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你应该入坑客制化键盘吗? | 少数派会员 π+Prime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台湾人玩ins吗 05 你应该入坑客制化键盘吗? | 少数派会员 π+Prime

05 你应该入坑客制化键盘吗? | 少数派会员 π+Prime

2024-06-16 13: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经过前面几篇文章,一把量产机械键盘各方面的入门知识基本已经介绍到了,希望利用这些知识,你能够挑选到一把适合自己的键盘。

而在上一篇中,提到了一些入门级客制化键盘可能需要的配件。客制化键盘来自于英文中的 customized keyboard,客制化最早是台湾地区的翻译。键盘客制化的范畴非常广泛,可以对已有的量产键盘进行自我改装,比如外壳喷涂、PCB 更换、轴体更换等等。也可以是通过设计师委托厂商设计制造,结构、用料、设计等各方面都与量产键盘不同的键盘套件。

相比之前介绍的量产机械键盘,客制化键盘价格高,配件多,可玩性高,因此能博得核心玩家的心,只要你喜欢上折腾机械键盘,要不要入客制化的坑,是一道必答题。

同时,我也观察到小众的客制化键盘似乎正在走向大众。之前专门做客制化的小厂或新品牌开始尝试做量产成品键盘,之前专门做量产成品键盘的大厂也开始尝试做客制化键盘。热插拔、Gasket Mount 这些以前只属于小众玩家圈子的名词,逐渐变成了营销词,被厂商作为新键盘产品的主打卖点,被平台作为吸引点击停留的关键词,它们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消费者的视野里。

这些趋势的背后,是行业和厂商的发展,也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在本系列的最后一篇,我们来讨论客制化键盘的优点和局限,梳理行业的发展方向,希望为还在犹豫是否要入坑客制化键盘的你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从我入坑的经历,来看客制化键盘的价格争议

近几年我用过不少量产机械键盘。有罗技、雷蛇、ROG、HyperX 这些游戏外设厂商的,也有阿米洛、IQUNIX、杜伽这些新兴品牌的。虽然早在五年前,我买第一把机械键盘「Filco 圣手二代」的时候,就知道了「客制化键盘」这个概念,但一直以来,因为没有迫切的实际需求,也就缺乏入坑的动力。

直到 2021 年中,因为需要研究 PC 游戏外设,前前后后买了十来把游戏机械键盘,和玩家群体讨论很多非游戏机械键盘之后,对各种轴体产生了兴趣,进而想有一把「稍微好一点」的键盘,能让我长期稳定使用,这样我可以基于当下流行的键盘「热插拔」,来自行更换不同轴体,体验到更多不同的手感。

又在一次机缘巧合的时机,结识了 MelGeek 的两位创始人 layne 和 muni。他们和我分享了非常多关于键盘、关于客制化的东西,虽说那会儿听得一知半解,但也确确实实改变了我对客制化的一些固有印象,决定试试看他们口中的好产品。

于是我本来一千出头的预算,想着配一把入门级的客制化键盘的计划,最终变成花了两千多配了一把 MelGeek 的 MOJO65。

和其他爱好者一样,入坑之后的我便开始尝试更多不同的配件组合。下图我 1 月份组装的一把客制化机械键盘。它由 2250 元的客制化套件、1349 元的键帽和 294 元的轴体组成。再算上我额外选配的 300 元零部件(定位板),总共花费 4193 元。

这个价格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一定会被吓到——「什么键盘要花四千块?!」这种对客制化键盘价格的质疑也常见于网络。大家都会好奇,客制化键盘真的对得起它的价格吗?

