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又称僧人、沙门、比丘、头陀,还有一个称呼你想不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对和尚的称呼是什么 和尚又称僧人、沙门、比丘、头陀,还有一个称呼你想不到

和尚又称僧人、沙门、比丘、头陀,还有一个称呼你想不到

2024-04-17 00: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就是说如同军人,它既是军人集体的称呼,也是军人个体的称谓。当然僧人作为个体是不能随意离开僧人集体的,这就如同军人不能脱离军人集体一样。作为一名僧人要和合相处在僧人集体中。

“和合”有两种含义,一称“理和”,是指僧人有共同的追求,都希望通过佛教的修行。达到断除尘世间的一切烦恼而归于清净寂灭的境地,二是僧人在日常的生活中有着共同的心理和喜乐,表现为六个方面:

(1)遵守戒律,依智修行;

(2)因为有共同的追求,所以有相同的见解:

(3)和睦相处;

(4)在僧人集体中利益均得;

(5)没有利害冲突,没有争执;

(6)戒和同修,见和问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謓,意和问悦。

除此之外,僧人另一个称叫“沙门”。沙门是文Sramapa的音译,在最初还被译为“桑门”。在佛教创立之初的古印度,沙门本是婆罗门教以外的其他出家修行者的一个总的称呼。但传入我国后,就成为佛教僧人特有称呼。我国东汉初年最早翻译的佛经《四十二章经》中有这样的话: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

第三、僧人在我国佛教的早期还有“贫道”一称,意为已抛弃了世间一切物欲日于清贫。魏晋时用,僧人往往自称“贫道”,“晋宋间,佛教初行,未有僧称,通曰道人,自称则曰贫道。”

魏晋以后,因佛教的流传,贫道逐渐过渡为道士的称呼,佛教僧人从此改称“贫僧”。

第四,僧人还有一个重要的称呼“比丘”。比丘也是一个外来语,是梵文Bhiksu的音译,我国隋唐时期的著名僧人吉藏对比丘这样解释:

比丘名曰乞士,上从如来乞法以练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故名乞士。世之乞人但乞衣食,不乞于法,不名比丘。

不管需要注意的是,比丘不是指一切僧人,是出家后受具足戒的男性僧人的称呼,女性受具足戒者称“比丘尼”。

第五,和尚又称“和上”、也是佛教僧人的另一个重要称谓。和尚也是一个外来语,在我国,和尚似乎是作为男性僧人的一个俗称而厂泛流行的,然而这却是一个误解。和尚本来是有相当地位的僧人的身称,不是随便一个普通的僧人都能这样称呼的。只有佛法高深的僧人才能称为和尚。

第六,头陀是另一个大家熟悉的僧人称谓。它也是一个佛教特有的外来语,含义是放弃一切物质生活的拖累,没有住所,云游天下,以乞食为生,因此也称“苦行僧”或“行者”。但收到汉学文化影响,实际上这种僧人在我国不多见,更多出现在武侠小说中,例如胖头陀等等。

原创不容易,更多资讯请关注“酒歌说文”,为您提供更多有趣的人文知识以及传统文化。反正不要钱,多少学一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