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岩丨谈中国古典舞作品《纸扇书生》的创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典舞鉴赏论文2000字 胡岩丨谈中国古典舞作品《纸扇书生》的创作

胡岩丨谈中国古典舞作品《纸扇书生》的创作

2024-07-16 07: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关键词】《纸扇书生》;中国古典舞;折扇; 意境; 形象

////

///

//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艺术“学院奖”已经走过十个春秋,在这个平台上,许多优秀的编导、演员、学者得以大展身手。笔者的作品《纸扇书生》与“学院奖”有着不解之缘,起初作品以《扇韵箫心》命名,后改为《纸扇书生》。作品在十年风雨之中不断打磨完善,最终以“新生儿”的形象呈现在 2017 舞蹈艺术“学院奖”的舞台上。

《纸扇书生》的创作,缘起于 2006 年中国古典舞系开展的一次川剧小生扇子功教师进修课。该课程邀请了四川省川剧院的一级演员肖德美老师进行传授,主要教授戏曲扇子生“折扇”道具的相关知识和实践运用。这次进修之后,中国古典舞系对折扇技法进行了整理,并在组合课中加入了折扇为道具的训练,完善和补充了中国古典舞服饰道具课程的内容。对道具的研究和运用是中国古典舞的训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技艺性和可舞性为中国古典舞的学科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宽广的空间。在川剧“折扇”的进修过程中,笔者详尽地了解和学习了有关 戏曲折扇的技法运用和表演特色,也逐渐开始思考如何使“折扇”从课堂走向作品,通过作品编创赋予“折扇”这一道具以更加鲜活的表现力和生命力。2007 年经过反复思忖,将题材锁定为川剧进修课堂中文质彬彬、意气风发、雅趣横生,手执一折扇而舞的“书生”形象上。从2007 年至2017 年的十年历程中,笔者先后在中国古典舞系 2005 级、2009 级、2015 级的学生中进行编创实践,随着个人对“书生” 形象、文人精神认识的不断深入与反思调整,渐渐明确了自己的编创方向,不是从单一的角度去表达特定人物形象,而是深度挖掘“书生”形象典型的心态特征和情感诉求,通过不同侧面表现全面立体丰富的文人形象。历时十年的调整与磨砺,作品在北京舞蹈学院 2017 舞蹈艺术“学院奖”中获得“最佳创作奖”的奖项,同年在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大赛中再度演绎,获得中国古典舞作品提名奖。

////

///

//

一、“书生”形象的多重表现

作品分为三部分,按照文人的形象气质和心态特征分别定义为“趣”“雅”“狂”。“趣“”雅”“狂” 既是不同文人之间迥异的性格特征,也是同一文人形象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心态,更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环境下文人的不同情感诉求。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情趣,还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雍容闲雅,抑或是“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狂放性情,都是中国古代文人典型特征的体现。

(一) 雅致闲逸的仪节风度

作品表现的是一群尚未功成名就,一心求学上进的年轻书生形象,他们并非身份显赫的学者,而是一群对未来充满憧憬、对知识充满向往的年少书生。“雅”代表了书生文质彬彬、举止雍容的气质以及淡泊名利,平淡闲雅的心态。在儒家思想被尊崇为正统主流思想的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仁”“礼”的概念被广泛推崇与传播,并被广大的知识分子们奉为万世之达道。直到今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仍是国人普遍认同的立身处世的最高准则。在崇儒尚学的文化环境中,文人均在外形上追求儒雅,以“礼”为行为准则。因此,古代文人呈现出的普遍样貌,首要的就是雍容典雅、风度翩翩。比如汉代文人“以舞相属”的气度和涵养,是有识之士之间惺惺相惜、相敬如宾,通过舞蹈来证实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彼此情感远近亲疏的一种方式,他们的儒雅端庄源于礼教社会的规训和“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底蕴。作品想要表现的书生形象正是一群有礼有义有学识的文人,在气质和心态上与汉代文人“以舞相属”是相契合的。作品中,舞者们时而双双吟诗作画切磋文采,时而共同举杯对月喟叹人生。清新淡雅的情境和悠然自得的心态,在舞者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开扇、一回望之中得以表达。舞者们需要想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态,保持气运流通的身体质感以及悠闲的面部表情。

