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别称和雅称(农民别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酒的别名 农民的别称和雅称(农民别名)

农民的别称和雅称(农民别名)

2023-03-05 18: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目录一览: 1、乡下人的别称 2、古代老百姓的别称 3、古代对“百姓”都有哪些称呼 4、请问“农民”的别称都有什么? 5、人民的别称和雅称 6、农民的称呼 乡下人的别称

农民,庄稼人,农村人等。

农民

农民概念具有时间维特性。研究农民问题,应考虑对农民进行时间区间的限制。历史是一个时间长河。农民在历史之河中是一个动态的范畴。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中最活跃的变量。在不同的历史时段,生产力要素结构是不同的。

脱离生产力要素结构的抽象农民是不存在的。不同的生产力要素结构必然决定不同的农民存在形态。其次,农民概念具有空间维特性,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现实中,不同的地理空间由于资源环境等条件的不同,其生产力要素结构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农民概念也具有空间特性。

再次,农民概念具有价值维特性。哪些特征应当属于农民概念的内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这里也反映了一个价值判断的不同问题。研究和解决农民问题,不管是学者,还是政府,总是要受到特定价值观的约束。

为了推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采取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还是采取农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反映的不仅仅是不同发展战略的问题,深层次是价值导向的问题。判断哪些问题是农民问题的关键,不同价值取向将导致不同的判断。

古代老百姓的别称

古代老百姓的别称有:黎民、黎氓、黎苗、黎甿、黎烝、黎首、黎庶、黎元、萌隶(氓隶)、氓、氓隶、庶、庶民、庶人、民、草民、生民、平民、小民、人民、民众、生灵、苍生、平人、平头百姓、野人、小人、丁口、白士、白丁、白屋、白衣、布衣、编伍、黔首、子女、赤子、匹夫等。

古代对老百姓的称呼由于社会阶段、文化典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带有一定的等级观念。或因其被虏获而称为“黎”“隶”,或因其众多而称其为“庶”或因其衣食住行简陋而名之曰“白”“黔”“褐”,或因其劳役而称其为“野”“丁”等。具体有:

1、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他们同东夷一起打败了从南方前来进犯的九黎民族,并俘获了大量的俘虏。这些俘虏便成了炎黄部落的奴隶,被称为“黎民”。

2、我国是农业大国,过去种田的多是穷人,百姓多指那些在田野里耕种的人。因此又称“野人”代指百姓。

3、百姓大多没有官职,因而又称“白身”。

4、又称“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

5、古代平民的房子不涂彩绘,因名“白屋”,后也代指平民。

6、又因其穿白色衣服,又以“白衣”代指百姓。

7、由于平民多穿布衣,因而又用“布衣”代指百姓。

8、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编制户籍以五家为“伍”,因又用“编伍”借代百姓。

9、又因为古代老百姓戴黑色或青色的帻,黔即是黑色,因而用“黔首”代指百姓。

10、古代君王常常称自己的臣民叫“子女”。

古代对“百姓”都有哪些称呼

由于社会制度、文化习惯等各方面的原因,古代对老百姓的称呼带有一定的等级观念。或因其被虏获而称为“黎”“隶”,或因其众多而称其为“庶”,或因其衣食住行简陋而名之曰“白”“黔”“褐”,或因其劳役而称其为“野”“丁”等。名称很多,有的已消失了,有的仍在使用。

黎民、百姓是古代称呼普通民众最常用的词,与黎民近义的词有黎庶、黎氓、黎苗、

黎甿、

黎烝、黎首、黎庶、黎元等,都具有民众之意。这些词语长期活跃于古代汉语中,如杜甫名篇《自京赴奉县咏怀五百字》中有诗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这里的“黎元”就是指的老百姓。

战国时称老百姓多用“黔首”一词,这是当时的流行语,在《吕氏春秋》《战国策》《韩非子》等书中均曾出现。“黔”有“黑”的意思,古时候老百姓不能戴冠,黑黑的脑袋露在外面,所以被称为“黔首”。秦始皇时期还特别下令,要求将老百姓固定称为“黔首”。

古代社会等级森严,老百姓只能穿着麻织的布,这些土布相对于丝织的“帛”来说,质粗而价格低,所以“布衣”就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又因为平民长穿白色衣服,也以“白衣”代指百姓。百姓又称作百士、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如刘禹锡《陋室铭》就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另外“氓”也是古代对老百姓(多是指失去土地外来迁移的居民)的称呼。而草民、生民、平民、小民、民众、平人、丁口、野人也有百姓的意思。(绿浪萍踪整理)

请问“农民”的别称都有什么?

“农民”的别称都有佃户、庄稼汉、庄稼人。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大陆建立政权以后,随着农村土地改革计划的完成,农村居民均获得土地,这时农民演变为“自耕农”,但维持的时间极短。

随着合作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自耕农”的身份很快由来得极快的“农业合作社社员”变为“人民公社社员”,“社员”的身份直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实施的1984年。

农民的特性:

农民具有空间维特性,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现实中,不同的地理空间由于资源环境等条件的不同,其生产力要素结构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农民概念也具有空间特性。欧洲和亚洲的农民就具有地理空间因素的差别。

农民具有价值维特性,哪些特征应当属于农民概念的内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这里也反映了一个价值判断的不同问题。研究和解决农民问题,不管是学者,还是政府,总是要受到特定价值观的约束。

为了推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采取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还是采取农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反映的不仅仅是不同发展战略的问题,深层次是价值导向的问题。判断哪些问题是农民问题的关键,不同价值取向将导致不同的判断。

人民的别称和雅称

人民的别称是公民,雅称是百姓。

现代百姓的别称大概有:公民、平民、国人、人民、民众、大众。古代人民的别称有:黎民、黎氓、黎苗、黎_、黎_、黎首。

农民的称呼

1、佃户: [ diàn hù ]

释义:旧时租种土地 的农户为土地出租者的佃户。

出处:艾青 《献给乡村的诗》:“﹝我﹞想起没有土地没有耕牛的佃户们。”

2、庄客: [ zhuāng kè ]

释义:旧时庄田中佃农和雇农的通称。庄客除耕种外,还要服其他劳役,并负保卫田庄的责任,受庄主和庄头的双重压榨。

出处: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他的父亲被老地主的庄客打杀了。”

3、庄稼汉:[ zhuāng jia hàn ]

释义:种庄稼的男人。

出处:峻青 《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父亲是个老实的庄稼汉,沉默寡言,正直而倔强。”

4、庄稼人:[ zhuāng jia rén ]

释义:种庄稼的人;农民。

出处:沈从文 《萧萧》:“总而言之,说来事事都希奇古怪,和庄稼人不同。”

5、农人:指务农的人。

引证: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我羡慕你的孝子,田地里的农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