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精神及其时代价值探讨: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可爱的中国体现了中国革命道德的什么精神呢作文 方志敏精神及其时代价值探讨: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

方志敏精神及其时代价值探讨: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

2024-07-17 06: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方志敏烈士的光辉事迹,成为激励后人的生动教材。本报记者徐 铮摄

  德兴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方志敏烈士塑像。本报记者徐 铮摄

  编者按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今日,本版刊发专家学者关于方志敏精神的学术研究成果,请读者留意。

  弘扬方志敏精神 争做方志敏式好干部

  上饶师范学院方志敏研究中心

  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以“爱国、创造、清贫、奉献”为主要内涵的方志敏精神,同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精神一样,跨越时空,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模范践行者,方志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志敏于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35年英勇就义,他的14年革命生涯铸就了精神上的永恒。关于方志敏精神的内涵,几十年来有过很多概括和提炼。习近平同志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一文中指出,方志敏等革命先烈“都堪称广大党员和群众心目中的‘一面旗’”。从争做方志敏式好党员好干部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有几点特别值得学习弘扬。

  一是“决不能动摇”的伟大信仰。方志敏曾说过,“我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笃诚的信仰者,大革命虽遭受失败,但我毫无悲观失望的情绪”。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方志敏的信仰之所以如此坚定,正是因为他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刻理解,对历史规律有深刻把握。他说:“‘资本主义的社会,必然要覆灭,代之而起的,必然是共产主义;反革命必然要失败,革命一定要得到最后的胜利。’这是绝对的真理,同时,这也是我的基本信仰。”他还说:“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正是因为有这样深刻的理论认识,当面对敌人屠刀的时候,他才能够斩钉截铁地说出“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样顶天立地的誓言。这句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共产党人要树立远大理想时,曾两次引用,也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定自己的信仰。

  二是“火一般炽热”的爱国情怀。方志敏的爱国主义情怀具体表现在他积极投入到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中。方志敏从小就志存高远。在南昌求学时,他开始接触社会主义理论,认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救中国。入党后,他积极投入大革命和土地革命,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在狱中所写的《可爱的中国》等不朽名篇,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情感,成为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度评价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以全部热情为祖国放歌抒怀”。这篇经典名作,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爱国热情。

  三是“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清贫美德。清贫是一种精神力量。正如方志敏在《清贫》一文中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清贫,既是方志敏艰苦奋斗革命生涯生动真实的写照,也是他领导的赣东北苏区取得辉煌成绩的重要法宝。清贫也是一种道德力量。方志敏在《清贫》中指出,“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当时许多党外人士和群众正是通过方志敏等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和人格魅力,进一步加深了对我们党的根本性质与宗旨的认识。习近平同志曾深情地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这篇文章,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精神滋养。

  四是前所未有的“活跃跃的创造”力量。方志敏立足本乡本土,创造性地开展苏区创建。他创建的信江革命根据地(后扩大为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被毛泽东誉为“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赣东北地处偏僻,没有外援,方志敏创造性开展苏区建设,创造了许多第一等的工作:赣东北苏区最早实行通过发展经济的办法来增加财政收入,最早实行对白区贸易,创建了我党历史上第一座人民公园,还创造了地雷战,等等。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处处充满着“活跃跃的创造”和“日新月异的进步”。正如方志敏所说,“想出许多有效的新方法来解决困难。如解决被敌人严密封锁的经济问题……还解决其他许多重大问题,都不是照抄前例的,而是用前所未有特创的新方法去解决的”。毛泽东曾给予高度评价,“赣东北的同志们也有很好的创造,他们同样是模范工作者”。

  五是“不避风险、勇挑重担”的奉献品格。方志敏大局观念强,尽管闽浙赣苏区财政并不宽裕,但他克服困难,多次在经济上主动支援党中央和中央苏区。1933年1月,中央要求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改编为红十一军,调入中央苏区参加反“围剿”统一行动。关键时刻,方志敏不避风险、勇挑重担,临时兼任红十一军政委,深入部队做细致的思想说服工作,强调“我们一切都该听中央指挥,尤其是军事,更要集中与统一”。1933年4月,隶属于中央苏区的闽赣省成立时,将闽浙赣省所属闽北分区、信抚分区划归闽赣省管辖,方志敏坚决执行中央的决定。

