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0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寝殿平面图 中国建筑史01

中国建筑史01

2024-06-21 07: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汉长安明堂辟雍平面图

PART 1

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三种类型

Three Types of Ancient Temple Architecture

➊.祭祀自然神

其建筑包括天、地、日、月、风云雷雨、社稷、先农之坛、五岳、五镇、四海、四渎等等。其中天地、日月、社稷、先农等由皇帝亲祭,其余遣官致祭。

中国古代认为天圆地方,故分别筑圆坛、方坛举行祀典。最隆重的祭祀是祭天。皇帝于每年冬至祭天;皇帝登位也须祭告天地,表示“受命于天”。祭天起源很早,《周礼.大司乐》云:“冬至日祀天于地上之圜丘”;但是采取周制祭天,其实是很晚以后魏晋时的事。明清北京,宫殿前左祖右社,郊外祭天于南,祭地于北,祭日于东,祭月于西。

社稷坛祭土地之神,社是五土之神,稷是五谷之神,诸侯王国和府县也有,只是规制低于京师的太社和太稷。先农坛是皇帝祭神农和行藉田礼之处。五岳、五镇是山神;四海、四渎是水神。

➋. 祭祀祖先

帝王祖庙称太庙,臣下祖庙称家庙或祠堂。帝王宗庙仿宫殿前朝后寝之制:前设庙(前殿),供神主,四时致祭,后有寝(后殿)。

庙有两种形制:一种是分别建立7所或9所建筑,每一所奉一祖先;另一种是在一座建筑中设7室或9室,每一室奉一神主。当神主超过7或9数时,则按功德大小和与在位皇帝的亲疏关系决定去留,殿内只留7或9个神主,其余的迁至殿东西夹室供奉,所以历代太庙殿宇以7间或9间加两夹室为基本形式。

➌. 先贤祠庙

如孔子庙、诸葛武侯祠、关帝庙等。

PART 2

我国古代坛庙建筑代表

Architectural Representative

➊. 北京天坛

天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与故宫同时修建,位于北京城的南端。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座高2.5m、宽28m、长360m的甬道,把这两组建筑连接起来。

祈年殿大祀殿初为三重檐,上檐青色表示天,中檐黄色表示地,下檐绿色表示万物。嘉靖时,改大祀殿称祈谷坛,降为雩(yú )祭(求雨、求丰年)之所,另设圜丘为祭天之坛,形成今天所见的平面布置。在城北增设地坛,实行天地分祭。嘉靖时,建朝日坛及夕月坛分别位于北京东郊和西郊。

在主轴线的西侧,有一组供皇帝斋戒的斋宫。它坐西朝东,由两重宫墙、两道禁沟和163间回廊围成正方形宫院。在位于两道坛墙之间的主路南侧,是神乐署和牺牲所,负责演习礼乐以及饲养祭祀用牲畜。

● 祈年殿

祈年殿在天坛的北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建为三重顶圆殿,名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

祈年殿是一座直径32.72m的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38m。祈年殿内有28根金丝楠木大柱,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间一圈12根寓意十二个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

祈年殿的殿座就是圆形的祈谷坛,三层6m高,气势巍峨。坛周有矮墙一重,东南角设燔柴炉、瘗坎、燎炉和具服台。坛北有皇乾殿,面阔五间,原先放置祖先神牌,后来牌位移至太庙。坛边还有祈年门、神库、神厨、宰牲亭、走牲路和长廊等附属建筑。长廊南面的广场上有七星石,是嘉靖年间放置的镇石。

● 皇乾殿

皇乾殿是一座庑殿式大殿,覆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汉白玉石栏杆的台基座。它是专为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

● 皇穹宇

皇穹宇位于圜丘坛以北,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称皇穹宇。

皇穹宇殿高19.5m,直径15.6m, 砖木结构,殿内没有横梁,全靠8根檐柱、8根金柱和众多的斗拱支托屋顶。南向开户,菱花格隔扇门窗,蓝琉璃槛墙,东西北三面封以砖俱干摆到顶。殿内穹窿圆顶,正中贴金盘龙藻井,贴金双龙天花,金柱贴金缠枝莲,内外施金龙和玺彩画。三层天花藻井,层层收进,极有特色,为古建筑中少有。殿檐覆盖蓝色琉璃瓦,檐顶有镏金宝顶。

