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王姓氏的名人,历史上有那些姓王的奸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姓李的坏蛋 古代王姓氏的名人,历史上有那些姓王的奸臣?

古代王姓氏的名人,历史上有那些姓王的奸臣?

2024-07-07 23: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历史上有那些姓王的奸臣?

王莽(西汉),王振,中国常见名。

最著名的是明朝宦官王振,自阉进宫,英宗为太子时,侍于东宫。

太皇太后死 ,王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

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逐杀正直官员。

瓦剌大举入侵。

王振鼓动帝亲征,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明将樊忠锤杀。

王洪文秦桧的老婆秦王氏北宋的王庆王钦若

现代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是通敌汉奸“三王”:王直、王克敏和王揖唐。

王直出身无赖,明嘉靖时出海走私贸易,勾结倭寇劫掠中国东南沿海,军民受害死亡不计其数,后总督胡宗宪设计诱降而斩于杭州。

王克敏是北洋军阀时的财政总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投靠日本人,任伪华北临时政府委员长,抗战胜利后被捕自杀。

王揖唐是北洋军阀时期内务总长、众议院议长,1937年投敌,任日寇华北政务委员长,抗战胜利后被捕枪决。

“三王”背叛祖国和人民,均既不得善终,也遗臭万年!当然,这类“恶人”的出现,并不影响国人对王姓家族的敬重!

王莽(前45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委粟里(今河北邯郸大名县北沙窝庙村 )人,新朝开国皇帝(公元8年-23年在位)。

王莽为西汉外戚的重要人物,在朝野素有威名。

西汉末年,在汉哀帝早亡、皇权旁落的情况下,乘机窃取大权。

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其统治末期,天下大乱。

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共在位15年。

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为东晋丞相王导的堂兄。王敦出身琅琊王氏,曾与王导一同协助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成为当时权臣,但一直有夺权之心,最后亦因而发动政变,史称王敦之乱。后来病逝,终年五十九岁。

这个还是有不少的,这里举几个知名度比较高的。

第一,西汉的王莽。王莽是历史上最为有名的权奸,取代了大汉王朝,而改称“新”朝,自己做了皇帝,史称“王莽改制”。可惜好景不长,他的政权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第二,隋末号称洛阳王的王世充。熟悉《隋唐演义》和《兴唐传》等小说的朋友想必都很熟悉,王世充和窦建德、刘黑闼等人是当时著名的反王之一。

第三,北宋时候的宰相王钦若。著名的主和派人物,被称为“五鬼之首”。电视剧杨将军系列和《一门忠烈穆桂英》里的大奸臣王钦,就是以他为原型的。

第四,明朝大太监王振。这一位同样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土木堡事件的始作俑者,把宋英宗和大明活活坑死的“牛人”。

王黼(1079年—1126年),原名王甫,字将明,开封祥符(今属河南开封)人,北宋末年大臣、宰相。

王黼有口才,才智出众但无学识,善于巧言献媚。崇宁年间进士。初因何执中推荐而任校书郎,迁左司谏。

因助蔡京复相,骤升至御史中丞。宣和元年(1119年),任特进、少宰(右宰相),他由通议大夫超升八阶,被任命为宰相,是大宋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

金兵进入汴京,他不等诏命,便带妻儿逃跑,宋钦宗下诏贬他为崇信军节度副使、籍没他家。吴敏、李纲请求杀王黼,此事交由开封尹聂山处理,聂山与王黼宿怨未解,就派人将其杀死。

1、赵高(秦朝)

赵高”的大名所谓是“遗臭万年”,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导致大秦帝国灭亡的罪归祸首之一,从秦始皇还是太子的时候便侍奉于他,喜欢阿谀奉承,诡计多端,深受秦始皇的宠爱,成为当时秦朝的“第一太监”,但因为秦始皇还在他不敢闹太大的动静,秦始皇死后,赵高便开始了他的“霸权之路”。

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

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

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

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

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

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故陆贾叹曰:“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指秦朝灭亡)”而《战国策》的编者刘向更是直言不讳:“秦信同姓(即宗室,这里指赵高)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国亡。故王者之治天下在于行法,不在于信同姓。”

