈”;

如果说右脉大就是阳盛,所以我们一般用下法,这就是“阳盛阴虚,下之则愈”;

注意哦,这里的汗与下也不能单纯的理解为发汗和利下。

首先从阴阳的角度来说汗法代表是一种向上、向外、向表的治法,我们称之为阳法,

这个在《金匮要略·百合病》原文中也有“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治之”类似的论述。

同样,下法代表的是一种向下、向里、向内的治法,我们称之为阴法。

其次从能量的角度来说,左手主血,血为阴液,左脉大说明阴盛,当血盛的时候我们就要通过出汗的方式把多于的阴液排出;

而右手主气,当气盛的时候我们就要通过泻下的方式把多于的气给泄出,“承气汤”就是这个意思,把阳明多于的气给泄出去,而拉肚子只是一种方式。

在临床上,左脉的实与虚脉多表示上、表、外的太阳病与少阴病。

比如左脉浮紧多表示体液大量地分布在体表可以汗之,

如果左脉弦则说明血液化而为饮,如果左脉滑则多有痰饮湿热,左脉虚多为阴虚。

总而言之左脉多与血液等阴性的物质有关。

对应与治法上,左脉一般以汗法为代表,

当然如果左脉沉那么就是阴液聚集在内的表现,治法也可以用利小便的方法。

如果左脉虚则以滋阴的方式为主。如左脉浮而无力则可选用乌梅、山茱萸、地黄等收敛药为君药。

右脉的实与虚脉多表示下、里、内的阳明病与太阴病。

比如右脉浮为气盛,右脉弦多为寒实,右脉滑多为宿食、实热、痰结,右脉虚多为阳虚。

总而言之多与气机的盛衰通滞有关。

对应治法上右脉一般以下法为代表,如果右脉浮也可以用汗法来宣通气分过多的实与热。

右脉弦或虚多以温法为主。如右手脉浮而无力或沉微则可选用甘草干姜汤、理中汤、四逆汤等方剂。

如果左右脉均有差异就需要寒热并用、表里双解等少阳法或厥阴法,如果左右脉差异不大则说明人体没有太大的阴阳偏差,则可以从六部脉的八纲辨证角度考虑治疗。

左右脉是《内经》思维中区分阴阳的另外一种方式,但是不管怎样,都逃不出我开篇所讲的“脉法八纲”。只是左右脉是着重从气血的角度来分析人体。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这句话绝非一句空话,“阴阳”作为总纲,首先就要从脉的有力无力,以及气血处于三阳还是三阴来确定刻下患者处于阴病还是阳病。

如果是阳病则治疗的大法以祛邪为主,如果是阴病则治疗的大法以扶正为主。

在确定治疗的大法后还要根据浮沉、有力无力,弦滑迟数确定处方用药的层次是在里还是在表,病理产物是气、血、痰、水哪一类,攻药与补药的有无、寒热、数量多少。

具体操作依然是从浮沉、寸关尺的脉搏最有力点以及左右脉判断气血的阴阳运动状态,从按至根部有力无力来判断虚实,从弦滑迟数判断寒热,从寸关尺、浮沉来判断正邪交争的表里与部位。

左右脉医案

浏河绅士陶松如,年四十左右,患胸脘胀满,大便秘结,两足酸软等证,自用通利药无效。形神憔悴,肢体疲惫。予诊其脉,右寸关沉微。知为脾肺虚弱,清阳不升。即用补中益气汤,加麻仁。服之二剂而大便即通,胸脘顿宽,两足亦有力。

——《治病法轨》

按:此处即是王雨三先生通过左右脉比较发现右脉无力,以阴阳辨之为阳虚;次从寸关尺三部发现寸关部位为沉,于虚实为虚。

综合判断为上中焦的阳气不足,气机处于一个在下不能升发的状态,整体治法采用温补为主,注重补上中焦的阳气,加麻仁一味当是右尺脉有沉实或沉滑之象。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