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并分析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和物象,附内容要点概括方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叙事类散文和小说的区别在哪 认识并分析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和物象,附内容要点概括方法~

认识并分析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和物象,附内容要点概括方法~

2024-07-09 18: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①抓住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等)和侧面描写(正衬、反衬等)。

②抓住作者议论、抒情句,作者直接评价性的语言

③放到具体的事件和特写中

④掌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文章写作的背景

⑤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设身处地

⑥关注人物身份

3、答题

答题模式:

①概括型,直接用一些人物思想、性格方面的语言答出即可;

②分析型,应结合作品中的材料分析概括其人物的思想性格,可用“分析+概括”式或“概括+分析”式。

(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作用

1.审题

(1)写人散文中的(还有之分)还是写景状物散文中的

(2)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

(3)审清“作用”的方向。有的题明确了“作用”方向,如要分析结构作用,或在全文情感、文脉及表现中心方面的作用;有的只是笼统要求答作用,应全面考虑。

2.答题

结构构思作用、内容主旨(散文中的人物往往是情感、主旨所在)作用是必须涉及的角度

有时也涉及表达、读者

三、散文中的物象

(一)分析概括物象的特点、内涵题

1. 基本概念

所谓物象就是指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事物形象,它在以事物形象本身出现的同时,也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物象不仅是有其本身的具体意义,而且具有被赋予的抽象意义。可以说,我们在文学作品中欣赏到的物象,都是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主观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形象。

2.审题

(1)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根据全文概括××在文中的含义。

②××在全文中有何意义?

③请分析××在全文中的内涵。

(2)注意答题区间。对主要物象特点、内涵的分析概括一般是着眼于全文的,但要特别关注该物象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其前后往往是答题要点所在的地方。

3.分析方法

(1)抓住散文类别特点,了解物象出现场合

①写景散文

写景散文以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为描写对象,分析物象就是分析这些景观。景观是写景散文的主角和灵魂,它在使文章血肉丰满的同时,也承载着作者的情感。所以,分析写景散文中的物象,要始终将其与作者的情感结合起来。

②状物散文

状物散文一般以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文章围绕着某一具体事物展示。这一事物就是我们要研究的物象。状物散文的层次非常清楚,往往会从物象的外观、特性、用途等说起,然后发散到其所代表的精神、品质、价值观等。作者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事物的本身意义仅仅是一个引子,其抽象意义才是文章的重点。因此分析这类物象时一定要注意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③偶感散文

情缘物起,有一些偶感散文,虽然文章主要是在抒发某种情感或思考,但引发这种情感或思考的,却是具体事物。有时,我们也需要分析这类散文中的物象,那么此刻的物象则是下文的情感或思考的触发点。从内容上说,物象可能是文章情感或思考的一个例证;从结构上说,物象往往起到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2)抓住外形特征,分析内在品质

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的感触必须要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事实上,事物的外形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以“红砖”为例,我们可以归纳出其内在品质:纯朴、谦逊、无私,普通、刚毅、无求,献身、奉献、无悔等。通过外形分析出内在品质是我们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3)仔细品读文本,提炼所言之志

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不一定是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文中描写了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最后写到了在荒漠中劳动的石油工人,那么作者的赞美对象就很清楚了。

4.答题

(1)分析概括物象的含义,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等;二是物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三是它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答题要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引申义)、情感义、主旨义)

(二)分析概括物象作用题

1.审题

(1)审清是主要物象还是次要物象,如是次要物象,应考虑到与主要物象的关系

(2)审清“作用”的方向。有的题明确了“作用”方向,如要分析结构作用,或在全文情感、文脉及表现中心方面的作用;有的只是笼统要求答作用,应全面考虑。

A、如何分析主体物象的作用

主体物象(又名“中心物象”)和作者的感情有直接关联,或贯串全文,或直接点明中心。分析其作用,一般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内容主旨作用。主体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载体,分析其作用,首先看其在表达主旨方面的作用。一般而言,写物的散文要找志,写景的散文要析情。

(2)艺术构思作用。它可以是全文的线索,把众多材料组织穿串在一起;或起着象征、衬托的作用。

B、如何分析次要物象的作用

对次要物象作用的考查,应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1)结构的角度: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有时还兼有“呼应题目”“引出下文××”“为下文写××作铺垫”。

(2内容情感主旨的角度:①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②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③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铺垫、类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内容要点概括题

一、两大类命题形式

1、局部文意概括题

2、全文主旨或思想感情概括题

二、局部文意概括题

(一)两种命题形式:

1、特点概括题

特点概括题要求概括的是散文中的人、物、景、情及环境的特点(特征),是概括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具有怎样的特点(特征)?(2)请概括×××的形象特点。

审题要特别注意阅读区间的把握。特点题的概括区间一般较大,不只在一段中。

2、原因概括题

原因概括题的特点:题干呈现的往往是作者的观点(或结论),要求筛选、概括出作者持该观点的理由或依据。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1)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2)综观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

(3)结合文意,说说作者为什么×××。

(二)方法指导:

1、圈画题干关键词,进而确定筛选范围

“就近”原则。凡是题干语句所在的地方,均是答题要点密集的地点。

“分散”原则,适当扩大筛选范围,这个较大范围是指题干原句或原句中的关键词语出现的其他地方,剩下的答题要点有可能在这些地方。

2、注意内容的层次

要对信息集中的段落仔细阅读,划分层次,分层提取要点,这样才可以保证要点不遗漏。

3、注意整合、概括的方法

三法:

(1)摘取法

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或段的首或尾或中间。归纳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2)合并法

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3)舍取法

①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②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几点注意:

(1)直接摘录法,用在某些题的某个要点上是合适的,但大多数题的多数要点是不能用这种方法的。

(2)某些关键词语的组合,

(3)换个角度的转述,

(4)用一个更“上位”的词加以概括;

(5)有的则需要自己挖掘概括。

(6)显性要点与隐性要点相结合。概括题一般都有隐性和显性两种信息要点,而隐性信息要点易遗漏,作答时必须坚持挖掘隐性要点的原则。

记住:全用原文的话太呆板,全用自己的话太危险,原文的话与自己的话相结合最保险。

4. 要有“因分赋点”意识

多数情况下是一点一分,甚至答满6点才得4分

5、不同题型,不同做法:

(1)特点概括题:

①答案语言一般为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这些词语可以从原文中提取,

②多数情况下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③对一些人、物特点的概括,不要忘记形、神两方面。

(2)原因概括题:

一是因果意识。要善于由果溯因,一果多因。

二是层次意识。对相关文字划分层次,是不遗漏要点的重要保证。

三是显性要点与隐性要点相结合。

四可用因果法检验答案是否正确。用“因为……所以……”的形式把原因与结论连起来读一读,如果因果关系成立,则基本正确;如果生硬,则可能不正确,或语言组织不到位。

三、全文概括主旨(主题、中心思想)

1、概括、把握主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解读题目法

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分析首尾法

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

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

(4)因文而异法

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作出评价或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社会、生活的揭示或评价。“答准答全”,不仅是对文本信息题的要求,也是对整张试卷的要求,反映了一种答题的境界。要达到这一点很困难也很复杂,它对答题者的思维品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这里,我们只能从微观的角度,从做题实践当中提出几点注意事项,以便考生逐渐达到答准答全这一要求。

2、概括、把握主旨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

3、概括主旨答案,有时可采用“通过……抒发了(表达了)……”的模式。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高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