首先,客制化里确实有不少量产键盘上不太可能会有的设计,比如各种造型配色、用料做工精细的键盘,比如风格多变、个性多样的键帽,这对于喜欢尝鲜、喜欢为好设计买单的我来说,相当有吸引力。

其次,客制化键盘通常技术创新上会更积极。量产键盘的许多进步都是由客制化键盘发扬光大的,比如热插拔轴座在使用之初,仅仅出现在网吧键盘上,也未被其他厂商化用。而在经过客制化玩家对轴体更换的需求洗礼之后,热插拔轴座逐渐在量产键盘也铺开销路,它为试图体验不同轴体的普通消费者提供了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的解决方案。此外,包括对键盘结构的探索,对手感一致性的把控等等,都是先从机械键盘客制化圈子流行起来的。

有了客制化玩家在细枝末节的吹毛求疵,才有量产键盘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否则大部分厂商都会像 Cherry、Filco 这种老牌厂商一样固步自封。现在机械键盘市场的百花齐放,和客制化键盘圈子的火热脱不开关系,而量产键盘对某项特性的广泛采用,反过来又会拉低客制化键盘的定制价格。

最后,虽然键盘在本质上是一个输入工具。但任何一个工具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会逐渐带有玩物的性质。玩家针对工具的各方各面进行精益求精的追逐,最终产物一定会出现改进点边际收益减小的情况。愿意对某项工具投入更大金钱的人,势必在最终模糊玩物与工具的差距。对于客制化键盘更是如此,想要完成一把键盘的功能,只需要几十块钱就能搞定,但想要一把键盘在外观设计、结构装配、用料选材、喷涂工艺、加工精度等各个方面都处在一流,花费就要上千甚至上万。

如果你理解了这三点,相信就能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客制化键盘的价格。无论是哪种键盘的使用者,都不必因为对方花费了更多或更少的金钱去互相嘲笑或敌视。工具爱好者本身就是小众圈子,无论你是买一把还是买几十把,厂商工艺的进步对每个人有利无害,对未来的消费者也有更长远的好处。

小圈子的局限,让新人难以入坑的消费体验

虽然前文肯定了客制化键盘的价值,但是作为一种目标用户群体极为垂直的商品,它的商业模式也有很明显的局限性。

客制化键盘是个非常小众的玩家圈子。这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当你想开始体验客制化键盘的美好之时,你可能遇到以下问题:

信息闭塞,不知道客制化键盘厂家的发售渠道;期货和黄牛的现象严重,在价格比量产键盘可以贵出一倍到数倍的情况下,大多客制化键盘还都不是能直接买的现货。

很多客制化的键盘、键帽、轴或配件,你可能能在 zFrontier 社区(国内有名的客制化社区)看到预告介绍、团购发售的帖子,能了解到购买渠道和购买方式。但还有一些你可能在网上所有公开渠道都压根看不到开售信息,有些工作室会选择直接在自己的 QQ 群里用石墨文档开团,并且可能开完一次团就绝版,或者得等一年或更长时间开第二次团购。

多数时候,新入坑的玩家肯定是会错过各种开团发车,那么错过的人只能后续去闲鱼蹲别人的二手加价转卖,而这也直接导致了炒价格的「黄牛」有利可图,让真正想买键盘的玩家更难买到自己喜欢的产品。

在客制化圈子里比较有名的 Matrix Lab,他们一直以非公开的方式——只通过自己的 QQ 群开团发车新产品,不会公开宣传预告。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他们通过多年积累了一批相当忠实且基数不小的用户群,已形成自己的用户社区。面向群内忠实用户销售可以节省各种成本(包括宣传成本、售后成本等),而且对于一把两三千单价的键盘,通常都会是先付全款、等数月到一年发货的团购形式,只面向忠实用户会更容易被接受。

而对于黄牛炒价问题,我参与团购的 OwLab 工作室在 Spring 键盘的预告帖里是这样说的:

我们希望可以让每一位喜欢 OWLab 的玩家都能以合理的价格买到自己喜欢的套件。“倒”从来都不是我们对自己作品的愿望,因此我们准备了足够的现货数量buff。如果不是真的需要,请慎重购买!

可以看出,OwLab 工作室本身的态度是不希望自己的产品被二手市场炒高价。他们对于 Spring 这把键盘的销售方式,也确实让一部分对键盘感兴趣想买的人(比如我),只要提前加入 Q 群并按时准点提交了购买需求和付款完成,就一定能买到自己想要的款式配色,而不用担心自己买不到。有些团购是限量的,你不仅得准点到,还得拼手速或手气去抢,抢不到就只能去闲鱼这样的二手市场去加价收别人抢的——对,就像这两年抢原价显卡那样。

