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助韩国的口罩上,写着“道不远人,人无异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口罩上写的pm25是什么意思 中国援助韩国的口罩上,写着“道不远人,人无异国”

中国援助韩国的口罩上,写着“道不远人,人无异国”

2024-07-10 12: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东国儒宗”崔致远

崔致远,新罗人,大约生于新罗宪安王元年(857),从小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深受长辈喜爱。

新罗是朝鲜半岛上的古国之一,从传说时代算起,立国近千年,与中国中原历代王朝都有密切联系。新罗最早与南朝政权展开交往。从那时开始,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海路线,新罗和南朝之间互派的使者不绝于途。

唐代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疆域辽阔,文化繁荣,物产丰饶,对于周边的国家有着比前朝更大的吸引力。很多新罗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留唐”。崔致远12岁时,成为一名小留学生,前往大唐负笈游学。临行之前,父亲郑重地激励他:“十年不第进士,则勿谓吾儿,吾亦不谓有儿。”

韩国庆州崔致远读书处

崔致远到中国后,潜心苦读,练习书法,钻研汉文诗词写作。18岁时,他在专门为留学生举办的考试中发挥出色,中“宾贡进士”,步入仕途,出任宣州溧水县县尉。县尉,掌管一县治安捕盗之事。

唐代的溧水县和如今的南京市溧水区并非一个概念。崔致远来上任时,溧水县行政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高淳、溧水两个区。

崔致远工作认真,兢兢业业,常去民间体察民情,顺便探幽访古。一天晚上,他来到今高淳花山一带巡查。天色已晚,来不及赶回县衙,他就住在花山脚下、宁国驿道旁的招贤驿。

韩国崔致远雕像

在韩国流传很广的“双女坟”传说就此展开:傍晚,崔致远百无聊赖,四处闲逛。暮色中,他见到旷野中有一座椭圆形荒冢,芳草萋萋,无人祭奠,一条小溪绕着孤冢流向远方。当地人告诉他,这里面葬着一对张氏姐妹。她们不满包办婚姻抗争而死,合葬于此。崔致远心中产生强烈共鸣,月光下,他才思喷涌,诗兴大发,他在墓门上题诗一首:

谁家二女此遗坟,

寂寂泉扃几怨春。

形影空留溪畔月,

姓名难问冢头尘。

芳情倘许通幽梦,

永夜何妨慰旅人。

孤馆若逢云雨会,

与君继赋洛川神。

崔致远叹息两位少女芳魂凋谢,连姓名都无人知晓,他期盼在梦中与两位女子相会。接下来的故事更是神奇:题完诗后,崔致远返回招贤驿,只见迎面走来一个年轻女子,手中拎着两只红色布袋。女子对崔致远深深一揖:“我家八娘子九娘子感谢您屈尊造访。”说罢递上红袋。崔致远打开一看,竟是两位女子写的应答诗作。

当晚,两位女子来驿馆拜访崔致远,感谢他题诗寄情。三人杯酒言欢,直到晨曦初露,二女才依依不舍离去。

第二天早上,崔致远醒来,万分惊奇。昨夜的情景如梦似幻,是不是真的,他也搞不清。再到“双女坟”查看,一切如常,毫无异样。心绪难平的崔致远抓过笔来,写下《双女坟记》碑文,七言古诗《双女坟》,以及《仙女红袋》一文(后收入韩国古典名著《新罗殊异传》),叙述这段“倩女幽魂”,字里行间,柔情难消,相思不断。南京地方文献《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中记下了这个神奇的故事。

崔致远著作

崔致远任溧水县尉期间,“禄厚官闲”,他以文会友,创作大量诗篇,汇集成《中山覆篑集》五卷。

在韩国,《双女坟记》《双女坟》《仙女红袋》影响很大。1996年,中韩两国学者现场考证,确认花山脚下的一处坟冢极有可能就是崔致远所见的“双女坟”。2012年,专家对“双女坟”进行考古勘探后确认:所谓唐朝“双女坟”其实是东汉墓葬。此墓在唐朝时被人附会“双女殉情”的传说。崔致远写下一系列“双女坟”诗文,正是受到这个传说的影响。

