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几分钱,年产近千亿只,无数大品牌都少不了它,它是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可乐易拉罐展开图 成本几分钱,年产近千亿只,无数大品牌都少不了它,它是啥?

成本几分钱,年产近千亿只,无数大品牌都少不了它,它是啥?

2023-07-13 20: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63年,弗雷兹获得了易拉罐专利权,但他后来又发表声明,称“易拉罐不是我个人发明的,自1800年以来大家就不断地研究这个问题,我所做的只是找出将拉环粘到罐头顶部的方法”。他将充做杠杆的拉环固定在事先刻画好的开盖带上,利用杠杆作用拉一下拉环,将相连的金属片拉离罐头顶部,铝片沿着刻画的痕迹撕开,就可以打开罐子。

易拉罐的出现对于罐装饮料来说简直是革命性的改变,很快就得到了广泛应用。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欧美市场基本上全都采用了铝制易拉罐,而且铝罐也更趋向轻量化,从最初的60克降到了1970年的15克左右。

环保推动易拉罐改进

易拉罐发明之后,整体改动不大,最主要的改进集中于工艺。这是因为要在罐头顶部刻上开盖带以方便打开,同时又要能坚固地抵抗罐内压力,需要相当复杂的金属合成技术。

也正因此,早期的易拉罐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人们拉动拉环时,开盖带上的小孔被打开,结果罐内碳酸气体在内部压力下冲出,使得拉环断裂。所以,人们对拉环进行改良,避免罐内外泄气体冲击拉环。

易拉罐的最大改进来自环保需求。70年代中期,在欧美国家,拉环这种锐利的垃圾在野餐区和海边特别多。它很难被清理,不但动物和鱼常会误吞,连小孩子也有过误吞。至于在海边游泳的人被拉环割伤脚,更是常见之事。当时许多人选择将拉环放进饮料罐内,结果喝饮料的时候连拉环一起吞下,还得送手术室急救。

后来,库尔斯公司发明了两段式开罐法,但并未受到欢迎。不过,这种两段式开罐法并未普及,因为需要用力,而且还得将按钮推过锐利的洞口,很容易受伤。

1980年,如今早已普及的不分离式开盖带出现,拉环打开后,仍会连在饮料罐上方,所以既避免了垃圾问题,也可以避免不慎吞下。

易拉罐的庞大市场,与锌有关

易拉罐的应用如此广泛,而且始终没有大规模替代品,一方面是因为好用,另一方面是因为材质。

易拉罐所用的金属材料一般为铝合金板材或马口铁板材。铝是一种极轻极坚固的物质,是存在于地壳中含量最为丰富的金属。

虽然原生铝很脏而且提取非常耗能,但一旦成型,再生铝就可以随心改造,不断转生成为新的产品,省去了大量成本。而且,因为再生铝无需再从矿山开采,省去了大量物流成本。

数据显示,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开采了近10亿吨的铝,仍有75%的铝还在流通。从理论上来说,铝可以从旧车、旧飞机、旧电视、过时的电视天线和易拉罐中回收。其中,易拉罐的回收率远超其他一次性容器。

也正因此,易拉罐成为全球循环利用的榜样,它的回收量远大于填埋量。许多铝已经被回收数十次甚至数百次。所以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假设:“你的汽车、冰箱或者你喝的可乐易拉罐中的一些铝可能是100多年前开采出来的。这些铝的前身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袭的飞机,或者是20世纪60年代的冰箱,或者你手中的易拉罐曾经是两个月前其他人喝苏打水的易拉罐——之所以是两个月,因为这是一个易拉罐从冰箱到回收站、到工厂再到商店货架的周转时间。”

人类到底每年生产多少易拉罐,数字根本无法想象。二十年前,也就是2000年,光欧洲的易拉罐年需求量就达到355亿只,而且一直在上升。北美地区的年产量超过千亿只。早在90年代,巴西年产易拉罐就达到90亿只。一些大的企业,如美国皇冠等,二十年前的年产量也能达到70亿只。

中国易拉罐的四十年,最早需要凭票购买

中国开始自主制造易拉罐,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事情,其间波折还真不少。

最早使用易拉罐的其实是青岛啤酒厂,主要是为了满足出口产品的包装需要。当时,青啤在日本和香港陆续进口了全铝二片易拉罐,揭开了易拉罐在中国大规模使用的序幕。

这种易拉罐啤酒在国内也有少量出售,但供货量极少,而且有钱也买不到,只能凭票购买。

1983年,中国运动型饮料鼻祖健力宝的创始人李经纬听闻两个消息,一是当时国家体委正在为次年首次出征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准备饮料,二是第11届亚足联代表大会将在广州召开。

李经纬决定将产品免费赠送给亚足联会议,以推广品牌。他还希望用易拉罐来包装健力宝,因为在当时,易拉罐还是高档饮料的象征。

不过,当时国内还没有易拉罐生产企业,李经纬找了一家香港企业,求对方订制了小批量易拉罐,又找到深圳百事可乐公司,在对方生产线上偷偷完成了灌装。

最终,200箱罐装健力宝出现在了亚足联会议上,随后又成了中国奥运代表团的“出征”饮料。

健力宝的成功也激发了一些企业对易拉罐的兴趣,政府也开始扶持这一行业。1984年到1985年间,中国批准了八条易拉罐生产线的进口申请,主要集中在广州和青岛等地。

1988年,国内曾有一场易拉罐消费是否适合国情的讨论,将易拉罐视为高消费和崇洋风。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易拉罐年产量已经达到60亿只,不过因为民众消费习惯,仍然习惯玻璃瓶,导致易拉罐产量过剩,企业仍然处于危机。