即使你很幸运,刚好碰上了喜欢的客制化产品开团,提前加入了团购发车的 Q 群,也在约定时间根据群公告公布的购买和付款方式,比如通常需要你在规定时间内尽快选好款式下单,下单方式一般也是直接支付宝转账(有一些会走淘宝店),但关键是,你顺利买到或买完之后,可能还需要漫长的等待时间,这个时间可能从几个月到一年不等。如果是国外产品,比如在 zF 参团国外知名的 GMK 键帽团购,由于疫情影响,这两年买一套 GMK 键帽的等待时间已经需要 2 年甚至更久。

如此难受的购买体验,也是让客制化键盘无法推荐给普通消费者的重要原因。对于一般用户来说,下决心花三四千块钱整一把键盘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还要告诉他们,即使掏出这么多钱之后,还要等几个月大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拿到自己买的产品,这无疑是不可接受的。

明明花了比大多数人更多的钱消费,还不能立即到手开始享受,实在不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购物体验。

所以,近两年开始有了「量产客制化」键盘。

量产客制化,是创新还是概念营销?

前文中提到过,「客制化键盘」一词其实本来就没有准确的定义,最早期它是指一些极客或程序员为了满足自己对键盘非常个性的需求,给键盘进行编程后,让键盘上的按键可以完全被他们自定义,也就是「能改键」。能改键的键盘就是客制化键盘,这是最早的狭义客制化。到了现今,客制化的概念已经完全被泛化,可能一把键盘只要有热插拔,用户能自己换轴换键帽,就能被称为客制化。

因此,当作为一种亚文化的客制化键盘圈子逐渐成熟后,自然就引来各大键盘厂商,「量产客制化键盘」的概念应运而生。

所谓「量产客制化键盘」,就是指原本做量产键盘的厂商将客制化键盘量产,给客制化套件出厂就标配键帽和轴,同时让键盘具有一定的 DIY 可自行拆装的属性,用户拿到手开箱就能用,且和量产键盘一样是现货不限量,能很轻易随时从官方渠道买到的。

量产客制化通常会沿用或借鉴在客制化圈子里验证过的设计,牺牲一部分客制化的高度自由的可组装属性,当然也很可能有一些部分的减配,最终是让键盘对于普通用户,或者说对键盘只有初阶了解的用户更友好一些的同时,仍具备一定的可玩性。

可以说,量产客制化键盘吸取了客制化键盘的优点,同时避免了期货、黄牛等问题,让原本在客制化小众圈子里的优秀设计,有可能被更广泛的用户所体验到。因此,对一些厂商来说,也是他们做出差异化产品、覆盖更多受众、提升品牌形象的一次难得的机会。

但是,每个故事都有两面性。量产客制化键盘的出现让普通消费者的选择变多,也给了一些厂商机会借着这个概念,推出一些性价比不高的产品,搅浑了量产客制化的市场。

解铃还须系铃人,为了探究量产客制化键盘到底是创新还是概念营销?我走访了三家键盘厂商,他们有各自不同的背景,以及各自不同的做量产客制化的动机。关于量产客制化键盘的本质,可以从这三个品牌篇故事中获得更清晰的了解。

Keychron

不管是关注少数派还是机械键盘圈,一定听说过 Keychron 的大名。他们早期靠着为 Mac 适配和设计键盘起家,先在海外键盘市场获得巨大成功,现在已是国内外知名的量产键盘品牌(在京东上的「京造」键盘也是 Keychron),旗下的量产键盘多是千元内、性价比不错的成品机械键盘。少数派也刚与他们联名推出了定制版 Keychron K3 。

Keychron 进军量产客制化键盘的原因,主要是对品牌未来的布局。

据 Keychron 的联合创始人透露,Keychron 在北美市场的最大竞争对手 Glorious 推出了量产客制化套件,并获得不错的市场反响。因此 Keychron 认为,不论是防御还是对品牌未来的布局,都应当也可以做好量产客制化。

于是 2021 年下半年,Keychron 推出了自家第一把量产客制化键盘 Q1。俗称「铝坨坨」的铝制阳极金属外壳,右上角是当下流行的旋钮(或铭牌),整个键盘和客制化套件一样可自行拆装,可换轴换键帽。