2、董卓(汉朝)

初为琼州豪强,汉灵帝时任州牧,凶横反常。

公元189年,率兵入洛阳,毒杀少帝,另立献帝,自为相国,独断朝政,泼辣淫乱,激起全国敌对。

他燃烧洛阳,西迁长安。

公元191年二月,又授意朝廷封他为太师,位在诸王之上。

他掠取金钱巨万,计黄金二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锦绮奇玩堆积如山。

公元192年,为司徒王允等人所杀。

3、黄皓(三国时期-蜀国)

黄皓是三国时蜀汉宦官。章武三年(223年)五月,刘禅在成都继位称帝,时年十七岁。刘禅渐渐长成,宠信宦官黄皓。黄皓便阿谀献媚,处心往上爬。董允每每正颜厉色地匡谏刘禅,多次责备黄皓;黄皓十分惧怕董允,始终不敢为非作歹。董允在世之日,黄皓的官位一直不过黄门丞。

董允死后,与侍中陈祗互为表里,开始参与朝政。陈祗死后,黄皓开始专秉朝政,从黄门令一跃成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总揽朝政、操弄威权,并排挤在北伐前线的大将军姜维。

刘禅弟弟刘永憎恶宦官黄皓,黄皓取得刘禅的信任把持朝政后,在刘禅耳边谗言离间刘永,刘禅渐渐疏远刘永,以致刘永竟十多年不能朝见刘禅。众大臣多依附黄皓,罗宪独独坚正不移。黄皓憎恨他,贬他为巴东太守。当时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让罗宪领军,当阎宇的副将。

景耀二年(259年),樊建担任尚书令(丞相)。自从樊建、董厥、诸葛瞻统领朝政,姜维常常在外打仗,黄皓玩弄权柄,诸葛瞻、董厥都将就庇护黄皓,没能够纠正刘禅的错误,阻止黄皓的行为,然而樊建偏不与黄皓和好往来。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见黄皓肆无忌惮的擅摄朝政,启奏刘禅将其处死,但刘禅不同意,说黄皓不过是一小人,不用太在意。刘禅命黄皓向姜维谢罪,但姜维见黄皓在朝中枝连叶附,恐怕会对自己不利。姜维对此感到非常害怕,于是请求到沓中屯田,不敢回成都。

蜀国灭亡后,司马昭因为黄皓祸国殃民,将他凌迟处死。

4、阮佃夫(南北朝)

阮佃夫会稽诸暨(今浙江诸暨)人,刘宋后期著名的奸臣。出身小吏,湘东王刘彧出就藩封,选为主衣,后请为世子师,颇受信任。

阮佃夫原本是南北朝时期的一名小官,但是偶然的情况之下成为了南北朝时期刘宋世子刘昱的师傅,受到他的信任。随后野心开始慢慢变大,密谋杀掉了当时的皇帝,自刘昱为帝,开始掌管朝政,暴行逆势,人人得而诛之,后来因为废长立幼被杀。

5、庆父(春秋鲁国)

姬姓,名庆父,字仲孙,春秋时期鲁国上卿,鲁桓公姬允之子,鲁庄公异母弟。

作为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孙氏之祖,鲁庄公去世后,庆父先后派人杀害国君公子般和鲁闵公,制造政治内乱。后来,逃亡莒国。莒国国君接受贿赂,遣送庆父回国,途中自缢而死,谥号“共仲”。后人常把制造内乱的人比作为“庆父”,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即源于此。

