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须长大则贤”古人为何如此痴迷胡须文化?看汉朝如何花式吹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人的各种称呼 “美须长大则贤”古人为何如此痴迷胡须文化?看汉朝如何花式吹捧

“美须长大则贤”古人为何如此痴迷胡须文化?看汉朝如何花式吹捧

2024-07-16 08: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水浒传》

美髯公

便是因为整个腮帮长满胡子而得名;另外,长在下巴的胡子被称为

,这也是古人胡子长得最普遍的位置,不少历史名人都有一脸帅气的须。而当我们把胡子剃掉,长在嘴唇下方的胡须叫做

“髭”

当然,髭只存在于现代社会,古人是断然不会把自己的胡子剪短的,而在古代,只有罪犯才会被处罚,其中一项就是剃须。

而为什么发展至今,这么多称呼全部简化为胡子呢。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随着胡人文化和中原文化不断融合,胡人的造型总伴随着一脸浓密的胡子,这样让他们看上去很不好惹。随着胡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人们逐渐将满脸胡须的人称为“胡子”。

关于古人对胡子的痴迷的讨论,从古至今从未间断过。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不少著名学者曾在各大学术刊物上分析了我国古代男子留胡子的习俗。

《逻辑与语言》

中,著名学者

王力

认为,古人之所以热衷于胡子,是因为胡子代表了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尊严。当然,讨论中也提到 ,并不是所有古人都留胡子,他们所讨论的只是古人的大比例现象。

古人留胡子的原因很多,其中还涉及到古人自古以来对龙文化的信仰和崇拜。古人对于未知事物的崇拜程度,丝毫不比如今饭圈文化疯狂的行为低。

古人认为,威力无比的龙就长着胡子,而当年的黄帝骑在龙头山,降服之后拔下龙的胡须,后来变成一把举世无双的弓。由此可见,胡子在古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本身。

关于龙胡须的记载,

司马迁

《史记》

中就曾记载到:

“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

正是在此种思维的影响下,皇帝自古以来被誉为天子,既然龙有胡须,皇帝也必然留胡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颇具神话色彩的典故也成为当朝天子留胡子的心理暗示。而这种风气也逐渐影响到大臣、贵族,甚至底层的百姓中。

除了以上的原因外,在古人的审美体系中,标准男子必须是“满脸胡须”,这种审美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

西汉时期的美男子

霍光

,其标志性的胡子是当时不少人羡慕的造型,对此,历史文献中也有明确的记载。

《汉书.霍光传》

将美男子的标准详细地体现:不仅身高要高,皮肤还要白皙透亮,最重要的是长着一脸浓密的胡须。

一代枭雄

曹操

正是古人留胡子的典型代表。

《三国志》

中对曹操的胡子如此描写到:

“曹阿瞒割须弃袍”

,由此可见,曹操对于胡子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当然胡子可不是乱长的,古人对胡子也有专门的审美标准。一般来说,只有达到一定长度的胡子才有美感。若硬要找出人物典型,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

谢灵运

“须垂至地”

是人们普遍认为的最佳造型。当然胡子也不一定垂至地下,如同明朝时期的

张居正

的儿子的

“髯皆过膝”

,胡子长到膝盖处,也是极好的。由此可见,古人对于胡须的审美标准只有一个——

为什么胡须文化在汉朝如此盛行 ?

秦汉时期男子对于胡子的热爱程度是所有朝代中最高的。尤其在汉朝,人们将留胡子作为一个成年男性的标志。甚至胡子比生命还要重要,古代的胡子相当于一个人的脸面。

《三国志》

中,提到了关于一个完人的具体描述,其中第一点就提到

“美须长大则贤”

。由此可见,古人对于胡子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在当时,人们将胡子是否好看作为评判一个人是否有担当的标准。

司马迁

《史记》

中也描述汉高祖刘邦为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南宋时期的历史学家

范晔

也不止一次表达过胡子对于古人的重要性。在描述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时,大多以胡须为主要外貌特征。不仅如此,甚至断言,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登上皇位,其胡子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民族文化融合下的审美体系

另外,

在汉朝时期,胡须被视作英勇无畏的正面形象

。汉朝时期,由于受胡族文化的影响,人们对满面胡须的男子所呈现的男子气概给予肯定。

当然,所谓物极必反,这和汉朝以前的魏晋南北所推崇的柔弱美形成鲜明对比。魏晋时期的男子大多以瘦弱、文质彬彬为标准,这股风气颇受后代不齿,随着胡族文化的进入,中原人真正见识到所谓的男子气概,由此引发全民留胡子的风潮。

由胡须建立起的英雄形象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正是群雄逐鹿之时,能够在战场上拼杀的男子,大多留着长长的胡子,由此也让人们对于英雄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所谓英雄,金戈铁马之下,必定有一席长美的长须。

从此这种印象逐渐在社会中传播开来,直到现代社会,人们谈到

关羽、张飞

等英雄形象,脑海中无不闪现出飞扬的胡须。

古代帝皇眼中的胡须形象 君权神授的皇权

除此之外,胡须各个代表了统治阶级至高无上的皇权。为什么胡子和皇权联系到一起。这是因为当时儒家思想占据社会主要思潮。

儒家思想主张

“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这一概念让人们对于皇帝产生近乎于崇拜的心态。从面相来看,皇帝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气场,得益于其满面胡腮的造型。正是这种不怒自威的权威,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帝王将相之态。因此在古代,胡须更象征了统治阶级的权威。

受此思想影响,在百姓心中自然形成了以胡须来判断君臣的标准。当时民间普遍认为,胡须是体现男权社会至高无上的权力,代表了一种不怒自威的威严。百姓们实在无法想象一个没有胡子的皇帝如何能治理好国家。所谓“嘴上无毛,办事不利”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当然,古代帝皇这种面相和百姓的胡须还是有所差别的。虽然古人留胡子的风潮盛行,但是在胡子与胡须之间还是有较大差别。

古人的胡子大多顺其自然,恣意生长,毫无美感可言。而皇帝所留的胡须,是经过专人打理,不仅胡须修长,且随风飘逸,正是如此霸气的形象在民间逐渐传播开来,也让百姓从潜意识中认为,皇帝的胡须代表了皇权的尊贵和威严。

结语

其实,从现代的眼光看来,以貌取人固然不对,但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得军事者得天下。正是这种霸气侧漏的胡须,让古代将士们在战场增添了作战气势。

两军交锋之际,气势更强的一方往往赢得最后的胜利,正是靠着这股气势,统治阶级才能一统天下。

在中国的传统思维中,胡子代表着尚武文化,这也是为何汉朝、明朝时期所建立的军事如此强盛。反观宋朝时期的文人执政,朝廷内外所呈现出的斗志截然不同。这也是宋朝最后沦落到靖康之耻的重要原因。

胡子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中,不仅代表了男性的审美体系,更呈现出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成王败寇中的部分关键因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