对于初入门客制化的用户来说,Q1 虽然价格在一千左右(活动 900 左右),但仍属于性价比不错的入门套件,不仅能到手开箱即用,Q1 也允许想折腾、想自行调教手感的用户比较轻松地拆开来对内部进行一些改造。搜关键词「Q1 改造」,能看到不少用户的改造教程视频,毕竟改造本身也是客制化的一大乐趣。

作为业内少数供应链管理成熟的 Keychron,本身也有实力做价廉物美的量产客制化键盘。据 Keychron 的联合创始人介绍,除了已经发售的 75% 配列的 Q1,此前 Keychron 也公开了 65% 配列的 Q2,后续可能还会有 Q3、Q4、Q5。

MelGeek

Keychron 属于从量产键盘进入到客制化键盘领域,而 MelGeek 所走的道路则恰恰相反。

带我入门客制化的 MelGeek 两位创始人,其实都是国内最早期的客制化玩家,他们也是因为想做出好产品而走到了一起,是客制化圈内少数很早就以公司化运作的一个品牌。

在 2021 年之前,MelGeek 一直都专注做客制化键盘,有优秀的 MOJO 系列键盘套件以及口碑极佳的 MG 高度键帽。而且他们也尽力避免客制化圈内常见问题,当时我第一把客制化套件选中 MOJO65,很大原因是他们是少数有淘宝店,且有现货随时能立即买到的一家。

而他们开始进入量产客制化键盘领域的动机,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回归初心」。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设计师 muni 解释说,MelGeek 从创立之初就是想「让更多人用上 MelGeek 键盘」,但由于自己体量小,没有资本和资源,只能从小众且自己擅长的「客制化」先做起。就像你要做挣一百万的生意,应该先挣到十万一样。

2017 年创立的 MelGeek 在前三四年时间通过自己做客制化键盘、键帽等产品,尽可能把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摸清楚,从而积累了相当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源。

在2021 年下半年,MelGeek 推出了量产客制化键盘 MOJO68,受到了圈内客制化玩家好评。这个包含了 5 种配色的系列,先是在海外众筹平台上线,年底又在小米有品进行了一波众筹预热,随后在京东开了 MelGeek 旗舰店正式以现货发售。

作为一把定价在 1000-1500 元的键盘,MOJO68 系列对普通用户来说肯定算贵的,但好在 MOJO68 在颜值和手感两个主要方面都相当有竞争力,说它是目前量产键盘的「颜值天花板」也不为过。此外,在一致的按键体验,稳定的大键调教,没有空腔音之类的杂音,这些都是千元级键盘手感应有的基准,再加上热插拔、三模无线、RGB、Gasket 结构等等这些现在大家选键盘会在意的东西,它一个都不少。所以第一波发售,MOJO68 的销量和口碑自然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今天 MOJO68 看似一鸣惊人的表现,实际是 MelGeek 多年的积累换来。

聊起 MOJO68 之后的计划,muni 展示了不少他们仍在设计研发中的新产品,除了 MOJO68 的更多配色,还有 96 键的新款量产客制化键盘,和 MOJO 系列完全不同的风格,但在外观和配色设计上同样相当特别。此外,muni 还表示 MelGeek 客制化产品也会继续做,并且还会帮助新兴的客制化工作室,用 MelGeek 的供应链资源和经验,为客制化圈子继续做贡献。

燥极

不论规模大小, Keychron 和 MelGeek 都属于是键盘圈内的老玩家。相比之下,燥极做量产客制化键盘则有点「半路出家」的意味。

燥极的联合创始人之一,鸡蛋。他是一位非常年轻有想法的 90 后,以前是做国潮服装的,因为玩客制化和另一位合伙人——一家传统机械键盘代工厂的老板认识,依托这家代工厂的资源,一起做一个更注重品质的自有新品牌,而不是一味地给大厂做偏低端纯走量的键盘代工,利润率低,长期也不利于工厂的产业升级和长远发展,这才有了「燥极」。

他们在 2021 年下半年才出了第一款产品,名为「太极 GG86」的入门级客制化套件。由于价格亲民,只要 499 元(后来涨价至 599 元),并配备了一个非常武侠风的精致包装——从来没有人想过一把键盘的包装可以做成这样,一下子就让很多客制化玩家认识了他们。

