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宝教授:品味清心如茶的学术人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厦门大学陈教授籍贯 陈建宝教授:品味清心如茶的学术人生

陈建宝教授:品味清心如茶的学术人生

2024-02-20 06: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人物名片】

陈建宝,1965年生于云南曲靖,澳大利亚科廷理工大学统计学博士,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厦大经济学院统计系副主任。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空间统计学、数理统计理论和方法,应用范围包括金融数据分析、宏观经济数据分析和微观调查数据分析等。曾兼任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现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IFITA) 和国际信息技术与应用协会 (IITAA) 组织委员会成员及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经济问题》编委,是多个国内外学术团体的会员、国内外多个重要学术刊物的审稿人。

陈建宝教授科研硕果累累,曾在《Metrika》、《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Letters》,《Journal of Management》、《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Acta Mathematicae Scientia》、《Acta Mathematicae Applicatae Sinica》、《Systems Science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数学学报》、《应用数学学报》、《数学物理学报》、《系统科学与数学》、《数学年刊》、《世界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统计研究》、《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经济学家》、《人口研究》、《教育与经济》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文集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同时,他还主持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省部级重点项目和国外科研项目10多项等,并参与完成过国际著名统计软件包R中的子包Spatstat。

由于陈建宝教授在教学与科研上的突出成绩,他曾荣获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于2005年被云南省政府评聘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同时,他指导的学生曾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竞赛中获优秀奖。此外,他还指导了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

 

【访谈纪实】

走进陈建宝教授的研究室,我们立即被满柜英文原版的数学、统计学等书籍吸引了,这仿佛在昭示着主人飘洋过海、“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远大抱负与坚定情怀。

从一名普通的学生成长为成绩突出的统计学者,最后在大学校园里做一位平凡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陈建宝教授一直痴醉于统计学的世界里,从事钟爱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不离不弃。他简单的生活犹如一盏清茶,清香淡雅,平淡且幸福。

 

初品求学甘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981年,年仅16岁的陈建宝考取了云南大学数学系。在100名新生中,陈建宝的入学分数在班上排名垫后。刚入学时,陈建宝并没有太高追求,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作业,成绩一直处于中等水平。“大二上学期,我的一位同乡考上了研究生,他鼓励我好好学习,将来也读个研究生”,陈建宝颇有感触地回忆道。20世纪80年代初,高考录取率极低,研究生更是凤毛麟角。朋友几句鼓励的话语,成为陈建宝人生的重要拐点,他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为考取研究生而努力。

自此,陈建宝早起晚睡,每天坚持十多小时的学习。当时,云南大学主校园和住宿区是分开的,主校园里有不少教室供考研的同学学习,熄灯较晚。“凌晨12点,主校园就关门了。我和一帮考研战友常常学习忘了时间,学到凌晨两点,只能翻墙回住宿区了,因此还多次被学校保安当成小偷呢。”陈建宝开心的笑了,青春仿佛近在咫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三时,陈建宝的成绩已进入全班前三;大四时,他的成绩始终稳居全班第一。

1985年,全国高等院校开始试点,实行推荐少数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生的政策,陈建宝以优异的成绩保送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攻读数理统计专业。中国科学院拥有坚实的科研根基,浓厚的学术氛围,一流的师资力量。在那里,陈建宝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为他后来从事繁杂的科研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88年,陈建宝获得统计学硕士学位后,返回母校云南大学任教,但他并未停止学习的步伐。任教期间,他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先后访问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统计系和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等,海外经历使他坚信科研需要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而这些必须出国深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由于突出的科研能力,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等高校相继向陈建宝发出了攻博邀请。“那个时候真的很纠结,但我觉得读博最重要的是指导教师,我认为跟着Adrian Baddeley能学到不少东西。”当时,全澳洲仅有两位统计学院士,一个是Peter Hall,另一个就是Adrian Baddeley。导师深厚的学术功底,成为陈建宝选择去澳大利亚攻博的首要因素。此外,科廷理工大学位于西澳大利亚州的首府珀斯,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生活舒适。加上此前在西澳大学为期一年的访问,让陈建宝习惯了澳洲的环境,科廷理工大学自然成了他心之所向的。

由于科研成果优异,陈建宝成为当时唯一一位没有英语成绩,却获得海外研究生研究奖学金(IPRS)的学生,IPRS的名额很少,全澳洲共有300多个名额。同时,他也获得了CUPS博士研究基金,这为他在澳洲的学习生活解除后顾之忧,全心投入学习与科研。

澳洲教学方式比较灵活,主要以科研为主,可以随堂听课,不用考试。陈建宝每周都去拜会导师,及时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与导师频繁的交流、讨论,陈建宝的知识得到了巩固,问题得到了解决,科研能力进一步加强。攻博期间,他还取得了英语方面的认证,并达到了获得澳州移民的资格。“我觉得在澳洲的学习还是比较轻松的。澳洲的大学特别注重科研,有学生因为写不出文章中途辍学,也有人文章写了十年都没毕业。”回忆起攻博时的情景,陈建宝的脸上掠过一丝自豪感。凭着优秀的研究能力,出色的科研成果,陈建宝顺利获得澳大利亚科廷理工大学统计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热爱祖国的赤子丹心,思念故土的情真意切,让陈建宝毅然踏上了归国的航班。

