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导演陈可辛:1000个人心里面有1000个很激动人心的中国女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可以看中国女排比赛回放的app 对话导演陈可辛:1000个人心里面有1000个很激动人心的中国女排

对话导演陈可辛:1000个人心里面有1000个很激动人心的中国女排

2023-11-02 10: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央广网北京9月30日消息(记者何源)9月25日,随着电影《夺冠》的上映,2020年国庆档的号角提前吹响。截至目前,电影《夺冠》的票房累计已超过2.4亿元,影片排片率也一直占据这两天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影片也收获了不错的口碑,有评价这样说:“《夺冠》凭借真诚的创作态度和对中国女排真挚的爱,让观众一次次收获感动和振奋,收获光荣与骄傲。”

  这部由陈可辛执导,巩俐、白浪、黄渤以及中国女排国家队领衔主演的电影,讲述了几代中国女排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故事。从1981年世界杯跌宕起伏的中日决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生死攸关的中巴大战,导演陈可辛用3场大赛连接起近40年中国女排的热血拼搏与青春激情。总台央广记者对话导演陈可辛,请他讲述影片《夺冠》背后的故事。

  “1000个人心里面有1000个很激动人心的中国女排。所以我只能说,现在出来,无论褒贬,这样的题材给了陈可辛拍,他肯定是会跟别的导演拍得不一样。不管你喜欢或者不喜欢,或你觉得情感太浓,或者你觉得后面有些断裂,它有纪录片的感觉,其实都是代表了我的选择。”陈可辛说。

  1978年,16岁的陈可辛在泰国曼谷读高中,一场比赛中,他目睹中国女排队员出场,身着白色运动服的队员似乎在闪闪发亮,震撼着少年的陈可辛。那时候他绝对想不到,40年后,他会与这支队伍产生如此深刻的交集。

  陈可辛说,《夺冠》是他有史以来拍过难度最大的电影。表面上拍的是女排,实际展现的是整个中国改革开放接近40年历史进程的缩影。摆在陈可辛面前的第一大难题就是,如此大的时间跨度,众多故事,如何取舍?

  “整个题目很大,使得我能够把整个改革开放,从80年代的中国到现在的中国,以小见大,从女排的故事,然后再到整个背景能够拍出来。以前也反复试过不少这种年代的戏,但这一次应该是最全面地去表达这几十年。”陈可辛说,“还要把它控制在两个多小时里,这也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拍的素材远远不止那么多,其实我们拍完,这个电影是3个多小时,终于减到2小时15分钟,我都有点惊讶,能够在这个长度里把这个故事讲完。”

  女排历史中,有一个避不开的人,那就是郎平。从队员到教练,到她在美国执教、再回国带领中国队重新夺冠,陈可辛说,“郎平跟中国女排这几十年的发展,从她做球员到她出国做美国队教练、再回来等,都充满戏剧性。但我们确实也不想把电影变成一个郎平传,所以我们就加了陈忠和的角色,我觉得这个很挺重要。我们跟编剧聊,编剧一直觉得要从两个视角一起去插入这个戏,也就是两个人本来是队友,后来变成对手,最后变成朋友,用这一段关系来带出中国女排的故事,这是我们很早就决定要采取的一个方法。”

  陈可辛说,中国女排几十年命运沉浮几乎都与郎平有关,因此郎平自然也成为电影《夺冠》的主线之一。第二个难题,就是选角。谁来演郎平?

  在陈可辛心中,巩俐是不二人选:“跟巩俐合作的想法其实有了很多年,以前也聊过一次,但是一直没尝试。这次很幸运,因为她确实是演郎平的不二人选,我也一直跟她说,她只要站在那里,她那种强势的气场和倔强的眼神,让我觉得她就是郎平。而且她在电影圈里跟郎平在体育圈里有同等的地位。大家都是80年代走出国门跟国际接轨的中国女性,所以除了她,我真的想不到让别人去演这个角色。”

  郎平身高有184公分,而巩俐实际身高是1.69米,但她与1.9米左右的姑娘们演戏毫不违和。陈可辛表示:“我们其实挺担心的,尤其是拍到巩俐与现役女排队员在一起的戏,女排队员都是‘巨人’,不是1.8米,就是1.9米多,甚至快2米。但是在拍摄过程中,我们采用一些技巧,比如把她垫高一点,但是巩俐的气势能把她们压住。所以现在看电影不会觉得她个子矮,也不会影响到她的气场。”

  对中国人来说,郎平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不管是作为运动员的郎平,还是后来当了教练的郎平,陈可辛感叹“每个百姓心里,都有自己的郎平”。敲定巩俐出演教练郎平后,谁来演青年郎平观众会认可,又着实让导演为难许久。一张郎平和女儿白浪的合影,给了他启发。

  “联系了白浪之后,其实我们也没底,因为虽然她是郎平的女儿,但问题是,毕竟她完全没有演戏经验。大家看了电影也知道,其实那个角色对演员的要求很多,有很多激动的场面,有很需要内心戏的场面。我们请了一个中戏的表演老师,老师飞到旧金山白浪住的地方,不到两周的时间,老师就发回来一个视频,白浪跟彭昱畅在训练馆晚上聊天的那场戏,内心戏比较多,白浪就演得很好,而且在那场戏里面真哭了,打动了我们。”陈可辛说。

