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论解读(10):唐·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画品录序原文翻译 画论解读(10):唐·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画论解读(10):唐·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2024-04-13 19: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唐)张萱《捣练图》

绢本设色,37x145.3cm

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二)吴道子传

神品上一人:吴道玄。

吴道玄,字道子,东京阳翟人也,少孤贫。天授之性,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浪迹东洛,时明皇知其名,召入内供奉。开元中,驾幸洛阳,吴生与裴旻将军、张旭长史相遇,各陈其能。时将军裴旻厚以金帛,召致道子,于东都天宫寺,为其所亲,将施绘事。道子封还金帛,一无所受,谓旻曰:“闻斐将军旧矣,为舞剑一曲,足以当惠。观其壮气,可助挥毫。”旻因墨縗为道子舞剑,舞毕,奋笔俄顷而成,有若神助,尤为冠绝,道子亦亲为设色。其画在寺之西庑。又张旭长史亦书一壁,都邑士庶皆云:“一日之中,获睹三绝。”

又画玄元庙五圣千官,宫殿冠冕,势倾云龙,心归造化。故杜员外诗云:“森罗迴地轴,妙绝动宫墙。”

又明皇天宝中忽思蜀道嘉陵江水,遂假吴生驿驷,令往写貌。及回日,帝问其状,奏曰:“臣无粉末,并记在心。”后宣令于大同殿图之,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时有李思训将军,山水擅名,帝亦宣于大同殿图,累月方毕。明皇云:“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

又画内殿五龙,其鳞甲飞动,每天欲雨,即生烟雾。

吴生常持《金刚经》,自识本身。天宝中有杨庭光与之齐名,遂潜写吴生真于讲席众人之中,引吴生观之。一见便惊,谓庭光曰:“老夫衰丑,何用图之?”因斯叹服。

凡画人物、佛像、神鬼、禽兽、山水、台殿、草木,皆冠绝于世,国朝第一。张怀瓘尝谓:“道子乃张僧繇之后”,斯言当矣。又案《西京耆旧传》云:“寺观之中,图画墙壁,凡三百余间。变相人物,奇踪异状,无有同者。上都唐兴寺御注金刚经院,妙迹为多,兼自题经文。慈恩寺塔前文殊、普贤,西面庑下降魔、盘龙等壁,及景公寺地狱壁帝释、梵王、龙神,永寿寺中三门两神,及诸道观寺院,不可胜纪,皆妙绝一时。”

景玄每观吴生画,不以装背为妙,但施笔绝踪,皆磊落逸势。又数处图壁,只以墨踪为之,近代莫能加其彩绘。凡图圆光,皆不用尺度规画,一笔而成。景玄元和初应举,住龙兴寺,犹有尹老者,年八十余,尝云:“吴生画兴善寺中门内神圆光时,长安市肆老幼士庶竞至,观者如堵。其圆光立笔挥扫,势若风旋,人皆谓之神助。”又尝闻景云寺老僧传云:“吴生画此寺地狱变相时,京都屠沽渔罟之辈,见之而惧罪改业者,往往有之,率皆修善。”所画并为后代之人规式也。

(唐)张萱《捣练图》局部

绢本设色,37x145.3cm

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三)逸品三人

逸品三人:王墨、李灵省、张志和。

王墨者,不知何许人,亦不知其名。善泼墨画山水,时人故谓之王墨。多游江湖间,常画山水、松石、杂树。性多疏野,好酒。凡欲画图幛,先饮,醺酣之后,即以墨泼。或笑或吟,脚蹙手抹。或挥或扫,或淡或浓,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倏若造化。图出云霞,染成风雨,宛若神巧,俯观不见墨污之迹,皆谓奇异也。

李灵省,落托不拘检。长爱画山水,每图一幛,非其所欲,不即强为也。但以酒生思,傲然自得,不知王公之尊重。若画山水、竹树,皆一点一抹,便得其象,物势皆出自然。或为峰岭云际,或为岛屿江边,得非常之体,符造化之功,不拘于品格,自得其趣尔。

张志和,或号曰烟波子,常渔钓于洞庭湖。初颜鲁公典吴兴,知其高节,以渔歌五首赠之。张乃为卷轴,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风月,皆依其文,曲尽其妙,为世之雅律,深得其态。

此三人非画之本法,故目之为逸品,盖前古未之有也,故书之。

(唐)张萱《捣练图》局部

绢本设色,37x145.3cm

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2

译文

(一)《唐朝名画录》序

自古及今论述绘画品评的人很多。隋代与梁代以前的论述,由于不易见到而难知其详。自本朝开国以来,只有李嗣真所著《画品录》可以得见,但只记录画家人名及概况,既不论画家人品善恶,也不论画品高下,后世读者,靠什么去考察画家与作品的善恶高下呢?

