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丨防汛防台,总书记当年怎么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台风实验怎么做 潮声丨防汛防台,总书记当年怎么做?

潮声丨防汛防台,总书记当年怎么做?

2023-07-11 05: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日,重庆等地遭遇强降雨,一些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全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强化会商研判,做好监测预警,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努力将各类损失降到最低。

伴海而生的浙江,也将再次面对洪涝台旱灾害的挑战。 

从福建到浙江,习近平总书记曾主政的地方都是易受台风灾害的地区,他与台风打了近20年交道,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浙江工作的这几年,他多次指导浙江上下众志成城防汛防台,更是从理念上彻底改变了浙江的防台策略。

坚守岗位 亲自督阵

2004年8月的“云娜”台风,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任职后经历的首个强台风。他高度重视“云娜”台风的防御工作,再三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岗在位。

2004年8月,第14号台风在温岭市石塘镇登陆,驻台州公安边防官兵深入第一线抗台救灾。刊登于2004年8月13日《浙江日报》

习近平同志说:“领导干部可以不一定是防台的专家,但领导的坐镇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一种支持和鼓舞,也是一种督促和鞭策。这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重要的保障。今后,在重大灾害面前,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领导干部必须迅速到岗在位,靠前指挥,提供有效保障。”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4年8月10日至11日,习近平同志在金华考察并主持召开金、衢、丽三市党建工作座谈会。一接到“云娜”台风可能在浙江登陆的报告,他立即赶回杭州。借助防汛远程会商系统,习近平同志在省防汛防旱指挥部与台、温、杭、甬等市领导通话,具体指导。从8月11日晚上到8月13日,短短数十小时内,他四赴省防汛防旱指挥部,亲自指挥部署防御工作。

8月12日晚,是习近平同志在24小时内第三次来到省防汛防旱指挥部。一进门,他就急切地询问:“台风情况怎么样,什么时候正面登陆?”接着,他通过省防汛远程会商系统,直接听取有关市的领导关于抗台工作的汇报。

当天晚上8时,“云娜”在温岭市石塘镇登陆。当时,台州市由于狂风暴雨交加,造成电力中断,防汛远程会商系统已无法正常工作。他通过手机与在抗台斗争第一线指挥的台州市领导通话:“现在你们那里的情况怎么样?”

得知市防汛防旱指挥部的屋顶都已经被狂风吹掉,两边窗口的玻璃也碎了,习近平同志连着问了三个问题:“你现在在哪里指挥,指挥系统还有效吗?”“能不能与下面的市县联系上?”“有无人员伤亡?”

当得知跟县里能通过手机联系,但是已有人员伤亡时,习近平同志加重语气说:“对受伤人员特别是高危受伤人员要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尽全力进行抢救,努力减少新的伤亡。你们那里天黑风大雨强,医院自备电源够不够用,医护人员力量够不够?有什么困难,立即告诉我们。”

这边,对防台一线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和周到的关切,那边,刚挂了电话,习近平同志又叫来时任省卫生厅厅长了解医疗保障情况。当听说省卫生厅已提前派出50多辆救护车到一线参加抗台救灾工作,台州市现有5000余名医务人员已全力投入救治伤员时,他强调:“省卫生厅要继续支援台州的抗台救灾工作,努力减少人员伤亡。”

从“抗”到“防” 以人为本

过去,浙江有过因过分强调“誓与大堤共存亡”而造成重大伤亡的惨痛教训。在与台风斗争的问题上,以前大家的传统思维是一个“抗”字,认为在强台风面前,人员伤亡可能难以避免。而习近平同志把“防”字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在防御“云娜”时,他首次提出了“不死人,少伤人”的防台目标要求。这在当时引起全省甚至全国极大的反响。

为了这一目标,习近平同志又提出“宁可十防九空,也不能万一失防;宁可事前听骂声,不可事后听哭声;宁可信其来,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重,不可信其轻”的理念。直到如今,这些理念始终贯穿在浙江防台、防汛工作中。

在14号台风“云娜”袭击下,许多房屋完全倒塌。刊登于2005年2月5日《浙江日报》

2004年,台风“云娜”来袭时,习近平同志等省领导当机立断:台风如此之强,在浙江具体何地登陆已非最重要,各地各部门都要紧急动员起来,当务之急是抢时间,坚决做好人员转移撤离,对思想一时还不通、不愿撤离的群众,万不得已,也要采取紧急措施坚决转移。

