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历史概念解释 114

114

2023-04-01 16: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是我关注的一个b站up主[1]22年年度书单里唯一的非文学作品,虽然宏大历史叙事现在已经不怎么受欢迎了,但这本书却从一个大历史观的角度,回答了现代社会起源和发展的问题,让我非常好奇。

据说马上要出第二版,所以现在不好买,我看的是第一版:

作者是著名历史学者金观涛,贴个豆瓣简介:

金观涛,生于1947年,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名誉研究员。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曾在郑州大学任教;1978年到中国科学院工作,曾任《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科学哲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20世纪80年代创办“走向 未来”丛书;90年代以来,先后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讲座教授、台湾政治大学讲座教授。主要著作有《系统的哲学》《历史的巨镜》。与刘青峰长期合作研究,合著代表作有《兴盛与危机》《开放中的变迁》《中国思想史十讲》等。这本书基本全是理论,不算好懂,尤其开头,必须要先弄明白观念史的研究方法、思路和局限。

什么是观念史?什么是普遍观念?社会行动和观念是如何互相影响?观念、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说历史蕴含在关键词之中?历史法则到底存不存在?对于这些问题,金并非都提供了让人满意的答案,但是读者要首先了解他对问题的讨论在哪个层面,才能明白为什么书中说灭绝的古文明已经不可追溯,为什么我们能够确认的历史真实是一个有限的范围,以及观念史到底能干什么。这部分看似和本书主题无关,但我认为这是本书最重要的内容,下面什么超越突破、演化模式你都可以不懂,但这部分必须要理解。作者所有的思路展开都是在这样一套问题逻辑下的,如果你不理解或者不认同这个逻辑,你会觉得他下面都是在瞎扯,史料这么少,张口就来,牵强附会,那自然可以不必往下看。然而这么重要的内容,大概只占到本书5%篇幅,且基本都在开头和结尾,很容易忽略。

接着他根据超越突破这个核心概念,重新对古文明、轴心文明、传统社会进行了定义。这部分是本书最基础的框架,解释了很多基本定义。一共只有四种超越视野,据其超越视野的不同,文明展现了不同的演化模式。

先简要解释本书最核心的概念之一——超越突破

普遍观念一般会和社会行动相互作用,如果社会消亡,观念也随之消亡,无法追溯。但是如果普遍观念产生了超越突破,这个观念就可以独立于社会行动存在,当时的社会消亡不会引起该观念的消亡。也正因如此,这些观念是可追溯的。超越视野就是由许多发生了超越突破的观念组成的一个普遍观念系统。有超越视野的文明被称为轴心文明,其社会被定义为传统社会,现代社会是由轴心文明发展而来的。没有发生超越突破的文明被称为古文明。因为超越突破的观念不能依附社会存在,只能依附个体存在,所以超越视野下的人类第一次开始追求社会价值以外的生存价值,个体意识和个体价值的起源就在此。根据生存价值是不是要在此世实现(价值目标),和这一追求过程是依靠自己还是社会以外的外部力量(实现手段),超越视野可根据这两点分为四种可能的方向。

举个金说过的例子,现代人用手机进行交流、工作(社会活动)。如果人类灭绝了,外星人来地球考古,他们看到手机的残骸,但无法复原手机,那这些外星人会如何想象我们如今的生活?这种想象大概离真实很遥远。这也是所谓“古文明无法追溯”的原因。

那么,哪些文明是可追溯的轴心文明,发生过超越突破呢?

倒推。因为发生过超越突破,所以即使其社会解体,但普遍观念还能尚存于世,可以通过文字追溯。即通过分析传世文献,就能了解超越突破发生的始末。比如中文的四书五经。除中国文明外,还有古希腊,希伯来,印度文明符合这个定义。这四种文明和之前所述的四种超越视野的可能是对应的,它们有各自的演化模式。

接下来非常非常非常简要的梳理一下为什么现代社会起源于西方的天主教文明:

首先定义现代社会:

第一,无限扩展的市场经济;第二,科技革命带来了生产力超增长;第三,民族国家为基本形态。

传统社会的市场经济受限于其社会有机体内部,不可能无限扩展。无限扩展的市场经济需要契约社会作为支撑。

现代价值系统包括三大基本观念:

