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龛奕奕翠微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双轨by拂衣归山 星龛奕奕翠微边

星龛奕奕翠微边

2023-12-13 23: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北魏 孝文帝礼佛浮雕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北壁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北魏 文昭皇后礼佛浮雕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南壁 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藏

北魏 释迦牟尼佛坐像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20窟

南朝齐 永明元年(483年) 释玄嵩造弥勒像 四川茂县出土 四川博物院藏

北魏 佛坐像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正壁

北魏 维摩诘居士浮雕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东壁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北魏 正光五年(524年)鎏金铜佛弥勒像一铺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展品解读

菩萨头像

北魏晚期(495~534年)

高40厘米 宽21厘米 厚9厘米

1988年龙门石窟西山火烧洞前出土

该菩萨像束发,身半侧,面型细窄,眉眼高挑,鼻梁挺直,胸饰项圈,肩挂披巾,右手执莲于右肩前,仪态娴雅,属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后流行的秀骨清像风格。

菩萨头像

北魏晚期(495~534年)

高19厘米 宽11.5厘米 厚8.5厘米

1987年龙门石窟西山火烧洞前出土

该菩萨面目俊秀含蓄,呈闭目沉思冥想之态,头戴宝冠,冠中间饰一自空而下的飞天,两侧为相对的飞天,装饰极为独特,表现出北魏晚期的清秀风格,雕刻精湛。

始平公造像龛 3D复制品

北魏 太和二十二年(498年)

高275厘米 宽248厘米 深120厘米

龙门石窟西山古阳洞北壁

该龛为一佛二菩萨三尊式组合,主佛着右袒式袈裟,肩外加偏衫,具有中亚服饰特征,二菩萨胁侍两侧。龛楣镌刻华丽的璎珞华绳,拱柱雕出承托的四臂力士,其形象可追溯至希腊神庙建筑中的柱像,下槛密雕西亚风格的缠枝纹图案,具有犍陀罗高浮雕造型的浓郁风格;重层下槛内供养人造像则均着夹领小袖的鲜卑式服饰,由此可见在佛教艺术领域内西域文化与鲜卑早期文化的融合现象。龛右侧造像题记则为标准的魏碑书法。

杨大眼造像龛 3D复制品

北魏(386~534年)

高275厘米 宽228厘米 深120厘米

龙门石窟西山古阳洞北壁

该造像龛为尖楣圆拱形,龛内雕刻一佛二菩萨,主佛着西域式佛衣,施禅定印,结跏趺坐,背光含有坐佛、飞天、火焰数层装饰内容。雕刻手法凝重迟滞,郁郁沉静,具有鲜明的犍陀罗艺术遗风。

残存主佛脸型瘦长,略呈微笑状,属于典型受南朝影响的“秀骨清像”式风格。龛楣中间浅雕庑殿顶屋形建筑是典型的汉地装饰题材,反映了迁都洛阳后北魏佛教艺术接受中原传统文化的影响。龛主杨大眼是北魏名将,此龛乃其为孝文帝祈福所造。

魏灵藏造像龛 3D复制品

北魏(398~534年)

高275厘米 宽244厘米 深120厘米

龙门石窟西山古阳洞北壁

此龛与杨大眼龛一样具有浓厚的犍陀罗艺术风格。本尊背光间刻有最早出现于龙门的维摩变造像,维摩居士手执塵尾,弹指论道,反映了南朝玄学形象的维摩洁为北魏社会所崇尚。

龛楣刻牵华绳童子像十一身,其渊源是古希腊、罗马的花童图像,自犍陀罗艺术转化而来。龛中间饰龙纹与狮子。龛下槛内供养人造像作褒衣博带的汉族服饰,亦民族融合与南北文化交融的体现。龛右侧造像题记亦为魏碑名品之一。

134号造像龛 3D复制品

北魏晚期(495~534年)

高275厘米 宽220厘米 深120厘米

龙门石窟西山古阳洞北壁

此为尖拱形龛,龛内雕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装饰尽管仍含有坐佛、飞天、火焰等犍陀罗艺术色彩元素,但释迦主尊已改着褒衣博带的双领垂肩式佛衣,下摆密褶稠叠。

龛楣正中有一尖拱二佛龛,佛像也着褒衣博带式袈裟。此为孝文帝汉化改革后龙门造像服饰的一代新风,表明北魏造像进入了全面汉化的时代。这很可能是接受了南朝文化与佛教艺术的影响。

古阳洞四大龛实景图

END

深圳博物馆

喜马拉雅

微博

深圳博物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