  六是“愈艰苦,愈奋斗!愈奋斗!愈快乐”的斗争决心。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写道,“我们是为着主义的信仰,阶级的解放,抱定了斗争到底的决心,所以生活虽然痛苦,而精神还是非常愉快的。愈艰苦,愈奋斗!愈奋斗!愈快乐”。哪怕面对再艰难的环境,他也始终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他曾用轻松的笔调写道,“一脱离白军追逐时,我们又唱起革命歌来了”。当时,针对有人提出的埋枪分散,放弃根据地到白区去打游击的错误主张,方志敏及时召开党的干部会议,作出了在根据地坚持斗争的决定。即使被捕入狱时,他也毫不悲观,他在《在狱致全体同志书》中写道:“我们虽囚狱中,但我们的脑中,仍是不断地思念着同志们的奋斗精神,总祈祷着你们的胜利和成功!我直到现在,革命热诚仍和从前一样。”这种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品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保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夺取胜利的精神。毛泽东曾称赞赣东北是“坚强的苏维埃阵地”。

  七是“党要我做什么事,虽死不辞”的绝对忠诚。方志敏无限忠诚党的事业,把党的事业看得高于一切,认为“不执行党的决议和指示,而消极怠工,那简直不是真正的革命同志,而是冒牌党员”。1934年11月,红十军与由红七军团等部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会合后,组成红十军团,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率部继续北上抗日。接到命令后,方志敏抱定“党要我做什么事,虽死不辞”的决心,毅然率部出发,以八千将士之力吸引和牵制了国民党“围剿”重兵二十万之众,在皖南遭到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在撤返赣东北途中,被七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于怀玉山区。方志敏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他让粟裕等率先头部队突出重围,自己则留下接应后续的大部队,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方志敏身陷囹圄后,仍始终坚持进行顽强的斗争。面对敌人的劝降,方志敏毅然回答说,“我们为革命而生,更愿为革命而死”“我们在军事上暂时失败了,政治上并没有失败,我可以告诉你们,我们永远不会失败”。在狱中文稿中,他写道,“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该为它们工作一天”,体现了对党坚定不移的赤胆忠诚。(执笔人:刘国云,系上饶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上饶师范学院方志敏研究中心主任)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见证

  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伟大的事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实践创造,打造了一个“方志敏式”的坚强苏维埃阵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见证。

  生动见证了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奋斗方向。真理如旗帜,指引着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奋斗方向。在马克思主义真理旗帜的指引下,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新发展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苏维埃政权建设、群众游击战争、群众武装暴动、党的建设等革命理论,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斗争实践中的篇章。

  理想如火炬,照耀着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奋斗之路。面对山河破碎的社会现状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根据地军民仍坚定地相信,在苏维埃的召唤下,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得到全部的成功,共产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一文中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深情描绘“在很近的将来”,中国的面貌将焕然一新,“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这种在黑暗中相信光芒、在绝境中开辟新路的革命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思想,正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一种朴素表现,构成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理想的照耀下,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军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革命理想而前赴后继地奋斗着。

  生动见证了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价值追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贯穿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历史的主题与主线。为了将人民从近代以来各种反动势力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在广大农村地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通过“打土豪、分田地”使广大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实现了农民几千年来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此外,苏维埃政府还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发展农业经济,大大提升苏区粮食产量;创办工农夜校、女子职业学校,推行免费义务教育,提升群众的文化水平;建立公园、红色俱乐部,创办多种报刊,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办工农药店,推行免费医疗,宣传和讲解卫生知识,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这些措施充分体现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军民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将武装斗争与白区工作相结合、农民武装与正规红军相结合、游击战争与运动战争相结合,在创建和建设根据地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以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生动见证了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英雄气概。以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以勇担当甘奉献的不渝之志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奋斗历程的主基调。从弋阳县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到中共信江特委、赣东北省苏维埃、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从农民革命武装,到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建立和新四军瑶里改编;从弋阳、横峰地区的弋横暴动,到赣东北、上饶集中营的斗争,中国土地革命战争的战火燃遍了赣东北的土地,以“血染东南半壁红”的流血牺牲打造了坚不可摧的坚强的苏维埃阵地。在革命斗争中,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和苏区军民抛头颅、洒热血,以舍生忘死的革命意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铸就了一座又一座荡气回肠的精神丰碑。

