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缨口鳅属(Vanmanenia)全属有效种(亚种)学名,译名以及一些简单的分类标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原种和亚种的区别 原缨口鳅属(Vanmanenia)全属有效种(亚种)学名,译名以及一些简单的分类标准。

原缨口鳅属(Vanmanenia)全属有效种(亚种)学名,译名以及一些简单的分类标准。

2024-07-08 12: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之前发在贴吧 所以图片上有贴吧水印

顺便提一下属名,词源是纪念命名者的朋友范.曼恩(Johan Van Manen),所以直译就是范氏鳅(van♂氏),而原缨口鳅属这个名字来自异名Praeformosania。根据口唇部结构可以粗略的把该属分成3个类群,即具横斑类群,以体侧的横斑为特征(该类群吻褶构成一个平滑的弓形边缘);尖吻褶类群,以吻褶组成一个尖为特征;须吻褶类群,以吻褶特化为次级吻须为特征。虽然口唇部的区别是最权威的区分各种“吸鳅”的标准,但在实际鉴定过程中口唇部的特征由于照片清晰度,鉴定个体年龄等原因常常难以明确,特别是本来就模棱两可的特征,例如次级吻须和吻褶构成的尖结构。因此这里主要介绍一些外观上的区别,相比隔壁缨口鳅属,原缨口鳅属靠外观和产地分算是容易了。

一些分子结果显示这个属不久很可能还有大变动,但在本文中暂时不讨论。

注意:产自越南北部的8种,即高平原缨口鳅(V.caobangensis),细鳞原缨口鳅(V. microlepis ),单背纹原缨口鳅(V.monofasciodorsala),多叶原缨口鳅(V.multiloba),纳杭原缨口鳅(V.nahangensis),四叶原缨口鳅(V.tetraloba),三背纹原缨口鳅(V.trifasciodorsala)鳞腹原缨口鳅(V.ventrosquamata)只有原始描述,其中单背纹原缨口鳅和三背纹原缨口鳅只有一个标本,由于原始描述中未对口唇部作详细描述,且缺乏新标本,这8个种的有效性有待近一步验证。

下图以横斑原缨口鳅(A),大斑原缨口鳅(B),信宜原缨口鳅(D)分别作为三个类群的代表,示吻褶部的区别。(lj=下颚,ll=下唇,mb=颚须,rb=吻须,rf=吻褶,srb=次级吻须,uj=上颚,ul=上唇)

V.striataV.maculataV.xinyiensis

下面逐种介绍

1.纵纹原缨口鳅(Vanmanenia caldwelli)

种名纪念标本采集者考德威尔。

体侧一条又长又粗的黑线,身体的底色和其他斑纹比较淡,无次级吻须。仅靠外观就很容易与其他种区分。

主要分布于福建闽江水系,浙江也有分布。

2.高平原缨口鳅(Vanmanenia caobangensis)

种名指分布地

背鳍起点位于吻端与尾鳍基部中点,腹鳍基部与尾鳍基部距离小于与胸鳍基部距离,腹面胸腹鳍间有一有鳞区域,侧线鳞(60-67),有次级吻须。

仅分布于越南高平省。

3.厚尾原缨口鳅(Vanmanenia crassicauda)

种名crassi-指“厚的”,-cauda指“尾部”

看外观就很容易与其他种区分了,跟横斑比较像,但体型短粗,尾柄粗壮,体侧纹更粗,成体鳍也具有跟横斑一样的黄色,但颜色偏橙,比较浅,无次级吻须。

分布于老挝Nam Xam和Nam Ma平原,越南可能也有。

在国外有以“云豹鳅”的商品名流入观赏鱼市场。顺便一提,这个云豹鳅的鳍颜色比横斑深,这与原始论文相悖,产地也与文献记载有区别,也许是另外一个种或者亚种。

4.裸腹原缨口鳅(Vanmanenia gymnetrus)

种名gymn-“裸露的”,-etrus“腹部”。

外观与平舟原缨口鳅类似(开始脸盲力),但斑纹更接近虫蚀纹,体高较低,腹部裸露区大,后缘近腹鳍出发点,有次级吻须。

分布于韩江,九龙江水系,也见于东江水系,比较破碎。

5.海南原缨口鳅(Vanmanenia hainanensis)

种名指分布地。

属于平舟原缨口鳅种组,长的跟平舟几乎完全一样。建议靠产地分,两者产地完全不重叠。

仅分布于海南岛万泉河,昌化江水系,也是海南唯一的原缨口鳅。

6.扁头原缨口鳅(Vanmanenia homalocephala)

种名homalo-“扁平的”,-cephala“头部”。

同上,不过该种吻褶形态比较接近缨口鳅属。跟平舟原缨口鳅之间也可以简单的靠产地区分。

仅分布于广西洛清江一支流。

7.线纹原缨口鳅(Vanmanenia lineata)

种名lineata,指的就是体侧的暗带。

体侧有不规则纵行波纹,侧线上下各有一条暗带,体背中线有数个圆形大黑斑,有次级吻须。

分布于广西西江水系。

8.中部原缨口鳅(Vanmanenia intermedia)

种名“中间的”,指该种的演化地位在原缨口鳅属与缨口鳅属之间。

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平舟的异名,最近才通过分子结果回归有效。一系列微小的形态特征可供鉴别此种,背鳍的远端边缘稍凹; 侧面没有纵向的黑色条纹; 更长的口鼻部(头长的52.6–64.5%); 肛门靠后(排气孔到肛门的距离为骨盆到肛门的距离的34.7–46.1%); 纤细的尾柄(吻长的9.1-11.3%的高度); 较长的肛门鳍基部(体长的7.5-9.5%),较小的鳃孔等等。

