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散思维扩展思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点 用发散思维扩展思路

用发散思维扩展思路

2023-12-26 18: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初,学生都知道铅笔只有一种用途——写字。后来都知道了铅笔不仅能用来写字;必要时候还能用来替代尺子画线;还能作为礼品送朋友表示友爱;能当商品出售获得利润;铅笔的芯磨成粉后可以做润滑粉;演出的时候可以临时用来化妆;削下的木屑可以做成装饰画;一支铅笔按照相等的比例锯成若干份,可以做成一副象棋;可以当做玩具的轮子;在野外缺水的时候,铅笔抽掉芯还能当做吸管喝石缝中的水;在遇到坏人时,削尖的铅笔还能作为自卫的武器等。

各位,说曲别针、铅笔有多少种用途,有什么用?

贝纳特学校让这些穷人的孩子明白,有着眼睛、鼻子、耳朵、大脑和手脚的人更是有无数种用途,并且任何一种用途都足以使我们成功。

这就是发散思维的教育力量。

运用要领

议论文写作中怎样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呢?

就是要勤于实践,注意有意识地训练自己,使自己的思维异常活跃。每当阅读材料、遇到问题时都具有向多方位、多角度、多方法的思维的良好品质。具体如何操作,请看例子。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只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了回来,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甘肃一考生《龟群被袭击后的报道》一文就很好地呈现了发散思维。文章全文:

近日在南太平洋的小岛上发生了一件事:一只幼龟爬出沙穴,爬向大海,一只老鹰欲来捕时,被一位好心的游客赶跑。但沙穴中的幼龟都以为无危险,鱼贯而出,同时其他老鹰相继而来,龟群损失惨重,就这则消息各大报刊发表不同观点。

《幼龟报》:这次的损失主要归咎于那只作“侦察兵”的幼龟,它的错误信息导致了幼龟们的倾巢而出,招致惨祸的发生。同时,我们幼龟应该注意,不要人云亦云,随大流,要有自己的主见,相信自己,盲目地听信他人是不可取的。希望其余的幼龟汲取这次的经验教训,切莫再发生类似的悲剧。同时所有幼龟为遇难龟默哀一分钟。

《老龟报》:对于这次事故,那些幼龟的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幼龟即将孵化,而老龟却不在附近守护。如果当时老龟在场,老鹰也不会毫无顾忌地发起攻击。在此,本报劝诫所有的老龟,给子女多一些关爱,多守护在他们的身边,才能保护他们不受伤害,健康地成长。

《老鹰报》:首先本报对受害龟深表同情,但物竞天择,老鹰也出于无奈。其次,老鹰们对那位游客表示深深的感谢,因为他对这次行动的成功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若不是他赶走了第一只老鹰,如何有那么多的猎物的出动呢?望以后加强此种合作关系,为人与鹰的友好共处作出贡献。

《人报》:本报对此事在群众中的反响进行了深入地调查,发现人们持有不同的观点,部分人认为游客的做法是可取的,我们要保护弱势群体,不可以坐视不管,尽管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但他的初衷是好的。另一部分人认为,游客的做法有悖于自然法则,弱肉强食是大自然的规律,人不应插手介入,更何况龟群因此受到严重损失。本报经分析综合得出以下结论:遇到弱者,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但与此同时,我们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就可能好心办坏事,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儿童报》:小海龟也很可爱哦,老鹰为什么要伤害他们?