  在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非凡斗争历程中,苏区军民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他们的英雄事迹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品格,成为激励苏区乃至全国党政军民顽强战斗、积极抗日的重要精神力量。

  生动见证了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坚定立场。天下至德,莫大于忠。以方志敏为代表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苏区共产党人把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十分重视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定了《支部检阅大纲》和《共产党员守则二十二条》等条例,对如何做一名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合格共产党员作了明确规定。其中,《支部检阅大纲》将“能否按期交党费”“上级文件讨论了没有”“每次决议完全执行了吗”等列为党员应该对标对表的事项。这些内容把共产党员忠诚于党、忠诚于民的要求细化为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对党员坚定信仰、遵守纪律、廉洁奉公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立场指引下,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党员干部将革命利益和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服从组织,顾全大局。革命根据地军民始终自觉服从党中央的统一领导,把赣东北革命看作是中国革命和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建设的一部分。根据地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根据地群众在政治地位、生产生活、文化教育医疗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正是有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坚定立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军民才能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形成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何虎生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信仰坚定是方志敏精神的灵魂

  信仰是指对自己认定的事业或主义极其信服和尊重,以此作为自己行动准则和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信仰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人追随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就是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的一生。信仰是方志敏的生命与灵魂,信仰坚定是方志敏精神的重要内涵。

  方志敏的信仰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信真用基础上的。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贞不移,坚信共产主义的光明前景,坚信“资本主义的社会,必然要覆灭,代之而起的,必然是共产主义”。无论何时何地,他从不掩饰自己的信仰,明确表示,“我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笃诚的信仰者”。

  方志敏的信仰是建立在对中国共产党高度信赖和深刻认识基础上的。他认定中国共产党是人类最进步的阶级——无产阶级的政党。1924年3月,方志敏在南昌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感慨道,“这是我生命史上一件最可纪念的事”。同时,他还写下了一段段对党饱含深情的文字:“它有完整的革命理论、革命纲领和最高尚的理想;它有严密的党的组织与铁的纪律,它有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它有广大的经过选择而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党员群众,并且它还有得到全党诚心爱戴的领袖”“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我加入了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的引以为荣呵!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

  正是因为有坚定的信仰,为了革命的胜利,方志敏才能不怕饥饿寒冷,无畏困难危险,忍受生活的一切困苦,甘守清贫,刻苦耐劳,迸发出有如熔岩一般奔腾磅礴的力量,在革命道路上英勇奋进、义无反顾。正如他所说,“屈辱,痛苦,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些都不能丝毫动摇我的决心”。

  正是因为有坚定的信仰,为了党的事业,方志敏才能矢志不渝、视死如归,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说:“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该为它们工作一天!”为了信仰的主义,他宁愿流血牺牲、以身殉志,决不“抛弃自己原来的主义信仰,撕毁自己从前的斗争历史”。他坚定地说,“假使能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一条蚁命”“我们绝不是偷生怕死的人,我们为革命而生,更愿为革命而死”。他曾大义凛然地说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正是因为有坚定的信仰,面对反动派的威逼利诱,方志敏才能充满浩然正气,宁肯壮烈地为革命事业献身,也绝不变节投降,享受富贵荣华。在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的监狱,“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出马劝降,许以高官厚禄,但遭到了方志敏无情的痛斥。方志敏慷慨陈词:“我是共产党员,我与你是势不两立,我要消灭你,岂能降你?”他明确表示,“头颅可以断,信仰不可移,气节决不丢”,并在狱中以赤诚之心,以笔作枪,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狱中文稿,留下了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

  正是因为有坚定的信仰,当形势危急、革命事业需要之时,方志敏才能保持强烈的大局意识,坚决服从党中央的安排,为支援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把亲手创建的红十军送到了中央苏区,并表示“我们一切都该听中央指挥”。1934年11月初,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他成立红十军团,并担任军政委员会主席以领导皖南行动,方志敏没有二话、坚决执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仰信念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新时代弘扬方志敏精神,关键就是要教育广大党员坚定信仰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冯会明 作者系上饶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