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 简述中国画色彩的发展脉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原色绘画作品 文艺评论 · 简述中国画色彩的发展脉络

文艺评论 · 简述中国画色彩的发展脉络

2024-07-12 22: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色彩方面继承了秦汉的传统,下开隋唐的先河,在色彩使用上具有跨时代的成就。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中国画艺术总原则是我国古代绘画实践和理论的系统总结。其中“随类赋彩”是对画面色彩处理的要求,也是达到“气韵生动”的必要条件之一。“随类赋彩”肯定了色彩使用方法的依据和效果。当时绘画不单以形象为主,而且利用色彩状物体貌。至此,中国画色彩,大体上形成了淡彩和重彩两种表现形式。砖画《出行图》,此图先以晒过的细黄土抹平作底,在以赭石、朱红、石黄、粉黄、浅赭、白、黑、灰等颜料描绘图像,呈现出热闹而明快的色调。施色方法多样化,不仅用勾填和没骨法,还用勾勒法不仅以墨线勾勒,也用色线勾勒,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并且用各种原色进行多样的配置,构成了色彩丰富的画面。

顾恺之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所写的《画云台山记》涉及山水画的色彩。他的《女史篇图卷》,以绿、朱、赭、白、黑为主色,用胭脂、蓝靛、草绿、檀木为辅主色彩,在人物衣服上用石绿、浅青较多,树用草绿。他使用色彩的方法,有主有次,鲜明,活泼而有力。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体现了“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的艺术思想。他的作品以线造型,比较淡的色彩平涂表现。从而形成了那一时期里,绘画敷染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色彩典雅,色调柔和和清醇的风格。

隋唐时期

隋代色彩运用和表现形式在我国民族艺术传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是一个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用色渐趋繁复,变化,开辟了墨彩结合的道路。举敦煌壁画为例,色彩上也变成了富丽和热烈的色调,土红的底色上,丹青之外还常加添赤金的点染,形成了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吴道子(吴道玄)可谓六法俱全,万象毕尽,笔力遒劲,空善赋彩。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极盛时期绘画气魄雄伟,色彩在中外艺术交流中滋长成熟起来。在用色上由单用石色发展到植物水色并用,画面往往倾向用暖色调,在设色技法上有平涂的手法演化到晕染、反衬。色彩富有浓淡变化,技法已经比较完备。

五代两宋时期

五代两宋的画家,特别是画院的画家们对于颜料的选择、研磨和使用都极考究,所用色彩的细腻精致有超过唐代的地方。开始大量使用植物质颜料,如花青、藤黄、胭脂、红兰花、茜草等。在设色技法上,也由强烈对比的原色勾填的方法,逐渐发展到利用植物质颜色的间色来渲染,同时适当的加入水墨的渲染,色彩就更丰富了,植物质颜料的大量使用是中国画色彩一个很大的发展。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堪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色彩丰富,勾线的用色因底色而变化。除墨、朱红等重色外,还用浅绿、浅蓝、深绿、浅褐、白粉,构成沉着明丽的柔和色调。画家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关系来突出主人公,他把透明的植物颜料与不透明的矿物颜料混合使用,使色彩更加浑融、谐调而厚重。

花鸟画在这一时期极为发达,在色彩的运用和技法形式上超过了唐代。这一时期的杰出画家黄筌、徐熙、崔白等。他们的作品从表现技法上看,以植物质颜料打底,上面在以矿物质颜料敷色,或以植物质颜料渲染在矿物质颜料上面,都能使色彩更厚更鲜明,也更富于微妙的变化,设色中的“三矾九染”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采用的敷彩技法。由于植物质颜料的大量运用,淡彩画就得到进一步发展,使中国画的色彩风格渐趋雅淡清新,五代两宋的绘画风格直接影响了中国绘画色彩的发展。

