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永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发改委杨若浩简介图片高清 【丰碑永铸

【丰碑永铸

2024-07-12 15: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不辱使命

肩负回国重任

1935年10月,张浩奉共产国际指示,带着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和两套与共产国际直接联系的密电码,化名“张浩”,离开苏联,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回国。他历经艰辛,于12月初来到陕北瓦窑堡。见到张浩,毛泽东十分高兴,他紧紧地握着张浩的手,风趣的说:“我们的工人朋友啊,转眼就10年没见了,听说你为革命吃了不少苦,是你给我们送来了共产国际的指路明灯,还有一双顺风耳呀。”随后,张浩向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精神。

他说:“共产国际决定改变过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强调今后各国党都要根据各国革命的具体情况,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各国的具体实践中去。共产国际今后只对共产主义运动实行总的政治上的领导,在基本的政策和策略问题上给予各个共产党以指导。”接着,张浩又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讨论通过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的内容及斯大林、季米特洛夫对《告同胞书》的高度评价等情况作了详尽汇报。听完汇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非常高兴,认为共产国际的指示与中共中央在长征路上坚持的北上抗日方针是基本一致的,完全接受共产国际的指示,同意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告同胞书》中提出的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方针。

《救国报》1935年第10期:《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瓦窑堡召开。张浩在会议上传达了上述内容。张闻天在会上作了《政治形势与策略》的报告。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战略问题的报告,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了全面阐述。

力挽狂澜

完成共产国际交给的光荣使命后,张浩又接受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的重托,出面做张国焘的争取工作。张浩仔细地考虑了说服张国焘的策略、方式和步骤,并与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交换了意见。张浩以共产国际代表的名义,向张国焘发报,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及取消第二“中央”的意见,要求张国焘率四方面军迅速北上。经过多次电报往来及朱德、徐向前等同志的坚决斗争,张国焘终于转变了态度。

请转四方面军张国焘同志:

共产国际派我来解决一、四方面军的问题,我已会着毛泽东同志,询问一、四方面军通电甚少,国际甚望一、三军团建立直接的关系。我已带有密码与国际通电,兄如有电交国际,弟可代转。再者,我经过世界七次大会,对中国问题有详细新的意见,准备将我们所知道的向兄转达。

林育英

16日9时

在纪念张浩座谈会上,吴黎平说:“张浩帮助中央做了团结四方面军的工作,促成了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

鞠躬尽瘁

1937年8月,张浩担任了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职务。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张浩又被任命为一二九师政委,参加指挥了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和夜袭阳明堡机场的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1937年9月,张浩和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任弼时等在陕西云阳。后排左起:任弼时、刘伯承、张浩;前排左起:任弼时夫人陈琮英、刘伯承夫人汪荣华、欧阳钦夫人蔡银香。

张浩在一二九师工作到1937年年底,因脑伤时常发作,不得不带着健脑器坚持工作。刘伯承向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报告了张浩的严重病情,建议将他调回延安治疗,另派一位同志到一二九师任政委。毛泽东接电后,当即与张闻天等人商量,决定调张浩回延安,由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接替一二九师政委一职,这是此后出现“刘邓大军”称谓的由来。

1938年2月底,张浩从前线返回延安。他拖着病体积极开展工运工作,把工人运动和党的抗日总方针、总任务结合起来,积极培养工人干部,让更多的工人参加抗战。张浩不仅积极办学,还著书立说,编写职工教材。他根据自己从事工人运动的实践,结合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写出了《职工问题》《关于抗战中职工运动的任务》《持久抗战中的职工运动大纲》等一系列教材。

张浩与次子林汉南(右,1947年在东北牺牲)、三子林汉雄(左)在延安。

在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召开的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张浩被增补为中央委员。1940年4月30日,张浩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发表讲演时,突发脑溢血晕倒在讲台上,从此卧病在床。毛泽东多次看望张浩,嘱他安心养病。在毛泽东的指示下,有关方面准备送张浩去苏联治病,但当苏联派来的飞机飞抵延安时,张浩却谢绝了,执意让革命烈士和革命干部的子女乘机到莫斯科学习。

身后殊荣

张浩在弥留之际,对守候在身边的亲人说:“我奋斗20余年,未能看见革命胜利为憾。请死后把我葬在文化沟的桃花岭上,我要天天望着党中央、毛主席。”站在一旁的毛泽东十分感动,连忙转身对大家说:“让张浩同志在桃花岭上天天监督我们吧!”1942年3月6日凌晨1点15分,张浩在延安中央医院病逝。

第二天,《解放日报》在头版发表《中共中央委员张浩同志积劳成疾病逝》的讣告,并专发了《悼张浩同志》的社论。中共中央负责人李富春、彭真、邓发以及林彪等怀着沉痛的心情前往料理后事。

出席张浩追悼大会的中央领导人。左二起:邓发、李克农、杨尚昆、贺龙、任弼时、陈云、张闻天、毛泽东、高岗。

当日下午,中共中央成立了张浩治丧委员会,遗体移入延安中央大礼堂,供人们瞻仰悼念。毛泽东、朱德、任弼时、陈云、叶剑英等轮流为他守灵,毛泽东还写挽联“忠心为国虽死犹荣”。

毛泽东同志为张浩书写的挽联:忠心为国 虽死犹荣

3月9日,张浩公祭仪式在延安中央党校大门外的广场上隆重举行。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刘少奇、徐特立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将他的棺柩抬到桃花岭上,又亲自为他执绋安葬。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次给自己的战友抬棺、下葬。

毛泽东(抬棺者第一人)、朱德、任弼时、林伯渠(抬棺者第二人)、杨尚昆(抬棺者第四人)等为张浩抬棺。右第一人为张浩夫人涂俊明,右第二人为林汉雄。

毛泽东还亲自为张浩题写了“张浩同志之墓”的墓碑。在党的历史上,在我党我军高级领导人中,只有张浩享受了这一殊荣。1970年张浩墓迁入延安四八烈士陵园。

来源:陕甘宁英烈纪念馆四八陵园管理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