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哈拉巴文明有什么特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印度帕哈拉文明 古代印度,哈拉巴文明有什么特点

古代印度,哈拉巴文明有什么特点

2024-07-12 17: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认知历史

编辑丨认知历史

前言

印度河流域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就开始出现。印度的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印度出现了一些早期的城市国家,如哈拉巴、摩亨佐·达罗、卡纳塔克邦的达罗毗荼,以及后来成为独立王国的孔雀王朝。

在大约公元前1500年至前1000年间,印度河流域还出现了许多文化,如哈拉巴、摩亨佐·达罗和孔雀王朝的都城。早期印度文明也称哈拉巴文明(Kharbara),这一名称可能最早出现于《梨俱吠陀》中。

这一时期印度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阿育王征服了摩亨佐·达罗、统一了孔雀王朝国王统治了恒河流域以及征服了旁遮普地区。

在哈拉巴文明之后的许多历史时期中,印度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些国家主要分布在印度河流域附近,它们的名称也在历史文献中被称作“哈拉巴”或“哈拉巴王朝”。

然而,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哈拉巴王朝只是一个短暂的时期。哈拉巴文明之所以被称为文明,是因为它比其他地区的文明发展得更快,并且直到大约公元前1600年左右才被彻底摧毁。

印度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根据文献记载以及考古发掘结果认为:哈拉巴文明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从阿育王时代开始发展起来的。

他们认为这一时期正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第一次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时候。但是根据这些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并不完全一致,有许多学者认为这个时期与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没有任何关系。

尽管这些学者对哈拉巴文明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但是他们并不清楚哈拉巴文明究竟是什么时期出现的,以及它是如何从阿育王时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他们对哈拉巴文明的理解存在着很大分歧。

他们认为:从地理位置来看,哈拉巴文明是从恒河流域开始发展起来的,它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印度本土诸文明以及其他地区的影响。

从政治上来看,哈拉巴文明是由一些在政治上独立于阿育王统治集团的军事贵族建立起来的。从经济上来看,哈拉巴文明是以农业为主、以畜牧业为辅,以农耕为主、以畜牧为辅的一种经济形式。

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哈拉巴文明是由部落公社逐步走向国家。从宗教上来看,哈拉巴文明是由婆罗门教而逐渐演变为印度教。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哈拉巴文明是在阿育王时代逐渐发展起来的。

从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结果来看,哈拉巴文明主要出现在恒河流域以及旁遮普地区。

在印度独立前,阿育王时期已经存在着一个独立于王权之外、以军事贵族为核心的政治集团——哈拉巴派(Haraba)。

这个集团虽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权力,但是他们在阿育王时代已经发展起了相当强大的军事力量。阿育王时期阿育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来限制军事贵族对国家权力和政治事务的干预。

从阿育王时期开始,印度社会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中央集权和官僚制色彩。

疆域广阔

哈拉巴文明的疆域很大,首先,它包括了印度次大陆的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包括了从今天巴基斯坦的吉大港到阿富汗北部、巴基斯坦、中国新疆和西藏西部地区,一直延伸到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边境。

哈拉巴文明是在印度次大陆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比哈拉巴文明之前的任何一个文明都要广阔得多。

在这个意义上说,哈拉巴文明是由多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是在众多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之间长期冲突、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哈拉巴文明既是印度文化又是伊斯兰文化的组成部分。

哈拉巴文明的疆域除了包括印度次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外,还包括了从今天巴基斯坦西南部到阿富汗北部、巴基斯坦西南部和中国新疆西部的广大地区。

这一广阔地域的范围,一方面使它具有了一定规模和实力;另一方面又使它成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共存而又彼此独立发展的社会。

在印度次大陆上,哈拉巴文明形成于公元2世纪;在印度次大陆南部和东南部,形成于公元3世纪;在印度西部形成于公元4世纪。

在印度北部形成于公元5世纪;在南亚次大陆中部形成于公元6世纪;在南亚次大陆东部和东南部,形成于公元7世纪。

但是,由于各地区之间交通不便,所以各个地区之间相互隔绝,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各地区之间没有联系。例如,哈拉巴文明在很长时间里没有进入中国新疆境内,但它和新疆又有密切联系。

由于哈拉巴文明是由众多不同民族共同创造的,所以它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印度次大陆上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

他们必须相互了解、理解,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必须相互了解,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语言和宗教信仰。

他们必须相互了解,因为他们有相同的传统、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他们必须相互了解,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历史、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这些不同民族之间逐渐发生了相互影响。这种影响使各个不同民族逐渐接近起来。

由于这一漫长而缓慢的过程所造成了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和理解所需要时间上的差异,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大差异’”。

