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称谓演化史:越出教育界,泛化成大众尊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称谓的由来 “老师”称谓演化史:越出教育界,泛化成大众尊称

“老师”称谓演化史:越出教育界,泛化成大众尊称

2023-12-04 14: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少年包青天》里经典的庞太师形象 (王绘春饰演)

连环画《三国演义.政归司马氏》

“师傅”从教师变成工人称谓

从一个称谓语属性的变化,能反映出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民族心理等多方面的变迁。因此对称谓语的研究,不仅有语言价值,也有社会价值。

《毛诗序》中写道,“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这里的“师傅”,特指贵族的女师,她们负责抚育贵族少女并教授其女德。

《春秋谷梁传·昭公》记载,“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说明上古时代,“师傅”一词已经有教师的意思了。后来,师傅逐渐成为学徒对传授技艺的业师的尊称,如“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傅”最终变成工人的尊称,应该和新中国工人阶级地位提升有关。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型的人际关系以及工人队伍的建立,使得工人阶级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师傅”这一称呼正好迎合了建国初期工人阶级占主导地位的这一需求。

因此,工人队伍中的尊称“师傅”便在工厂内大量被人们使用,他们彼此间互称“师傅”,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工人,再叫上一声“老师傅”,既显示了尊敬,又不乏亲切。

如老舍的话剧《女店员》就出现了大量涉及师傅的台词,“小吴:尤师傅,那就赶快好好教教我吧!”“余志芳:吴师傅,谁知道,有那么一天我不恰巧来接您的活儿呢?”

话剧《女店员》

不过,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同志”称谓仍然占着主导地位,使用频率大大超过了其他称呼语的使用,虽然“师傅”也被人们使用,但是使用频率明显没有“同志”高,在原来可以使用“师傅”、“先生”或其它称谓语的地方基本上也可以用“同志”这一称谓。

建国初期,各个通称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频率

1980年代的《非教师称“老师”的社会调查》一文论述:“建国以来,汉人常用的社交称谓可以说经历了两次巨大变化。第一次是‘同志’取代‘先生、太太、小姐’。

第二次是‘师傅’这一称谓迅速扩大适用范围,大有要取代‘同志’之势(当然最终尚未取代),甚至有人管警察、解放军战士也称‘师傅’。”

“师傅”被扩大化和1970年代的工人宣传队有关,随着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和研究所,工人社区中的尊称“师傅”便从厂内传到了社会。

这一现象以上海最为突出,北京也步上海后尘。从此,“师傅”这一称呼在全国各大城市迅速传开,渐渐为大家所习用。

改革开放后,“师傅”逐渐失去了尊称的意义,也逐渐失去了老师的意义,被称呼者的社会地位也大不如从前。

1990年代后,将老师叫做“师傅”并不多见,反而对生人或是关系不密切的熟人较常用,“师傅”多数被用于对体力劳动者的称呼。

如“张师傅大饼店”“李师傅汽配店”;再如称呼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机常用“师傅”称谓,在公交车或出租汽车上常能听到这样的言语,“师傅,麻烦在这里停一下”。1990年代以来,“师傅”差不多已经取代“同志”,成为最流行的称谓。

“老师”也从教师泛化为成大众尊称

除了“师傅”外,“老师”一词的含义也慢慢发生变化,泛化为白领的尊称。

汉语中,“老师”本来一词与“教师”同义,都是指教育工作者。“老师”一词当称谓时,可在前面加上姓氏,指言语交际中特定的教育工作者,具体形式为:“姓氏+老师”。

“老师”一词最早是对荀子的称呼,《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老师”的本意是指最老的师。

老师变成今天的意思,和后来的科举制度有关。

荀子像

尊师重道是传统礼制之一。“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理所应当受到“生”的尊敬。

纵观中国历史,老师这一身份除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以外的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处于社会上层,是令人尊重的。

古代,要拉近两个人的关系,除了家族结亲外,另外一个手段就是拟师生。在明清科举中,“老师”往往是明清两代举人、进士对主考官的尊称,也称座主。房师则是明清时举人、进士对荐举本人试卷的考官的尊称,也就是阅卷老师。

虽然“老师”“房师”并没有真正教过这些考生,但师生的名分一定,这些考生就要承担孝敬、维护老师的义务,而老师也要照顾考生的仕途前程。

从此,“老师”成为重要的尊称,师生关系也成为重要的利益关系。这一传统一直保持到了近代,如很多国民党黄埔生,为了拉近和蒋介石的关系,不以职务相称,而称呼其为“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一般以“教师”和“老师”作为教师的称谓,从当时使用的实际情形来看, 主要适用于中小学教师, 对于大学教师则较少使用该词,而多用“教授”等职称词汇。

19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以来,“老师”一词含义开始扩展,“老师”一词的用法开始泛化。

我们发现,“老师” 这一称谓也开始越出教育界而出现在社会的其它领域。比如文艺界、新闻界、出版界、体育界。

“老师”和教师的其它称谓相比,职业标记已淡化,既可实指从教人员,也可用于其它社会领域,甚至可以抛开职业背景,尊称对方“老师”,如“唐国强老师”、“乐嘉老师”,楼下美发店的小哥也可以叫“托尼老师”。同个单位甚至同个领域内,年轻人或者资历较浅的人在称呼比他们年长或者资历深的人时,也常常会选用“老师”作称谓。

此外,和自己有交际关系的人,如果没有更为适宜的称谓,“老师”也是最为适宜的称谓。可见,“老师”的词义已经超越了原有的使用范围,在社会交际中不断泛化,成为一个突破职业、身份被广泛应用于日常言语交际的称谓。

现在,依然保留“师傅”这一称呼的行业多为“蓝领”从业人员,如公交司机、出租车司机、各类维修人员、食堂服务人员、快递员等;而对脑力劳动者或“白领”,一般都称呼为“老师”。

“师傅”和“老师”词义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特点,也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社会现象。

参考文献:

黄南松:《非教师称“老师”的社会调查》,《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4期

许慧:《新中国成立以来“同志”“先生”“师傅”称谓语研究》,内蒙古大学,2012年6月

吴梅:《小议“师傅”一词的意义演变》,《长春教育学院学报》第31卷第1期,2015年1月

本文由教育新知精选自澎湃。

~~~~~~~~~~~~~~~~~读着有意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