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历届奥运会承办国家 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研究

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研究

2024-03-23 15: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承办奥运会是一项组织性、程序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群众性、全民性的活动,它需要最广泛的群众参与,高效的志愿服务是办好奥运会强有力的保障。纵观历届成功的奥运会,志愿服务功不可没,尤其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主要因为志愿者的高素质和服务而被赞誉为“历届奥运会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许多发达国家志愿服务活动十分活跃,志愿服务的社会效益非常突出,提供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公民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中国志愿服务总体上起步较晚,尤其是在我国成功申奥前,对于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研究更少。申办奥运会的成功使奥运会志愿服务必然地成为不得不引起极大关注的问题,这方面的研究也随之多起来,但总的来说缺乏系统性。面对即将在北京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如何为本届奥运会提供高效的志愿服务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本文对志愿服务、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及奥运会志愿服务进行如下界定: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活动是指非日常性的不定期的活动,如奥运会、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国际比赛的志愿服务活动;奥运会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在奥运会的筹备及举办过程中所提供的服务。    1  我国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分析    我国首次承办奥运会,没有从事过奥运会志愿服务,因此对2008年奥运会志愿服务的前瞻性研究必须从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研究入手。由于特殊的国情,我国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特殊的模式。实践证明,我国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是高质量的,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成功。研究表明,这种特殊模式中最突出的优势是:以政府为主体组织志愿服务可以借助党团组织的号召力与组织力,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大面积整合社会资源。在许多西方国家,志愿者往往自发成立各种民间的非营利组织,具有自发性和分散性特点。我国志愿服务的组织集中程度高,表现出“全国一盘棋”的特色,形成“党团主导,专门机构发动,单位协助,大众支持”的组织模式。为大型体育赛会提供志愿服务,最初是应大型体育赛会的需要,在各级党团组织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开展起来的。各级党团组织在志愿者的发动、招募、培训、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总之,这种特殊的组织模式可将各方面的力量协调配合起来,使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接受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呈现良性互动的局面,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特殊模式中更多地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消极因素:1.1  志愿服务思想基础较弱,认知水平偏低    在西方国家中,人们极力提倡人道主义的宗教伦理,后来发展了很多慈善活动和广泛的助人行为,使公众得以积极地反馈社会,具备了为诸如奥运会这样盛大赛会提供优质志愿服务的稳定的思想基础,社会参与程度相当高。而在我国,朋友间、邻里间的互助友爱精神成为志愿精神的思想基础,这与真正的志愿精神是存在差异的,导致了志愿服务的局限性,全民参与比率很低。1.2  以政府为组织管理主体    国外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宏观调控与管理下的非营利部门,这是志愿服务大发展的产物。我国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不能满足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3  专业志愿者资源的缺乏    国外大型赛事的专业志愿者大多数本身就是在其专业领域内一直在从事志愿服务的志愿人员,可以直接投入到奥运会的专业志愿者工作中。我国缺乏专业的志愿者组织机构,经常是为某一活动临时招募志愿者,导致出现专业人员不熟悉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人员又不懂专业知识的情况,大大影响了志愿服务的开展。1.4  法律保障不力    从世界范围看,为志愿服务立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国际通行的惯例。而在我国,由于没有为志愿服务立法,使它不仅无法形成广泛的社会性,而且出现人为设置的藩篱,使不少有志于投身志愿服务的人们心存遗憾,亟待全国立法予以规范。1.5  志愿者结构不尽合理    奥运会志愿服务更加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在国外,志愿者活动非常普遍且社会化程度高。我国志愿服务总体上社会参与少,经常性参加志愿活动的人更少且以大学生为主体,成分比较单一。毫无疑问,奥运会志愿服务需要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加盟。1.6  协调管理水平低    协调管理水平低一直是我国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薄弱环节。据有关方面估算,2008年北京奥运会需要的核心志愿者将达到史无前例的10万名,这势必会使志愿服务管理工作变得更为复杂。    由于脱胎于大型赛会志愿服务这个母体,上述问题仍有可能在对2008年奥运会志愿服务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谋求应对措施。    2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相应对策的思考    根据中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要真正实现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预期目标,需要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克服不足并有所突破、勇于创新,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把握:2.1  以政府为组织管理主体,广泛吸纳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针对2008年奥运会的志愿服务,一个比较务实的整体思路应该是:在政府为组织管理主体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争取使更多的民间团体参与进来,这不仅会使本次盛会锦上添花而且也是使志愿服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举措。2.1.1  以政府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主体    由于历史、政治及国情等因素,我国历次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是在政府的直接干预下完成的。我国最近几次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巨大成功表明:政府直接对大型赛会志愿服务进行组织管理是有效与合理的,尤其在中国现阶段更是必要的。在目前中国公民社会尚未发育成熟的条件下,非营利部门的培育与发展绝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尚需时日。尽管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了非营利部门作为志愿服务中坚力量这样的必然趋势,但时间的紧迫性并不允许我们舍本逐末,盲目地为了迎合趋势而放弃实践证明已获得成功的管理模式。