哈拉巴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同其他古代文明一样,经历了许多兴衰过程。从公元3世纪到7世纪是哈拉巴文明最繁荣时期,这个时期被称为“哈拉巴黄金时代”。

从公元7世纪到13世纪是哈拉巴文明衰落时期;从公元13世纪到16世纪是哈拉巴文明衰落时期。这个时期又被称为“哈拉巴衰落期”。

从公元3世纪到7世纪是哈拉巴人和印度人在人数上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在前一时期,也就是古印度和中亚地区民族不断南迁之时,印度次大陆上居住着许多民族。

而到了公元7世纪以后,印度次大陆上只剩下了一些主要民族如印欧人种、蒙古人种、突厥人种、波斯人种、阿拉伯人种等。所以说,从公元3世纪到7世纪是印度次大陆上民族和文化大融合的时期。

文明灿烂

哈拉巴文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明,它不仅包括了古代印度的其他民族,而且还包括了古代南亚、西亚、中亚和北非的各民族,因此它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和包容性。哈拉巴文明中有许多特色鲜明的文化现象,是古代印度历史上独特的文明形态。

哈拉巴文明中有许多关于城市、商业和市场的记载,与古希腊罗马城相比,它在城市规划方面有很大进步。在哈拉巴出现了许多功能不同的城市,如王城、市政厅、神庙和各种商业交易场所。城市规模较大,内部结构复杂,布局合理。

城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都城型城市,多位于河流和湖泊沿岸,以王城为中心;另一种是普通城镇型城市,多位于交通要道上或人口稠密地区,以市政厅、神庙或贸易场所为中心。

哈拉巴文明中还有专门用于宗教活动的庙宇和专门从事宗教活动的学校。在印度历史上的早期和中期时期,印度教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宗教。而哈拉巴文明中的各个时期都有印度教祭司,这些祭司大多是从事宗教教育工作的学者和教师。

在古代印度社会中有很多关于土地和财富的神话与传说。例如:在古代印度北部地区就流传着关于神将土地和财富赐给人民的神话故事;在南部地区则流传着关于神与人之间关系的神话故事。

而在西部地区则流传着一些关于土地和财富如何转化为其他形式(如奴隶制)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往往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古代印度北部地区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宗教人物,如摩诃婆罗多和毗湿奴等;而在南部地区则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宗教人物,如毗湿奴和湿婆神等。在古代印度北部地区还有一些著名的宗教节日,如“沙玛节”、“乌瓦拉”、“伊拉瓦节”、“帕尼巴节”和“奥若卡节”等。

古代印度南部地区还有许多关于植物、动物和其他自然现象及现象学解释的神话故事,如:在哈拉巴文明中就出现了一些关于植物生长过程以及人类如何从这些植物中获得营养物质等问题的神话故事。

在古代印度北部地区还流传着许多关于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行为影响等方面的神话故事。古代印度北部地区还有很多关于神魔活动、动物变异和人类疾病等方面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大多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但它们也反映了古代印度北部地区人们对自然现象及其规律认识与理解。

古希腊罗马时期一些著名学者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也对古代印度北部地区产生过很大影响。古代印度南部地区还流传着大量有关政治、经济、哲学和文学等方面的神话故事。

哈拉巴文明中还保存着许多有关神祇与人之间关系以及人与动物之间关系方面的神话故事。哈拉巴文明中保存下来许多有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方面的神话故事,如:在哈拉巴文明中就出现了《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和《阿育王传》等著名作品。

笔者观点

哈拉巴文明的宗教思想十分活跃,既有印度传统的婆罗门教,也有来自东方的佛教,还有后来传入印度的印度教。

在宗教思想上,哈拉巴人既信奉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也崇拜许多其他宗教的神。在哈拉巴文明中,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使他们能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一种平和、稳定和冷静的心态。

在这一点上,与哈拉巴文明较为接近的古巴比伦人和古埃及人有明显区别。他们崇拜宙斯、太阳神和其他各种神,相信他们都是万物之主或万物之灵。

古巴比伦人和古埃及人也有自然崇拜,但主要是对水、火、土等自然现象的崇拜;而哈拉巴文明中的神则主要是对太阳神、月亮女神、风神、雨神等各种自然现象的崇拜。

在社会生活中,哈拉巴人信奉一种叫“赛特”(sati)的神祇,“赛特”是太阳与大地之间的一种神秘力量。在哈拉巴文明中,“赛特”被赋予了许多神秘色彩:在古代社会里,人们认为“赛特”是太阳、月亮和其他天体运行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在战争中,“赛特”又被视为敌人。

参考文献

拉姆·卡普尔《印度古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冯海兵《哈拉巴:一个古代文明的典范》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胡一飞《印度古代史》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