景玄嗜好绘画艺术,探寻它的踪迹,没见过真迹的不记录,见到过的必定记载。凭借至诚的良心来鉴识,但求无愧于拙劣的眼光。借鉴张怀瓘《画品》,以“神”、“妙”、“能”三品确定等格,在三品中又分上、中、下三等,在这些格等之外,不遵循平常法度的,又有“逸品”,来标示众画的优劣。

诸画科中,以人物画最难,禽兽次之,山水再次之,楼殿屋木排最后。为什么呢?之所以南朝宋代大画家陆探微人物画(按:原文“屋木”当为“人物”之误)被谢赫《古画品录》品为第一,都是因为人物和禽兽画须要传移出自然生命的动感与千变万化没有穷尽的情态,传神写照,这确实是非常难的。陆探微人物画极其绝妙,至于他的山水草木,则只是粗略画成而已。并且他所作《萧史》、《木雁》、《风俗》、《洛神》等图画至今还在流传,不难见到(可证我所说不虚)。

近代画家,只要擅画一种事物,就能获得名声,这算是幸运的了。只有吴道子天赋绘画才能,独步当代,可与陆探微、顾恺之媲美;周昉要差一些;其余画家一百二十四人,只依据是否善画来确定品格,不考虑他们官职大小与人品高低,又在所属品格之中简略记述画家的事迹。后来的鉴赏者,尽可以评论商榷,但道理应该是这样的。

听古人说:绘画是无事不通的圣贤才能从事的。大概说的是绘画能穷尽天地间未有的东西,彰显日月照耀不到的地方。挥动纤毫之笔,心中感受到的各种事物都可以得到表现;展开方寸大小的画幅,则千里广阔的天地万物便如在掌握。至于传移神理固定形质,只要轻灵的墨迹一落纸素,有形质的东西就能得以确立,没有形象的东西也能得以显现。说它形貌美丽吧,西施不能与之媲美;说它品德高尚吧,嫫母不能与之比肩。因而,在楼阁亭台上画功臣来标示勋烈,在宫苑殿堂里图节妇以表彰美名。妙绝而入神,灵明则通圣,难道仅仅是打开画橱即消失、挂在墙上就飞去这些画史典故所能形容的吗?这就是我作《画录》的原因。吴郡朱景玄撰。

(唐)张萱《捣练图》局部

绢本设色,37x145.3cm

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二)吴道子传

神品上一人:吴道玄。

吴道玄,字道子,东京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年少丧父,甚贫穷。天赋艺术才华,不到二十岁,就穷尽了绘画的奥妙。浪迹于东京洛阳,唐明皇知道了他的绘画名声后,就召他进内廷(以绘画才能服务)。开元年间,唐明皇移驾巡幸洛阳,吴道玄与裴旻将军、张旭长史相遇,各自施展自己的才能。当时将军裴旻用很多金钱与布帛延请吴道子,在东都天宫寺为他亲近的人作画。将要作画的时候,道子又将金钱与布帛原封不动地还给了裴旻。对裴旻说:“听说将军(擅长舞剑)很久了,为我舞剑一曲,就足以作为我作画的报酬了(哪里用得着这些金钱与布帛呢)。观赏你舞剑时的豪壮之气,有助于我作画。”裴旻于是穿上黑色麻布衣服为道子舞剑。舞毕,道子奋笔作画,顷刻而成,有若神助,冠绝一世,道子又亲自为之傅上彩色,这幅画(现在还)在天宫寺西边的廊墙上。张旭长史又在墙上题写上了书法,东都士大夫与老百姓都说:“一天之内,欣赏到了‘三绝’(剑绝、画绝、书绝)。”

吴道子又在玄元庙作画,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与众大臣像及宫殿、冠冕等景致,气势恢宏超过汉代的云龙门壁画,而心归于天地自然运化之最高境界,所以杜甫员外有诗赞叹道:“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

又在天宝年间(742-756)的某一天,唐明皇忽然思念巴蜀沿途的嘉陵江山水,于是命令吴道子坐着官道上四匹马拉的驿车去画嘉陵江山水,等到回来那天,明皇问,画得怎么样了?道子回答说:“臣下没有草图,全记在心里了。”于是传命道子在大同殿画出来,嘉陵江三百里山水,一天就画完了。当时有位李思训将军,以擅画山水享有盛名,明皇也宣命他在大同殿画嘉陵江山水,画了几个月才完成。明皇看后说:“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都画得极其绝妙。”