王振是河北蔚州人,他父亲虽有些田户,但无官职。

为了今后高攀发迹,王振的父亲将幼年的儿子阉割后送入宫中。

王振读过几年书,知书达理又聪明伶俐,入宫后很会察言观色,讨人喜欢。

起初他在宫中跟随老太监司掌灯火,晚上点亮,清晨熄灭,是个较为清闲的差事。

偶然有一天傍晚,宣宗皇帝从太和殿经过,远远看见丹墀下有个瘦小的身影在晃动。

他想:六部大臣早已退朝,是什么人私人大内?在太监的引导下,宣宗见王振正在认真地擦拭灯具,他面色红润,额头沁出细汗,身旁的灯具灯饰一尘不染。

宣宗心中甚是高兴,问:“这灯台在深宫角落里,一向不被人注意,你为什么还要这么认真地擦拭?”王振答道:“启奏皇上,我要让神州大地四面八方,颗颗忠心为大明。

”宣宗皇帝听罢,立刻龙颜大悦,当即传旨,令王振到东宫太子殿下侍奉,以后王振就成为专门陪伴太子朱祁镇读书的太监。

王振比太子大儿岁,又有些文墨功底,教导太子既严肃又有方法,太子的学业有明显长进,他对王振有几分亲敬又有几分畏惧。

1436年,英宗登基,临朝时只有九岁,年幼无知,天真好动。

王振俨然以师傅自居,动辄训斥,英宗也不敢言语。

当年宣宗临终之际,孙皇后曾诏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五大臣于御榻之前托孤。

胡太后让英宗拜过五大臣后,又宣王振上殿,当面训责王振。

这时,两侧侍立的女官刀剑出鞘,放在王振的脖子上。

英宗见状,赶忙跪下向太后求情,辅政五大臣杨士奇等也随皇帝跪下。

太后说:“看在皇上和五大臣的面上,留你一条狗命,今后你只能侍奉皇上生活,不能干预国事。

”王振又惊又怕,慌忙磕头谢恩,此后稍有收敛。

数年后,太后病故,王振官升到司礼太监,英宗也称他为“先生”,王振的身份、地位陡然增长,权力欲望也恶性膨胀。

王振在朝中日益专横,目空一切。

英宗皇帝对他也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终于导致了一场皇冠落地,国运危急的悲剧。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在我国边境的蒙古族瓦剌部落十分强盛。

由于王振在与瓦剌进行贸易的时候,有意轻蔑欺侮对方,激怒了瓦剌首领也先。

这年秋天,也先率军大举进犯明朝边境,一路烧杀抢掠,山西守军连连败退,边塞许多城镇失陷。

消息传到京城,朝野震动,人心惶惶。

王振却十分轻敌,认为瓦剌军队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他想趁此机会,建立奇功,树立自己的威望,以便将来控制军队和将领。

他竭力劝英宗皇帝率大军御驾亲征。

他说:“瓦剌是边陲草寇,野蛮懒散,如果大明天子亲临战场,定会使他们丢盔卸甲、望风而逃。

陛下亲政数年,国泰民安,显示了您的文治才能,这次亲率大军,平荡敌寇,使四夷宾服,更显示出您的武功。

举国上下万民景仰拥戴,江山水固,您也可以高枕无忧了。

”其实王振还有另外一个目的没有说出来,他想借这次出兵的机会,让皇帝路过他的家乡,借皇帝的威风,狐假虎威,耀祖光宗。

英宗皇帝也是个好大喜功的人,王振的几句奉承话让他心花怒放。

再说他在皇宫呆腻了,也想借此机会到外面风光一番,于是决定三天后起程。

谕旨一下,文武百官都大吃一惊,认为这样打无准备之仗太冒险。

吏部尚书王直率领大小群臣在紫禁城午门外跪倒,恳求皇上收回成命。

英宗对王振偏听偏信,别人的话根本听不进耳中。

农历七月十七日,英宗率领5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从北京出发,直奔河北、山西方向。

