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疾病、死亡统计的常用指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卫生统计学的常用指标有哪些内容 人口、疾病、死亡统计的常用指标

人口、疾病、死亡统计的常用指标

2024-07-02 16: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小编与大家一起跟着大纲来复习!常用卫生统计指标是全科主治医师考试需要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汇总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复习掌握。

人口统计指标

1.人口数 统计人口数是人口统计的基础工作。人口数是规划卫生事业的主要依据。各种卫生信息指标(如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常将人口数作为分母,要取得准确的人口数,必须规定一个明确的时间和空间。统计上的人口数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地区(全世界、一个国家、一个省、一个县等)有生命的个人总和。

2.出生率 出生率是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它是分析和研究人口发展趋势的基础,也是确定许多有关计划生育政策、妇幼保健政策和卫生保健设施的依据。

3.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年度)的人口自然增长数(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之差)与该时期(年度)平均人口数之比。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再生产状况的综合性指标,是制定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依据。

疾病统计指标

1.发病率 发病率表示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罹患率 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也是衡量人群新病例数的指标。

但与发病率不同,罹患病是反映小范围、短时间发病水平的指标。其时间范围以月、周、日为单位。

例如计算食物中毒罹患率时,应将摄取可疑食物者作为受危险人口;计算传染病罹患率时,可用易感者作为受危险人口。其优点是可根据暴露程度较精确地测量发病水平

3.患病率 患病率表示某特定时间内,被观察的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总数所占的比率。如果特定时间指某一天或一个短暂时间段(如20天调查期),则称为时点患病率。实际工作中,常由一次性横断面调查获得,此时的分母为“调查人数”。

4.病死率 病死率表示一定期间内某病全部病人总数中因该病死亡的病人数所占的比率。

病死率主要用于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用来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但是在比较不同医院的病死率时,要格外小心。因医疗设备好、规模比较大的医院接受危重型病人较小医院多,因而大医院有些疾病的病死率可能高于小医院。因此,以病死率作为评价不同医院医疗水平时,要注意可比性。

5.疾病构成比

疾病构成比可用于说明某地区或某机构的疾病分布情况。

死亡统计指标

死亡水平统计指标系统

1.死亡率 死亡率又称普通死亡率,是在某地区一定期间内死亡人口总数在死亡者所产生的人群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率,用以表示人群总的死亡水平。

普通死亡率是社会、经济、文化卫生水平的综合反映。

2.死亡专率 死亡率可按死因、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等分类计算。这时分母的人口数应与产生分子的人口数相对应。

如计算40岁以上胃癌死亡专率,其分母则应为40岁以上的 人口数。这样计算的死亡率称为死亡专率。

3.婴儿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是评价婴儿健康状况,整个人群健康水平和物质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婴儿死亡率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敏感而常用的指标。

活产婴儿是指怀孕满28周,出生后有过生命现象(包括短暂的生命现象)者,即生后有过呼吸、脐带搏动、心跳、随意肌运动者。

死亡原因统计指标系统 死亡原因统计是在死亡水平统计的基础上,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疾病对居民健康的危害大小及程度,以指出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重点防治疾病。

1.死因别死亡率 根据死因计算的死亡率称为死因别死亡率,是死亡专率之一。死因别死亡率是指全年某种死因死亡数与同年平均人口数之比……

死因别死亡率是死因分析的主要指标,可以反映各种疾病对人群健康危害程度。

2.死因构成比与死因顺位 死因构成比表示全年因某死因死亡的人数占同年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

死因顺位是将各类(或各项)死因按死因构成比(%)的大小排列顺位。可以反映主要死因及各类死因顺位的变化,可提供不同时期的重点防治疾病。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想要了解更多2020年全科主治医师考试精品知识点欢迎关注医学教育网全科主治医师考试栏目!这里有2020年全科主治医师考试政策动态、精炼知识点及备考经验,助力你的2020年全科主治医师考试备考!

纠错 责任编辑:nana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