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库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可持续性的特征 全球智库动态

全球智库动态

2024-07-04 15: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欧盟工业5.0:

韧性可持续的工业未来

前滩综研专报与简报研究室整理 

图1 原文刊载于2022年8月26日《全球智库动态》研究报告(2022年卷第163期) 

十年前,德国首次提出工业4.0的概念,2020年欧盟将其升级为工业5.0,并制定了与之相匹配的一系列政策框架,明确将其设定为未来10年制造业发展的抓手。可以预见的是,10年、20年后,工业“6.0”“7.0”已虚位以待……那么欧盟为何热衷于一再推出工业发展新理念呢? 

一方面,是源于客观世界变化带来的压力。与美国相比,欧盟资源更匮乏、人口更密集、环境压力更大,对绿色可持续、劳动力福祉、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诉求也更为强烈,而这些恰恰是工业5.0的主要内容。 

另一方面,是自身对掌控全球制造业话语权的战略需求。与美国相比,欧盟的制造业积淀更为深厚,是为数不多与美国相比稍占上风的领域。因此,欧盟需要将这种优势发挥到极致,蕴含在工艺标准、发展模式、限制领域之中。一旦“工业X.0”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通用范式,欧盟既可以在平日高举“指挥棒”,又可以在关键时刻挥舞起“狼牙棒”。 

一、工业4.0向5.0理念的迭代跃迁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短缺、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等经济和社会问题显著加剧,特别是数字经济导致的“赢者通吃(winner-takes-all model)”现象——技术垄断和财富不均渐趋严重。工业4.0“对环境、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缺乏考量”,其局限性日益显现。例如,工业4.0在框架和指标体系的设置上,没有充分反映产业转型中的新特征(如循环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新技术理念的兼容度不够,缺乏具有约束性的环保和能源利用效率指标等。 

表1 工业4.0与工业5.0之间的差异 资料来源:欧盟委员会工业5.0系列文件(http://op.europa.eu)

过去10年,欧盟持续推进工业转型实践,并着手构建起更具弹性和韧性的经济体系。随着探索不断深化、经验持续积累,一种指导工业发展的新范式(new paradigm for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工业5.0应运而生。工业5.0,是对工业4.0内涵和外沿的深化与扩展,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更加侧重工业发展的社会效益。在否定工业4.0“将效率和生产力作为唯一目标”的基础上,工业5.0旨在推动工业生产模式和技术发展趋势进一步向可持续、以人为本和韧性弹性的方向转型。其充分体现了经济数字化、环境友好型、重视劳动者福祉等工业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构建“以公平为前提”的价值创造新方式,以期实现人类的共同进步,而并非由少数人(股东)占有工业发展成果。  

图2 工业1.0至工业5.0的演变过程 

二、工业5.0的主要特征 

作为人类工业发展理念的最新成果,工业5.0在理论框架和具体实践中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 强调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的平衡 

工业5.0理念通过扩大循环经济比重、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可推动现有价值链的重塑;在同样的资源约束条件下强化制造业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进而增强制造业的弹性和韧性。 

2. 推动部门间的合作以改善价值链弹性以改善价值链弹性 

工业5.0的转型过程,有赖于各部门间的有效协同,而非某一部门的单打独斗。例如,通过农业与新能源部门的合作,“农业光伏”技术应运而生,从而为全球农业提供了一种更加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 

3. 有目的的数字化 

工业5.0的实践改变了数字化的本质,其流程可概括为“有目的的数字化”,而非传统消费模式简单的“数字翻版”。以工业5.0理念为指导的企业,并非将数字化视为提高生产效率的手段,而更加着眼于借助数字化的“综合赋能”,协助企业实现通盘目标。目前,已有许多此类“以目的为导向”的中小型数字化制造企业涌现,这些企业通常具有创新能力强、重资产比重小、人力资源水平高等特点,强调“发挥人的创造力,从而实现企业的竞争力”,它们将成为工业5.0理念传播的重要推动力。 

4. 借助金融市场实现转型 

金融市场是践行工业5.0理念的重要工具,借助金融市场的信号,市场主体和投资者可在工业5.0的转型过程中做出更为正确的决策。而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可引导私营部门的投资方向,使其同时满足经济和社会利益,并形成更为密切的公私合作关系。为更好地配合工业5.0理念落地,金融政策必须具有更明确的指向性,例如,推出更多基于价值的财政工具和信号机制、聚焦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债券产品等。  

图3 工业5.0的三大组成元素

三、践行工业5.0的主要举措 

践行工业5.0的理念,自然不能“旧瓶装新酒”,继续套用工业4.0的原有框架。对此,欧盟计划出台一个旨在推进“良性治理”的新政策框架,该框架将包括3项优先发展的议题,分别为“服务于民的经济(An economy that works for people)”“欧盟绿色协议(A European Green Deal)”和“数字时代的欧盟(A Europe fit for the digital age)”。 

在此基础上,欧盟国家和地区层面也正陆续出台一系列促进工业5.0发展的具体举措,逐步形成欧盟面向未来的韧性和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框架。欧盟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举措,主要包括:

