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接种疫苗有哪些不良反应?需要就诊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发热反应的处理方法 孩子接种疫苗有哪些不良反应?需要就诊吗?

孩子接种疫苗有哪些不良反应?需要就诊吗?

2023-05-03 22: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常见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一文搞定

 

预防接种是通过接种疫苗使受种者获得抗感染的免疫力,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方法。秋冬季节来临,各地家长纷纷给孩子安排上流感疫苗,因各地新冠疫情反反复复,解封后大批家长集中带孩子进行预防接种,近期发热门诊接诊不少因接种疫苗后发热的患儿。

发热是儿童预防接种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家长往往非常焦虑和紧张,因为随着传染病发病率降低和疫苗使用数量、品种的增加,家长对预防接种的关注已从是否患传染病转移到是否会因预防接种引起健康危害上来。

表1 疫苗种类和典型代表[1]

什么是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特性引发的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我国2020年数据显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占所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98.44%,其中一般反应占92.54%,异常反应占5.90%。

一般反应:是指预防接种后发生,由疫苗本身固有特性引起,对机体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一般程度较轻微,如发热、局部红肿疼痛等,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全身症状,一般无需处理可自行好转,少部分需要采取简单对症处理。

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一般为较严重的组织器官、功能损害,如过敏性休克、卡介苗感染等,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可能需要采取相应临床措施或住院治疗。

表2 报道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要临床表现或疾病[1]

一般反应的表现和处理

1.局部红肿疼痛:反应局限于接种局部,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浸润,并伴有疼痛。通常多为浆液性炎症,在接种后10小时左右出现,24小时达高峰,2-3天内消失,不留痕迹。注射局部红肿,根据纵横平均直径分为弱反应(≤2.5cm)、中反应(2.6-5.0cm)及强反应(>5.0cm)。凡发生局部淋巴管和(或)淋巴结炎者均为局部重反应。

▎处理:

红肿直径<15mm的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红肿直径在15-30mm的局部反应:早期冷敷,晚期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5min。

红肿直径>30mm的局部反应需及时就诊。

2.发热:接种疫苗后由于疫苗本身的特性,如异种蛋白的刺激、疫苗中的热原质或毒性等原因,受种者可出现发热。灭活疫苗24小时内可能出现发热,一般持续1-2天,很少有超过3天以上者。接种减毒活疫苗后,一般出现发热的时间比接种灭活疫苗稍晚,如接种麻疹疫苗后6-10天可能会出现发热,个别受种者可伴有轻型麻疹样症状。除体温升高外,可伴有头痛、寒战、乏力、全身不适或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疫苗不良反应引起的发热大部分是低热,体温≥38.6℃的发生率为11.8/10万,持续时间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极少数会出现高热。接种疫苗后偶合发热者温度可能会较高,持续时间长,需及时就诊,临床可发现阳性症状或体征。

▎处置:

一般无需特殊处理,注意适当休息和保暖,多饮水,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对较重的全身反应可用解热镇痛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对症处理。持续发热不退并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有热性惊厥史的儿童,低热也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

严重异常反应——过敏性休克的表现和处理

过敏性休克发生发展非常迅速,可快至疫苗接种后几分钟内发生,多在30分钟之内,极少超过1小时,起病越迅速常常病情越重。严重致死性过敏反应可发生在没有过敏史的人群中,因此建议所有接种后人群在现场观察至少30分钟。患者迅速出现胸闷、头晕、苍白、黑蒙、皮疹、皮肤湿冷,进而出现血压下降、呼吸闲难、意识障碍、二便失禁,紧急处理不当将会很快出现心脏骤停。一旦怀疑患者发生了过敏性休克,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图1 疫苗接种后怀疑过敏性休克紧急处理流程[1]

疫苗的使用是为了保护绝大多数公众的健康,但是包括疫苗接种在内的几乎所有有益干预都伴随某些风险,关键问题是确保受益风险比最大化。接种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对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恰当的处理,是疫苗接种极其重要的保障措施。绝大部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是轻中度的,休息后可自行好转,无需特殊治疗,仅少部分需要采取简单支持对症处理。

参考文献:

[1]徐胜勇,张秋彬,李克莉,袁媛,徐军,田英平,赵晓东,吕传柱,于学忠.疫苗接种不良事件紧急处理中国急诊专家共识[J].中国急救医学,2021,41(2):93-100.

[2]胡惠丽.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中华儿科杂志,2020,58(10):864-866.

[3]张丽娜,李克莉,李燕,樊春祥,李媛,任敏睿,余文周,曹雷,曹玲生,尹遵栋.2020年中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2,28(02):208-218.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作者:王元丽

责任编辑:向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