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妻子的五种谦称 原来大有深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男子称呼自己的妻子 古人对妻子的五种谦称 原来大有深意

古人对妻子的五种谦称 原来大有深意

2024-07-16 01: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虽然古代中国有着无数美好的词汇来形容男女之间的爱情,比如相思、连理、鸳鸯、比翼、良人、伉俪等等,但是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社会性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本文介绍的是古代常用的几种称呼:妇、妻、内人、内子、拙荆。

先说“妇”。

甲骨文“妇”

“妇”的繁体字是“婦”,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把栩栩如生的扫帚,右边是一位跪坐着的女子。《说文解字》:“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我们今天还常常说“男主外女主内”,古代也是一样,女子主家门之内的事务,因此解释为服事全家人。

甲骨文还有借“帚”为“妇”的用例,女人持家,洒扫是第一要务,因此才用扫帚来会意。这个字形中的女人之所以呈跪姿,是因为魏晋之前的中国人都席地而坐,这种“坐”可不同于今天的垂腿而坐,而是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再说“妻” 。

今人娶妻,大红新衣披挂,高档轿车迎接,豪华酒宴待客,可哪里想得到“妻”这个字被造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

甲骨文“妻”

“妻”的甲骨文字形,右边是一只右手,左边是一个面朝左跪着的长发女人,会意为用手梳理头发。这个字形的真相恐怕正如徐中舒先生《甲骨文字典》中的分析:“上古有掳掠妇女以为配偶之俗,是为掠夺婚姻,甲骨文妻字即此掠夺婚姻之反映。”他的意思是说:右边的手表示捉住、掳掠,把长发女人抢走做老婆。左民安先生则在《细说汉字》一书中解释得更加清楚:“其下部为面朝左跪着的一个妇女,头上是蓄长发之形,右上部有一只手,整个形体是‘捉女为妻’,这与上古的抢亲风俗有关。”

《说文解字》:“妻,妇与夫齐者也。从女从屮从又。又,持事,妻职也。”夫妇等齐,故男人的正式配偶称“妻”。

内人

再说“内人”。

当一个中国男人说出“内人”这个称谓的时候,他的头脑中一定会闪现出“男主外女主内”这个标准的社会分工模式。因此,“内人”不仅仅是对妻子的谦称,还反映了古代中国的这种分工模式。

《荀子·法行》篇说:“曾子曰:‘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内人”和“外人”对举,很显然,“内人”指家人。这是“内人”的本义,妻妾也是家人,正是由此引申,“内人”才用来指妻妾。

内子

再说“内子”。

与“内人”相似的称谓还有“内子”,老一辈人是绝对不会弄错“内子”这个称谓的,但是今天的人们就不一定了,比如说曾经有人把自己的儿子称作“内子”,还自以为谦谦然有君子之古风,孰不知大错而特错,直让人笑掉大牙。

“内子”同“内人”一样,是在人前对自己妻子的谦称。不过最早的时候,“内子”这个称谓有特定的含义,指卿或大夫的嫡妻。到了南北朝时期,“内子”方才开始用作对自己妻子的谦称,并与“外子”相对称呼。

这两种称谓源起于南朝梁的一对文学夫妻的赠答诗。这对令人艳羡的文学夫妻,丈夫叫徐悱,妻子叫刘令娴。徐悱任职在外,给妻子写有两首《赠内诗》,刘令娴回以两首《答外诗》,可见二人感情之深。

从此之后,“内子”、“外子”的称谓才流传开来,“内子”并专用于称呼自己的妻子。

拙荆

最后说“拙荆”。

在关于妻子的谦辞中,有一个最令人费解的称谓,就是“拙荆”。拙者,笨拙也,向别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只不过是一位笨手笨脚的家庭主妇,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口气中还透露出一股溺爱的味道;那么“荆”指什么?为什么可以用于指称妻子呢?

荆就是荆棘,一种小灌木。古今中外的女人都一样爱美,不管是达官贵妇还是贫寒之家,女人对美的追求都是无法扼杀的。在古代,贫寒之家的女人买不起金钗银钗玉钗,于是聪明的女人们就到家门前的荆棘丛里,伐下一根荆棘的枝条,用它做成一根钗子。因为荆棘的枝条十分坚硬,做成钗子插到头发上不会掉下来。

同“荆钗”一样,贫寒之家的女人也买不起绫罗绸缎,只好用粗布做成裙子,虽然没有绫罗绸缎那样的裙子飘逸,但是也显示了女人的爱美之心。于是,这样的家境就诞生了一个令人心酸的词——“荆钗布裙”,代指妇女朴素或贫寒的服饰。

宋代之后人们就把自己的妻子谦称为“拙荆”或“荆妻”。当然并不是所有男人的妻子都戴着“荆钗”,这个谦称寄寓着对妻子美好品行的向往。

《古人原来是这样说话的!》

本书融汇历史、语言、民俗、文学,从细节入手,寻根究底,顺藤摸瓜,抛弃百科全书式之成分,抛弃眉头紧皱之学究气,不抒情,不励志,不含沙,不射影,一切只为好读、有趣、有见识。

青岛出版社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