(二) 妙趣横生的自娱态度

《纸扇书生》的初衷是从不同角度去展现一个立体全面的书生形象。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不能以片面的眼光看待特定的表现对象,而应全面体会理解一个艺术形象。“趣”,源于对书生形象多元的表现初衷而产生。在创作过程中,笔者时常身临其境地将自己带入书生形象,去想象古代文人的庭院生活,他们在忧国忧民时表现的责任与情怀。但同时也在思考,一个年少的文人形象是否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 是否也可以有诙谐有趣的日常生活? 是否也能沉浸在赏花赏月赏美人的乐趣之中? 古代书生骨子里的酸劲儿和风趣劲儿是否也应在艺术作品中得以展现?古诗词中,也有如苏轼调侃有人怕老婆的“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又如辛弃疾自夸自恋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再如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的“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需满把金樽倒”的诗句,从中可见古代风流才子风趣幽默、趣味横生的一面。这一部分的音乐选择了轻快的笛子旋律,伴随着花鸟鱼虫自然悦耳之响以及谈笑风生的人间繁杂之声,使观众感受到轻松愉悦的气息。舞者的身体质感更加跳跃灵动,时而游园赏春妙趣横生,时而席地而坐自娱自乐,时而相互嬉闹憨态百出,这样的处理使书生形象不再是手执书卷、摇头晃脑、呆若木鸡的读书人,而是丰富为乐观诙谐,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少年书生。整段情境氛围是愉悦、有趣,与明清市井文化兴盛时期的民间文人形象和文化氛围有贴合之处。书生们不再是清高玄远、自命不凡的,他们看尽人生百态仍然对生活保持着热情玩味的态度。

(三) 狂放不羁的逍遥气度

作品第三层想表达的是“狂”。“狂”是一种高蹈进取、立志报国的志气,是一种年少气盛、无惧无畏的豪气,是一种超脱物外,遗世独立的逸气。这狂狷之情包含了书生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人生信念,以及个人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和“舍我其谁、天下己任”的使命感。这种“狂”似魏晋时期文人“宁为狂狷不为乡愿”,不畏一切地追求自由解放的精神境界。中国文人“狂”之共性,在作品中表现为顿挫有致的身体质感和洒脱大气的意境氛围。在设计这一部分的舞蹈动作和队形流动时,以大幅度的舞台调度和错落有致的身体动态相对比,表达初出茅庐的书生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从而彰显古代传统知识分子的真性情。此段是动态对比最鲜明、舞台调度设计最夸张的一个部分,狂放无拘的动态背后,才是文人墨客真正实现人生理想的追求和表达。这一段音乐不再像先前表现“雅”那样高山流水般的韵律,也不同于表达“趣”的部分那鸟语花香悠然自得的平和,而是节奏鲜明气势磅礴的恢宏,且身体动态的动作设计更多呈现为仰天长叹、率性洒脱的动作和情绪,这动作和情绪背后是书生们耿介纯真、狂放不羁的内心。

////

///

//

二、虚实相生的视觉处理

中国古典舞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意境氛围的营造,在富有意蕴的大环境下、使人物形象的表现更为准确。中国古典美学强调虚实相生、阴阳相合的中和之美,既强调实景的逼真生动,又强调虚境所开拓出来的想象空间。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虚境通过实景来诱发和渲染,实景在虚境的氛围中开拓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审美空间。《纸扇书生》想要营造一种文人形象和古典美学风格相契合的视觉效果,用虚实相生的方式来设计舞台调度的流动、动作、段落以及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等编创方面。