南京高淳双女坟

唐乾符末年,崔致远离开溧水,应聘入扬州淮南节度使高骈幕府,任馆驿巡官。崔致远很快就展露出文学才华和处理政事的才干,受到高骈器重。

唐代有“扬一益二”的说法,当时的扬州是东南地区最繁荣的都会,政治、经济地位极为突出。为了应对黄巢起义,高骈组织了对扬州城的修缮,加固城防设施,在城门周围增筑羊马城(为御敌在城外筑的类似城圈的工事)。崔致远撰写了《筑羊马城祭土地文》,描述筑城壮观景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扬州唐城遗址

黄巢起义影响力越来越大,朝廷命高骈集结军队出征,撰写战斗檄文的任务落到崔致远头上。他才思泉涌,一挥而就,写下《檄黄巢书》。这篇文章气魄恢宏,言辞犀利,广为传诵。据说黄巢读了后,都惊得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朝野上下看到后,无不倾服于崔致远的才华。唐僖宗封崔致远为“殿中侍御史”,并赐绯鱼袋,这个来自新罗的官员一时之间名扬天下。

“孤云”是崔致远的字

一直到中和五年(885)作为唐朝使者回国,崔致远在扬州一共待了四年多。他常常与杜荀鹤、罗隐、张乔等知名诗人相聚,诗酒唱和,临风把盏,写下了大量诗篇,歌咏扬州四时旖旎的风光。

在他的眼中,扬州的春天是“花铺露锦留连蝶,柳织烟丝惹绊莺”;扬州的夏天是“藜杖夜携孤屿月,苇帘朝卷远村烟”;扬州的秋天是“远树参差江畔路,寒云零落马前峰”;扬州的冬天是“僧寻泉脉敲冰汲,鹤起松梢摆雪飞”。

崔致远记录下晚唐扬州的繁华与安定,他在《请巡幸江淮表》中说:“江淮为富庶之乡,吴楚乃繁华之地,……扬都奥壤,桂苑名区,四夷之宾易朝天,九牧之贡无虚月”。他的笔下折射出当时扬州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他的《江南女》这样写道:“江南荡风俗,养女娇且怜。性冶耻针线,妆成调管弦。所学非雅音,多被春心牵。自谓方华色,长占艳阳年。却笑邻舍女,终朝弄机杼。机杼终老身,罗衣不到汝。”

对于流经扬州的运河,崔致远也有一首《汴河怀古》:“游子停车试问津,隋堤寂寞没遗尘。人心自属升平主,柳色全非大业春。浊浪不留龙舸迹,暮霞空认锦帆新。莫言炀帝曾亡国,今古奢华尽败身”,总结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扬州崔致远纪念馆

崔致远将自己在扬州写的公文、诗词,汇编为《桂苑笔耕集》二十卷,收录了大量晚唐扬州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外交流等方面的珍贵史料,是研究唐代扬州历史的重要依据。此书也是韩国第一部汉文诗文集,被韩国学者称为“东方艺苑之本始”。《桂苑笔耕集》被列入了“扬州三十部传世名著”之中。

崔致远《桂苑笔耕集》书影

崔致远是那样地眷恋扬州,以至于在离开之际,对友人称自己是“暂别芜城当落叶,远寻蓬岛趁花开”,“芜城”就是扬州,他只是“暂别”,有机会还要回来。

韩国的崔致远后裔经常来到扬州,拜祭这位在中韩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杰出人物。

回新罗后,崔致远历任侍读兼翰林学士、兵部侍郎等职。晚年,他弃官离职,隐居山林,不知所终。在韩国汉文学史上,崔致远地位很高,有“东国儒宗”“百世之师”“东国文学之祖”等美誉。崔致远死后被追谥为“文昌侯”,入祀先圣庙庭。

如今的唐城遗址上,建有崔致远纪念馆,韩国的崔氏后裔多次来到江苏扬州,祭拜祖先,与江苏人民展开友好交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