 

回味科研余蜜:与时俱进,永无止境

 

与厦大结缘

早在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陈建宝已经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明确的规划:争取5年内评上副教授,再过5年成为教授。当时参评教授主要是看参选人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陈建宝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积极从事科研工作,大量发表论文。1993年,凭着2本专著、20多篇论文的一系列科研成果,陈建宝被授予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份荣誉对陈建宝来说,是获得成功的砝码,更是一种激励。在成为教授的路途中,陈建宝的每一步走得坚定从容。他花了三年时间从助教成为讲师,仅在半年内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再用了四年时间破格聘评为教授。1996年,当他手执教授委任状时,他才31岁!

突出的科研成果让陈建宝大放异彩。从澳大利亚回国后,国内众多名校,如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希望他去任教。然而,他最终选择了厦门大学。初到厦门,陈建宝坐在飞驰的汽车上,被环岛路优美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我觉得,我又回到了澳洲,一样的海,一样的景色,一样的怦然心动。”厦门大学的迷人风光,高端学术平台,高素质学生群体,也让陈建宝留恋不舍。2006年1月,陈建宝来到了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科研转型,结合经济

来到厦大后,陈建宝深深感到,科研重心必须转移。“以前,我一直从事的是理论方法的研究,单纯进行定理的推导证明。厦大经济学类研究的浓烈氛围,让我思考着是否应将统计学的理论、方法与经济问题相结合。”2006年,陈建宝没有公开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而是努力扩充经济学知识,不断摸索、探究如何结合现实数据,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研究、解释经济问题。2007年,陈建宝完成了从研究数理统计到研究经济统计的转型。在他发表的论文中,以阐述经济问题为主,只有一小部分涉及纯统计理论。“我发现,掌握了理论、方法,特别是数理的技术,懂得很多模型,知道如何编程,怎么应用,实现转型并不太难。”

漫漫科研路上,陈建宝善于观察经济热点问题,研究领域不仅覆盖教育与经济、三农问题、收入差距、医疗与生活质量等方面,还涉及金融、油价、房地产与环境等其它社会焦点问题。尤其是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的中国经济问题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城市居民收入明显提高,但城乡差距,特别是基尼系数也在逐步扩大。如何让农民也享受到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成为国内经济学者研究的重点。

在此背景下,陈建宝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的研究。一是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二是评价、测量收入差距,并探寻造成收入差距的影响因子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三是从收入分配差异的角度提出相关经济政策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

“我觉得,结合数据分析,解释某些中国经济现象,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是蛮有意思的。”对于每一项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陈建宝都全力投入,倾注了大量心血。回顾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我国地区间收入分配差异与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申请的背景,陈建宝侃侃而谈。“春运前后都会出现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中西部的农民大量涌进东部发达地区。人口的大量变动对输出地、输入地有怎样的影响,是促进还是抑制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会产生多大的效应,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然而,研究是与时俱进的。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东部发达地区纷纷将工厂往中西部迁移,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荒”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于刘易斯拐点是否在中国出现的全国性大讨论。基于此,陈建宝和他带领的学术团队通过建立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分析刘易斯拐点前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不同和劳动力的转移是否伴随着工资上涨这两个经济现象,得出我国目前处于“刘易斯拐点区间内”的结论,并指出中国经济面临越来越紧迫的经济结构转型需求。

2007年至今,陈建宝已经完成80多篇论文,其中已经发表的论文高达50多篇。2009年,他更以16篇发表于人文社科类一类核心期刊的论文数量,成为我校2009年度发表人文社科类论文的“第一人”。面对如此多的科研成果,陈建宝并没有感到满足,而是脚踏实地,探悉国家的经济前沿,认真完成每一个科研项目。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陈建宝在科研的道路上,从未放慢过脚步。他始终站在中国经济的浪尖,用心地思考,寻找每一个研究的契机。接踵而至的科研项目,成了他前进的动力。

 

畅谈自身规划,坚信学科未来

谈及接下来的工作规划,陈建宝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目前,我正忙于《我国地区间收入分配差异与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这个项目的结项工作。”至今为止,该项目共有近50篇阶段性成果论文。

2010年2月26日,中国新闻中有两条关于国家统计局的报道引起陈建宝的注意:一条是统计局发布报告,称2009年中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上涨幅度仅为1.5%;另一条是被质疑难以反映失业真实情况的登记失业率,有望在2011年被调查失业率取代。统计局的数据遭到民众质疑,引起国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同年,陈建宝参与了由曾五一主持的国家社科重点基金项《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研究》,并对如何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展开了研究。“虽小有成果,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继续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