(一) 写意的心态外现

在编创《纸扇书生》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艺术形象的逼真性和写实感削弱,扩大形象的表意功能,追求一种符合中国古典美学风格的粗中取细、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无论从结构框架安排、人物形象的表现、舞台调度的设计,还是意境氛围的营造,都离不开水墨画般写意抽象的渲染方式,最终使作品的整体风格与文人精神气质相契合,豪放逍遥又不失自在淡雅。这样一种大写意的视觉处理方式使得文人内心情感意念得以外现,成为中国传统文人的整体心态和情感意志的传达。然而写意不只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技巧,在创作中要落实到各个方面。笔者在不断琢磨与尝试中找寻编创技法与情感表达的契合点,使文人雅士的激情与意趣在水墨淋漓、洒脱奔放的视觉效果中得以显现。编创中追求气韵生动,刚柔相济的视觉效果,队形变化的丰富流畅,要在无形中产生变化,且队形的调度多为曲线流动的安排,使观者能够产生曲径通幽、简约疏放的审美意境。三个段落的情境安排,将微观的动作设计和情感表达连接起来,队形调度始终遵循了曲线美和气韵美,渗透着道家自然无为的精神意志,看似“无为”的变化中流露出文人雅士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非凡气度,将“由神领形、以形传神”的古典艺术精神贯穿到作品的编排之中。除了队形空间调度的写意处理之外,在微观的动作设计方面,作品也加入了很多处理。如第二部分在体现文人雅士吟诗作画、切磋文字的雅情雅志时,更注重柔润圆滑的线条感和延伸感,突出以扇画“圆”的运动规律,运用转扇、盘扇、掏扇的扇技,与身体配合,写意地将书生的文质彬彬生动地呈现出来; 再如作品第三部分表达年少书生的狂放心态时,动作的幅度力度更为突出,身体质感顿挫有致,表现出“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放气魄和文人骨子里的那股铁骨铮铮的韧劲儿。通过中国传统的写意手法将作品整体氛围呈现出来,使文人细腻而复杂的心态巧妙地外化展现出来。

(二) 写实的情态表演

作品单靠写意抽象的方式来传递内容主旨是远远不够的,在塑造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志,需要借助一些具有表意性的写实动作。正如上文所提到,人物的心态可以通过氛围意境和特殊的情感意蕴来表达,可以通过写意抽象的方式来传递一种富有朦胧含蓄的美感。中国古典舞的形象表达离不开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情态表现,即一些具有身份表意功能和情感表达功能的生活化动作,并且将其落实到特定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具体情态的再现中。作品除了追求一种大写意的洒脱奔放、超脱写意的意境美,也强调将文人雅士书生意气的形象感生动立体地表现出来。独舞和双人舞的设计上,追求一种生动真实鲜活的视觉效果和情境氛围。在“趣”这一部分中,书生们左顾右盼、晃头敲扇、游玩赏花,迈着碎颠步时洋洋自得,都是书生庭院嬉闹趣味横生的真实写照: 悠然轻快的走动闲逛,神采奕奕的亮相,闲适风趣的东瞧西望……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更为鲜活多元的“读书人”形象。在“雅”的部分,相互作揖、诗酒赋唱、吟诗诵文、喟叹人生等具象动作,表现书生温良揖让、风流儒雅的情态,“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的雅兴,和“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的豪情。其中一个典型动作是,书生们手指星空慢慢绕圆聚集起来,这一动态将书生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这一共同情感诉求表现出来; 他们眼中的憧憬、身体的前倾、相互成群最终成为一个整体,则暗示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同特质。通过写实的处理,真实直接地把古代文人的生活场景、志趣情怀、儒雅像态跃然呈现,这样就拉近了古人与今人的距离,作品也因此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结 语