(《兰州晨报》2008.6.26)

《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时评写作十讲》作者曹林认为:“不同的角度会呈现出不同的问题,不同角度的分析会呈现不同的表达和传播效果。所以,评论的角度不是迷信,而是真实存在,并对一篇评论非常重要。”议论文的写作更是这样。显然,就龟群被袭击这一“事件”,作者构思别具一格,运用发散思维,虚拟了《幼龟报》《老龟报》《老鹰报》《人报》和《儿童报》等多种报刊,并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丰富多样的观点,轻松而不离题意,自然而不失法度,以天真的形式,表达理性的内容。但也应该看到,这样只是展示思路而已。

议论文构思立意,尤其需要摆脱单一的惯性视角的束缚,发现新角度,瞄准新观点,独具慧眼地见别人所未见,独辟蹊径地想别人所未想,独树一帜地发别人所未发。

我们以《荆轲刺秦王》为例,围绕文本“荆轲刺秦”的事件,以文本为原点,以人物的视角,挖掘并引入文本之外的素材,帮助大家摆脱单一的惯性视角的束缚,启发大家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文本,拓展大家的思维空间,丰富大家的思维方式,从而激励同学们发现新视角,激发新构思,表达新思想。

一、关于荆轲及其视角

请看三篇关于荆轲的优秀作文。2002年高考山东一考生优秀作文《刺秦》:

太子的身影已在远方消逝成一个小白点,易水的澎湃涛声还依稀可辨,毫无暖意的寒风吹着车上的旗子,车辕因为车子的起伏而吱吱作响,我看了一眼舞阳,他也在望着易水的方向。高渐离的筑声又在心头响起,我的豪气又复在胸间奔涌。

如果我的膝沾着秦国的土,那么我是在对着浑厚下跪;如果我的背挡着楚国的歌,那么我是在为着激昂停留;我的呼吸有齐鲁风的节奏,我的胸怀有吴越水的温柔;我从风萧萧的燕国离别,走向苍茫茫的秦国的险途,我此行必死。赢政,你的死期已到!我将以你的人头来洗刷太子的耻辱,以你的人心来告慰樊将军的英灵,以你的鲜血来偿还天下苍生的血债。赢政,受死吧!

马车驶出燕国边境,驶过满是荒烟蔓草的旷野,驶过高峻险恶的大山,驶进人烟密集的城镇,驶进物资阜盛的城郭,离泰国越来越近,我的心越抽越紧,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

路旁时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首,小村中常见兵士劫掠后放火的浓烟,瘦弱疲惫的农人挣扎着在田间劳作,寒风从颓坏的墙缝吹进贫寒的人家,吹在身无完衣的百姓身上。战火、杀戮带来了无边的灾难。

我买通了秦王的宠臣,秦王要在三天后召见我,我在这个夜晚对皇宫作最后的探查。我走进赢政的书房,竹简堆满了桌子,桌上摊开着一束竹简,墨迹还未全干,我借手中的火读了那文字,却是秦王新写的文书,我并未想到,这竹简会改变我的行动。

回来后我两天两夜未睡,思考着竹简上的文字,那些张扬着野心却也满是雄心的文字。我的心被撕扯着:百姓的苦痛是因为战争,假若秦统一天下可还会有战争?秦的国力乃诸侯之最强,六国自是无与争锋,杀了秦王于天下苍生何益?太子的个人恩怨与天下生灵的命运哪一个更重要?我是太子的人,应该如何选择?两天煎熬后,我的心一痛,终于有了选择。

图穷匕见,我用匕首去刺秦王,却给了他逃跑的机会;环柱而走,我有九次机会,却让他能拔剑伤我;倚柱而骂,我要保持太子的尊严。侍臣杀我时,我想起了天下苍生,他们没有看见我眼角的那颗英雄泪。

(《中国青年报》2002.8.6)

文章紧扣“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借用荆轲刺秦的故事新编再造,对荆轲的失误作出出人意料的解释:荆轲夜探赢政的书房浏览秦王文书后,深思“杀了秦王于天下苍生何益?”“太子的个人恩怨与天下生灵的命运哪一个更重要?”经过痛苦的心灵“撕扯”和“煎熬”的艰难抉择,决计为了天下苍生,有意制造了失误,给予秦王逃生的机会,从而报答了燕太子的恩遇。文章突破了荆轲刺秦“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局限,从另一个角度对荆轲进行重新评价,塑造了一个有别于历史上的荆轲的崭新形象,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与此相反的是,2006年高考,陕西有一篇优秀作文《当他逝去的时候》:

