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中国古代的地摊经济:商品琳琅满目、物美价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的街头小吃食用什么包装 聊聊中国古代的地摊经济:商品琳琅满目、物美价廉

聊聊中国古代的地摊经济:商品琳琅满目、物美价廉

2024-07-10 03: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历史开讲#

今天,我们漫步在街头,大大小小的货摊沿街一字排开,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其实,地摊早就已经在古人的生活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在古装影视剧中,我们常常见到,古色古香的街道旁每隔几步便有一处简便的小摊,小贩们热情洋溢地介绍着自己的商品,为我们生动而鲜活的展示了古代小摊的面貌。

地摊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经过商、周、秦、汉等朝的规范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地摊经济”。唐朝时,发达的城市、开明的政策使地摊经济更上一层楼。

地摊经济带着这种迅猛发展的势头在宋朝登上了巅峰。元朝以后,地摊经济逐渐衰落。可以说,地摊经济的繁荣程度是所处时代经济的发展程度的一个缩影。

地摊经济的商品种类广泛,几乎涉及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地摊以其便民性深受古人喜爱。

一、古代地摊经济规模逐渐扩大,宋朝是其发展的顶峰

1、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唐五代:地摊经济在限制与保护中成长

原始社会晚期,私有制产生,私人得以占有部分生产资料。人们为了满足彼此的不同需求,便相约在特定的地点将手中剩余的农产品进行交换,这就促进了古代早期“地摊经济”的出现。经过夏商周三代,地摊经济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秦汉时,官府加强了对城市内小地摊的管理。为商业活动划定专门的区域,称为“市”,并对“市”作出了十分细致的规定。其中,规定凡入市销售的商品均要缴纳税款。

汉代市税“除其本,计其利,十一分之,而以其一为贡”,即取利润的百分之十作为销售税上缴。但对于街边小地摊,政府不予驱逐,也不向他们征税,这给地摊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唐朝,管理进一步加强。坊市制度在这个朝代正式确立。坊即市民的住宅区,市即固定从事商业活动的区域。出于安全的考虑,官府将两者分隔开来,并派专人进行严格管理。例如都城长安,城内有一百零八个坊和东、西两市;洛阳城内分有一百一十二个坊和西、南、北三市。

每到黄昏时分,市门就要关闭。夜间必须断绝行人,一切商业活动仅限在白天进行。小摊贩们每日早晨从各自家中赶来,傍晚到来之时便要匆匆离去。坊、市“启闭有时,盗贼可防也”。夜里城市的街上只能听见巡夜兵的整齐的脚步声。“笑筵歌席连昏昼”的夜市场面直到宋朝才得以一见。

2、从宋朝至清朝:地摊经济由顶峰走向衰落

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程度堪称前所未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种类愈加丰富,旧有的商品交易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唐代以来封闭的如同军事堡垒一般的坊、市结构被逐渐打破,深刻的影响了我国古代的城市空间布局。

商人开设店铺的地点不再受到限制,可以自由选择,“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摊铺随处可见。

宋代城市的繁荣较唐代更上一层楼。这就不得不提北宋最繁华的都市——都城东京,或者我们称它为汴京。

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就生动的记录了东京城的风光面貌:街市上,错落有致的商铺、楼宇装饰各异,行人摩肩接踵,路旁的小摊几乎一个挨着一个,小商贩们正热情的招呼着过往的游客,真是好不热闹。而入夜后的东京更是热闹非常。

由于宵禁政策已经全面瓦解,东京俨然成为了一座“不夜之城”。夜幕降临,市民们的娱乐生活才刚刚开始。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在大街小巷,临街的酒楼灯火彻夜长明。形形色色的小摊排列在路旁,小贩们仿佛有使不完的精力,一个劲儿的吆喝。

地摊经济在这个时代发展到极盛,各式各样的小摊扩散在全城各处,为百姓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宋代地摊经济的辉煌并没有持续下去。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农本商末”的观念占据着经济思想的主流地位。

出于对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多重因素的考量,商业发达是统治者不能乐见的。元代以后直至清朝晚期,统治者厉行“抑商”政策,运用高压手段打击私营商业,扼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这样的势头下,小本经营的地摊受到的冲击极大。商品经营的种类受到限制,稍有利可图的都被收归官营,禁止私自售卖;还巧立、多立名目,对从商者进行盘剥,大商人向官府贿赂钱财尚且有利可营,但小摊多是中下阶层的百姓经营,许多小商贩承受不起接二连三的打击,不得不回归农业,我国古代地摊经济的繁荣时代就此落幕了。