这是一次心血来潮、仓促盲目的军事行动。

军队临时由各地调集而来,既不了解敌情,又缺乏必要的后勤准备和战略战术的研究,这次出征的败局似乎是早有定论的。

塞外的秋天已比北京凉了许多,大军出居庸关后,从河北怀来向张家口方向前进,连日风雨交加,阴雨绵绵,道路十分泥泞难行。

由于准备不足,粮草接济不上,士兵们连日行军,饥寒交迫,很多人冻饿而死,沿途到处是伤兵和死尸。

许多随从出征的大臣和将领看到这种情况,担心此行的前途不妙,纷纷给英宗上奏章,要求停止前进,回师京城,王振此时正在兴头上,眼看离家乡不远了,怎肯轻易放弃。

他竭力怂恿英宗一意孤行。

瓦剌首领知道明军北进的消息,表面上不动声色,并制造了一些假象迷惑明军。

他们采取了诱敌深入,欲擒故纵的策略。

当明英宗率军到达山西大同附近,瓦剌军队在深山里埋下伏兵,明军的先锋部队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山谷,瓦剌军队从两侧的高山放下滚木擂石,放射弓箭,明军顿时大乱,哭爹叫娘,仓皇逃命,结果厮杀了半日,全军覆没。

英宗接到情报后,惊恐万状,六神无主,担心自己的性命难保,慌忙撤退,也先在后面紧追不舍。

大同总兵郭登建议从紫荆关绕道回京,王振却坚持原路返回。

当晚英宗惊魂不定地来到距怀来县城20多里的土木堡,当地的官员和随行官员请英宗进驻县城,以便于防守。

兵部尚书邝埜等建议皇上连夜赶赴居庸关以防不测。

英宗和王振非但不采纳,还骂他们胆怯迂腐,不懂军事,竟决定停止行军,在土木堡过夜。

土木堡地势高,无泉缺水,土木堡之南十五里处有河,被瓦剌军占据,将士饥渴难耐,挖井二丈仍无水。

隔日瓦剌军队包围土木堡。

也先遣使诈和,并主动撤离,以麻痹明军。

明英宗不疑有诈,遣曹鼐起草诏书。

王振下令移营就水,当明军大军移动时,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奔向河边,乱成一团,瓦剌军伏兵四起,趁机发动总攻,仓促应战的明军被打得大败。

明军二十余万人有三分之一战死,中伤居半。

明英宗的护卫将军樊忠愤怒至极,抡起铁锤砸碎了王振的脑袋。

樊忠不久亦战死。

只有大理寺右寺丞萧维桢、礼部左侍郎杨善、文选郎中李贤等数人侥幸逃出。

明英宗看到突围无望,索性跳下马来,面向南方,盘膝而坐,等待就缚。

土木之变致使明英宗被俘;四朝老臣张辅、驸马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铭、王永和以及内阁成员曹鼎、张益等五十余名随行出征的文官武将战死;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最为精锐的三大营部队亦随之毁于一旦,军火武器研发亦被大大阻碍;京城的门户亦已洞开;明英宗复位后更是杀了以于谦为首等众多权臣,导致明朝军政在土木之变之后第二次断层。

随着开国武人勋贵集团和靖难功臣集团在土木堡之变被消灭殆尽,皇帝只能通过内廷的宦官来制衡文官集团以贯彻自己的意志和整个国家的意志,文武大臣和君主离心离德,国势日蹙。

明英宗南归后,以及皇储问题,景泰、天顺年间,明朝皇权斗争愈发激烈,朝臣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左右摇摆、嫁祸诬陷,斗争也更加残酷。

王振,明朝初年宦官。

本为落第秀才,略通经书,后为教官,中举人,传闻又自阉入宫。

他善察人意,受明宣宗喜爱,被授为东宫局郎,服侍太子朱祁镇(明英宗)被称为王伴伴。

1435年,英宗即位,升王振为司礼监掌印太监。

他以防备大臣罔上为由,劝英宗以重典治国,但因英宗祖母张太皇太后及阁臣“三杨”等齐心辅政,故而不能干预政事。

1442年,张太皇太后死,“三杨”亦相继老死,王振于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

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专权八年,被英宗称为先生。

公卿大臣称之为翁父,争相攀附。

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力劝英宗亲征。途中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误行程,行至土木堡时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也被杀死。1457年英宗复辟后,下诏为王振正名,并以香木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在京师智化寺北院建旌忠祠,以祭祀亡灵。

二、中国历史姓王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1、王守仁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

王守仁是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其“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泽被后世,影响深远。

2、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生卒年不详,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

鬼谷子是纵横家的鼻祖,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四大弟子苏秦、张仪、孙膑及庞涓闻名于世。

苏秦主张合纵,张仪主张连横,孙膑、庞涓斗法,也轰动当代,震古烁今。

3、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代表作有《伤仲永》,《登飞来峰》。

王安石之成就不仅仅在文坛,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主导了王安石变法,是一个改革家。

列宁称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4、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5、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

三、姓王的名人有哪些,明星?

