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钗、步摇,你都分的清吗?细说中国古代发饰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风发饰推荐 簪、钗、步摇,你都分的清吗?细说中国古代发饰文化

簪、钗、步摇,你都分的清吗?细说中国古代发饰文化

2023-03-20 03: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上面的传统首饰您都分得清吗?簪?钗?还是?实际上,簪是簪,钗是钗,那种带缀珠的,叫做步摇。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中国传统的发饰文化。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瑇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汉乐府·有所思》

簪,又称簪子、发簪、冠簪,是固定头发或顶戴的发饰,同时有装饰作用,造型为“单股”。簪的前身叫做“笄(jī)”。笄最早的考古发掘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在中国古代,中国女子插笄是长大成人的一种标志,到时还要举行仪式,行“笄礼”。

商代骨笄

据《仪礼》等书记载,女子年满15岁就被看作成人,在此之前,她们的发式大多做成丫髻,还没有插笄的必要。到15岁时,如果已经许嫁,便可梳挽作成人的发髻了,这时就需要使用发笄来做标记,从此以后,必须深居闺房,不再与外界接触,一直到成亲之日。故古时称女子成年为“及笄”,就是这个意思。

《辞海》的解释为: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史记·滑稽列传》里说:“前有堕珥,后有遗簪”。杜甫《春望》中也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

在古代,无论男女,都用簪来固定发冠,簪是最基础的发型固定和装饰工具,由于古代是阶级社会,不同身份的人的簪,在材质、工艺上都有很大不同,故簪也常用来显示官宦身份。

1958年西安惠家村出土的唐代簪

唐宋时期,是发簪流行的盛世,敦煌壁画中有众多插满花簪的菩萨形象。

《宋书·行志》记载:“宋代元嘉六年民间妇女结发者,头上有花插簪梳等饰”。陆游《入蜀记》记载:西南一带的女子“插银钗至六只,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

南宋簪临海市博物馆

银并头花簪 浙江永嘉金银器窖藏

银鎏金并头花簪 浙江永嘉金银器窖藏

银鎏金并头花簪 浙江永嘉金银器窖藏

当然,簪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近年来发掘的汉代海昏侯墓中就出土了一种兼具写字功能的簪笔,以方便随时记事。

金元时期还有耳挖簪,即簪头为耳挖。明代还出现气通簪,气通簪中空有孔,插于髻中,可使空气流入发际,简直是首饰界的黑科技。

元 金瓜头耳挖簪

明 清 通气金簪

2001年湖北钟祥的梁庄王墓,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九子朱瞻垍(jì)与魏妃的合葬墓,作为中国近代出土金银器最多的一座墓葬,下面这些发簪都是墓主人的生前挚爱,精美至极。

梁庄王墓 金发簪

梁庄王墓 金发簪

梁庄王墓 金发簪

花钿式钗簪,是从传统簪演变出来的宋式新样之一。作为首饰的花钿原是一类独立的饰件。

搜山图(局部)

花細式银簪 浙江永嘉银器窖藏

宝钗楼上妆梳晚,懒上秋千。

闲拨沈烟。金缕衣宽睡髻偏。

鳞鸿不寄辽东信,又是经年。

弹泪花前。愁入春风十四弦。

——宋·陆游《采桑子·宝钗楼上妆梳晚》

古代妇女的“专用”头饰之中最常见的就是“发钗”。发钗和发簪都用于固定发髻,但两者的结构有所不同:双股的簪便是钗,形似叉子。也由于钗有两股,分钗便被借用来指夫妻分离,如“破镜分钗”、“分钗断带”。

发钗的普及大约在西汉晚期,自此以后,它一直是中国妇女的主要头饰之一,直至今天,发钗在妇女的梳妆品中仍占有一席之地,比如发夹,就是由发钗演变而来的。

钗除了在外观及长短上有所区别外,更主要的特点还在于钗首上的装饰。如在钗首雕凿蟠龙之形,即为“蟠龙钗”。晋崔豹《古今注》中就有“蟠龙钗,梁冀妇所制”。在钗首装饰鸾鸟,尤其在结婚首饰中,被称为“鸾凤钗”。

发钗只有不同于发簪的单一佩戴方式,可以有多种佩戴方法,横插,竖插,斜插,也可以自下而上倒插。所插数量根据主人喜好跟头发数量自由决定,既可安插两支,也可插上数支,既可以左右佩戴,也可以佩戴在一侧。最多可以在两鬓十多支用于装饰。

唐代鎏金刻花摩羯纹莲叶纹银钗

折股钗是宋元时期最普通、最流行,也是现在考古发现中出土量最大的钗类文物。钗梁光素无纹,容易对折且无装饰,是古代普通家庭妇女必备固定头发的工具。折股钗的功用是挽发,时称“关头”。使用的时候往往要使它形成一个弧度,横贯于发簪,或一枝在前,双挽于顶,又或者前面一枚梳子把头发拢紧,侧面一枝折股钗挽髻。

古代仕女佩戴的折股钗

泸县博物馆藏宋墓石刻中的折股钗

郑州登封王上村金墓壁画中的折股钗

银折股钗 福建邵武故城

金折股钗 济南市卫巷遗址窖藏

宋代花筒钗

金竹节钗 苏州张士诚母曹氏墓出土

银鎏金竹节钗 金缠丝钗 金竹节钗

金花筒钗 镇江市四摆渡工地出土

银鎏金花筒桥梁钗 江阴梁武堰宋墓出土

金竹叶桥梁钗 浙江东阳金交椅山出土

步摇

步摇明月冷无光,骨掩春泥草亦芳。

艳魄不随红粉尽,化为蝴蝶舞昭阳。

——《宫入斜》宋无

簪钗上面有下坠的流苏状垂饰,就是“步摇”了,《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说的是在女子走动时,垂饰摇摆,故称之为步摇。

步摇始于春秋战国。到汉代则为礼制首饰,由于其工艺及其复杂,外镶嵌各种水晶或宝石,精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所以步摇一般只有有钱人才会佩戴,同时也是等级与身份的象征。汉代以后,步摇才逐渐为民间百姓所见,有机会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雀)九华(花)。”集释中解释为:“汉之步摇,以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说明金凤步摇在汉代已很流行。

唐代是步摇使用的鼎盛时期,从这一时期的绘画、壁画、石刻作品中,均可见到佩戴步摇的女性形象。步摇由弯曲的金银细丝组成花枝状,这样的步摇,稍有动静,便会花枝摇动,震颤不已,体现了大唐女子雍容华贵的风姿。

宋代凤冠上的步摇

金累丝蝴蝶凤凰步摇 浙江临海明王士琦墓出土

金累丝蝴蝶凤凰步摇 浙江临海明王士琦墓出土

清代 点翠步摇

清 累丝凤鸟纹步摇金簪

清 鎏金点翠鸟架步摇

看到这里,您明白了吧,其实古代的簪、钗和步摇,不止是金属的,金银是有钱人家的标配,普通人家多是竹、木、陶瓷、骨、铜做的。

虽然当今社会,簪、钗和步摇,已被价格低廉且使用更方便的塑料发夹取代,但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非遗工艺,是永远都无法被代替的。每一个发饰,都是一部时光刻录机,将历史文化雕铸于方寸之间,用它的精美绝伦,向后人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END-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