对于统计学科的未来发展,陈建宝认为“大统计”的思想将会成为主流。长期以来,我国统计学界围绕是一门统计学还是两门统计学的问题展开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由苏联学者创立的社会经济统计学是否是一门正统的统计学?或者由欧美学者创立的数理统计学才是一门正统的统计学?经过学术界各家观点的相互冲突,相互融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统计”的思想应运而生。“大统计”的思想内核是:统计学既不是经济学、也不是数学。现代统计框架内,存在数理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的分支。

在我国,统计学仍属于弱势学科,我国统计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大都是引自于国外的研究,虽然国内统计学界也有一些独创的理论、方法,但与国外的研究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然而,在国内,统计学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它已经渗透到许多领域,包括经济、医疗、天文各方面。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产生了计量经济学,《经济研究》上发表的大多数论文都采用了统计学的思想方法。甚至在文学领域,包括对《红楼梦》的研究,统计学也有其用武之地。威斯康星大学的学者陈炳藻从《红楼梦》中字、词的出现频率入手,通过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分析,提出120回均系曹雪芹所作的看法,在红学界引起轩然大波。“我相信,随着人们对统计学的认识不断深入,大家会发现统计学科是非常有用的。国内的统计学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跟国外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小。”

 

终归教师平淡:春风化雨 大爱无疆

陈建宝是一名教授,更是一位平凡的老师。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合理请求,他做到有求必应。2008年,杜宪等三位同学想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由于他们从未写过申报书,缺乏经验,陈建宝牺牲周末休息时间就在研究室里,大至选题、小到标点耐心地教他们。“本科生要立项,获得基金资助,关键是把申报书填好,导师需要把好关。老师应帮学生挑选合适的、有价值的立项项目。”

当时,陈建宝悉心指导,对他们所撰写的申报书逐字修改。他教学生如何收集选题的研究成果,如何考察现有的研究状况,如何提出自身的研究方法,如何进行创新。在陈建宝的谆谆教导下,杜宪的团队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的研究》为题获得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立项,成为当年我校人文社科学生中唯一的一项国家级立项。

“我认为教师的职责是给学生尽可能地提供帮助。”正是秉承着这样的教学态度,陈建宝总是第一时间为学生解决难题,即使是在昆明与家人团聚的短暂假期里,陈建宝也从不放松。一位参加全国统计建模大赛的统计系同学说:“去年暑假,陈老师放假回昆明。为了指导我们,陈老师总是在我们发稿给他不久,给我们电话,向我们具体分析如何改进。这样电脑、电话的远程指导,常常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一个假期,陈老师就这样持续指导我们3-4次,更亲自帮我们修改了中英文摘要。”同时,他还亲自为学生写出国推荐信。问及原因时,他笑着说:“学生自己写的推荐信,我看不上。我觉得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严谨的学术作风,亲切的人生关怀,让师从陈建宝的学生都由衷地称他“宝哥”。一般情况下,陈建宝每年指导4名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生。在陈建宝的心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理想和抱负。“学生的期望就是我的期望。我要做一些工作,指导他们规划人生。”陈建宝将学生分为两类,一是想继续攻博深造的,二是想就业的。对于第一类学生,陈建宝督促他打好基础,学好外语,必要时帮他联系学校。对于想就业的学生,陈建宝会让他提早做研究,以便后期空出时间专心找工作。

在论文的指导上,陈建宝要求非常严格。除研一的学生要学习很多课程外,其他学生,需要每周向他汇报学术进展。但是,对于研究方向,陈建宝从不做硬性规定,任学生自由发挥。如果学生有明确的想法,陈建宝会尊重学生意见,并在技术上提供相应指导。

对于如何发表高质量的论文,陈建宝认为,学生要先学会选题,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学生要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简单的现象中挖掘深层次的涵意。最后,学生要注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可以从课堂作业抓起,一次课堂小论文也可以成为期刊论文的素材。此外,学生要学好基础课程,懂得将模型、方法融会贯通。“我认为,写作能力是尤其重要的。不光是写论文,以后在工作中如果能写好公文,对个人的晋升帮助也是很大的。”陈建宝结合自己治学的亲身经历,句句发自肺腑,为学生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访谈后记】

佛经有言:“欲净其土,当净其心”。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浓墨重彩,在清心如茶的学术生涯中,陈建宝教授留下了平凡且勤恳的足迹。统计学,已然在他身上烙上印记。续一盏清茶,捧一卷书籍,一盏小杯可以容纳一个海洋。陈建宝教授用平淡描写昨天,用敬业勾勒今天,用执着守望未来,他将沿着统计学的发展,在不断延伸的人生道路上从容前行。

陈建宝教授如今只身一人在厦大工作,家人均在千里之外的昆明。逢年过节,陈教授都要在厦门与昆明之间来回奔波。他常笑喻自己在经院的研究室就是他在厦大的“家”。“要找陈老师,请去研究室”,这已成为陈教授的学生熟知的一句话。当问及今年暑假是否要回家时,陈教授笑得像个孩子:“当然了,事业重要家也重要嘛!”

(华莹、周泓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