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发热哨点诊室的建议与思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发热诊室工作制度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发热哨点诊室的建议与思考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发热哨点诊室的建议与思考

2023-07-17 12: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章来源:任依,刘艳丽,马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发热哨点诊室的建议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21.[Epub ahead of print]

通信作者:马力,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全科医疗科

设置发热哨点诊室的意义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居民就诊的第一接触点,最有可能接触到第一个或第一批传染病患者。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0年6月发布《关于发挥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186号)中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可有效落实“四早”要求,实现及时发现、快速处理、精准管控和有效救治的目的。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热哨点诊室一方面可将发热患者与其他患者分开,对发热患者进行登记和流行病学调查,必要时引导其到上级医院发热门诊进一步检查治疗,进而避免交叉感染、保护健康人群;另一方面可将防线前移,早期发现症状不明显的患者,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有利于疫情的控制,同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哨点诊室还有助于疏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大医院的就医压力。

设置发热哨点诊室的标准

建设布局

发热哨点诊室应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对独立的区域,通风良好,有独立设置的空调或通风系统。发热哨点诊室的出入口应与普通门急诊分设,并设置明显的标识,由此避免发热患者与其他患者相交叉。在隔离留观区域、功能用房上,鉴于基层医疗卫生系统的条件,目前多数文件并没有强制的要求,只是建议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候诊区、治疗室、卫生间、药房、检验室等。在发热哨点诊室的布局上,大多数文件均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热哨点诊室尽量按照传染病门诊“三区两通道”进行划分,按照便于严格消毒、隔离、防护、抢救的原则合理布局,设置三区,即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两通道,即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

硬件配置

发热哨点诊室的硬件配置主要包括设施设备和标志标识两方面,其中必备的设施设备包括诊疗台(医患间距离需≥1 m)、诊疗椅、电脑、打印机、电话等办公设备,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二级防护用具等诊疗检查设备,以及医疗废弃物桶、紫外线灯、消毒喷雾设备等。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适当配备宣传栏、诊间支付系统、心电图机、应急抢救设备和药品、移动式X光机、对讲系统、摄像监控系统等。发热哨点诊室应配备至少1名有一定临床经验的高年资医师和1名护理人员,所有人员包括清洁人员等均必须接受传染病诊疗培训并考核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成立以分管主任为组长、包括相关行政科室的发热哨点诊室的工作小组,并建立与上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互动、转诊机制。

软件配置

发热哨点诊室应严格按照国家及地区相关规范和标准制定适合本单位发热哨点诊室的管理制度和各项工作制度和流程,包括发热哨点诊室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消毒隔离制度、诊室就诊流程、患者登记制度、转诊制度、就诊须知等,并要求将所有制度统一上墙进行公示。严格按照相关卫生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进行诊室及相关区域的环境、空调通风系统等设施设备的消毒及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发热哨点诊室存在的问题

(1)社区卫生应急体系与机制不完善。国内对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研究起步较晚,多集中于预案建设等领域。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务人员院感防控和传染病防控能力不足。赵烁等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院感染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共479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分析,覆盖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结果发现89.35%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体系,93.53%开展院内医院感染管理培训,但只有58.87%的机构开展医院感染监测,而手卫生培训、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均未做到全覆盖,有36.74%的机构并不了解院感质控中心的工作。

(3)信息系统建设和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从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之后,CDC已建成对法定传染性疾病的实时网络监测系统,包含从乡镇到国家的5级网络传染病监测报告体系及从地市到国家的3级网络平台,构成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及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国家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范围内几乎所有卫生/医疗机构都可实时将检测到的传染病个案上报到国家CDC中心数据库,也可随时访问中心数据库以方便地获得信息,使得对可能的疫情暴发的及时预警成为可能。与此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功能多数仍处于发展阶段,关键环节和细节仍需进一步完善提高。

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发热哨点诊室的建议与思考

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完善相关制度和法规,使发热哨点诊室工作系统化、规范化

目前多个省均出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诊室建设规范,但进一步运行和保障机制、考核机制等尚未完善,缺乏具有持久性的支持与保障措施,缺乏适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制度、法规和工作流程,需围绕相关制度和法规、工作流程、工作规范等进行完善与建设,使之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用制度和规范来保障发热哨点诊室工作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顺利开展,进一步筑牢应急体系中的“网底”。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并提供相关的保障措施,在人员编制、职业发展途径上为参与发热哨点诊室建设提供人员保障,从绩效考核与绩效分配上提供支持,进一步加大在发热哨点诊室建设上的投入,为发热哨点诊室的基本设备设施配备、相关防疫物资配备等硬件的配备提供保障。为减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隔绝,还需在二者之间建立有效的伙伴关系,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搭建信息互通共享的业务支撑平台,探索建立机构间人员培训交流机制。

加强培训与督导,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工作人员防控能力

现阶段,国内外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尚未形成完善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医务人员中系统接受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规培训的人员不足,缺乏应对能力和防范意识,医院感染防护上也存在误区,进而给社区患者和家庭医生自身带来伤害,也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上级医疗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对所有基层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及清洁后勤人员等在内的全员培训,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敏感性及应急处理能力,从而在事件发生前或发生过程中能够采取措施及时报告和应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定期全方位、全覆盖地开展自查自纠,地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认真梳理本辖区内的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传染病防控和发热哨点诊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调度区域内管理机构的力量,建立督导检查小分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热哨点诊室建设与运行、关键岗位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指导、及时进行整改。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顺畅与相关机构的联系工具与联系机制

便捷通畅的信息网络是传染病防控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建立发热哨点诊室与CDC之间的信息通道,当发现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能及时准确的上报,CDC也可通过该信息网络对发热哨点诊室的医务人员提供传染病的防控指南及培训等工作。在传染病疫情上报系统设计上,应注意及时性和完整性两大原则,对系统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并提供适当的指示帮助是整合有效报告制度的重要环节。研究证明,对上报信息进行反馈和互动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对报告系统的依从性,需定期向医务人员反馈其上报信息的有用性并开展必要的培训。另一方面,应建立发热哨点诊室与上级医疗机构的信息网络,发热哨点诊室负责收集就诊发热患者的健康档案,在与上级医疗机构进行双向转诊过程中,用于传送和接收患者的相关诊疗信息。此外,还应建立发热哨点诊室与社区街道、居委会、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网络,特别是当传染病防治呈现常态化之后,发热哨点诊室通过信息网络加强与社区联系,长期向社区居民提供防控指导、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工作,从而有利于群防群控机制作用的发挥。

编辑:张亚丽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