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门都是木头做的,为何攻城时不用火烧?其实原因很简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城门儿童画 古代城门都是木头做的,为何攻城时不用火烧?其实原因很简单

古代城门都是木头做的,为何攻城时不用火烧?其实原因很简单

2023-07-01 10: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首先,根据历史文献记录,古代的城门是非常坚固厚实的,一般来说,一扇普通的城门就有上千斤重。例如在明史中有记载,当年山东守军曾经诱骗燕王朱棣进城,然后就准备将城门放下来将其关住。结果由于放城门的人太急了,于是城门砸了下来,当场将燕王朱棣的马匹砸成两段,据说燕王还被吓得阳痿了。那里面就明确表示,一扇门的重量有上千斤。

另外还有资料记载,古代人非常的重视防火,大概是因为中国古人喜欢用木材建造。所以在不少文献记录中,古代城门上面会进行很多的措施,防火手段做得极好。即使到现代社会,我们也会发现有一些木材的确不容易起火,古人当时木材资源非常丰富,难道就不懂吗?

而且最最神奇的是,古代人在门上还包了一层铁,例如在玄武门事变中,当时被关在外面的薛万彻的部队,就曾经想要疯狂地攻击城门,结果连外面的铁皮子都砍不开。

所以说,外面包了一层铁皮,再加上如此厚重的体积,还有不太容易着火的性质,想要真的将城门给烧穿,那简直是天方夜谭。甚至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如果古代人真的能够制造出烧毁城墙的火焰,那么他们完全有能力将城墙也一并烧塌,整这么麻烦干什么?

还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个成语,叫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虽然平时很多人都引用这个成语,但可能不太明白其具体含义。按照成语故事的说法,其本身的意思是说,在城门附近起了火,士兵们就会疯狂地去护城河里的水灭火,结果就导致水里面的鱼都干死了。

所以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可以得知,在古代的防御作战中,除了城门以外,在外围还有一道非常深的护城河。我们试想一下,旁边就有一条河,真的能够发动一场火攻战争吗?

就算当时到了宋王朝时期,真的有士兵发现了大量的黑油,也就是如今的石油,他们可以造成猛烈的燃烧现象。可是我们也不要忘了,在古代的防御作战中,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大杀器,这个东西就是金汤。

记得刚开始在史书中看到这一记载,还以为是熔化的金属液体,但事实上仔细调查后会发现,这根本就不是所谓的金属液体,而是滚烫的粪水。据说只要此物淋在人的身上,伤口就难以愈合,还会导致严重的感染现象。

所以如果真的有人在城门下面点火,那么城楼的上的人只需要往下面倒金汤就可以做到灭火,而且金汤的数量绝对早已准备好了,如果只是灭一个城门的火焰,那绝对没问题。

所以结合以上种种内容可以得知,想要把城门给烧毁,那绝对是非常困难的,古人一定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才放弃了这一幻想。

另外,如果我们参考一下明朝初期的战斗,会发现就算攻破了城门,战斗也依旧远没有结束。在明史记载中,曾经有两场战役,城门被攻破了,但却依旧能够坚决地守住,第1场战争是洪都保卫战,第2场战争就是北平保卫战。

洪都保卫战,我们都说了,是60万打不到1万人。当时陈友谅的部队不止一次将城墙都砍开了,可是对方硬是打不进去,一个小小的豁口只能一次进两个士兵,而对方却有上千人在口子里等着,所以最终对方没能攻破洪都城。

还有就是朱高炽所防御的北平城,对方带着50多万大军也同样攻破了城门。但即使如此,朱高炽依旧在众人的帮助下,多次打退敌军,敌人的巷战根本占不到便宜。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所谓的攻破城墙获得胜利,绝不是打开了一条通向胜利的道路。而是摧毁了守将的信心,最终导致对方全盘崩溃。

例如苏联时期的巴甫洛夫大楼,人家坚持的时间比法国二战的整个时间还要长,区区一座城墙又有何用?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城门有诸多防御手段,靠火是烧不起来的。而且城门之内也是另有乾坤,想要取得胜利,还需要多多努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