扇子是古代有文化的儒雅人士的意象符号以及文人相互切磋文采的珍贵赠品和藏品。中国古典舞男子群舞的创作,“武士”“武将”等英勇形象占有较大比例,群舞文人形象少之又少。在群舞风格气质方面,威武阳刚远远大于雅致清新,但中国古典文化之中男子形象绝非只武不文的。从中国古典舞教学上来看,“折扇”的中国古典舞教材和剧目也处于较为滞后阶段,中国古典舞有关折扇的使用技法、表演特色、专业术语和训练教材,也还需要进一步整理。《纸扇书生》通过手执折扇的书生形象,表现古代文人的不同心态特征和不同情感诉求。表现书生幽默诙谐时的“抖扇”“摇扇”,表达书生豪放性情时的“抹扇”“点扇”,这些扇子的使用方法和名称均是从川剧“扇子生”角色行当的表演技法中提炼加工而成的,具有十分丰富的训练价值和观赏价值,值得中国古典舞工作者更加深入地挖掘整理和加工运用。

《纸扇书生》这个作品通过表现一群年少书生的趣、雅、狂等不同侧面,展现他们谦谦君子、风度翩翩、文质彬彬、意气风发的书生气质。纸扇飞舞,衣袂涟涟,舞蹈运用纸扇的丰富变化,描绘出一幅雅趣横生、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书生群象。在对扇子技法的研究和整理过程中,作者只是抛砖引玉,在日后的研究和工作之中,也应身体力行地去钻研“折扇”等道具在中国古典舞教学和编创中的运用。

本文作者

胡岩,现任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副教授,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北京舞蹈家协会会员,北京东城区舞蹈家协会艺术顾问,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首批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北京市“青年英才”称号、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称号,2017年入选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中国舞协“培青计划”项目,曾任08年奥运会青岛奥运帆船比赛闭幕演出舞蹈总监,第十届“荷花奖”舞蹈比赛评委;连年任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全国总决赛评委。

[主要成就]

第九届“荷花奖”舞蹈比赛创作金奖及作品金奖、第八、九届、十届文华艺术院校奖“桃李杯”舞蹈比赛五项创作金奖及一等园丁奖,第十一届“桃李杯”优秀剧目展演奖,第十一、十二届全国舞蹈优秀剧目展演奖,第十一届“荷花奖”舞蹈比赛作品提名奖,第四届、第五届CCTV舞蹈大赛两项金奖、一项三等奖,第三届、四届、六届、八届、九届华北五省市(区)编创一等奖,第十四、十五届北京市舞蹈比赛一项创作一等奖、两项二等奖,第四届“荷花少年”舞蹈比赛最佳编导奖获,2007年中央电视台我最喜爱的春节晚会节目歌舞类二等奖,2013年全军舞蹈比赛创作三等奖,主要编写教材有《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编委、《中国古典舞简明教程》副主编,著有《方圆如是说——中国古典舞的方与圆》《论演员塑造舞剧人物形象的方法》《美国舞蹈教育之我见》《从三个基本问题探究舞剧的创作本质》《论中国古典舞作品的创作》《中国古典舞的形象》等学术论文。受邀在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天津舞蹈家协会、云南舞协、云南艺术学院、河北舞蹈家协会、信阳师范学院舞蹈系、商丘商学院艺术系等地进行专题讲座,2010年作为国家访问学者到纽约市立大学进行学习,曾出访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爱尔兰、美国进行文化交流。

[代表作品]

舞蹈:《孔乙己》《逼上梁山》《书痴》《英台初妆》《少年聂耳》《新生》《钟馗》《貂蝉诉》《问君能有几多愁》《我的梦》《追风乐》《祈》《济公》《陶纹梦圆》《我是一个‘兵’》《李逵当官》《董永》《当我们相遇》《潜》《宁采臣》《纸扇书生》《程婴救孤》《藏情》《寻》等。

舞剧:《断桥》《粉墨》《吴祖光梦别新凤霞》《李白》《我》等。

注:原文发表于《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年第二期,经《北京舞蹈学院学报》编辑部授权转载。

转载源介绍: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是由北京舞蹈学院主办的舞蹈学术期刊,2004年起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报核心期刊”;2014年起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成为目前国内舞蹈学唯一C刊。

责任编辑:田 湉

文章配图:何 铭

排版制作:舞蹈中国编辑部 刘潇潇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