道子又在内殿画有五龙,鳞甲飞动,每当天要下雨的时候,殿内就生起烟雾。

道子常持诵《金刚经》,因而知道自己的本(原)身。天宝年间有位与道子齐名叫杨庭光的画家,在吴道子与众人听讲佛经时偷偷为道子写真,完工后请道子欣赏,道子一见大惊,对庭光说:“老夫衰老丑陋,哪里用得着画呢?”因而对杨庭光的画技甚为叹服。

凡道子画的人物、佛像、神鬼、禽兽、山水、台殿、草木都冠绝一世,为唐朝第一。张怀瓘曾经说“吴道子乃张僧繇之后”,这话说得不错。又按《西京耆旧传》记载说:“寺观之中,图画墙壁,共有三百余间。变相人物,奇踪异状,没有雷同的。上都唐兴寺御注《金刚经》院,神妙画迹很多,并有自题《金刚经》经文。慈恩寺塔庙前面的文殊、普贤,西边廊墙下的降魔、盘龙等画壁,及景公寺地狱变、帝释、梵王、龙神,永寿寺中三门两神,及各种道观寺院,不可胜纪,都妙绝一时。”

景玄每次观赏道子的画,不凭借装裱来凸显其绝妙,只要一动笔就一定会绝去前人陈迹,气势磊落超逸。又有几处画壁,虽只以墨迹画成,近代却没有人能够在上面添加色彩。凡画圆形背光,一概不借助量尺与圆规等工具,一笔就完工了。我元和初年参加科举考试,住在龙兴寺,当时还有一个八十余岁的尹姓老人,曾说:“吴道子画兴善寺中门内神圆光时,长安街上老老少少,士大夫老百姓都竞相赶来观赏,观者挤得水泄不通,有如墙堵。道子所画圆光,下笔挥扫,气势有若风旋,每个人都说有神相助。”我又曾听景云寺的老和尚传说:“吴道子画此寺地狱变相时,京城中的屠夫、渔父之流见了后,惧怕因杀生罪孽深重而下地狱之人,常有不少,大部分都另择行业而从善了。”道子所画全是后代画家的规矩与样式。

(唐)张萱《捣练图》局部

绢本设色,37x145.3cm

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三)逸品

逸品三人:王墨、李灵省、张志和。

王墨,不知道是何许人,也不知道他的名号,因为擅画泼墨山水,所以时人称他为“王泼墨”。往往浪迹于江湖间,常常以山水、松石、杂树为题材作画。生性多率真,任性自然,绝去雕饰,嗜好饮酒,每次画图幛之前,都要先饮酒。酣醉之后,就以泼墨法作画。或谈笑或吟唱,或脚踩或手抹。或挥写或擦扫。或清淡或秾酽,顺随偶然所成的形状,画成山画成石,画作云画作水。应乎手势随乎心意,如天地自然运化一样迅疾,变幻莫测。描写出云霞,渲染成风雨,宛如神工巧化,低头观看不见墨污的痕迹,没有人不说奇异的。

李灵省,性情放荡不羁,不愿拘束。长大后喜爱画山水。每画一图幛,都是在自己想画的时候才画,绝不勉强。借助酒力生发心中画意,傲然自得,不知王公贵族的尊重。如若画山水、竹树,都是一点一抹,便能得其意象,物象的姿态气势都很自然。或作峰岑云际,或作岛屿江边,都能获得非同寻常的体制,符合天地自然运化之功用,不被寻常品格拘束,自得意趣罢了。

张志和,有人称他为“烟波子”,经常在洞庭湖上钓鱼。开始时,颜鲁公(真卿)在吴兴做太守,知道他的高风亮节后,就作了五首渔歌赠送给他。张志和就将渔歌画成图画,顺随句意赋予形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风月,一一依照文意,曲折委婉而细致地将渔歌中的奥妙充分地表达了出来,使当世高洁雅致曲调中的艺术形象得到了深刻呈现。