从宋代开始水墨文人画逐渐跃居画坛主流,以后几个时期中国画的色彩则成了潜流。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老庄的“五色令人目盲”,“无色而色始全”的色彩观成了文人画家对中国绘画的最好表述,墨色成了斑斓色彩后的平淡。中国画的色彩运用大体经历了由单色到多色,由纯色到复色,即由石色单用,税色调用,到石、水两色融合使用,以及调和各种颜料复合使用这样的发展过程,到宋代更为成熟。但宋之后的一段时期,中国画色彩其基本趋势是走向衰落。

辽金时期

随时代的更迭,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兴起,推翻了宋朝的统治,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的辽朝与金朝,这一时期的中国绘画色彩的形成,更多的受两宋的影响,又加以北方民族习惯,更喜欢以勾填式的重彩平涂,但也有时将复色逐色对比变化运用在画面上。在辽金时期的壁画中,也多见用金色来描绘线条,加重画面的装饰性,达到富丽堂皇之感。辽金时期的中国绘画与色彩,无论是人物、山水、花鸟都是以独特的北方游牧民族的艺术面貌出现在历史的画卷中。如:辽耶律倍《东单王出行图》,耶律倍汉名为李赞华,他的绘画着色很多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在艳丽中求素雅,多以墨色的复色与颜色的调和运用,又如辽代的胡瓌《卓歇图》,李赞华的《射骑图》、《射鹿图》。金代画家赵霖《昭陵六骏图》、何澄《归庄图》等在色彩的运用都有着时代和民族的代表性。

元明清时期

元代,由于文人画家崇尚水墨画,充分地运用水墨及淡着色,追求一种特殊的审美趣味,墨色作为特殊的手段表现朴素而单纯的墨彩效果,水墨风格这种形式有了巨大的发展。略施赭石,花青的浅绛山水是这一时期画坛的主流形式。元代永乐宫壁画是我国绘画色彩史上的杰作。画面色彩以青绿为主,制好的颜料需及时加工连续澄酌,并拌以少量的白粉,由此可分为深浅不等的几种色调,达到色墨共生的目的。

明代绘画盛行怀古之风,追求晋汉风格,讲究古拙高雅。这一时期以色彩见长的画家有唐寅、仇英、崔子忠、陈洪缓等等。唐寅的艺术成就在于对比强烈的色彩中掺入了文人画意境,广取博览,加以熔炼成为自己的风格。陈洪缓淡彩的画法,强调墨色在画面上的地位,画面上往往只用墨线勾勒,略施粉彩,形成色彩淡雅,富于笔情墨趣的风格。

清代,在继承传统用色的方法上,巧妙的结合山水、花鸟、人物的技法,互相渗透,更有西法绘画技法的传入,对中国画色彩在使用和造型都生产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

现代中国画大体上经历着两条探索发展的道路。一条是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变革,强调中国绘画的民族特色和精神性,代表人物是林风眠。另一条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在严格遵循中国传统的审美标准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代表人物是齐白石、张大千。

如齐白石的绘画色彩,从传统、民间美术中吸取了营养而抛弃其中低俗的因素,继承了明清文人画的精神,而又抛弃了文人画的僵持化程式。齐白石绘画色彩表现上追求浓艳的色彩与墨色的强烈对比,形成一种浓艳清新的色彩风格。张大千绘画艺术植根于传统,在晚年创造了泼彩与泼墨相结合的色彩表现形式。以色面取代线条效擦,泼墨,泼彩使局部完全不似,完全抽象,这就跨越了传统绘画,但张大千把握住画面总效果的可辨性,具象性,大面积的泼彩泼墨似真似幻,是传统绘画不曾有的境象和情感效果。“林风眠用以改革传统绘画的‘武器’不是写实主义的古典传统,而是十九世纪末以来的新传统。他用以融入中国画的,主要不是再现的描绘技巧,而是色彩、造型上的表现性。”林风眠将中国绘画的笔墨与色彩,透明颜料与不透明颜料,

形式与抒情融合在一起。在色彩上广泛吸收民间美术的营养,他的绘画色彩表现常常将浓烈的色彩与水墨结合,以视觉效果代替概念化,而赋予了生命与情感,创造了独特的重彩水墨画。

请关注我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