1、王俊凯王俊凯,1999年9月21日生于中国重庆,中国内地流行乐男歌手、影视演员、TFBOYS队长。2010年底成为TF家族练习生一年后其他学员陆续退出,只有王俊凯坚持下来,TF家族因此得以存续。

2012年2月,翻唱歌曲《囚鸟》通过网络走进大众视野。

2、王凯王凯,1982年8月18日出生于湖北武汉,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03级表演本科班。

2005年,出演首部电视剧《寒秋》进入娱乐圈3、王丽坤王丽坤(Claudia),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本科班。

2004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七剑下天山》,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4、王宝强王宝强,1984年5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

王宝强6岁开始练习武术,8岁在嵩山少林寺做俗家弟子。

2003年,凭借剧情片《盲井》获得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 。

2004年,因参演冯小刚执导的剧情片《天下无贼》而获得关注。

5、王菲王菲(Faye Wong),1969年8月8日出生于北京,中国流行乐女歌手、影视演员、中国国家一级演员。1989年,凭借歌曲《仍是旧句子》在香港歌坛出道。

四、历史上姓王的元帅?

在开国将帅中,王姓共有102位,仅次于张姓(120人)、李姓(110人)。

王姓猛将极多,王树声、王震、王近山、王必成,都是豪侠之士。

五、王氏家族十大富豪?

王氏榜笫1名 胡润榜笫7名 350 亿 王健林 万达集团 北京 房地产、文化产业

王氏榜笫2名 胡润榜笫12名 310亿 王传福 比亚迪 广东深圳 汽车、手机零部件、充电电池

王氏榜笫3名 胡润榜笫85名 100亿 王玉锁、赵宝菊夫妇 新奥集团 河北廊坊 天然气、房地产、生物制药

王氏榜笫4名 胡润榜笫102名 90亿 王文京 用友软件 北京 软件、金融

王氏榜笫5名 胡润榜笫134名 76亿 王伟 裕昌隆工贸 北京 保险

王氏榜笫6名 胡润榜笫149名 70亿 王树生 大田集团 北京 物流

王氏榜笫7名 胡润榜笫168名 68亿 王玉城、王文城、王国城兄弟 兴业集团 广东东莞 综合

王氏榜笫8名 胡润榜笫204名 60亿 王冬星兄弟 利郎集团

王氏榜笫9名 胡润榜笫216名 58亿 王劲 川威集团 四川成都 钢铁、矿业、水泥、房地产

王氏榜笫10名 胡润榜笫227名 55亿 王清涛焦化集团 山东淄博 煤焦

六、秦国大王列表?

1、秦非子

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嬴姓,赵氏 ,名非子,号秦嬴,伯益之后,商朝重臣恶来五世孙,周朝诸侯国秦国开国君主,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继任君位。

2、秦侯

秦侯,嬴姓赵氏,其名失传,秦非子之子,秦国第二位国君,前857年―前848年在位。

3、秦公伯

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西周时期秦国君主。秦侯之子。仅在位三年,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记载,大略知道他是秦侯与秦非子之后,其子为秦仲。

4、秦仲

秦仲(前845年—前822),嬴姓,赵氏,名不详,秦公伯之子,西周时期诸侯国秦国国君,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在位。公元前824年,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令其率军进攻西戎。公元前822年,秦仲在与西戎交战中,战败阵亡。秦仲死后,由其长子秦庄公即位。

5、秦庄公

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嬴姓,赵氏,名其(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其),秦仲长子,西周时期诸侯国秦国国君,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在位。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秦仲被西戎攻杀,太子其即位,是为秦庄公。