这三个人的画法不符合自古以来绘画的传统法度,因而以“逸品”称之,这是以前画史中从未有过的,所以将它记述了下来。

(唐)张萱《捣练图》局部

绢本设色,37x145.3cm

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3

解读

朱景玄,约贞元元年(785)左右生,卒于大中九年(855)以后,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元和初年(806)应举,曾任亲王府咨议参军(正五品上)、翰林学士,会昌(841-846)年间官至太子谕德(正四品下)。工诗文;颇知书法;甚能品画。有诗文一卷(诗今存十五首,见《全唐诗》卷五百四十七;文见《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三);撰《书品目录》、《唐朝名画录》(以下简称《画录》)各一卷。

《画录》成书时间迄今无定论,只能从所载事迹年代加以推敲。书中“妙品下”冯绍政条夹注有“出《明皇杂录》”,而《明皇杂录》成书于大中九年(855),由此可知《画录》成书应在大中九年以后。

《画录》为以分品列传体编撰的中国第一部完整的断代画史著作,先在目录中标明诸家所擅画科,次立小传,略叙事迹及评论画艺;行文神品较详,妙品次之,能品更略,逸品又较详,开断代画史编撰之权舆,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黄休复《益州名画录》、清张庚《国朝画征录》等均导源于此。

阅读《画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唐)张萱《捣练图》局部

绢本设色,37x145.3cm

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其一,朱景玄在《画录》中以“神”、“妙”、“能”与“逸”四品评论各家画品高低。“神”、“妙”、“能”三品中又分上、中、下三等(即三品九等),“格外有不拘常法”之“逸品”则独立、平行于三品九等之外。这既是《画录》的最大理论亮点,也是在画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绘画“四品”论。既是对前此书画品评的总结与发扬,又对后世画品史影响极为深远。书法分品始于南朝梁庾肩吾(487-551)《书品》,他按照成就高低把古今书家分为九品(即上、中、下中再分上、中、下),但只有上、中、下,未有特定名目。名目初现于初唐李嗣真(?-696)《书后品》中,他在庾肩吾九品之外,增加了独立、平行于九品之外的“逸品”,有“钟、张、羲、献,超然逸品”云云。迄至盛唐张怀瓘(活跃于开元年间[713-741],生卒年不详)《书断》(727年成书),才以特定的“神”、“妙”、“能”三品评论历代书法。张怀瓘又有《画断》品评历代绘画,书已不存,但据文献记载可知,也应该是分“神”、“妙”、“能”三品的。至此,书画品评上“神”、“妙”、“能”与“逸”四品名与大致体系都出现了。朱景玄在《画录》序中自言以“神”、“妙”、“能”分品论画借鉴了张怀瓘《画品》(当即《画断》)之法,而《画品》今佚,考今存张怀瓘《书断》以“神”、“妙”、“能”分品。因而,可见朱景玄绘画“四品”论当综合熔铸李嗣真、张怀瓘书画分品论而来,为集前此大成又有更新者,凸显了朱景玄创造性的理论综合与(由书入画)转化能力。之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以“自然”、“神”、“妙”、“精”、“谨细”五等论画,“以包六法,以贯众妙”;五代荆浩《笔法记》以“神”、“妙”、“奇”、“巧”四品论画;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以“逸”、“神”、“妙”、“能”四格论画;宋徽宗以“神、逸、妙、能为次”论画;……虽由于时代不同,“四品”各有增减、分合、上下,然均筑基于朱景玄“四品”论则无疑。

(唐)张萱《捣练图》局部

绢本设色,37x145.3cm

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其二,朱景玄是唐代第一个为本朝大画家吴道子详细立传,并将吴推为唯一一位“神品上”的绘画理论家,此举为吴道子在后世画史中的崇高地位与巨大影响奠定了坚实基础。如稍后的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进一步说:“张既号书颠,吴宜为画圣,神假天造,英灵不穷。”理论家将本朝画家尊为“画圣”,在画史上并不多见;五代宋初画家王瓘,字国器,得吴道子遗法,时有“小吴生”之号。画坛深为叹服,如武宗元曾说:“吾观国器之笔,则不知有吴生矣。”高克明亦云:“若得国器画,何必吴生?所谓买王得吴矣。”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将王瓘列于“神品上”;北宋大文豪苏轼《书吴道子画后》云:“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北宋人物画大家如李公麟、武宗元等均以吴道子法为宗;北宋人物画家关中小孟则被时人称为“今吴生”;北宋米芾说他见过的吴道子伪作就有“三百本”之多;元汤垕《画鉴》以“吴道子笔法超妙,为百代画圣”云云,正式确立了吴道子中国“百代画圣”的至尊地位,并得到了后世画史的广泛认同;著名元代永乐宫道教壁画《朝元图》线型明显受到了吴道子线描影响;明代人物画大家陈洪绶以师法吴道子的李公麟为师;清末海派人物画家任薰、任熊、任伯年又继之;等等。