随后在 2021 年底,燥极基于 GG86 套件推出了配有轴体和键帽的「太极 GG87」量产客制化键盘,定价也维持了亲民的 599 元,诚意十足。

尽管不是圈内的老资格,但「太极」在海外非常受欢迎。春节前一阵子,鸡蛋一直在积极为燥极拓展海外市场,寻找对接世界各地的键盘代理经销商。

Keychron 做量产客制化键盘是基于市场和品牌策略,MelGeek 则是从键盘玩家的初心出发。而燥极能在量产客制化键盘市场中立足,则说明了消费者对量产客制化键盘的需求是十分强劲的。只要能提供足够有创新的产品,就会有人为之埋单。

对于普通消费者,量产客制化键盘意味着什么?

量产客制化键盘都会采用一些客制化键盘上的设计或概念,让一些以前只在客制化圈子被人讨论和熟知的概念,看起来很专业的名词,比如热插拔、轴体、PBT材质、二色成型工艺、Gasket 结构和大键调校,被越来越多地用于面向大众普通消费者的营销宣传。

这些特性或工艺加入量产键盘,让量产键盘带有一些客制化的属性,本身一定是好事。键盘支持热插拔,能让用户自行换轴,用很低的成本用一把键盘也能获得多种完全不同的手感;PBT材质的键帽,可以让键帽不会打油更加耐用,二色成型的键帽则可以让键帽上的字符更加清晰,不会磨损;还比如 Gasket 结构可以让按键的感觉变得软弹一些,对打字手感有一定提升;而大键调校是指厂商对键盘上的空格、回车、删除和 Shift 等大尺寸按键进行了专门的润滑调校,或选用了更好的大键卫星轴,来显著提升这些大按键的手感。

但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些新特性,是否要「预算之内买最贵」,只看产品介绍选出「堆料之王」呢?

一款键盘的好坏不应该由它拥有多少「黑科技」来决定,就像现在安卓手机厂商向普通消费者营销手机的专业名词一样(比如 DC 调光、E5、LTPO),不可否认这些新特性确实对手机体验会有一定提升,但对普通用户来说,它们的实际影响和感知可能并不明显。

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没有一项技术是完美的。现在很多人认为 Gasket 结构就会手感好,千元内键盘如果能采用 Gasket 结构就很划算,但 Gasket 结构只是众多键盘结构中的一种,以及她对于键盘手感的影响也并不是决定性的。它确实有其优点,无需螺丝易于组装、内胆更有弹性能提升一定手感,但 Gasket 为了让键盘内有可下压回弹的空间,它可能会让键盘前沿高度(靠近手腕一侧的键盘侧面高度)变得稍高一些,比如我手里在用的 Trio65 前沿就明显过高,导致我必须得搭配一个腕托来使用,不然打字时手腕悬空,久一点就会累。

又比如 PBT 键帽确实耐用防打油,但并不是说 ABS 键帽就一定比 PBT 键帽低级。实际上在客制化圈子里,比较贵且受欢迎的键帽大都是 ABS 材质,只是说是比较贵的 ABS 材质(通常会叫 ABS 二色或多色成型),再加上 ABS 的触感更温润,表面更细腻,颜色可以更纯正,让键帽的观感能更好;而 PBT 键帽防打油带来的副作用是,触感更硬、表面颗粒感强,观感容易显得粗糙。

也就是说,不管是 ABS 还是 PBT 材质都有其材料特性,但同时也必须考虑工艺水平对成品质量的影响,不应单纯的以材质来分优劣。如果仅就传统量产键盘的范畴里来说,「PBT 键帽好于 ABS 键帽」的观点是成立的,但随着现在量产客制化的流行,「PBT > ABS」这个概念就不一定是对的了。像市面上现在就已经有不少好的 ABS 二色键帽,比如国产的 Domikey、MelGeek 的二色键帽都有相当高的品质;也有细腻的 PBT 键帽,比如阿米洛部分款式键盘配备的 V-Silk PBT 键帽的细腻触感,让我印象深刻。

量产客制化键盘的出现,让量产键盘借鉴融合更多的客制化元素,同时也避免的客制化键盘圈子里常见的期货和黄牛的现象。无论是对厂商还是消费者,都是一件值得肯定的好事。

但是,随着这个细分领域的竞争逐渐激烈,肯定会有更多的名词概念出现,用来作为吸引消费者的卖点。我个人认为,作为普通消费者没必要一个个都搞明白,也不必盲从一些当下流行的概念,按自己的预算和喜好,选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更重要。

你应该入客制化键盘的坑吗?

