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招牌成为“视觉灾难”,城市怎能有吸引人的烟火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镇招牌图片 当招牌成为“视觉灾难”,城市怎能有吸引人的烟火气?

当招牌成为“视觉灾难”,城市怎能有吸引人的烟火气?

2024-07-01 22: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日,西安莲湖区四府街给街上店面“统一门头”,有十几家相连店铺的门头招牌宽度相同,全部黑底白字,被网友戏称为“殡葬一条街”。

图片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西安不是个例,近些年,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美化市容”,将商店招牌换成统一底色、字体和字号。看似整齐划一,却因毫无美感而引发市民不满,舆论争议不断。

来看一波城市美化“泥石流”——

图片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是每年快到评比“全国文明城市”的时间,这种招牌就会在各地“此起彼伏”。

因为沿街建筑的外立面、招牌最容易被人看到,是城市形象工程最先也是最易整好的对象。

文明城市的评选指标,包括以下方面:市容市貌、市民道德、交通意识、市民满意度、窗口服务水平等。

其中第一条,便是要求市容市貌规划合理,公共建筑、雕塑、广告牌、垃圾桶等造型美观实用,与居住环境相和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事实上,从来没有“整齐划一”的要求。

1

招牌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一个人来到一座城市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些街边各色小店的招牌,他们无形之中体现着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色与城市美学。

在中国古代,商铺的招牌、幌子、匾额、楹联等,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学、书法和绘画元素。

据考证,春秋时期就出现了最早的文字广告,也出现了幌子、招牌等形式。酒肆茶馆等常常用“幌子”来招揽顾客,有的幌子上是一串文字,有的是一幅图,有的是一件雕塑或是一个实物,比如烧酒幌子、膏药幌子等,构思奇特,增添了街道的个性与活力。

《清明上河图》繁华的商业街景中出现了众多悬挂招牌的商店,如“赵太丞家”和“刘家上色沉檀拣香”。图片来源:大象公会

到了宋代,街市盛行,夜市出现。《东京梦华录》就记载了丰富的夜生活场景,商铺林立,招牌“包罗万象”。宋代招牌广告的使用非常普遍。招牌有横额、竖牌和挂板等形式,广告上有文有图,文字写明店铺的名称、性质,图案则显示其行业性质。

是不是设计感很强,各具特色,形式多样化?

2

牌匾又称招牌、匾额,小小的一方匾额,融入了中国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等艺术,集字、印、雕、色为一体。

牌匾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自秦汉以来延绵二千多年,体现了中华老字号品牌和中华书法的双重魅力。

对于老字号品牌来说,每个字号牌匾背后都蕴含着一段独特故事,匾额以其独有的商业语言,极富诗意的文化符号,述说着厚重的历史。

“全聚德”创始人是杨全仁。最初其主要是在前门外做生鸡鸭买卖的小本生意。由于善于经营,生意越做越红。每天到肉市上摆摊售卖鸡鸭,都要经过一间名叫“德聚全”的干果铺。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德聚全”濒临倒闭。杨全仁抓住这个机会,拿出他多年的积蓄,买下了“德聚全”的店铺,改名为“全聚德”,并礼请当时的秀才钱子龙题写了匾额。

“东来顺”是一位名叫丁德山的回民于1903年所创立,有着“京城涮羊肉之冠”的美誉。至今已形成集爆、烤、炒、涮于一体的清真系列菜肴,成为北京著名的老字号。其匾额为著名工艺美术教育家陈书亮先生所书。

“同仁堂”可以说是“中药”的代名词。1669年创立,历经八代皇帝。同仁堂最早的一块匾额是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由壬戌科的状元孙岳颁题写,现在的匾额则是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所题写。

“都一处”烧麦馆的牌匾据说是清乾隆皇帝所书,都一处烧麦馆开业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不但字号为乾隆所赐,而且现在其店内所摆虎头匾也为乾隆皇帝御笔。

3

新时期中国店面招牌的复兴,始于改革开放。

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招牌整治,则始于1990年代。国家语委下发文件,要求各地政府协力整治招牌上的二简字、繁体字、异体字等不规范用字,每字收取数百元罚款。

1990年代中期,“亮化工程”使得全国各地开始大规模启动招牌整治工作,强制更换霓虹灯招牌。从这时起,有部分城市开始为了建设模范街道,迈出统一招牌的一步。

1997年,位于南京市中心的鼓楼街道就出资30万元,对江苏路、祁家路和宁夏路进行改造,粉刷了围墙,统一了店招,其目的在于创优出新。

2002年为迎接世博,上海全城开始大规模改造翻新。静安区的新福康里作为旧区改造的示范小区,将沿街店招按石库门风格统一设计更换,这一做法很快在上海推广。

与此同时,2003年,北京也开始迎接奥运会市容整治活动,建立文明示范街区和统一招牌也是工作内容之一。

随后,两座大城市的示范效应开始显现。

例如,四川内江“群策群力、持续攻坚,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店招、广告牌进行了综合整治”。

而兰州在进行综合整治的时候,专门组织去南京等地考察,将“统一设计、统一材质、中国风格调的门头店招”视为学习对象。

图片来源:兰州日报

4

提到城市招牌,我们就会第一时间想到美国拉斯维加斯的霓虹灯,还有色彩浓郁、清爽简洁风格均有的日本街头。

为了保证不破坏城市的整体风貌,1949年起,日本出台《户外标志物法》,对广告牌形制乃至配色方案都给出了明确“边界”。像是在知名的日本古城京都奈良,麦当劳和711等国际连锁品牌,必须调暗色调对比度,与城市素雅审美协调。

京都市历史遗产区域广告色彩限制示意图 图片来源:凤凰WEEKLY

有些地区虽没有明确立法,但因临近重要古典民俗区,周边的新商户的招牌风格会不自觉与之靠近。比如因为巴黎红磨坊的风车招牌过于显眼,周边商铺纷纷效仿,逐渐形成统一的风格。这不仅没有违反商业逻辑,反而集中放大了品牌效应。

图片来源:凤凰WEEKLY

5

如何做到规范管理与灵活多样的统一,考验的不仅是城市管理者的智慧,更体现一座城市的审美和趣味。

201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如何做到规范管理与灵活多样的统一,考验的不仅是城市管理者的智慧,更体现一座城市的审美和趣味。

近年来,一些地方已经意识到“好事没办好”的问题根源所在。2019年,兰州市政府印发的《兰州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导则》明确提出,在门头牌匾统一提升改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各商铺原有特色和风貌,体现文化和美感,避免“一刀切”、千篇一律。

招牌是城市街道“烟火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别于其他街道、城市的重要特点,城市美学重在包容、协调中突出特色。城市管理“一刀切”的思路早该被摒弃,精细化管理,需要“绣花功夫”,整齐划一非但无法产生美的感受,还消除了街道的繁荣气象,最终失去了“烟火人气”。好的城市管理不仅要有高度,更要体现出深度好温度,只有这样,城市的历史文化才得以延续。

文|东老师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瞭望东方周刊”(ID:lwdflwdf),原文首发于2020年6月18日,原标题为《当招牌成为“视觉灾难”,城市怎能有吸引人的烟火气?》。

原标题:《被招牌变成的“殡葬一条街”,如何能有吸引人的烟火气?》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