(唐)张萱《捣练图》局部

绢本设色,37x145.3cm

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其三,《画录》序云:“夫画者以人物居先,禽兽次之,山水次之,楼殿屋木次之。”与顾恺之《论画》“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观点甚为一致,表明直到朱景玄时代,各画科次第格局尚无实质变动。此后,则慢慢发生了转变,如(传)荆浩《画山水赋》云:“夫山水,乃画家十三科之首也。”

(唐)张萱《捣练图》局部

绢本设色,37x145.3cm

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其四,朱景玄在《画录》中第一次为“不拘常法”的三位逸品画家王墨、李灵省、张志和立传,并较为详细地叙述了逸品画家的性情(如“疏野”、“落拓不拘检”等)、嗜好(如“好酒”等)、作画方式(如“先饮,醺酣之后,即以墨泼”、“以酒生思”等)与效果(如“应手随意,倏若造化……宛若神巧”、“一点一抹,便得其像……得非常之体,符造化之功。”)等,为此后逸品画家、画品(如唐末五代孙位、北宋米芾、元代倪瓒等)规定了基本方向。

(唐)张萱《捣练图》局部

绢本设色,37x145.3cm

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其五,朱景玄《画录》所体现出来的美术史研究方法值得提倡,或可以称之为“综合法”,因为他综合运用了迄今为止古今中外想得到的所有方法,当然这也是中国艺术史研究的优秀传统:(1)《画录》画史、画论与画品不分家,有机熔铸,这是现当代中西方艺术史方法论中所缺乏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史重史太过,论甚为稀缺,品则完全不要是集中反映)。(2)“不见者不录,见者必书。推之至心,不愧拙目”为朱景玄撰《画录》的基本原则,前两句高度强调图像的重要性,这也是现当代中西方艺术史研究十分强调的原则;后两句强调史家著史应以自己的良心为基本出发点,这又是现当代艺术史研究中所稀缺的。(3)强调文献的重要性,如引吴道子自己所说“臣无粉本,并记在心”;引唐明皇“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引杜甫诗句“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引《西京耆旧传》相关记载;等等,这与现当代中西方艺术史研究中流行的惧怕文献、甚至反复讨论要不要与如何运用文献等时风大异其趣。(4)采访调查法,如采访亲眼见过吴道子作画情景的八十余岁之尹老者、景云寺老僧并记录所说等,这也是现当代中西方艺术史研究中十分时尚的方法。(5)风格学方法,如描述吴道子与三位逸品画家绘画的风格特征,将吴道子、李思训所画嘉陵江山水作风格比较等。(6)图像学方法,如吴道子传中多次提及《金刚经》经文及图像内容,张志和以渔歌之意作画等。(7)心理学方法,如当吴道子持诵《金刚经》而知自己本身及看到杨庭光为自己所写之真时的心理状态等内容。(8)社会学方法,时刻不忘交代吴道子等人绘画的社会语境与属性,如唐明皇对吴道子的提携、关注;吴道子绘画活动与裴旻舞剑、张旭书法等的互动;士大夫、老百姓对道子绘画活动的反应等(“观者如堵”、“一日之中,获睹三绝”、“京都屠沽渔罟之辈,见之而惧罪改业者,往往有之”等)。如此种种,各种方法详略得当,弥合无间,形具神生,气韵双畅。非巫鸿所说“美术史研究无外乎两大类:一是对美术品本身的研究,即对内在因素的研究,即所谓intrinsic study;二是对美术品之外的东西的研究,比如社会环境的研究,这是对外在因素的研究,即所谓extrinsic study。”所能完全概括。

本文系作者授权

原载于《中国书画报》2012年10月27、30日

11月3日第5版

内容作者稍有修改

责编| 汪珂欣

作者简介

韩刚,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教学与研究方向为中国美术史论,在研究方法上致力于拓展、深化乾嘉考据之法。出版有《北宋翰林图画院制度渊源考论》、《谢赫“六法”义证》、《迈往凌云——米芾书画考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绘画·卷轴画·宋》(合著)、《书画同源——张大千》等专著;在《美术观察》《美术研究》《美术与设计》《荣宝斋》等重要美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2012年以来,在《中国书画报》主持“中国画论解读”栏目已100多期。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画院史”之宋代部分、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等多项。

清 源 际 ·往 期目 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 END -

文章作者授权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编 辑:李 波 、涂玉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