分布于长江中游。

连学界都要靠分子结果才能区分,靠外部形态区分恐怕是很难了。

9.大斑原缨口鳅(Vanmanenia maculata)

种名指斑点。

也是从平舟里分出去的,无次级吻须。看图吧。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清江流域、湖南洞庭湖水系澧水和江西鄱阳湖水系信江。

10.小头原缨口鳅(Vanmanenia microcephala)

种名micro-“小的”,-cephala“头部”。

具横斑类群,头部被一块大黑斑覆盖。体侧14–22条条纹,宽度小于眼径。

分布于澜沧江水系,模式产地云南漾濞县顺濞乡,因为是19年的新种,具体分布范围未知。

11.细鳞原缨口鳅(Vanmanenia microlepis)

种名micro-“小的”,-lepis“鳞”

腹面胸腹鳍间有一有鳞区域,腹鳍与尾鳍基部距离大于与吻端距离,侧线鳞(124-135),无次级吻须。

分布越南北部。

12.单背纹原缨口鳅(Vanmanenia monofasciodorsala)

种名mono-“单一的”,-fascio-“带”,-dorsala“背部”

指背鳍上的一条黑带。

腹面胸腹鳍间有一有鳞区域,腹鳍与尾鳍基部距离小于与吻端距离。侧线鳞160+,无次级吻须。

分布越南北部。

13.多叶原缨口鳅(Vanmanenia multiloba )

种名multi-“多的”,-loba“叶,叶状的”,指分叶的唇。

体表具不规则黑色斑,无条纹,背鳍基部位于尾鳍基部与吻部中点处。

分布于越南北太省。

14.纳杭原缨口鳅(Vanmanenia nahangensis)

种名指产地。

背鳍起点位于吻端与尾鳍基部中点,腹鳍基部与尾鳍基部距离小于与胸鳍基部距离,侧线鳞(60-67),胸腹被鳞,有次级吻须。

分布于越南纳杭(Nà Hang)。

15.石缸原缨口鳅(Vanmanenia orcicampus)

种名指产地。

体侧中后部具六个大黑斑,背部中间具六个鞍状斑,其间夹杂着一些横斑,外观比较好区分。

分布于老挝石缸平原。

16.平舟原缨口鳅(Vanmanenia pingchowensis)

种名指产地。

万恶之源。最经典的原缨口鳅形象,体被较大,规则的黑色云斑,有次级吻须。也是市场上最常见的种,不多说。

虽然长江流域的记录已经划进了大斑和中部,平舟依然占据着珠江流域的大部分,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原缨口鳅属成员。

17.多鳞原缨口鳅(Vanmanenia polylepis)

种名poly-“多的”,-lepis“鳞片”。

侧线鳞(137-146 )显著多于平舟(87-98),体侧具纵行波纹,有次级吻须。

此种仅见于原始描述。

分布于广东省内珠江水系。

18.拟横斑原缨口鳅(Vanmanenia pseudostriata)

种名pseudo-“假,伪,拟”,-striata“条纹”。

顾名思义,跟横斑长的很像,但又不同。

仅记载于2019年的《金沙江流域鱼类》,具体信息不详。

19.锯纹原缨口鳅(Vanmanenia serrilineata)

种名serril-“锯”,-lineata“线”。

属于横斑类群,体侧具细密的横斑,类似锯齿状,很容易靠外观区分。

分布于老挝北部丰沙里和琅南塔邦,湄公河水系,云南勐腊县南腊河也有零星分布。

此种性二型比较显著。

雄性

雌性

20.原缨口鳅(Vanmanenia )

种名steno-“窄的”,soma“身体”。

有指名亚种和浙江亚种,即浙江原缨口鳅(V.stenosoma chekianensis)。

外观比较好分辨,身上都是比较小的无规则斑点没有侧纹,胸腹裸露区小,至多仅占胸鳍尾鳍间距三分之一,无次级吻须。

分布于浙江省境内钱塘江,甬江水系。

指名亚种

浙江亚种

21.横斑原缨口鳅(Vanmanenia striata)

种名意为“条纹”。

经典款,靠外观可以区分,个人认为是原缨口鳅属的颜值巅峰,鳍上的鲜亮黄色非常好看。

分布于元江上游。

22.四叶原缨口鳅(Vanmanenia tetraloba)

种名tetra-“4的”-loba“叶状的,叶的”,指分成四叶的下唇。

胸腹具鳞,侧线鳞(90-100)腹鳍与尾鳍基部距离小于与吻端距离,肛门与胸鳍基部后缘距离大于与尾鳍基部距离。

分布越南北部。

23.三背纹原缨口鳅(Vanmanenia trifasciodorsala)

种名tri-

“3的”,-fascio-“带”,-dorsala“背部”,指背鳍的3黑带。侧线鳞160+,胸腹鳍间有一无鳞区域。前体长度大于体长二分之一,胸鳍起点位于身体中点,无次级吻须。

分布越南北部。

24.鳞腹原缨口鳅(Vanmanenia ventrosquamata)

种名ventro-“腹部的”,-squamata“被鳞的”

腹鳍与吻端距离小于与尾鳍基部距离,肛门位于胸鳍基部后缘与尾鳍基部中点处,胸腹部被鳞,侧线鳞(69-72)。

分布越南北部。

25.信宜原缨口鳅(Vanmanenia xinyiensis)

种名指产地。

背部的鞍状斑为环形,中间有浅色区域,较易靠外观分辨。有次级吻须。

分布于广东西江水系北流江支流。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