2.1.2  大力培育社区志愿组织,充分动员民间资源    国外历次大型赛会的经验表明,只有充分动员民间资源、发挥非营利组织的作用才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确切地说,当前我国的民间组织尚处于发育初期。在我国缺乏非营利组织和以自治为特点的公民社会的经验的情况下,采取较为稳妥的、渐进的发展政策和策略显然是正确的。但是,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来看,从问题的紧迫程度来看,这种培育又应该是十分积极的。2.2  通过宣传教育,向全社会弘扬志愿精神2.2.1  提高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同程度2.2.1.1  发掘志愿服务精神的实质,使“助人自助”的新理念深入人心    “助人自助”理念是志愿服务经典理念与时代精神的完美融合。一方面,它包含着传统上一直在强调的奉献精神;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所要求的对人性的尊重。“助人自助”理念的提出,不仅完成了志愿服务经典理念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也为志愿者行动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和最深刻的动力。2.2.1.2  寓志愿服务精神于公民社会道德教育中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新道德规范尚未完全形成,正是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的契机。在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社会道德规范中,应对我国志愿服务精神所依托的原始思想进行加工和有机的融和,将体现志愿服务精神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充实到新型社会道德规范中去,从而塑造出行之有效的符合志愿服务精神的新型社会公德,使志愿服务精神在社会公德教育的同时得以广泛的传播和弘扬。2.2.2  注重学校教育,着重培养青年的志愿服务意识    在加强对全社会广泛进行这种新型社会公德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在学校教育中制定学生道德培养计划并按计划认真实施,使志愿服务精神深入人心,最终使人们把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来真正自愿自觉地接受。这是全面提高全社会志愿服务意识、推动全社会最广泛地参与2008年奥运会的关键所在。2.3  加强志愿服务的法律保障    对志愿服务进行立法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近几年,志愿服务立法在我国也有所发展,但还没有对志愿服务进行全国性的立法,只有一些地方性立法。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立法,明确志愿服务的法律地位,保障志愿者及相关主体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已成为进一步深化志愿服务工作的当务之急。2.4  以在校大学生为志愿服务主体,争取全社会最广泛的参与    无疑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主力军仍将是大学生,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并不能占很大比重。这种现状在短时期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何况对于举办奥运会这样巨大的工程来讲,2008年是个转眼即到的时间概念。2.4.1  大力培养大学生志愿服务群体    实践证明,中国的大学生具备了提供优质志愿服务的素质,并且经过几次大型赛会尤其是大运会的演练已获得了丰富的志愿服务经验。正是由于综合素质、年龄结构、参与热情、闲暇安排等方面的优势及现阶段中国的国情,使大学生现实地成为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因此,目前必须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群体进行着力培养。这种培养主要是依托大学教育来实现,因此大学教育应成为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有效手段。2.4.2  争取全社会最广泛的参与    通过进一步完善公开招募制度,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与手段,广泛吸纳各类志愿服务人才,以形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最佳人才结构,培养稳定的专业志愿者队伍。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公开招募制度。为大型国际比赛招募志愿者是国际上惯用的做法。公开招募制度,保证了志愿者服务所具有的最为本质的特征 ——自愿性,扩展了志愿者服务的群众基础,也为志愿服务的社会化运作开辟了道路。与国外志愿者服务规范自发开展不一样,长期以来我国的志愿服务多靠政府发动,行政色彩较浓,因此公开招募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其次,要进行专业志愿服务人力资源的积累。由于我国此前很少有各种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专业人员,导致了专业志愿者人力资源仍有大量的缺口。因此,当务之急是必须抓紧进行专业志愿者人力资源的积累。其关键是要尽快培养一批志愿服务管理专家,进而培育起专业化的学习型团队。2.5  进一步提高志愿服务的管理水平    为了办好2008年奥运会,必须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管理水平。2.5.1  成立专门的奥运会志愿服务中心,实现协调管理    鉴于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有关专家建议在整个筹办和举办期间应当成立一个独立的2008年北京奥运志愿服务中心,并安排直接负责志愿者工作的单位负责人担任具体的规划、指导、协调和组织工作,整合多种力量,整体地与奥组委有关部门协调有关事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发挥非营利部门潜力优势、逐渐淡化政府对志愿服务行政干预的一次有益尝试。2.5.2  加强志愿服务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志愿服务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在于机制建设。强化自身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稳定完善的制度和法规不仅是志愿服务工作得以深入推进的重要保障,更是2008年奥运会志愿服务得以高效率进行的重要保障。2.5.3  加紧培养体育管理人才    尽管我国历来在各项国际性比赛上夺得的奖牌数都名列前茅,但在包括体育赛事组织、策划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十分低下,主要原因是体育管理人力资源的贫乏。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培养一批体育赛事组织、运营和体育产业开发方面高级管理人才的任务已迫在眉睫。根据现状,主要应考虑通过以下途径培养体育管理人才:第1,在经济管理类院校开设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第2,依托体育学院和部分有实力的师范大学体育系,培养中高级体育经营人才。    总之,各高校应在专业选择、课程设置上与奥运接轨,为奥运服务,真正做到专业对口,人才对口。    3  结论3.1  当前,志愿服务对奥运会获得成功的巨大影响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极大重视。2008年奥运会是我国历史上首次承办的奥运会,奥运会志愿服务同时作为一个新的课题摆在国人面前,使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3.2  我国大型赛会志愿服务近年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成为奥运会志愿服务的坚实基础,但其在志愿服务认知水平、志愿者资源结构、组织管理主体、法律保障及协调管理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也使2008年奥运会志愿服务潜伏着一定程度的危机。3.3  根据分析,针对2008年奥运会志愿服务可能出现的问题,必须积极寻求有力措施,从逐步改善组织管理主体、提高全民志愿服务认知水平、积累专业志愿者资源、改善志愿者结构及使志愿服务获得法律保障等重要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作者:阚军常(哈尔滨体育学院)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