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最近露营火了,古人可坐不住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有没有保温壶 听说最近露营火了,古人可坐不住了

听说最近露营火了,古人可坐不住了

2024-01-19 04: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野外露营,一定是这两年来外出游玩时的王者。呼朋唤友逃离都市喧嚣,共赴山野草原支起帐篷,燃起篝火,捧着手冲咖啡或美酒佳酿,和三五好友围炉夜话、观星赏月,或是拨动琴弦,伴着吉他声浅吟低唱……每一次清风拂过,每一次树影摇晃,仿佛都能抚平心绪,让自己在回归日常后更好地重新出发。

不过,说到寄情于山水之乐,我们的老祖宗才是行家。露营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利,从古代的游牧民族,到云游四方的诗人,再到热衷围场打猎的皇帝,古人其实早就玩转露营了。千百年前捣鼓的户外黑科技,有的甚至成为今天的爆款。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一双能让脚底生风的登山鞋,绝对是探索野外秘境的标配。而在古代,发明第一双登山鞋的居然是东晋诗人谢灵运,一个被吟诗作赋耽误的资深驴友和创意达人。由于常常走南闯北,游山玩水,他发明了登山神器——“谢公屐”。

考虑到上山下山的不同需求,初代产品共有两款:一款是前低后高的上山鞋,另一款是前高后低的下山鞋。虽然分别解决了爬坡落山的痛点,但每次出行要带两双鞋,还是不够方便。

于是,谢灵运捣鼓出升级版“谢公屐”:在鞋底的前后掌分别开槽,将前后“鞋楔”改为“鞋齿”,插入前后鞋槽中。爬坡时拿掉前面的木齿,能扎稳后跟、防止下滑;下山时取掉后齿,前齿可当刹车防跌倒。一鞋两用,简直完美,因此瞬间成为爆款。

这种登山鞋一路火到唐朝,甚至让李白赋诗一首作为五星好评加持:“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时至今日,木屐依然没有淡出我们的视野,这种习俗早年还漂洋过海到日本扎根,融入了日本传统服饰文化,更成为潮流达人的心头好。

古代智能包,万物皆可装

要说徒步旅行的先驱,非玄奘法师莫属,而他背上的“经笈”,堪称户外背包的鼻祖。顾名思义,经笈主要盛放经书,但这种竹架式背包像行李箱一样空间够大,随身杂物皆可放入其中。更奇妙的是,它还自带外悬挂系统,外延的竹架伸到头部,可以加装雨伞挡风遮雨,甚至挂上一盏小灯方便法师夜里赶路。

如此万能的背包,除了比较重以外,真的几乎没毛病。在后人的不断轻量化改良下,竹编背包变得更轻巧、更坚固和更能装,成为了宋代文人雅士的出游爆款——“游山器”。宋朝宰相富弼曾以此相赠诗人文彦博,看着自己心爱的食物、酒水、文房墨宝、甚至整套茶具都能放入其中,文彦博感动到赋诗一首:“上公遗我游嵩具,匝盥杯盂色色全。”

到了今天,游山器的热潮也并未褪去。《倩女幽魂》里宁采臣背着竹背包的经典书生造型更是让其深入人心,只要在某宝上轻指一搜,就能瞬间享有古代同款。

而前不久,国外品牌推出了一款号称自带晴雨伞的智能背包——FUNSHELL趣篷背包伞。仔细一看,这从背包顶部抽出折叠伞架直接撑过头顶的设计,简直就是游山器的现代复刻版。

小盒里有大乾坤

若只想在近郊浅游一番,可能用不上背包这样的大装备,这时候古代收纳神器——食盒就派上用场了。古人甚至会根据食物种类选择专属的盒子,也算是把精致露营玩明白了。

如果只想放点果脯、坚果当零食解解馋,带分格的攒盒是最佳选择。若想单独盛放食物,保温隔热、干净卫生,那就选择宫廷民间都爱用的捧盒。而提盒,则是用来分层摆放美味佳肴的用具,因家世地位不同,选材和雕花装饰各异,有展现自然木料纹理色泽、造型大方的木盒,也有讲究镂空精雕的珐琅、象牙高配版。