除了消费观念的问题,成本也是一大阻碍。因为易拉罐的加工主要是变薄拉深工艺,对板材的精度和各项性能要求极高。1992年之前,这类材料全部需要进口。1992年后,开始有企业具备生产材料能力,但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这就客观造成了成本高企。

直到2000年后,国内易拉罐产量迅速突破百亿只。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改变,易拉罐也为人们所接受,越来越普遍。

2004年,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专攻国产化易拉罐生产设备制造,直至今日仍是国内易拉罐行业的领军者。留洋归来的掌舵人安旭,凭借“超薄金属成型”技术,成功打开市场。2019年的“创新技术数码印罐迷你线”,又打开了新的定制消费需求空间。

这个行业的大牌企业还有奥瑞金。根据2019年奥瑞金的年报,营业总收入达到93.69亿元,净利润6.83亿元。而且,这个净利润虽然与2018年、2017年大致相当,但比起巅峰的2016年已经大幅下滑,因为2016年这家企业的净利润达到了11.54亿元。

奥瑞金创始人关玉香出生于1939年,曾经是一名北京的仪表工人,1990年退休后开始大胆创业。1994年,她在海南旅行时发现当地饮料市场兴旺,但罐装制造业居然为零。她立刻拿出毕生积蓄转战海南,在海南文昌成立了奥瑞金包装实业有限公司。

在成功签下红牛这个大客户之后,奥瑞金又在2002年签约加多宝,此后与旺旺、青岛啤酒、北冰洋和伊利等客户合作,从一家只有几个工人的小作坊变成上市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回收易拉罐可是一门生意,普通人家庭喝过的易拉罐,都会专门放好,攒起来卖给收废品的人,价格曾高达1元一个,很多人小时候都有拿卖易拉罐的钱去买零食的经历。不过在易拉罐越来越普遍之后,回收价格也一再走低,直至一两分钱一个。到了现在,人们喝完易拉罐之后都会直接丢弃,再也不会攒起来卖,因为即使是生产易拉罐的成本,也降到了两三分钱。

易拉罐的未来市场会越来越大

国内易拉罐市场的思维观念变化,说到底就是抛弃了“易拉罐代表高档,玻璃瓶物美价廉”的思维。

近几年国内啤酒企业的竞争,对于罐装产品都越来越重视,罐装产品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而且,各大品牌还会在罐装上大做文章,比如各种概念产品,比如2017年青啤的“深夜罐”。

十几年来,国内易拉罐的产量始终处于暴涨态势。90年代中期的年产60亿只早已是老皇历,2006年达到190亿只,2012年达到400亿只,2014年达到550亿只,这两年已经达到近千亿只的水准。当然,其中有相当大的比例都用于出口。

近年来,国内饮料企业纷纷崛起,它们更希望寻找性价比高的国内易拉罐生产商场,也给了这个市场更大的空间。

而且,中国易拉罐市场潜力之大,足以让世界惊讶。从目前全球市场来看,仅仅是啤酒领域,美洲的罐装啤酒占据80%份额,日本更是接近90%,而中国到目前为止也只是20%左右的水平。

易拉罐收藏成本低但有趣

易拉罐收藏在欧美和日本早已有之,而在中国,可算是近年来收藏市场的新锐。某些特殊题材的易拉罐,甚至从三五元升值到几万元。

有些收藏者满世界买易拉罐,旅行到哪里就买到哪里。不过这样的易拉罐只是产地不同,不具备太大的特殊性,属于比较纯粹的个人兴趣。

如果是以升值为目的的收藏,那么就要选择具有纪念意义的特殊题材易拉罐。比如1998年可口可乐厦门太古饮料公司开厂时的纪念罐,据说目前就价值过万元。很多藏友最喜欢的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纪念系列,这是因为二者品牌最成熟,纪念款也最多。1985年出品的可口可乐登月易拉罐,一度卖到数万元一个。

大牌啤酒也常有纪念款,比如世界杯题材、生肖题材和千禧题材等。同时,错罐也会因为稀缺性而具有极大的潜力。此外,许多早期易拉罐升值潜力也巨大,比如可口可乐早期进入中国的一些特殊口味系列。

当然,易拉罐的升值潜力还跟产量有关,比如2001年可口可乐有一款印有张柏芝头像的易拉罐,因为最初无人注意到收藏,产品大多数被市场消耗,留下来的数量极少,因此一度升值到六七千元。相反,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福娃版可口可乐,因为发行量太大,在收藏市场上毫无价值可言,整套也才二三十元。

不过总体来说,易拉罐的收藏更多仍是一种兴趣,投资价值相当飘忽。这些年来许多曾经暴涨过的易拉罐,不仅仅是因为其稀缺性,也是因为有人故意炒作的缘故。而且这个领域的收藏门槛太低,两三元一罐的饮料谁都买得起,唯一需要的就是跟市场消耗速度赛跑,这也限制了它的升值空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