风萧萧兮易水寒,荆轲立于山头茫然凝视远方,马啾啾兮燕山苍,众人表情肃然,音乐的旋律戛然而止,高渐离悲壮的筑声从此打住,众人起立敬送荆轲,太子丹奉觞端酒为他饯行,临别之时,他突然深深一拜,眼中满含着热泪,声音哽咽地说:“先生,燕国全靠你了……”荆轲接酒一饮而尽,上马扬鞭而去。

走在去秦国的路上,荆轲的思维极为烦乱,以往的事情仿佛历历在目,他情不自禁地长叹一声,思绪一下子飞回到往日的时光中……

秦国雄师挥戈东向,他们一举扫灭了韩国、赵国、魏国,一时间,秦国的兵锋直指弱小的燕国,燕国地处塞北,兵弱民穷,难于抵御虎狼之师的秦军,一战之后,燕王率师仓皇而逃,太子丹一腔热血发誓救国,他携重金求到自己门下,声泪俱下,一掷千金,赠良田,赐美姬,痛陈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自那个时刻起,为了报答太子的知遇之恩,救黎民免于兵戈之祸,荆轲下决心苦练剑法,闭门谢客,每日练至晚上二更,闻鸡起舞,虽说技艺大进,但身赴险地,强弱悬殊,吉凶难料!田光先生曾劝阻他说,不要以卵击石,况且秦王武艺颇高,身犯险境,事情如果办不成,反而让人耻笑!但为了燕国的百姓,他必须一搏,但愿天佑燕国!

想到这里,荆轲加快了步伐,急忙赶路。

秦王政在诸侯中以凶暴闻名于世,又自负先祖强大的基业,鲸吞六国,而他本人武艺精湛,根本就没有把天下的群雄放在眼里。他听说燕使带来了燕国降书、降表,于是他带长剑,盛气凌人地端坐于朝堂之上,等候着荆轲的到来。

荆轲上前,心平气和地翻着地图,一点一点地向后翻着。

也许弱者永远摆脱不了被命运戏弄的命运。

当图穷匕首见时,荆轲忙上前抓住利刃,朝着秦王猛刺,双方一场生死搏斗就此展开,殿上的秦国武士怒吼声没有使荆轲退缩胆怯,秦国大臣百般阻挠也未能使他有半点分心,但秦王仗着长剑终于将荆轲打败,伤痕累累的荆轲临死之前,使出全身力气,把匕首投向了自己的强大敌人。英雄长叹一声,含恨而死。

后人对荆轲此行的做法往往褒贬不一,但有个叫司马迁的人,把荆轲的事迹列入了《史记》,原因很简单,荆轲挑战强者的勇气令人钦佩:他是一个时代的化身,他虽败犹荣。

作者阅读了作文试题乌鸦模仿老鹰抓小羊却被牧羊人抓住的材料,浮想联翩,想到了本来好像毫不相干的荆轲刺秦的故事,巧妙地将乌鸦模仿老鹰抓小羊的积极尝试和荆轲类比,细细地摹写易水送别、去秦路上荆轲内心活动,虽“身赴险地,强弱悬殊”,“以卵击石”,但“为了报答太子的知遇之恩,救黎民免于兵戈之祸”,“我必须一搏”,揭示并热情地讴歌荆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荆轲挑战强者的勇气令人钦佩:他是一个时代的化身,他虽败犹荣。”

2004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有一段写的也是荆轲:

