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这些名人故居变“宝藏打卡地”!你去过几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参观名人故居写收获 江门这些名人故居变“宝藏打卡地”!你去过几个?

江门这些名人故居变“宝藏打卡地”!你去过几个?

2024-06-30 14: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历史名人故居承载着

重要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传播使命

是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也是一座城市的人文名片

江门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孕育了明代心学奠基者陈白沙、维新先驱梁启超、中国航空之父冯如、近代革命先驱陈少白、中国杰出教育家陈垣、旅美华侨领袖司徒美堂等灿若繁星的名人志士,留下了丰富的名人故居资源。

当下,名人故居在城市更新的时代路径中,成为传承文化和彰显人文肌理的重要载体。江门各地名人故居如何“活”起来,使城市名片“亮”起来,助力文化强市和旅游强市建设,成了名人故居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图片

图片

焕然一新的新会梁启超故居纪念馆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激活资源

名人故居“活”起来

走进新会梁启超故居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梁启超先生的铜像,他一手叉腰,一手紧握书卷,目光坚毅执着。

图片

梁启超故居 场馆供图

今年,正值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梁启超故居修缮、茶坑村建筑修缮改造与环境提升、茶坑村文化装饰展陈等工程已于今年4月陆续完成,并于4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

在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双节”期间,该景区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进园参观学习。据统计,启超故里·小鸟天堂文化旅游区在“双节”期间,共接待游客58122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225.38%。

一直以来,梁启超故居受到当地悉心保护,各级政府多次拨划专项经费,由文物部门遵照“不改变原状”原则进行修缮,恢复原貌。1996年,国务院公布梁启超故居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底,江门市、新会区与清华校友总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美术学院、国学研究院、校史馆、档案馆等开展合作,共同编制《茶坑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梁启超故居及周边环境风貌控制导则》《新会茶坑村建筑修缮改造与环境提升工程方案》,对梁启超故居、纪念馆、旧乡府等建筑进行修缮及布展,携手加强启超故里建设。

图片

图片

启超故里•小鸟天堂文化旅游区

“此次新会梁启超故居纪念馆的活化利用,是全面且整体的。”该纪念馆馆长邓健冰介绍,比如,把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及其北面6栋建筑连成一片,很好地完成了旧建筑的活化利用,同时周边还增设停车场,重新修整了道路和商业街区,历史文化气息更浓厚,村民居住环境更舒适。

焕然一新的新会梁启超故居纪念馆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开馆仅4个多月,参观人次就超过去年总参观人数。“几年前参观过梁启超故居纪念馆,那时只是单纯的图文展品陈列,现在增加了许多新媒体展示,体验感更好了。另外,周边也多了许多商铺,景区提升了一个档次。”市民麦先生感叹道。

图片

图片

梁启超故居 场馆供图

一年前,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周边只有零散的商户,现在已形成了商业街,遍布着以陈皮为特色的各类商铺。茶坑印象商店负责人崔珀诚告诉记者,修缮升级后的梁启超故居纪念馆一经开放,便吸引了来自各地的研学团和游客,店铺营业额有明显增长,给周边商户的经营注入了“强心针”。

梁启超故居纪念馆的修缮保护,是江门激活名人故居的一个缩影。此次启动保护更新,让这座过往的“精神地标”,重新焕发熠熠生辉的人文光芒。

位于台山市都斛镇大纲村的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则深度结合林基路革命精神,重点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党员培训阵地,用好用活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2021年12月成功申报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图片

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 图源:台山发布

台山市都斛镇大纲村第一书记马启锋介绍,自2021年以来,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共吸引约3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初心大讲堂自2021年6月揭牌使用以来,举办学习活动130多场次,约7000人次参加培训。

图片

游客参观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

结构单一

游客体验感不佳

走进梁赞故居,这里有保存良好的房屋工艺木雕、灰塑、彩绘等,依稀能让游客看到这里曾经的模样。故居内展示了一批咏春拳武术家的雕像,还有木人桩能够让游客体验一把咏春乐趣。

图片

梁赞故居 张斌摄

然而,吕女士和孩子在逛完四个展馆,了解梁赞宗师的生平、习武经历、行医事迹等资料后,却发现“没什么可逛的了”,于是又赶往下一个景点。

参观、体验内容不够丰富,游客停留时间短,这正折射出江门名人故居旅游的短板。 目前,梁赞故居为免费开放园区,以直观的参观为主,在咏春文化项目的互动式、沉浸式深度游览体验以及相应文创产品推广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因而虽然梁赞故居一直名声在外,但对游客的吸引力一直不温不火。