明代雅士高濂曾自制提盒,从诗中可看出对自己的双层设计理念颇为满意:下层作小仓,可以“装酒杯六、酒壶一、箸子六、劝杯二”;上层分六格,“以四格,每格装碟六枚,置果肴供酒觞。又二格,每格装四大碟,置鲑菜供馔箸”。

将食盒的结构稍加拓展,就进阶成了行走的御书房,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乾隆御用旅行文具箱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款可折叠的文具箱用紫檀木打造,展开为桌、合上为箱,里面能放置64件套精致小巧的文房四宝及文杂器具。

融入古人DNA的帐篷

帐篷,被视为露营的灵魂。从蒙古包到成吉思汗的铁马金帐,帐篷早就融入了古人的生活方式,很多典故也由此演变而来,比如“运筹帷幄”里的“帷幄”其实就是“幄帐”,而出征时的将军府,被称为“幕府”。

或许,曾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和行军打仗的古人怎么也没想到,安营扎寨的谋生之道会成为现代人艳羡的露营技能。支起帐篷,古人可四海为家,征战沙场的将领也能安心地密谋战事。要经受风吹日晒和真刀真枪的洗礼,古人的帐篷在结构、材质和快速拆装方面,或许比现代还讲究。

在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曾出土了一具四阿式顶长方形幄帐。这种幄帐上有铜质鎏金的大小零件102件,每一件都做上了一、二、三等记号,方便组装成14类构件。

四阿式顶长方形幄帐复原图

幄帐内不设立柱,顶盖采用桁架结构,铜件工艺采用凹槽叠压扣合、承插、折叠以及销孔固定等形式,既保证了结构牢固,又方便拆装。细品一番,这按标记自行组装的概念,是不是和宜家有几分相似。

古代也有“万物折叠”

出游总是多辗转,可折叠、易收纳的小家具肯定能提升游玩体验。这一点,古人早就想到了。

古时露营椅——胡床,了解一下。胡床不是床,是一种形如马扎的坐具,而带靠背的叫交椅,神似如今露营必备“克米特椅”。两者都可折叠,也可展开即坐,携带起来非常轻便。自此之后,古人的坐姿也从习惯的盘腿而坐,有了逍遥垂脚的可能。

那么,古代有没有折叠桌呢?明代古人已经安排上了。据万历朝高濂的《遵生八笺》记载:“(桌)作二面折脚活法,展则成桌,叠则成匣,以便携带,席地用此抬合,以供酬酢。”这种便携桌十分轻巧,尤其适合围场狩猎后大快朵颐的时候,因此后来颇受清代皇帝青睐,又被称为“猎桌”。

除了上文提到两个桌腿为一组收叠的形式,后来还发展出四个桌腿均可灵活转动的活腿桌。出行时,收纳起来放入箱子,随时都能使用。就算回归宫廷日常生活,桌子也能派上用场,比如放在炕上使用。

古代露营天花板

前面考古了各种出行装备,不难发现露营一开始并非为了享乐而生,更多代表着古人探索广阔天地的精神。从一开始的野外求生、远走他乡求经学法,到游览大江大河,面对重重难关,古人从未放弃退缩,总在坚持不懈地想办法应对。

装备在一次次更迭中变强大,心境也在一次次出走后变得更宽广。驰骋野外,喝酒吃肉,畅聊人生,是深居宫中的皇帝都向往的生活方式。最后,不妨来看看古代露营天花板之“木兰秋狝”皇帝狩猎团的排面有多豪气吧。

郎世宁所作的《乾隆皇帝围猎聚餐图轴》里,在皇家高端专用帐篷前,于满朝臣子簇拥之下,乾隆爷稳坐中间C位。与此同时,有人将捕猎到手的野鹿剥皮宰杀,有人在焖煮鹿肉,还有人架起篝火直接炙烤……一场围猎之后的丰盛庆功宴即将开场,真是单看看这幅画都快垂涎三尺了,一颗想要奔赴山海的心更是躁动起来。

马上就到中秋节了,各地终于逐渐告别史上最难熬的夏天。秋高气爽,正是露营好时节。那么,要走一波吗?

你还知道哪些露营黑科技吗?

撰文 | Emily

原标题:《听说最近露营火了,古人可坐不住了!》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