荆轲却不明智,他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他在卫、在榆次、在邯郸之时,人们对他的期待很低,卫元君不用他,盖聂“怒而目之”,鲁勾践“怒而比之”,这些人都看不起他,而他自己却认为自己不是平凡之人,整日与高渐离饮于市,歌于市,旁若无人,最后还真被太子丹看中,担负起刺秦的重任。结果,秦王没死,自己这方先死了田光、樊於期,最后自己死了不算,还加速了燕的灭亡。太子丹开始说他能刺秦时,荆轲还说“恐不足任使”,没想到,经不住太子的“固请”,荆轲竟不顾此“国之大事”而接了这个活,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他荆轲就被别人的期待弄昏了头。结果,在他死后,鲁勾践笑话他说:“惜哉,其不精于刺剑之术也!曩者吾叱之,彼以为我非人也。”

文章批评了荆轲在别人的期待中膨胀了自我认识,颇有新见。

三篇高考作文都用荆轲刺秦的故事,评述荆轲,却写出新的见解。由此可见,面对同一人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就会做出不同的评价,产生不同的观点。

实际上,荆轲刺秦的故事人物众多,性格鲜明,情节曲折,只要跳出写荆轲刺秦就选用荆轲视角的思维惯性,完全可以从其他人物的视角去观察、品评同一事件,这就有了陌生化、新鲜感,自然新意连连,甚至创意迭出。

二、关于秦舞阳及其视角

秦舞阳“年十二”就杀人,“人不敢与忤视”,在秦廷之上,竟然“色变振恐”,临阵怯场,而荆轲却面不改色心不跳,“顾笑舞阳”,又“前为谢”巧妙掩饰。秦舞阳的慌乱恐惧,反衬了荆轲的从容镇静、言语适度、机智勇敢,以及超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质。从秦舞阳的视角作文,同样可以有创意构思。

2005年高考江西卷作文试题要求以“脸”为话题作文,江西一考生也用荆轲刺秦的故事作文,但极为机智地选择了新的视角——秦舞阳作文,使旧素材有了全新的运用。这位考生在题为《荆轲·脸·秦王》的作文中写道:

我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秦舞阳。当年只因杀人而结识了荆轲,于是注定追随其一生。

有人说荆轲刺秦的失败是因为我,因为我在“图穷匕首见”时表现出来的慌乱眼神让秦王知道了荆轲献图的目的。而我在此将会告诉世人一个真实的荆轲、秦王与那段流动的历史,以及那些浮动在黄昏中让我心碎的面孔。

或许是上天的刻意安排,让我成为荆轲刺秦的助手,而当时荆轲最中意的人不是我。他认为我的剑术太过于冷峻和锋芒毕露了,让我觉得成大事者必须在脸上做足沉稳。

但最终荆轲还是选择了我,不是为了成就一段历史,于荆轲而言,只是为了完成一个使命。带着徐夫人的特制匕首,带着许多人的感动与伤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条路,好艰辛!但是我看到荆轲脸上的皱纹在不经意间失去,有时嘴角还忍不住轻轻地上扬,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中。

我们舍弃了所有的卫士,只身来到秦王的大殿,我有种莫名的沉重。看到秦王,我有种恐惧,甚至有种绝望,那是怎样的一副面孔!比荆轲更沉稳,有着帝王之气,言而淡怒,怒而不言。我迷乱的双眼无法窥视到他任何的内心活动。我求助的双眼中有着绝望,我转头望向荆轲,荆轲脸上流露的是喜悦。此乃兵家之大忌。

荆轲无法抑制住内心的冲动,在他的脸上再也找不到沉稳与冷静,于是我知道荆轲必输无疑。

秦王近了,近了!荆轲用眼神示意了我,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向秦王攻击了。秦王转过身,在他的脸上我看不到任何恐惧,荆轲在慌乱中抽出徐夫人的匕首,但为时已晚,秦王自腰间抽出的长剑已经划过他的心脏,我在绝望中看到了两张脸,秦王的处事不惊以及荆轲的绝望与仓皇。

何为成大事者?可以窥一脸而知全豹也!