6、秦襄公

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嬴姓,赵氏,名开,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去世,秦襄公即位。当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患。秦襄公即位初,将其妹缪嬴嫁给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都汧邑(今陕西陇县),向东进逼。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基础。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战争中阵亡,葬于故地西垂(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 ,其子秦文公继位。

7、秦文公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嬴姓,赵氏,名不详,秦襄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

秦文公在位时期,设史官以纪事;击败西戎,收编周朝遗民,扩地至岐(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以西;制定罪诛三族的刑法。当时秦人已完全定居、从事农业。

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谥号文公,葬于西山(在今陕西省宝鸡市)。秦文公死后,其孙秦宁公(秦宪公)继位。

8、秦靖公

秦靖公(?―公元前718年),又称秦静公,《史记·秦本纪》作秦竫公,嬴姓秦氏,名已失传。春秋时期秦国太子。秦文公之子,未继位便去世。

9、秦宪公

秦宪公(公元前724年—公元前704年),《史记·秦本纪》误作秦宁公,嬴姓,赵氏,名立,秦文公之孙,秦静公(一作秦竫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在位。

秦宪公因其父秦静公早逝,故被其祖父秦文公立为继承人。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宪公继位,居于西新邑,后迁居平阳。公元前713年,派兵夺取亳戎(西戎一支)的荡社(一作汤杜)。公元前708年,俘虏芮国国君芮伯万。

公元前704年,派兵消灭西戎小国荡氏。同年,秦宪公去世,终年二十一岁,葬于西山大麓(今陕西省宝鸡市北陵园)。

10、秦出子

秦出子(前708年―前698年),嬴姓,秦氏。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宪公的幼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共在位6年。

11、秦德公

秦德公(前710年-前676年),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宪公次子,秦武公之弟,秦出子之兄,在位2年。

前678年,秦武公去世,其子公子白受封于平阳(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未能继位,其弟秦德公继位。

前677年,秦德公将秦国首都迁至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并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鄜畤祭祀天地,占卜居住在雍城是否适宜。占卜的结果是:后代子孙将在黄河边饮马。

同年,梁、芮两国国君前来朝见。前676年,初次设立伏祭,在城邑四门杀狗祭祀,祛除传播疾病的暑气。

秦德公有三个儿子,长子秦宣公、次子秦成公、少子秦穆公。前676年,秦德公去世,葬于阳,长子秦宣公继位。

12、秦宣公

秦宣公(?—前664年),秦国国君,秦德公之长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长兄,在位十二年而卒,葬于平阳墓区(陕西省宝鸡县东阳平镇)。有子九人,未立,传位于其弟秦成公。

13、秦成公

秦成公(?―前660年),嬴姓,名载。秦德公次子,秦宣公之弟,前663年― 前660年在位,《史记》载成公元年,梁、芮国两个西周旧国的王来朝见。在位三年而卒。有子七人,皆未立,其弟任好继位,是为秦穆公。

14、秦穆公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还是缪氏先祖。被史家之绝唱—《史记》认定其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

战国时期秦王

1、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前311年):又称秦惠王,本名嬴驷,秦孝公之子。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卫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更为元年,成为秦国第一王。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他在位时,是秦国的一个大发展时期,不仅打通了中原通道,而且夺取了魏国的河西郡和上郡,攻灭了巴蜀,占领了汉中,使秦国的领土面积骤然扩大了数倍。更重要的是,巴蜀、汉中与秦国的本土关中一样,是当时第一等的良田。

2、秦武王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名赢荡,秦惠文王之子,又称为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记》)。

秦武王生于秦惠文王十年(公元前328年),秦惠王之子,母惠文后,秦昭王异母兄。嬴荡勇武果断,自幼喜欢在军中生活,将军们对这位年轻太子的胆略都很佩服。秦惠王对太子荡年纪轻轻就能成为军中的偶像感到既惊奇又高兴。

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武王即位,身高体壮,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贲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与孟贲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两目出血,绝膑(折断胫骨),举鼎身亡,时年二十三岁,周赧王闻报大惊,亲往哭吊。右丞相樗里子追究责任,将孟贲五马分尸,诛灭其族。