1. 建立严格的可持续性标准,确保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贯彻工业5.0的理念,需要多项政策(气候、地缘政治等)协调同步,而这些政策往往政出多门。因此,实现工业5.0转型的前提是统一各部门的政策基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将韧性、可持续性、循环经济等原则纳入欧盟所有政策文件中,并确保有效执行。特别是应在“地平线欧盟(Horizon Europe)”“国家弹性和恢复计划(Recovery and Resilience Plans)”等欧盟重点规划中,率先执行。 

2. 以“人类-地球-繁荣(people-planet-prosperity approach)”为理念,构建弹性价值链 

工业5.0体现了由新自由主义(侧重于以利润和“股东至上”为重点)转向更均衡发展模式的社会思潮,进一步突出了“资本多元化”(如人力和自然环境等)的理念。这种变化不仅需要强化对供应链的尽职调查,还需增强弹性以降低风险。覆盖整个欧盟市场的“产品价值链全环节”尽职调查系统正在建设中,从而有效监测经济活动全流程,减少供应链的整体碳足迹。对于未能实现绿色转型目标的“系统性重要而不能倒(too systemically important to fail)”企业,将给予更多时间和空间,在脱碳、韧性发展、循环经济等诸项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后,方可继续获得融资支持、监管批准和经营许可。 

3.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推广工业5.0理念 

欧盟可借此在制造业全球新标准、新规范的制定中保持其主导地位,进而在全球“可持续的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占得先机,争取更大的战略自主权。欧盟计划借鉴全球金融治理中普遍采用的“金融稳定委员会”机制,建立类似的“行业稳定委员会(Industry Stability Board)”,以应对欧盟企业面临的连锁冲击,以及转型过程中的系统性风险。欧盟还应将工业5.0相关内容纳入自由贸易谈判和协定中,与贸易伙伴通力合作,推动工业5.0框架下的可持续性、生态设计、社会效益等标准在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使用和通行。 

4. 因地制宜制定创新政策,提升工业5.0的包容性 

当前,欧盟内部的经济差距持续扩大,工业转型无疑将对欠发达地区产生更大影响。在创新系统、政策的设计上,对技术先进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地区应予以区别对待;充分考虑不同技术水平对工业5.0理念的适用情况,以及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执行能力,尽可能“量身定制”相关政策。 

工业5.0有望使欠发达地区迎来新机遇。以“本地化战略”为基本原则,工业5.0理念在执行过程中,将综合运用经济振兴计划、社会发展计划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促进欠发达地区的新业态发展和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部门实现增效提质,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此外,由于工业5.0理念侧重打造“分散”的价值链,强调资源要素在多地区的均衡布局,有助于欠发达地区重新打造经济增长点。 

5. 提供公共资金支持 

增加公共资金投入,可以弥补私营部门在研发支出方面趋向“风险规避型”的缺陷,对于探索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打造工业新生态至关重要。当前所有类型的公共资金支持手段——包括赠款、项目融资、贷款和投资等,往往用于单独的部门、个人、业务驱动的项目,其成果的外溢性有限。对此,应彻底改革公共资金的资助机制,提升公共资金流动效率,强化投资的战略导向,为更多处于早期和中期的创新项目提供支持,并着重扩大“应对短期紧急情况”及“强化长期复原力建设”的必要投资规模。  

图4 机器视觉应用软件“Sherlock”,入围了首届工业5.0奖(工业5.0奖:旨在表彰为建设更加以人为本、可持续和有弹性的欧盟工业做出杰出贡献的欧盟资助项目) 

6. 营造有利于践行工业5.0理念的市场环境 

欧盟需修复各类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s)现象,并针对重要领域予以政策倾斜(tilting the playing field)。例如,鼓励对低碳和智能科技领域的投资;支持循环经济开拓新市场;通过调节采购政策、价格机制、投资引导方向和监管框架,以及为“可持续企业治理”制定透明规则,确保产业平稳转型。在相关行业建立新型共创伙伴关系。政府不应选择赢家(picking the winners),而应支持“有创新意愿”的企业,通过竞争手段推动工业5.0理念的实施。 

7. 鼓励高校与率先践行工业5.0的企业深化合作 

推动有条件的大学进行教学改革,促进高校与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等结成“战略创新组合”,通过强化技术创新的商业转化(促进技术转让和许可办公室发展)、打造“体验实验室”(科技解决方案现实场景测试)等途径,率先推出一批工业5.0项目的实践成果。鼓励高校与行业机构共同探索更具风险承受力的研发体制机制,为跨学科、跨机构的交叉创新研究提供更健全的激励方案。 

8. 侧重“人的发展” 

促进社区、劳动力与经济同步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是工业5.0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格外重视劳动力的就业保障问题。在企业、行业、地区和国家等各个层面,建立与劳动力群体的对话机制,确保劳动力队伍在工业5.0转型过程中实现平稳过渡。对部分受到冲击的人群及时通过转岗、异地迁徙、提供零工就业机会等手段化解失业风险。政府应与工会、企业等共同出台一揽子措施,积极支持工人进行再教育和再培训,着重提升数字技能以满足工业5.0时代的就业市场需求。 

注:本文由前滩综研根据原文摘译,文中观点不代表本院及本公众号观点。

来源:欧盟委员会官网(https://research-and-innovation.ec.europa.eu/research-area/industry/industry-50_en),图片来自互联网。

供稿:杨奕骋

采编:陈萌萌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