  女儿跟妈妈强有力的联系,让白浪更容易深入郎平的内心世界。陈可辛说,一场戏,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大年初一晚上她们还在练排球,被罚单兵防守,一直在打、一直在滚。那天晚上其实很多女孩都哭了,但白浪说,‘我不能哭’。她跟我说,因为妈妈不会在训练馆里面哭,妈妈哭也会跑到外面才哭。我觉得那句话很感动,当然不是台词,只是当时她跟我说的。我觉得浪浪拍这个戏的时候,真的是带着信念来拍的。”

  要知道,为了观众看到真正的女排精神和年代变迁,陈可辛从选角、到服装、再到场景道具,力求细节还原历史,就连扮演老女排“十二金钗”的演员们,也是剧组历时半年,从全国上万名专业排球运动员中海选而来。

  陈可辛介绍:“我们在老女排的选角过程里面,曾经用传统电影导演或者电影圈的模式,想在现在的年轻演员或者模特里找个子比较高的去选。其实那样是选不到的,即使选到了,也没人能够在短短的半年、一年的训练里给观众那种她们就是运动员的感觉。所以我们就从省队、大学队的现役球员里面去挑选,全国去跑,终于选到12个做老女排的演员。我们很幸运能够找到,而且每一个人的形象,其实我们都是按照当年的老女排不同球员的形象去找,包括造型。我记得很多朋友来现场探班,都在玩一个游戏,就是猜哪一个是演当年的哪一个老女排球员,我觉得这个对很多观众会有共情感。”

  有影评人这样评价电影《夺冠》之所以能给观众造成“沉浸式”观影体验的原因:从上万名排球运动员中海选而出的上世纪80年代女排队员,神形兼备。同时现役中国女子排球队矫健的步伐,更带动了观众观影的心情。与其说用“真人”复刻真实,不如说《夺冠》凭借真诚的创作态度和对中国女排真挚的爱,让观众一次次收获感动和振奋,收获光荣与骄傲。

  谈到拍摄的过程,陈可辛最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信念感”。这种信念感同时出现在现役女排队员们,以及饰演老女排的年轻球员身上。

  陈可辛说:“我觉得我拍前半部80年代的时候,特别感动,因为每个人都带着信念跟使命来演这个戏。我记得当时跟其中一个演员聊天的时候,她身高有1.78米,她说自己从8岁就开始打排球,打到16岁,测了骨龄知道她不会更高了,大概就1.78米,她知道要进国家队的梦想可能很难达到,但她觉得她这一辈子都要打排球,都要从事跟排球有关的工作,比如教教小孩等。我那个时候就意识到,进国家队对她们来讲是多重要的一件事情,人生从小只有一个梦想,就是进国家队。但是进不了国家队之后,她们来拍这个戏,我看到她们每个人使的就是想进国家队的那个劲。所以看到她们训练等,一帮90后甚至95后的小女生,看起来完全像我们看80年代资料、录像中老女排的那种拼劲。谁说现在人跟那一代的人不一样,其实当你有梦想,都一样。”

  《夺冠》在展现排球运动时很写实,没有过多的煽情和渲染,在凌厉的快节奏剪辑下,女排姑娘们每一次扣杀、救球、拦网,都充满了力量与速度,当郎平高高跃起、将球死死扣在对方场地上,当朱婷突破巴西队层层拦防一击致命,彻底引燃国人的“女排情结”。

  这样的写实感来得并不容易。陈可辛面对的第三个难题就是排球比赛的拍摄。从与江苏男排的练兵比赛,到中日决赛、中美之战、中巴大战,影片中涉及的四场比赛全部真实发生过,每一球,每个关键得分点,如何真实还原?陈可辛说,即使启用曾经的参赛队员,也无法还原每一球。“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陈可辛介绍:“第一场比赛拍的是江苏男排那场,用了6天时间,用传统的电影分镜的方法去拍。第二场比赛是观众熟悉的中日大战,干脆就不分镜头了,如果完全按当年的录像拍,中间其实不能控制,因为毕竟球是圆的,多厉害的排球员也不能重复每一球、每一分钟、每一个动作,所以只能让她们实战,只采用开场的球跟结尾拿分的球是一样的,结果那一场球赛,6部机器拍了6天,然后把它们剪在了一起。”

  6天6部机器,剪辑的压力可想而知。而且这样做效率还是不够高,电影专业摄影师们在抓体育比赛镜头的时候,可能会跟不上场上的节奏。等到拍摄里约奥运会中巴大战的时候,更大的挑战在等着陈可辛。女排姑娘们因为训练和比赛缘故,留给剧组的拍摄时间非常有限。于是陈可辛索性跟体育频道调了6台专业排球摄影机和摄影师,终于如期拍完。

  有观众认为《夺冠》很像纪录片,看完直观感受就是非常真实。陈可辛也坦言,这种真实感,是他过往拍摄经验中从来没有过的感受。有场戏是巩俐饰演的郎平和朱婷谈心,陈可辛说:“朱婷在讲她家里的事情,我突然觉得好像在看体育台的纪录片,那是一个很奇妙的感觉。”

  “在这部电影里,真实感是我几乎没碰过的东西,因为这些人都是真实的。老女排的演员是想进国家队的运动员,现役国家队的运动员,都是真实的。整个戏只有巩俐、黄渤、彭昱畅、吴刚是演员,这个真实感是作为电影人的我之前没有经历过的,也是我在这部戏的一个很大获得,可能会帮助我以后拍戏选角更加大胆。”陈可辛说,“拍电影是比较被动的艺术,需要观众和市场去验证,我们尽力拍了,我挺满意;在整个创作和制作的过程中,我觉得我们很幸运,也有很多对的决定,不留遗憾,但是市场怎样去回馈,这由市场主导,我们也要接受。”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