图片

游客在参观梁赞故居

梁赞故居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与产出效能对比,梁赞故居每年投入的经费支出相对较多。除去人工支出外,包括景区的绿化维护路灯监控的安装维修、消防安保设备的落实以及本年度停车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升级完善,均需要投入大量费用,导致梁赞故居及周边景区存在“只投入,不产出”的尴尬局面。

他还提到,咏春非遗文化传承人大部分以兼职为主,加上用于推广宣传非遗文化的经费不足,非遗文化往更大平台进一步推广的进程遇到不少阻碍。

图片

图源:记住乡愁

名人故居不仅蕴涵着名人故居的产生和经历的各个社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风习俗等诸多历史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包含着名人在故居留下出生成长的故事和痕迹,以及名人故居人文环境对产生、造就名人的各种文化信息和因素。然而,目前我市大部分名人故居只停留在浅层次的接待游客上,并未能真正挖掘名人背后的故事。

邓健冰提到,很多游客慕名前来,希望了解更多关于梁启超先生的史料,但目前该馆没有专门的研究人才,缺乏对名人史料的系统整理。目前新会梁启超故居纪念馆以接待为主,缺乏史料研究、展陈等人才。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大财政投入,一方面,加大对文物的保护修缮,另一方面,促使更好地系统挖掘名人文化内涵,让名人故居纪念馆走得更远。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宋旭民观察到,我市现时的故居旅游存在体验性、参与性不足,雷同性较大的问题,因此,除了个别有较大影响力的名人故居外,其余的都不同程度存在难以吸引游客的问题。

在中国策划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荣彪看来,名人故居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故居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以游览参观为主;商业配套、服务配套、住宿产品不够完善,对旅游综合收入带动力不够明显等。

以点带面

助力文旅强市建设

名人故居

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

人文名片和精神地标

一方面,当前名人故居的开发如火如荼;另一方面则是不少游客乘兴而来,却不能尽兴而归。两者相对比之下,不禁要问,名人故居游如何更有味道?

梁赞故居正在积极探索。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梁赞故居将深挖咏春、狮艺、龙舟、水乡美食、农耕文化、祠堂文化元素,重点打造大口墟至龙舟公园至梁赞故居的8公里墟街、村道及公园的龙舟咏春传承步道。

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将统筹做好规划围绕五邑地区高品质康养宜居地;强化产业的融合。抓好旅游文化、特色农产品文化、红色文化等地域文化的挖掘和投入,做好“旅游+”的文章,推动文化、体育、农业、工业和产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图片

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 图源:江门日报台山微事

长期以来,江门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历史建筑的保护活化工作。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活化利用,保护好、活化利用好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等宝贵资源。”

对名人故居的活化利用

远不止修缮保护

其在助力文化强市和旅游强市建设方面

同样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能否借助名人故居为“圆点”,把故居周围可利用、开发的资源利用起来放大名人效应也将是我市未来开展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工作的一个重要思路。

“名人故居不应是单兵作战,而应该以点带面,把故居所在的整个乡村带动起来,活化所在乡村的资源。”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宋旭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祠堂文化可以让游客更好地认识名人的成长环境、家风家教;民俗文化包括乡村的传统风俗、传统技艺等,可以开展表演、互动等活动,提升游客的参与感;美食文化、农业文化既可吸引游客消费,也可带动当地第三产业发展。

此外,宋旭民认为,一些地方的名人故居还存在常年大门紧闭的情况。为此,当地应该想办法引入社会资本,让社会资本盘活故居资源,适当进行商业运作,通过以商养居的办法,使其先开起来,逐步吸纳人气,以带动起整个乡村的旅游。

图片

梁启超故居 图源:新会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在这个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

如何把名人故居的故事“讲”好

也是不可忽视的

“名人故居或纪念馆内的展陈内容,已基本将名人的主要内容以图文的方式直观地向观众游人展示了,但这是不够的,应适当地做些外延外展。”陈荣彪表示,如梁启超故居可外延“启超学堂”“启超开笔礼堂”“启超辩思会”(AI)等,让游人在此有比单一参观之外更多消费机会和收获。

在陈荣彪看来,目前不少名人故居多停留在旧居复原、图文展览等传统展陈的老套路上。他建议,在空间布局、展陈形式等方面,多运用沉浸式、互动式的创新方式来展示,甚至可以融入诸如“剧本杀”等这样互动性强的方式,将特色氛围拉满。

名人故居,过去、现在、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唯有保留建筑外壳、锁住文化内涵、续写时代故事,方能使故居蝶变焕新,助力江门文化强市和旅游强市建设。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