“有人说荆轲刺秦的失败是因为我,因为我在图穷匕首见时表现出来的慌乱眼神让秦王知道了荆轲献图的目的”,其实,行刺前一刻,“我转头望向荆轲,荆轲脸上流露的是喜悦,此乃兵家之大忌。荆轲无法抑制住内心的冲动,在他的脸上再也找不到沉着与冷静,于是我知道荆轲必输无疑”,“我在绝望中看到了两张脸,秦王的处事不惊以及荆轲的绝望与仓皇”。文章借助秦舞阳之口,紧扣话题“脸”,提出了用脸的变化来测定一个人是否能成大事的看法,揭示了荆轲刺秦失败的缘由,“告诉世人一个真实的荆轲、秦王与那段流动的历史,以及那些浮动在黄昏中让我心碎的脸孔”。文章极具创意的代为其“翻案”,见解新颖,言之在理。

三、关于樊於期及其视角

樊於期“激于义而死”,慷慨赴死,大义凛然,长期以来,人们更多的是感其义,歌其事。江苏省张家港中学学生黄冷千对樊於期的死有独立的分析见解。2011年7月12日,孙绍振教授在北大作文教学研讨会上关于议论文的讲话《具体分析:寻找黑天鹅》就对其给予了热情鼓励,积极称赞。

孙绍振点评黄冷千的作文说,张家港中学学生黄冷千对樊於期的死提出了与司马迁不同的看法:

荆轲要带上他的人头见秦王以复仇,樊於期也不哆嗦,既如此,人头只管拿去!真正豪迈极了。但若我们理性地想一想,这不过闹戏而已。秦燕之间的政治军事矛盾重重,岂是一刺即可化解的。即使匕首刺到了秦王,也刺不灭秦国,反倒可能引发对燕国的反击。如此看来,樊於期的死是不是很不必要,或者有些幼稚?

孙绍振分析说,这个孩子,没有按照传统的思路把樊於期往英雄的完美方面去抒情,而往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英雄的视死如归变成了“幼稚”“闹戏”,在中学生作文中,这种揭示问题、展开矛盾的思维方式是难能可贵的。接着作者在对立面中展开分析:“当时樊於期对秦国的购赏,虽计不知所出,但料想凭自己的身份复仇绝不可能。”加上他对燕太子丹又太“冲动又重情”。在从正面分析了樊於期从容献头缘由之后,又从反面说明他别无选择:“从武、生猛,使他不能为屈原;冲动、直爽,使他不能为韩信”。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不如被“英雄”,在历史上留下无奈的一笔。不管作者对樊於期的死阐释得是不是绝对正确,但是,由于从樊於期本身揭示了矛盾,又在外部拿屈原、韩信树立了对立面,进行了内外两个层次的具体分析,他的观念就是自己的了,有了独立思考的成果。而且他的语言,不是套话,而是带着某种调侃意味:秦王要悬赏砍掉他的脑袋,干脆就把脑袋给你,就算成全你了。“古今重义之人不可胜数,樊於期有幸在史记中留一笔,算是不错的了。”最后,调侃的意味变成了反讽:“樊於期自始至终是个小人物,反倒为他套上光环,既满足了荆轲之计,又能较为气畅地离开。”对于死亡的选择,不用庄重地献身,也不用刻意地送命,而用“畅快地离开”,显得多么潇洒。

荆轲刺秦王的素材也颇受公众欢迎,在作家、学者作品中也多有探究。

四、关于蒙嘉及其视角

蒙嘉在刺秦前“巧妙”引荐荆轲给赢政,刺秦之后一定有故事。

曹升在《流血的仕途》(中信出版社,2007年)一书中就有章节补白其事,节要如下:荆轲刺秦之后,将荆轲引荐给赢政的蒙嘉惶惶不可终日,又无应对之策,闭门不出。蒙氏家长蒙武无奈通过廷尉李斯求助。李斯往见蒙嘉,斥之:

君为中庶子,引见燕国使节于大王,乃是职责所在,即使荆轲包藏祸心,行刺大王,君之罪也只是失察而已,罪不至死。可是千不该万不该,你不该收取荆轲的千金贿赂。这可是犯了大王的大忌。这说明什么?说明你在做决定时,不是首先考虑大秦的利益,而是贪于一己之私利。如此之臣,不杀何为?

