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变“国潮” 传统文化正当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变脸川剧 国粹变“国潮” 传统文化正当时

国粹变“国潮” 传统文化正当时

#国粹变“国潮” 传统文化正当时|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宿迁网讯(记者 仲文路 见习记者 朱婉菁)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尽管已设立了半个多世纪,可是鲜少有人知道这个日子,中国是戏剧大国,曾有300多个剧种。如今,随着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持续推广,不仅老年人喜欢,年轻一代也正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一国粹逐渐成为新式“国潮”。

川剧,是四川成都文化的一大特色,而其中的一项绝技“变脸”,更是让许多人为之赞叹。在市区新盛街福星剧场,“00”后刘宗奇正是一名川剧从业者。

今年19岁的刘宗奇是内蒙古人,17岁那年只身前往北京寻找就业机会,一家火锅店成为他的落脚点,在那里他看到了一位师父表演川剧变脸。“当时就被这位川剧变脸表演者的表演所吸引,于是我便向他拜师学艺。”刘宗奇说,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师傅被他坚持不懈和谦虚有礼的态度打动,收他为徒。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刘宗奇把握住此次学艺的机会,每天都窝在房间里勤学苦练。“那时候,每天都要练5个小时左右,整整练习了3个月,才算掌握了变脸的基本功。”刘宗奇说,自己第一次登台表演,尽管紧张,但他顶住压力,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也赢得了台下观众的掌声。

“川剧变脸大体分为抹脸、吹脸、扯脸三种,我学的是扯脸,目前我可以用35秒换14张脸。扯脸的方法是首先要在一层层丝绸上画好所有脸谱,随着剧情的进展,手一抬一落,刹那间就能换一张脸,扯脸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是粘脸谱的粘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然后就是动作要干净利落。”刘宗奇介绍,川剧变脸要点为“手、眼、身、法、步”,手就是手上要有动作,眼神要到位,身就是身体配合眼和手去做动作。

2022年,刘宗奇来到新盛街福星剧场,在这里从事川剧变脸表演。“目前剧场表演包括京剧、武术、舞蹈等,表演者基本都是‘00’后,每天我会进行一场川剧变脸表演。”刘宗奇说,宿迁四季分明,雨水充足,自己很适应这里的环境,也爱上了这座城市。

“川剧变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戏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表演技巧之一。川剧变脸的从业者也在进行创新和改进,比如我很崇拜的川剧表演艺术家彭登怀,在扎实掌握川剧变脸技术时,改良了川剧变脸的服装与道具,将丝绸替代早期的布、猪皮等材料制作脸谱,使川剧变脸的速度更为迅速,还有一些从业者创新卡通的脸谱。”刘宗奇说,自己也会继续精进专业技能,将更多精彩的表演送给观众,也希望更多的人欣赏、喜爱川剧变脸,让这项传统文化艺术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繁荣和壮大。

国风国潮,打破了年轻人对传统戏剧的审美和想象,让沉睡已久的古韵文化以新姿态大放异彩。

沭阳作为淮海戏的发源地,是江苏省地方戏的主要剧种之一,已经传唱了两百多年。

“淮海戏唱腔丰富多彩,具有拉人魂魄的艺术魅力,故有‘拉魂腔’之称。淮海戏的一些表演身段明显脱胎于苏北农村生活,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58岁的王美娟曾担任沭阳县淮海剧团团长,还被评为“宿迁市优秀非遗传承人”。她从小就与淮海戏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随后的艺术道路上塑造多个经典角色,斩获不少佳绩。

“淮海戏作为一种古老珍贵的文化艺术,最怕后继无人,作为淮海戏的一名传承人,以前,我常担心剧团成员老龄化,但在2017年,沭阳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剧团‘招新’,当年便招了15名小成员,还安排他们进入学校进行系统学习。”说起如今的新生力量,王美娟非常高兴,她说,如今的淮海剧团有三分之二是青年演员,他们的功底更扎实、演技更开放,广受市民的喜欢。

除此之外,在如今的短视频平台上,许多年轻人用京剧戏腔翻唱古风歌曲,也广受网友喜爱,花旦、程派青衣、梅派青衣、老旦等不同唱腔配合完成整首歌曲。

“国粹成了‘国潮’,传统文化正当时。可以说,传统文化的盛行,充分展现新时代我国年轻文艺工作者奋发昂扬的精神风貌。”宿迁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戈娟表示,作为一名青年文艺工作者,她曾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并登上央视展播,把琴书艺术唱出国门。

戈娟说:“古韵文化结合现代人的思维和展现形式,以新姿态大放异彩,恰恰说明了我们青年一代对家乡、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潮流和传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对接文化需求,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意义;用最现代的短视频形式传播,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中国文化,让国粹变‘国潮’。”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