三音石位于皇穹宇殿前的甬道上。站在三音石那里击掌可以听到三声回声,这种现象叫做人间私语天闻若雷。寓意着人间言行都被天神所洞察。

● 圜丘

圜丘是皇帝在冬至日祭天的场所,嘉靖9年(1530年)初建,乾隆14年(1749年)扩建,其主体为“坛而无屋”的三层露天圆台,台高1丈6尺,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九级台阶,周边均有汉白玉栏杆(初建时为蓝色琉璃),每个栏杆和栏板都有精雕细刻的云龙图案。周边环绕着两重低矮的院墙。

圜丘的设计极具象征性,它以圆象天,以“阳数”象征“天数”,以九象征“极阳数”。坛体3层,坛面直径为9丈,15丈,21丈,全部符合阳数。坛面的环形铺面石,除圆心用1块圆石外,每层都铺9环,每环用石从1x9,2x9,一直到最外环的27x9,都是9的倍数,三层栏板的数目为36,72,108,也全是9的倍数。

➋. 社稷坛

北京社稷坛制度也是仿自南京旧坛。其主体建筑是一座方形的坛和两座5间的殿。坛2层,上铺五色土,象征东西南北中天下五方之土都归皇帝所有,五色土按方位铺成方回形平面,东方青龙位用青土,西方白虎位用白土,南方朱雀位用赤土,北方玄武位用黑土,中心部分用黄土。坛外设坛墙一周,墙上颜色也按方位分成四色。

➌. 北京太庙

北京太庙始建于公元1420年的北京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太庙位于天安门东侧,西侧是社稷坛。这种对称布局标准地反映了《周礼·考工记》关于古代王城"左祖右社"的建筑规制。

北京太庙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祭祖建筑群。主要有牺牲所、神厨、神库、井亭、燎炉、配殿等。最为重要的是大戟门和三重殿堂。即享殿、寝殿、祧庙。俗称大殿、二殿和三殿。

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式布局,琉璃门、汉白玉石拱桥、戟门、三大殿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井亭、神厨、神库配殿依次排列于两侧。前殿面阔11间,进深4间,重檐庑殿顶,周围有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其主要梁柱外包沉香木,其余木构件均为金丝桶木,天花板及柱皆贴赤金花,制作精细。

➍. 太原晋祠

太原晋祠是为奉祀晋侯始祖叔虞而立的祠庙。全祠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具有园林风味,不同于一般的庙宇。

● 晋祠圣母殿

圣母殿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崇宁元年(1102年)重修,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现存宋代建筑中惟一用单槽副阶周匝的实例,可视为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圣母殿坐西朝东,平面采用单槽副阶周匝的形式,殿身面阔5间,进深4间,四周环绕深1间的回廊,重檐歇山顶。为加深前廊,构架使用了减柱造。殿身4根前檐柱不落地,将前廊4道梁架加长到4椽,梁尾插到身内单槽缝的内柱上,并将殿身正面的门窗槛墙也推到单槽缝上,从而取得深2间的分外宽阔的前廊空间。整个内殿空间无内柱,彻上露明造。

➎. 曲阜孔庙

曲阜孔庙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历代增修扩建。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占地327亩。孔庙平面呈长方形,占地14万㎡ ,南北长0.7公里 。孔庙沿一条南北中轴线展开布置,左右对称,布局严谨,共有九进院落。

从大中门起,建筑分成三路:中路为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殿及两庑,分别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贤的场所;东路为崇圣门、诗礼堂、故井、鲁壁、崇圣词、家庙等,多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路为启圣门、金丝堂、启圣王殿、寝殿等建筑,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

● 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高32m,长54m,深34m,重檐九脊,周环回廊。擎檐有石柱二十八根,高5.98m,直径达0.81m。两山及后檐的十八根柱子浅雕云龙纹,每柱有七十二团龙。前檐十柱深浮雕云龙纹,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似脱壁欲出,精美绝伦。

殿内高悬"万世师表"等十方巨匾,三副楹联,都是清乾隆帝手书。殿正中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七十二弟子及儒家的历代先贤塑像分侍左右。殿下是巨型的须弥座石台基,高2m,占地1836㎡,殿前露台轩敞。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