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拿补贴,到底该不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去大连做志愿者有工资吗 志愿者拿补贴,到底该不该?

志愿者拿补贴,到底该不该?

2024-07-10 11: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志愿者拿补贴,到底该不该?

  今年春节期间,重庆一中高二学生张睿和同学一起,报名参加了重庆科技馆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初六、初七这两天,协助科技馆工作人员引导游客、维持秩序。

  由于是第一次当志愿者,张睿特别兴奋,也尽职尽责地完成了志愿服务。但每天在志愿服务结束后,科技馆会根据每名志愿者当天的表现进行考核,并给合格者发放50元的补贴,让张睿很惊讶。

  “不是志愿服务吗,为什么还会拿钱呢?”在张睿看来,志愿者应该是不计报酬、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拿了钱是不是就变味儿了?

  尴尬 自掏腰包?承受不起

  实际上,并非只有张睿一人对志愿者该不该有报酬存在困惑。

  重庆大学新闻学专业大四学生王文辰是在“重庆志愿服务网”上注册登记的志愿者,至今服务时间已经达到180多个小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也回想起第一次当志愿者时的情形――

  大一暑假,他和5个同学一组,到黔江、酉阳参加了两个学校组织的志愿者项目,一个是对近年来渝东南地区返乡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展开调研,另一个则是帮助某企业公益基金项目寻找符合救助条件的先心病患儿。

  “大概待了半个多月。为了节省开支,除了来回的火车票,我们住十几块钱一晚的旅馆,还是和老板软磨硬泡讲下来的。”王文辰告诉记者,即便如此,交通费、食宿费、通讯费等,他总共也花了800多元。这对于一个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的确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当初只是单纯地想献爱心,事先并不知道有补贴。”王文辰说,项目结束后,学校为他们补贴了志愿服务中的花销,但到底拿不拿,他当时也犹豫了很久。因为在他看来,志愿服务就应该是自愿无偿服务,但如果长时间自掏腰包的话,对一名没有收入的学生来说,也的确承受不起。

  争论 拿或不拿?各执一词

  究竟志愿者该不该拿补贴?记者在调查时发现,两个阵营各执一词,并都列举了自己的理由。

  很多人都认为志愿者不该拿报酬。网友“八月”称:“既然是志愿者了,就不是有偿服务。”另有网友表示,“志愿者拿补贴,这违背了志愿精神。”

  但也有不少人为志愿者拿补贴“伸冤”。

  “大多数志愿者是出于社会公益心,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从事志愿服务。他们要承担车费、餐费、通讯费等费用,有时还会自掏腰包资助有困难的人。如果没有任何补贴,长期下去,经济上不宽裕的志愿者积极性会受挫,甚至慢慢地离开志愿者组织。”重庆市大渡口区山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原山城志愿者服务中心)志愿者项目相关负责人邹亚兰告诉记者,在该中心官方网站“重庆爱心网”上注册的志愿者累计有6000多人,上述情况确有发生。

  “我身边有很多同学刚开始都是一窝蜂地去报名当志愿者,但最后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部分同学的确是因为‘倒贴’不起打了退堂鼓。”王文辰坦言,为志愿者发放补贴是组织者自愿的行为,并非所有志愿服务活动都会有补贴。

  重庆科技馆志愿服务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志愿服务也需要成本,给志愿者提供补贴,初衷也是为了解决部分志愿者的“后顾之忧”。按照平时每天30元、暑假每天40元、法定节假日每天50元的标准来看,这不过是为他们提供了每天生活的基本保障。

  “组织者为志愿者购买意外保险、提供餐饮或者发放补贴,是对志愿者权益的保护。对于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志愿者,也可以选择不接受补贴。”重庆科技学院电气工程专业大四学生汪文灿认为。

  建议 适当引入间接激励机制

  “实际上,所谓的志愿服务,是指不以获取物质报酬为目的的服务。但这并不代表什么钱都不能接受。”重庆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有关负责人称,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针对志愿服务的相关法律,为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提供法律依据,但全国已有19个省市相继出台了相关地方性法规,其中很多都明确可给予志愿者补贴。

  记者在查阅相关法规时也看到可给予志愿者补贴的条文。比如在《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中,明确提出“对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中由本人所支出的交通、误餐等费用,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可以给予适当的补贴”。

  “这里所指的补贴,也是为了弥补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中的直接开支,并不是按工作时间、工作量给予报酬。”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事实上,在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志愿服务中,也存在对志愿者的类似基本保障,有助于激励志愿者有序、持续地开展志愿服务。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已有4000多家大大小小的公益性组织,注册志愿者大概有90多万人。而为了更好地对志愿服务这项长期事业进行规范,《重庆市志愿服务条例》也正在制订中,有望于今年通过初审。其中,对于志愿者的基本保障或将得到明确。

  “其实,发放补贴属于对志愿者直接激励的范畴,如果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志愿服务功利化的误解,那么我们也可以考虑像国外一样,适当引入间接激励机制,让更多的人奉献出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志愿服务。”重庆大学团委书记陈科表示,比如在国外,有的学生因为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出色,在申请大学时可能被优先录取。而有的公司会设立“公益假”,允许员工在这期间不上班,但必须从事一些志愿服务活动。

(来源:重庆日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