了解完客制化键盘的优劣,知道量产客制化键盘的源起和演化之后,我们还得回答文章最开始提出的问题:你应该入客制化键盘的坑吗?

我个人的看法是:可以,但不是必须的。

「可以」的原因在于客制化键盘本身带有一定玩物的属性,如果你本身就喜欢动手折腾硬件,或者热衷于尝试新鲜的配件,那么客制化键盘就像是乐高积木或者手办一般的存在,这是量产键盘永远无法提供的体验,那么入坑客制化键盘,就会成为你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而说「不是必须」的原因,则是因为国产键盘厂商的崛起,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工艺新、质感好且价格合适的量产键盘,足以保障键盘基础的工具属性,并且也在越来越个性化。

相对其它电子产品,机械键盘的技术门槛不是特别高。比如同样是外设三大件的耳机和鼠标,耳机需要对声学有研究,鼠标需要对人体工学有研究,键盘就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技术积累,这也是客制化键盘圈子会存在的原因——动手能力稍强的玩家就能自己从零造一把键盘出来。

而整个键盘行业,包括国内上游的产业链,到今天已经越发成熟,不管是厂商还是代工厂,都会想逐渐摆脱且有已经能力摆脱「造廉价产品 - 赚低利润」的模式,所以,比过去传统机械键盘更好的量产键盘也好,量产客制化键盘也好,都会越来越多。

客制化键盘玩家圈子在过去这些年确实「玩」出了一些东西,且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国内工作室/公司的产品。有做键盘的,如 MelGeek、OwLab、Matrix Lab、Percent Studio;有做键帽的,如 MelGeek、Domikey、JTK、EnjoyPBT;也有做轴的,像佳达隆、凯华、TTC、JWK、KTT......这里例举出的都只是一小部分,这圈子还有不少有意思的新品牌在快速成长。这些品牌里已经有小部分正常尝试做面向大众一些的量产客制化产品,这些从小众客制化做起的品牌,当进入大众键盘市场时,会更容易做出差异化明显、让人耳目一新的产品出来。

同时,传统外设厂商也已经在为接下来消费升级的键盘市场做布局。比如雷蛇、ROG 这样的大厂都已经推出了自家专属的定制轴体,ROG 还推出了支持热插拔的 104 键全键盘,以及能像 Switch 手柄那样可自由分拆组装的游戏键盘;再比如曾经走低端路线的网吧外设品牌达尔优,近一年在机械键盘产品上快速迭代,推出配备自家定制轴的热插拔三模无线键盘,还出了 700 元价位的 Gasket 结构键盘;还有之前是金士顿现在被惠普收购的 HyperX 最近出了一款内置消音棉填充的入门级机械键盘,这是过去只会在客制化键盘上才会看到的东西。

最后,竞争激烈的市场让键盘的价格也更加亲民。燥极的联合创始人就直言,国内键盘市场其实非常「内卷」,前文提到的「太极 GG87」的售价定在 599 元,一部分原因也是他们基于市场同类竞品的定价综合考虑,而面对当下疫情影响不断上涨的原材料成本,这样的定价势必影响利润率。但即便如此,作为一家新品牌,他们也需要牺牲利润以试图争取到更多用户。

市场在快速发展,不管是传统厂商引入一些在客制化圈子得到验证过的特性元素,还是客制化新品牌想带着自己「个性」为传统大众市场注入新的活力,这对于消费者来说都只会是好事,这些新旧品牌的竞争、设计和功能特性的多样化,必然会诞生更多好键盘。这对我们消费者来说,想买一把好看的、有个性的或者是好用的键盘,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因此,「应该入客制化键盘的坑吗?」这个问题最后还得交回给你自己回答。希望本系列文章里提供的相关知识和信息,能让你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