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九下历史《如何理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印度什么时候解放 难点:九下历史《如何理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难点:九下历史《如何理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024-07-11 21: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同时因为它提倡非暴力,不仅适应了英国殖民统治下人民被剥夺了武装的权利,一直受宗教成见麻痹的现实,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被披着议会民主制外衣、富于统治经验的殖民者接受;不仅能发动群众,又能始终把群众运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而很适合在“一战”和十月革命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无产阶级世界革命高潮来临的时代条件下,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既希望利用群众的反帝斗争以实现自身的政治经济目标,又要防止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危及其自身利益的需要。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虽历遭挫折,却历久不绝,并最终迫使英国殖民者撤出印度,应该说,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表现在斗争提出的目标上,首先是“自治”,在以后的“非暴力”运动中逐渐提出“独立”;所谓“自治”就是在隶属于英国统治的情况下,民族资产阶级行使一些权力。这不能简单理解为它的妥协性。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了半个多世纪,殖民机构基本稳定。而且印度是大英帝国在远东的殖民中枢,殖民统治力量相当强大,要一下子实现“独立”是不现实的,更容易遭到英国殖民当局的反对。而“自治”比较现实,相对而言,它比较温和,容易被英国接受。

随着英国自身力量的衰弱、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在第二、第三次“非暴力”运动中逐渐提出了完全“独立”的口号。这种由“自治”到“独立”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三,软弱性、妥协性。当然,甘地把非暴力作为宗教信仰和不可更改的原则,明显地具有种种弊病和缺陷,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如绝对的非暴力不可能实现;贬斥一切暴力,给群众运动制定清规戒律,不准越雷池一步,必然束缚群众的积极性;如果只要发生暴力就停止运动,必然挫伤士气,丧失革命时机,延长革命过程;群众性自苦和自我牺牲,总有时间和环境的局限性;在反革命暴力的镇压下,徒手的抵抗只能足无谓的牺牲;非暴力的宗教色彩迎合了群众的蒙昧落后意识,不利于群众的真正觉醒等等。

1、评价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积极: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消极:“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把民族独立运动局限在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独立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2、评价甘地:

地位:政治领袖、精神领袖被尊为“圣雄”、“国父”

功绩: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民族解放运动;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殖民;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有利于教派团结。

局限:采用非暴力手段,限制人民革命运动;宗教色彩浓厚;抵制西方物质文明,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

END--

文章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