第一,也是最核心的观念——现代个人观念。和前文所述的个体观念不同,现代个人的价值不需要依赖其背后的超越视野,其个人是自由的个人,简称人活着就有价值,也有自然的权力、义务和自由。第二,工具理性。即我们可以通过科技发展认识、改变世界,但是这和终极关怀的价值无关。举例,假设地心说一直没被推翻,哥白尼活到现在,发表了日心说,那他会得诺贝尔奖,而不是丢小命。第三,民族认同。这是一二顺推出的结果,因为个人不再被束缚在一种超越视野下,所以产生了身份认同危机,为了建立一个法治契约社会下的政治共同体,只能靠民族认同。它可以完全不考虑客观性,就是我们几个都同意,就认同我们是一个民族,比如美国。

回到天主教文明:

罗马灭亡后,希伯来宗教盛行,但其超越视野下的教会和自身教义缺乏世俗管理能力,故而引入了罗马法私法,也就引入了古希腊超越视野。标志性事件之一是公元11世纪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从罗马法中找到根据,规定教皇不再受皇权制约,即《教皇赦令》。可以看到这里的法治和现代很不一样。天主教是用法代替帝王的职能,为了让法保有正当性,希伯来和古希腊的超越视野融合了。当时的神学家阿奎那认为,法是上帝定下的,这个法,包括万物的自然法则,也包括规范行为的法律,即罗马私法转化而来的法。注意,和现代社会不同,这种法不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法,而是万人之上的法。

这种融合持续到了13世纪结束,之后的天主教文明面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危机之下,两种超越视野无法维持融合的趋势,逐渐变为了分离共存,这场分离的开始就是唯名论革命。人们不再认为上帝是理性的化身,规定了万事万物的法则和等级,他们认为法则是法则,上帝是上帝,这两者没有关系。当这种分离进行到极致,人们就把信仰上帝和遵守法则(万物的客观规律和人间法律)彻底分开了。在这个过程中,现代科学和法治观念起源了,法不再是上帝的意志,人们逐渐认为人间之法是自然之法,人有自然的权利和义务,个人观念兴起了;万事万物都有其恒定的自然规律,这和价值无关,工具理性和现代科学起源了。这里开始,可以容纳市场经济无限增长的契约社会就有了存在的基础,随之而来就是市场经济的超增长。之前已经讲过民族认同是个人观念和工具理性顺推的结果,在此不再赘述。

到这里,这本书就已经回答了现代社会为何起源于天主教文明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个逻辑写起来像是在讲“天主教文明必然能演化为现代社会”,但实际上没有这回事。如果你仔细读了最前面的部分,并注意作者的论述,就明白普遍观念和社会行动是在相互影响的,非说的话,就是逐渐发展,互为因果,所以不可能得出上述结论。

同一套框架下,作者进一步解析了各国现代社会的起源和转化,包括一战、二战等。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可能是中国,为什么相较日本,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如此艰难,作者也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回到观念史的局限和作用上,根据这个框架,是不是能进一步推导出现代社会以后的发展演进规律呢,也不能,理由同上。观念和行动在相互影响,历史不是科学,不是条件下的受控实验,用这个推导必然的历史规律太扯了,用本书原话说,历史法则是在“实然和应然之间”,不要用科学的思维理解这里的研究方法。

阅读tips: 读这本书收获不算小,但阅读体验确实烂到家,我断续看了两遍,才理清楚逻辑,但最有帮助的,其实是去看了金观涛本人在b站的课程视频。他17年在中国美院开了中国思想史的课程,b站有他授权的录屏[2],虽然课程题目不一样,但前两讲——方法论和超越突破是和本书一致的内容。金观涛的课比他的书好懂一万倍,课程他讲的很生动,还有学生提问,各种概念思路都好理解,书的顺序是按照讲稿来的,但文本内容缺少口语解释和强调,对不甚了解该专业内容的读者来说真的崩溃。综上,在此强烈推荐大家先看视频再读书。

参考^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14y1G78N/?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https://space.bilibili.com/1758867916/?spm_id_from=333.999.0.0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