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翰典文化博物馆香炉解读之【宋代香薰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老香炉解释说明 东方翰典文化博物馆香炉解读之【宋代香薰炉】

东方翰典文化博物馆香炉解读之【宋代香薰炉】

2023-07-17 17: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东方翰典文化博物馆北馆局部

01

辽、宋铜行炉

长:28厘米 宽:9.5厘米 高:14厘米

行炉的叫法,由“行香”而来。据《大宋僧史略》卷中记载,中国“行香”之制始于晋代道安法师。“行香”原是佛教法会仪轨之一,在中国民间正月初一清早,旧有"行香"之俗。《敕修百丈清规·法器章》有载:“住持朝暮行香时,鸣(钟)七下。”又有《南史·王僧达传》载:“何尚之于宅设八关斋,大集朝士,自行香,次及王僧达”。佛教中盛行时,行香作为一种修持方法,一般是手捧香炉围着佛像绕行三圈、七圈或更多,因香炉可以手持行走使用,故称之为行炉。此炉全形犹如蛟龙衔一朵莲花,铜制,通体黄褐色。炉身为深垂腹,无盖,炉口折沿呈莲花瓣状,炉身外圈浮雕莲瓣造型,尖角处凸起。下承喇叭形底座,底座依旧辅以莲瓣浮雕。腹部边缘一侧伸出一蛟龙形柄,龙头衔稳炉身,龙爪俯抱炉座。龙身矫健,呈弓形落于一端,便于持握。龙尾蜷曲形,下接片足,完美的保持了整个器形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02

宋代青白釉瓷香薰炉

炉径:7.9厘米 高:8厘米

此器由炉盖、炉身两部分组成,整体造型呈扁球形,上部炉盖镟刀刻画出卷草纹,炉盖上的镂空即为出烟所用。炉身下部浮雕仰莲叶纹。炉身下部有三足。球形熏炉是宋代很独特的一种熏炉制式,宋代球形熏炉是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比较盛行的镂空三足陶瓷熏炉的影响而来,整体器型简约,炉盖的多余部件已不见,尺寸减小,釉色清雅。但局部施以精致细腻的雕刻技术,彰显了宋代非比寻常的瓷器雕刻工艺。北宋的刘敞《戏作青瓷香球歌》中有云:“檬檬夜气清且蟾,玉缕喷香如紫雾。天明人起朝云飞,仿佛疑成此中去。”宋人制器,造型简洁、细腻、婉约、优美,这与宋时文人的沉静、内敛的心境颇有关系。

03

宋代青白釉瓷香薰炉

炉径:11厘米 高:11.8厘米

炉盖扁圆形,以镂空卷叶纹为主,炉内香烟从叶间之孔逸出。炉身子母口,弧腹,高圈足外卷。下腹刻重瓣仰莲纹,内外施青绿色釉,釉色饱满静润。构思奇特,秀丽典雅。宋时香炉的尺寸普遍缩小这与宋人的使用习惯及空间观念有很大的关联。宋时国土面积不如前朝那时博大,尚文不重武,文人士大夫阶层也不再追求富丽堂皇的宫殿庙宇空间,而多是寄居在闲适雅致的书室、阁堂,虽空间不大,但却要依照自我的审美情趣,追求精致化的生活状态。所以,燃香这一雅事自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有诗为证,南宋诗人葛绍体《询人上房》:“自占一窗明,小炉春意生。茶分香味薄,梅插销枝横。有意探禅学,无心了世间。不知清夜坐,知得若为情。” 想象这种古典场景,文人摒弃琐事羁绊,与自然宁静相会的柔和恬淡之美自然而生。

04

宋代越窑瓷熏炉

炉径:10厘米 高:15厘米

炉盖镂空卷草纹,刻画草叶茎线。炉身半圆形,子母口,弧腹,有腰线,低矮圈足外卷。此器是宋代越窑的青瓷,釉色青灰色,类玉似冰,有开片。越窑最早始于东汉时期,至唐宋日臻成熟,北宋为最盛。北宋越窑瓷器非常注重纹饰的装饰效果,主要是以刻花为主,胎质淘炼精细,釉厚而且透明光泽度好。北宋早期越窑一改前朝注重整体造型线条的审美风格,在洗练的造型上运用大量装饰技法在器物表面做文章是其一大特征。据文献记载,宋代从开宝到太平兴国十余年间(968—984年),钱越国控制下的越窑曾为北宋朝廷烧制青瓷贡品达17万件之多,北宋初年越窑生产的青瓷不仅质精而且量大,许多珍品还作为礼品被宋廷赠与辽国,所以在北方辽代贵族墓葬中也常有越窑瓷器出土。

05

宋代白釉瓷熏炉

炉径:13厘米 高:22厘米

熏炉,是为实用功能发展而来的称谓。汉代以前出现,至宋代熏炉样式较多,有盖,盖上有孔,炉内燃香,香烟袅袅从孔内飘出。此熏炉造型依旧为博山式,炉盖部如山形,镂空出烟孔较大,盖顶有一椭圆锥形旋钮。炉盖与炉身子母口相扣,炉身饱满,底部为束腰型喇叭口底座,底座口径与炉身相当。因时代的变迁及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宋代博山炉的造型也发生了很大,山形线条逐步简洁、抽象,局部的细部刻画如人兽浮雕造型也不见了踪影,底部承盘的造型也失去了观海的意义,渐渐转为实用的底座造型功能。至宋代,中国的陶瓷工艺逐步走向了巅峰,五大名窑逐步定型,不仅在日常生活用品类陶瓷的烧制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宋人开始对陶瓷的釉色、装饰、质地等有了更高的追求。此件熏炉瓷质莹润光滑,温润如玉,保存一千多年依旧能够光照见影。

06

宋代青白釉瓷博山炉

炉径:9.5厘米 高:13.5厘米

全器通施青白釉,釉色青莹,胎体坚致,釉面光润。青白釉色又叫影青釉,是北宋年间由景德镇工匠制作的一种介于青白二者之间釉色。炉盖线条简洁,附有山形浮雕造型,凸显博山造型,盖面布满出香孔。下部为炉身兼底座,深腹,阔口宽折沿儿,炉身表面坠有人面形浮雕,下部浅雕一圈水纹造型,炉底接水纹足。经过对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所吸收的大量外来及少数民族器型的消化和吸收,宋代的香炉造型纹饰进入一个含蓄优雅的时代风貌之中。由于瓷器的繁荣,宋人喜好香事的文人士子阶层也逐步将瓷器的优雅气质在香事之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宋代杨庭秀《焚香》一词中便有诗句:“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如纸”,可见当时宋代的文人对于仿古形制、釉色影青的陶瓷香炉情有独钟。

07

宋代黑釉瓷香炉

炉径:10.6cm,高:11cm

08

宋代磁州窑瓷香炉

炉径:7cm,高:6cm

09

宋代青白釉瓷香炉

炉径:12cm,高:15cm

10

宋代紫金釉瓷行炉

炉径:7.3cm,高:10cm

11

宋代秘釉瓷薰炉彩色全形拓

张得一全形拓作品选

▍执笔:汪静

▍图片选自《东方翰典文化博物馆藏品选》之天边的彩云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