二、古代地摊上的商品种类十分丰富

1、吃食饮品

中国人民对“吃”的热爱是流淌在血脉里的千年不变的基因,小地摊自然少不了各色美食。当街支起一面青布作伞,搭桌凳作柜台摆放时令水果或点心饮品等,这就成了一个临时的吃食小摊。

早上,更多的是卖烧饼、蒸包、蒸饼的小吃摊;晌午左右至下午两三点,茶饮摊子迎来了一天中客人最多的时候;晚上,又在各色零食摊子前围满了人……

宋代的小吃业发展极为兴盛,如冷饮和冰镇食品从宋朝开始普遍,很快在民间流行起来。夏季暑热难当,路边支起的冷品小摊制作的冰雪冷元子、甘草冰雪凉水等,颇受欢迎。果子也是宋代的一种时兴小食,包括干果、蜜饯、糕饼、凉果等,既好看又好吃,花样极多,让人眼花缭乱。

2、装饰观赏之物

有的小摊会卖一些简单的首饰,价格低廉,主要面向平民百姓售卖,样式注重迎合当时社会的审美潮流,因此颇受欢迎。古代百姓生活闲暇时,还会制作一些手工物品摆摊售卖,如女子绣品、木雕、竹编等,手艺好的制品能卖个不错的价钱以补贴家用。

3、娱乐项目

民间杂艺是古代地摊上比较常见的活动。尤其是清朝以后,出现了专业的杂耍艺人,一些江湖艺人将在民间地摊表演杂耍视为谋生手段,依靠富于刺激性或趣味性的表演赚取观众的赏钱。

他们会倒立、举鼎、空翻、走索等杂技,摆花架子吸人眼球。有的还会马戏、气功、刀山等高难度表演,马戏表演包括驯兽、耍猴等;气功表演有徒手劈砖、针穿玻璃等;走刀山,就是表演者赤足在锋利的铡刀组成的梯架上上下行走,并穿插有倒立、旋转、翻滚等动作。

往往逢年过节时,从农活中暂时脱身出来的百姓会追求丰富的娱乐活动,这一类地摊就极为活跃。

古代小地摊经营内容多种多样,除了以上几种类型之外,还有算命求符、卖日常百货、新鲜花卉、古玩字画等摊位,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古代百姓的生活。

三、地摊对于古人来讲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1、能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

“早过升仙不暇炊,桥边买饼疗朝饥”,一些忙碌的古代人早起匆忙无暇做饭,路边小摊的面点足以让人果腹;日用杂货小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百姓日常所需的用具几乎都能在地摊买到;首饰、绣品地摊的商品琳琅满目,引得出门逛街的女子纷纷驻足……街边的小地摊商品物美价廉,可以满足各类人的不同需求。

除了城区内的固定商业区,在乡村中,还有很多小市集。这种小集通常设在空旷的露天场地,多是几个村落的交汇地,人流量较大,便于附近百姓前来购置食物和生活用品。赶集结束,大家又各自散去,因而并不需要固定的建筑物,十分便利。

2、小商贩得以补贴家用

在古代,摆一处小地摊需要的条件非常简单,几个桌凳、一块木板就可以组成一个简易的摊子,甚至可以只在地面铺上一块布,摆上商品就能开始叫卖。

历朝历代统治者还多次发布免除地摊贩商税的诏令,规定“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经营地摊的成本很低,加上官府大多不向他们征税,许多百姓都出来摆摊养家糊口,期望能赚点钱改善生活。

普通农民日复一日地辛苦劳作,“昼出耕田夜绩麻”,但收入十分微薄,还要承受官府的剥削,只能维持基本的生计。

摆摊卖些蔬菜、纺织品是他们改善生活的主要方式;“江上提鱼妇,朝朝入市闉”,有的家庭以打鱼为生,渔夫辛苦打来的鱼,妻子一大早就拿到市集上来叫卖……古代百姓大多生活不易,风险低又方便的小摊经营是一个不错的赚钱途径。

四、总结

中国地摊经济的历史源远流长。地摊是古代百姓生活中自发形成的经营形式,并在官府的规范和推动下逐渐发展繁盛,在宋朝时走向巅峰。一定程度上,地摊经济的发展程度可以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水平。地摊经济兴盛的朝代,商品经济必然十分发达,城市也比较繁荣。

尽管随着历史的发展,地摊经济的存在形态发生了改变,但如今的地摊依然延续了古代地摊经济的便民性,小吃百货也应有尽有。走街串巷间,吆喝叫卖、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热热闹闹的小摊给现代城市增添了许多人情味。这般滋味,才是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