李某与蒙氏,也算是有深交。有些话,你们自家人之间不方便说,我这个外人却不得不说。蒙氏能有今日的地位和权势,得来不易。蒙恬、蒙毅二兄弟,皆有龙凤之姿,日后绝非池中之物,蒙氏门楣,将在二子手中光大无疑。若受君之累,中途夭折,恐怕蒙老将军在地下也必不能瞑目也。为今之计,与其坐等大王降罪,祸殃全家,不如自杀谢罪,蒙氏家业或有机会保全。

君其思之。

李斯走后,蒙嘉自杀。

李斯往见赢政,告知蒙嘉已死,蒙府上下,静待大王降罪。赢政见蒙嘉已死,怒气渐消,又与蒙恬、蒙毅兄弟两人自幼交好,也不忍取他们性命,于是下诏,道,蒙嘉昏庸,不辨奸邪,既已自杀谢罪,寡人以蒙氏其余人等不知情故,特赦之。

阅读这一拓展材料,可以引发学生对荆轲刺秦之外的思考。

五、关于燕姬及其视角

燕姬,荆轲刺秦故事的虚角。虚角可以实之,更便于演绎解读。

2006年10月,莫言编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出品的话剧《我们的荆轲》中,以全新视角的重新解读荆轲刺秦的故事,“该剧对人物行为的动机却做了大胆的推度”,荆轲对自我和对所谓人生价值——谋名和赢利重新的判定和审视。

剧中,刺秦前夜,燕姬被太子丹当做礼物送给荆轲,燕姬语出惊人亲自为他讲述了动人悲壮的聂政及其姐姐掘目毁容的故事。燕姬对荆轲说:“最动人的戏剧是悲剧,最感人的英雄是悲剧英雄,他本该成功,但却因为一个意想不到的细节而功败垂成。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超越了历代的侠客。”一席话令荆轲顿悟:一次成功的刺杀,就像“有情人终成眷属”一样平庸。事物的精彩不在结局而在过程。既然是死那么就不得好死吧!美貌妖艳且见过大世面的燕姬点醒了和改变了荆轲的刺秦初衷。荆轲决定拒绝平庸,把刺杀秦王“这出戏”演得更精彩。

《我们的荆轲》剧中,观众看到的荆轲不再是舍生取义的侠义精神,而是一举成名的心态,以及因为这种心态产生的责问和徘徊。莫言说这次“戏说”不是讲史,而是让历史照进现实,让观众感受到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荆轲”。导演任鸣也表示,全剧的关键不是“荆轲”,而是“我们”,希望通过历史题材,引发观众对当下生活或自身命运的联想与思考。有人问剧中的荆轲到底是英雄还是狗熊。莫言先生借燕姬之口说:其实都是普通人。

无独有偶。2006年高考辽宁优秀作文《肩膀》,虚构了一个叫“华”的少女在寂寞的黑夜里痴痴地等待,“等待什么?是荆轲哥胜利归来的消息,抑或仅仅是荆轲哥那宽大温暖的肩膀?华没有想,脑子里乱得很,她只是知道荆轲这次可能是永久的离别”,奶奶开导反复的她。文章突出了“荆轲这次是为了一个伟大的事,简单点说,就是想让咱们燕国能有更多像你一样的少女能够安安稳稳地倚在自己心上人的肩膀上,他是在为了挽救更多人的肩膀,是在为了咱们燕国老百姓能有一个保护他们的、更大的肩膀啊”的主旨。

这种以虚写实的手法,对我们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具有启迪意义。

六、司马迁及其视角

王亚田《失败的英雄》(《意林》2008年11期)一文深度思考了荆轲之于司马迁的特殊恩遇。文中写道:

荆轲的事迹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而流传千古的。在《史记》的《刺客列传》里,司马迁描写了五个刺客,他们是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业绩,其中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我们发现荆轲竟然是最没有成效的一个……荆轲刺秦是完全以失败而告终的,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荆轲被杀外,还搭上秦舞阳、樊於期的性命、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及后来燕国遭到秦国的报复,等等。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个人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刺客,有人甚至称他为“中国千古第一侠客”。这到底因为什么?