3、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又称秦昭王,嬴姓,本名则,后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前307年,秦武王死,昭襄王与其弟争位,遂立。

在位56年,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公元前256年又灭亡西周国(此西周不是作为朝代的“西周”,而是战国末期的西周公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公元前251年,昭襄王死,年有75。史书简称其为秦昭王。

4、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前302年—前250年):本名嬴柱(一作式),秦昭襄王之子。秦昭襄王四十年(前267年),因秦悼太子死于魏国,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前265年),立为太子。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孝文王即位。公元前250年,孝文王正式即位,三天后去世,葬于西垂。太子子楚(异人)即位,是为秦庄襄王。

5、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前281年-前247年7月6日):嬴姓,本名异人,后名楚(《战国策》记载)或子楚(《史记》记载),《水经注》作秦庄王,《太平寰宇记》作秦襄王。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孝文王之子,在位3年。

曾经在赵国邯郸作质子,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其子秦始皇在灭六国、称皇帝尊号后,追尊其为太上皇。

6、秦王政

秦王政,即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母赵姬,商朝重臣嬴恶来的第35世孙,嬴姓赵氏,名政,故又称赵政。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

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施三公六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又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

秦王政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7、秦王子婴

秦王子婴,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婴,或单名婴。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在位仅46日。初称皇帝,后来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子婴性格仁爱,有节制。

秦二世胡亥被弑后。赵高迎立扶苏之子子婴即皇帝位。其后不久,子婴依赵高建议,废帝号,称秦王。

秦非子

秦公伯

秦仲

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

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50年

秦静公

秦宁公前715年-前704年在位12年

秦出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6年

秦武公前697年-前678年在位20年

秦德公前677年-前676年在位2年

秦宣公前675年-前664年在位12年

秦成公前663年-前660年在位4年

秦穆公前659年-前621年在位39年

秦康公前620年-前609年在位12年

秦共公前608年-前604年在位5年

秦桓公前603年-前577年在位27年

秦景公前576年-前537年在位40年

秦哀公前536-前501年在位36年

秦夷公

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10年

秦悼公前490年-前477年在位14年

秦厉共公前476年-前443年在位34年

秦躁公前442年-前429年在位14年

秦怀公前428年-前425年在位4年

秦灵公前424年-前415年在位10年

秦简公前414年-前400年在位15年

秦惠公前399年-前387年在位13年

秦出公前386年-前385年在位2年

秦献公前384年-前362年在位23年

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在位24年

秦惠文王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7年

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

秦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

秦孝文王前250年-前250年在位1年

秦庄襄王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

秦始皇帝前246年-前222年

前221年赢政统一全国,国号仍用秦,自称始皇帝。

庙号 姓名 在位时间

秦非子 

在位40余年

秦侯 

秦公伯 

在位3年

秦仲 赢仲 在位23年

秦庄公 嬴也 在位44年

秦襄公 嬴开 在位12年

秦文公 

在位50年

秦静公(诤公) 

秦宪公秦宁公 嬴立 在位12年

秦出子 

在位6年

秦武公 

在位20年

秦德公 

在位2年

秦宣公 

在位12年

秦成公 

在位4年

秦穆公 嬴任好 在位39年

秦康公 嬴罃(英) 在位12年

秦共公 嬴和 在位5年

秦桓公 嬴荣 在位27年

秦景公 嬴石 在位40年

秦哀公 

在位36年

秦夷公 

秦惠公 

在位10年

秦悼公 

在位14年

秦厉共公 赢利 在位34年

秦躁公 

秦怀公 

秦灵公 嬴肃 在位10年

秦简公 嬴悼子 在位15年

在位13年

秦出公 嬴出子 在位2年

秦献公 嬴师隰 在位23年

秦孝公 嬴渠梁 在位24年

秦惠文王 嬴驷 在位27年

秦武王 嬴荡 在位4年

秦昭襄王 嬴稷(则) 在位56年

秦孝文王 嬴柱 在位1年

秦庄襄王 嬴异人,又名子楚 在位3年

秦王 嬴政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