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伪”到底是什么意思?波普的《科学发现的逻辑》的前世今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可证伪是什么意思 “证伪”到底是什么意思?波普的《科学发现的逻辑》的前世今生

“证伪”到底是什么意思?波普的《科学发现的逻辑》的前世今生

#“证伪”到底是什么意思?波普的《科学发现的逻辑》的前世今生|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很多人会误解这本名著是波普的第一本书,其实不是。他的首本书是两卷本:The Two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the Theory of Knowledge。第一本是关于归纳逻辑的研究与批判,第二本是关于“ 划界”(即后来著名的“证伪说”)。不过,他在第一卷出了之后,和编辑间就第二卷的篇幅产生了冲突,最后他自己的手稿也丢了,也就算了。如今,你可以看到这些手稿的残稿的德文原稿和英译本,但作者暗示:英译不佳,最好修订。

其实,《科学发现的逻辑》的写作计划,比现在看到的薄薄小书,要长。但是,这个long version ,被出版商否决了,于是他的叔叔,Walter Schiff 帮其操刀,改成小书了。

由于容易误解这本名著是他的第一本著作,可能也会想,这是波普尔的博士论文改写而成。其实不然。他的博士论文写的是什么呢?1927 年毕业的波普尔,写的是:“Habit” and the “Experience of Laws” in Education。在这个博士论文中,你已经可以看到他讨论科学/非科学的划界问题(证伪问题),但是他仍然没有摆脱“归纳逻辑”。

2 波普的思想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1 )维也纳学派

确实,会把波普归在逻辑实证主义一派的影响,但他实际对Carnap 等人也颇有不满。对于Carnap的一个源头:罗素,年轻的波普是很推崇的,因为他一直在追踪形式逻辑的研究,也写过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书评。

(2 )波普的心理学训练背景很强

他当时深受维也纳的教学研究所影响,也在那边工作,受到心理学家Otto Selz 影响

(3 )康德

康德的知识论问题当然是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但波普主要是自学康德,所以受到的是当时“ 非正统派”影响,比如Julius Kraft 和Leonard Nelson和Jacob Fries。尤其是Fries,在他的《科学发现的逻辑》中多次出现,作为自己反驳的对象。

总的来看,早年波普的思想来源,可以视为Kantian epistemological activism

——a view of us as attempting to impose interpretations on to the world, rather than our beingpassively instructed by it – whereas our propensity to behave in this way was understood in terms of biological predispositions

3波普的这本名著到底讲了什么?

(1 )科学的目的是什么?

相较于“ 自然主义者”(naturalist)对于确定性的追求、给了既定的真理之类的目标,波普是站在约定(convention)或决定(decision)的立场,重新考虑科学的目标是可修正的知识:

Popper: “the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 of empirical statements [lies] in their susceptibility to revision .”

上述问题转化为:怎样的决定呢?是随意的吗?

波普也反对经验主义/ 归纳主义,说明这种约定是基于演绎推理而来的、可证伪的、经验知识。所谓归纳主义,要从单称陈述到全称陈述的过渡,已经预设了演绎推理的“幽灵”——这是来自休谟的批评,也由波普接受。

同时,波普也要反对心理主义者,把证据归结为知觉。原理在于:科学知识要追求的客观性,如果要通过约定保障,那么就需要是“ 交互主体性”(inter-subjectivity)而不能是个人的。

(3 )可证伪性作为科学/ 非科学的分界标准

波普在1959 年的译本里新增的脚注,多次多次又多次地重申:自己对于可证伪的运用,不是意义/无意义的划分,而是科学/非科学的分界。这老是被后来的学者搞错。

从作为全称陈述的理论中,推导出作为初始条件的单称陈述,进一步预见可证伪的单称陈述的后果。如果一个理论作不到这样,那就不是科学知识。

反过来,当时的逻辑实证主义推崇的是“证实”,但在波普看来,再多的证实也没办法真正的“证实”一个全称陈述。比如,你要如何证实“所有的天鹅都黑的”这里的“所有”呢?

证伪的巧妙在于,一个全称陈述的反面。比如,“能量守恒定律”的反面表述是:“没有永动机,”那么证伪就说“至少有一个永动机”。

波普也反对只讲从逻辑理论分析科学知识的学者,如Pierre Duhem ,因为一个全称陈述的理论必须要有经验基础。

(3 )并不为“ 消除”形而上学

波普批评逻辑实证主义会在消除形而上学的时候,把科学也一起消除掉了,而自己要提的是“ 划界”。

其实,波普也承认一些形而上学对科学的积极作用,比如对于因果性的执着。但关键在于如何理解这些形而上学对方法学准则的影响。因此,波普同时反对用“ 简单性”这样美学形而上学作为方法学指导。

不过,波普的《科学发现的逻辑》第6—9 章涉及到概率理论、量子理论、几何学等,技术性很强(读不懂...)

4波普后来的思想有改变?

(1 )真理

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中,波普认为可以放弃“ true”和“false”这对概念,只需要谈“可推导性”、“接受或拒绝某一陈述”这样的说法。但如果看他之后的作品,又大谈真理议题。部分原因是他遇到一位波兰籍的科学哲学家塔尔斯基(Tarski)。

(2 )形而上学

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中,只谈形而上学只作为理解为科学研究的启发作用。但后来的波普,尤其在《后记》,会谈如何对形而上学进行理性地评估。

5有哪些波普研究的作品值得推荐?

2016 年剑桥大学出版的手册,汇集了当前的波普研究者:

Jeremy Shearmur, and Geoffrey Stokes, eds. 2016.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Poppe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主编Jeremy Shearmur 曾任波普助理长达8年。也有一本他的中译本:

杰里米· 希尔默. 2018. 卡尔·波普的政治思想.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另一位波普的研究者是Ian Jarvie 。不过他更为学界所知的背景,是著名的期刊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的创办人之一。有趣的是,华威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著名的社会认识论学者Steve Fuller 曾出过争论很多、主要站在波普立场的著名《Popper vs. Kuhn》(也有中译本),但这本书的多个译本的导言(如俄译本),都在这本期刊上单独发表过。

说回Ian Jarvie ,他编过一套三本的汇编材料(真要做理论或历史研究,这种汇编材料是最需要的)。

Karl Popper. A Centenary Assessment

Volume I - Life and Times, and Values in a World of Facts

Volume II - Metaphysics and Epistemology

Volume III - Science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