台州、温州和杭、甬、嘉、湖、舟、绍、金、衢、丽进一步动员起来。在台州,为督促在下午4时前撤离13.3万名群众,台州市领导冒着10级大风到路桥区检查人员转移情况,看望安置点群众;在温州,市领导分头前往坑口塘水库、灵昆岛和瑞安、乐清等沿海地方巡查,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把群众生命放在防台工作的首位!采取一切措施转移群众、营救群众。”在宁波,5.3万人被安全转移……

2005年7月,温州遭受台风袭击,习近平同志到苍南县、平阳县、瑞安市察看灾情,看望慰问抗灾救灾第一线的干部群众。一直到晚上7点多,还有一个慰问点没去,当晚还要回到温州市里召开全省抗台救灾工作会议。当地陪同的温州市一位负责人对他说,已经这么晚了,大家都没吃饭,返回市里还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建议接下来的慰问点不要去了。没想到习近平同志非常严肃地说:“你倒说得轻巧。灾民们有没有饭吃?晚上住在哪里?这些我们都还不清楚,我们这个饭吃得下去吗?再说了,我们通知了要去这些灾区,怎么能说不去就不去了呢?再迟也必须去!”后来,众人就跟着他又去了平阳县和瑞安市,慰问了那里的灾民和正在受灾现场抢修的电力工人。回到温州市区已经是晚上10点钟,大家简单用自助餐后,习近平同志又召开了全省抗台救灾工作会议。

2005年,防御“麦莎”台风,浙江提前转移124万人,相当于一个中型城市的人口规模,这在浙江历史上前所未有。统计数据显示,在这场大台风中,浙江省仅死亡两人。那3年,浙江实施了数场百万人员大转移行动。

台风过境后,要争分夺秒帮老百姓重建家园。同样是在2005年9月,第15号台风来袭,习近平同志在作出一系列部署后强调,各级各部门领导要迅速深入灾区,救助慰问灾民,组织指导抗灾工作,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送到受灾群众中。要及时抢救受伤人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确保他们有饭吃、有干净的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及时医治。同时要高度重视受灾地方的卫生防疫工作。全力抢修受损基础设施,努力用最短的时间做好电力、自来水、交通、通信等被毁基础设施的恢复工作,迅速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当年的中秋佳节,省委举行中秋茶话会。习近平同志在致辞时,也没有忘记灾区群众。他代表中共浙江省委向全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致以良好的祝愿,同时向全省人民特别是因台风受灾的灾区人民致以节日的问候。

而在2004年台风“云娜”过境后,习近平同志在省委关于抗灾救灾工作的常委扩大会议结束后,还带头为灾区捐款。他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发动社会各界,组织各方力量,积极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努力为灾区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作贡献。让我们大家都来献出一份爱心、伸出援助之手,关心灾区群众的生活,支持灾区的各项建设。说着,他来到设在会场中的捐款箱前带头为灾区人民捐了款,表达对灾区群众的关爱之心。

2005年8月,台风来临前,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紧急将辖区内的220多名孤寡老人、“危房”居民及外来务工者就近转移到辖区的旅馆、学校及社区办公室暂住。刊登于2005年8月7日《浙江日报》

“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回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防台防汛的经历,这句话总是会出现。也正是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这几年,浙江真正确立了“生命至上”的防台宗旨,坚持了“转移避险”的科学防台举措。“以人为本”的理念彻底代替了原有的抗台思路。

科学决策系统思维

科学决策,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一环。

浙江是台风多发地区,每当强台风来临,习近平同志都坐镇指挥,科学决策,沉着应对。他要求防台抗台全面落实“不漏一处、不存死角”,“宁可十防九空,也不可万一失防”。他特别强调要不断从防灾意识、工程建设、制度机制、组织能力等方面,完善防台抗台的措施和预案,不断提高防台抗台的整体能力。

强化底线思维。灾害来之前,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做好全方位的预判。

2005年7月,了解到第5号台风可能会给浙江特别是南部地区带来很大危害,正在国外访问的习近平同志十分关心台风动向和防台工作,多次打电话询问有关情况。他强调,要克服侥幸思想,做最坏的打算,加强预防工作,将防台抗台措施落实到位。

2005年8月的最后一天,习近平同志坐镇指挥部,研究部署防御当年第13号台风的有关工作。直到9月1日凌晨1时,他还在与省防指有关人员认真研究当前防御台风的有关工作。尽管从当时气象部门的预报情况看,这次台风不在浙江登陆,但对浙江的影响特别是降雨的影响比较大。习近平同志强调,各地必须充分认识这次台风的严重危害性,坚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继续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高度警惕,认真防范,一鼓作气地做好有关工作。

强化系统思维。应对台风是一项极其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台风动向飘忽,而且其造成的影响也是方方面面的。没有高度的全局视野和资源的充分调动能力,就容易顾此失彼。