表面看来,是因为司马迁对荆轲的偏重。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司马迁为什么要这样描写荆轲?

这里面有着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刺客的地位,是由对手的地位支撑的。这也是司马迁的历史观。荆轲之所以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头,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刺的四个人高出一头;荆轲的分量之所以超过其他四个刺客的总和,是因为秦王的分量超过其他刺客要刺的四个人的总和。更加了不得的是,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了中国,变成了秦始皇。连荆轲自己都不会料到的是,他的生命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联系在了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荆轲的英雄形象是他的敌人秦始皇塑造起来的。

此外,荆轲刺秦的故事还可以从苦心策划刺秦的燕太子丹、舍生取义励荆轲的田光、榆次论剑扬威的盖聂、铸造淬毒匕首的赵国徐夫人、秦王及秦廷臣侍、荆轲刺秦之后举筑击打秦王而被杀的高渐离等人的角度,甚至从秦剑与匕首等器物的视角等出发,都可以是独特的探究视角,也一定可以产生新构思、新思想。

作文写作,我们写作者首先要在思维形式上趋向发散,把活跃思维的步子迈得更大些,积极开启思维,活跃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写作者才能真正获得思维上的训练和提升,增长见识,生长智慧,成长思想,完成人生的作文。

这样的思考和探索,更多的是从立意取向而言的。如果在一篇文章同时呈现众多的写作视角,就只能停留在罗列层次,不能也无法深入分析论述某个观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与其伤其五指,不如断其一指。任他作文有多少个切入角度,我们只选取最切合题意,自己最拿手的那一个角度下手。写作上更需要的是集中一点深入研究,绝不能在确定思考视角进行构思上多多益善,泛泛而论。总之,进入构思作文阶段,就要选择其中的一个视角来作文,万不可这也写那也写。当然,以一个视角为主调,用其他一两个视角来对比、陪衬、烘托也可,这也是以一个视角为核心。诚如著名时评人盛大林认为,“角度决定立意。评论者在动笔前应该尽可能从更多的角度进行全面的思考——可供选择的角度越多,出新的可能就越大”。另一方面,盛大林又认为,“如果选择了某一个角度,就必须把其他的角度坚决地舍弃,至多也只能一笔带过……本来选择了某个角度,却在论述中穿插关于其他角度的论述,这势必造成干扰,影响论证的效果”。

写作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请每位同学选择出四个逃生者,并要说出使人信服的理由。

在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有十个临时来探险旅游的人:一个32岁的未婚女歌星;一个42岁的单身汉——细菌学家;一个法官;一个同性恋的医生;一个美国副总统;还有一个非洲部落的酋长和他怀孕的妻子;一个有四个孩子的父亲,他是个长期失业者,家庭生活一直靠做工的妻子维持;一个38岁的寡妇,她独自抚养三个不到7岁的孩子;一个离了婚的男子,家中尚有一对10岁的孪生儿子。

传来预报:当日晚上将发生强烈地震,该岛极有可能沉入海底。当时岛上只有一架可以搭载四人的直升机,并且只能飞出一次,别无其他的交通工具和出路。

训练步骤:1.各自分头写文章;2.先分小组评议,然后选代表在班上发言。

二、阅读材料,按要求训练。

“对手是什么?有人说,对手是要战胜的对象,要想尽办法击垮它;有人说,对手是竞争的伙伴,要在竞争中共同发展;有人说,对手是要攀登的高山,山越高,征服它就越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有人说,对手是论坛上的辩友,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会失去意义……”请以“对手”为话题,进行多向立意,试写出多个不同思维角度的立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