2004年8月下旬,继14号台风“云娜”后,18号台风又接踵而至。这次台风强度强、范围大,后面又紧跟着17号台风,浙江防台抗台形势十分严峻。习近平同志在全省防御18号台风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上作出一系列科学部署。特别提出,要认真汲取14号台风的经验和教训,哪些地方可能会出现人员伤亡的,要深入研究,全面分析,一丝不苟。针对水利等部门,他要求尤其要应急抢修14号强台风受损的水利工程,并落实应急测报方案;针对民政、卫生等部门,要一手抓14号强台风灾民、伤病人员的安置救治,一手抓18号台风救灾救治工作的准备。此外,他还对城建、电力、国土资源、供销、交通运输和水产、气象、水文、海洋等部门作了全面细致的部署,并提出要充分发挥驻浙部队、武警官兵的重要作用,做到军民团结,合力抢险救灾。

2005年,解放军驻浙某部准备了3万余只沙袋,在象山县石浦镇新鹤村紧急加固防洪堤上的4个泄洪口,以提高该村防御“麦莎”的能力。刊登于2005年8月6日《浙江日报》

2005年7月至10月,浙江连续遭受“海棠”“麦莎”“泰利”“卡努”“龙王”五次强台风袭击,次数之多,风力之强,雨量之大,影响范围之广,为历史上所罕见。但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奋力抗灾救灾,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其中,科学决策、正确指挥,起到了战胜灾害的关键作用。浙江省委省政府实行“防、避、抢”工作方针。在台风到来前,立足于防,及早做好信息预告和相应的宣传准备工作,引导船只就近避风,督促有关部门做好除险加固工作。在台风即将来临时,着眼于避,躲其锋芒,合理避险,转移危险地段群众,合理调度水库、河网,预泄预排,抢险人员进入临战状态,随时应战。在台风到来时,着力于抢,抢时间争速度,合理蓄、泄、排,力争减少损失。在台风过后,做好灾害防范,严防次生灾害发生。

直到2021年,浙江重新修订防汛防台抗旱条例时,依然将“防避抢结合”的原则贯穿于防台风工作中。

2005年9月,为抵御台风“卡努”,温岭市共有2474艘渔船安全进港避风,还有108艘渔船在回港途中。刊登于2005年9月11日《浙江日报》

强化忧患意识。对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气象部门等日常工作要重视,“功夫在平时”。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十分重视水利建设。2003年6月,他在专题调研水利和防汛工作时强调,水利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善举。当时,距离台风影响浙江尚有一段时间,浙江也还未进入主汛期,但是习近平同志先后到慈溪、上虞、海宁、德清等市(县)和杭州市余杭区,检查水利和防汛工作,实地察看海塘江堤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水库、闸址和防汛物资准备等情况,听取省水利厅和省气象局关于浙江水利建设、防汛工作的情况汇报和有关市(县)的工作汇报。

习近平同志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立足防大汛、抗大灾,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从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物资上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抓紧对有关水利设施进行全面检查,仔细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各类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加强对天气、风暴潮、水情的监测、预报工作,认真做好抢险物资准备工作,特别要完善防洪抗台人员转移方案,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确保全省安全度汛。

防患于未然,时刻保有忧患意识,让浙江在应对台风时,显得更为从容。2004年,台风“云娜”过境后,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向社会公布了相关情况。其中提到,专家指出,全省沿海标准海塘和近4000座小(二)型以上水库在这次强台风灾害中经受了考验,没有出现重大险情;全省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15.18亿立方米,台州金清新闸、永宁江闸等新建成的水利工程共排涝1.8亿立方米,大大减轻了灾害损失。

围绕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不死人、少伤人”目标要求,10多年来,浙江省开展了“千库保安”“强塘固房”“五水共治”“百项千亿”等一系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不断完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等非工程措施,使浙江省的整体防汛防台能力有了质的提升。2021年,浙江还出台《浙江省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建设规划》,决心全面加固“海上长城”。

时至今日,在象山县大目洋龙洞山顶,一座“八一台风纪念碑”巍然挺立。1956年8月1日凌晨,“5612号”强台风在象山登陆,狂涛巨浪连扫门前涂海塘,南庄平原纵深十余公里顿成一片汪洋,造成3402人死亡,12个村被毁。天灾过后,象山人民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迅速开展灾后自救工作,仅半年时间就恢复了家园。

2006年8月2日,纪念“八一台风纪念碑”揭碑仪式在象山举行。习近平同志专门为纪念活动撰文,他指出:“浙江伴海而生,抗台而立,需永不懈怠,科学防台。要以人为本,力保百姓安居乐业;以海为伴,力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防为先,力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永续发展。”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