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卢旺达,是怎样在刚果挑起了“第一次非洲大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卢旺达有什么好玩的 小小的卢旺达,是怎样在刚果挑起了“第一次非洲大战”?

小小的卢旺达,是怎样在刚果挑起了“第一次非洲大战”?

2024-03-26 13: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战争艺术

​01

  1884-1885年,在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的主持下,英、法、德、美、俄、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西班牙、丹麦、瑞典、挪威、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15个国家在柏林举行了一次长达104天的会议,讨论瓜分非洲的问题。

  在这次会议中,比利时王国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纵横捭阖,使尽外交手段,拿下了刚果,不久成立了刚果自由邦。刚果从此成了比利时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殖民体系逐步瓦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960年,刚果赶上这个潮流获得了独立。

  民族国家的形成,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处于部落时代的非洲人,各族体都尚未融合到一起,也没有形成共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即使建立了国家,这种国家也是空架子,空有国家的壳子,内部还是无数部落、部族,毫无凝聚力。

  部落之间为了争夺利益,往往造成长时间、大规模的内战,从古至今都是这样。到了现代,弓箭长矛变成了枪炮,双脚变成了四个轮子,杀伤效率大大提升,其破坏性和残酷性呈几何倍数的扩大。

  独立后的非洲国家,大都建立了现代政府,产生了总统、内阁、议会、政党等事物。民众活在部落时代,政府却是现代形态,必然造成混乱。政变、腐败、分裂、反叛如影随形。

  1996年~2003年的刚果内战,便是典型。

  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两个刚果:刚果(金)和刚果(布)。刚果(布)全称“刚果共和国”,首都布拉柴维尔;刚果(金)全称“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金沙萨。为了区分二者,就把各自首都的第一个字拿出来打上了括号。本文所说的刚果,都是指刚果(金)。

500

  02

  刚果位于非洲中部,面积234万多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居非洲第三。刚果拥有非常丰富的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包括钻石),被称为“世界原料仓库”,此外它还有大片的热带雨林,森林覆盖面积达1.25亿亩,占全非洲森林面积的近一半。物产种类和总量都多,资源禀赋相当给力。

  如此广袤的土地,如此丰富的资源,即使民众再不努力,也能轻松混个小康。然而刚果却是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200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83美元,现在也不到1000美元。对比之下,亚洲最穷的几个国家,阿富汗、尼泊尔、缅甸等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是超过2000美元的。

  问题出在内战上。

  1960年6月刚果独立后,新政府对全国没有掌控力,加丹加省的地方势力反叛闹独立,一度形成4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美国的特工,法国的佣兵,爱尔兰、意大利、印度、埃及等国的维和部队,都卷入了这场惨烈的内战。内战导致了50万刚果人死亡,无数人流离失所。1965年刚果军队总司令蒙博托发动政变,建立独裁统治,刚果政局才逐步稳定下来。

  混乱的局面需要狠人来收拾,但是狠人又往往是新一波混乱的制造者。

  独裁统治维系了刚果三十年的统一和稳定。另一方面,独裁却也导致了蒙博托政府的普遍腐败。蒙博托不仅自己带头搞钱,还默认手下腐败以换取他们的支持,政治生态被搞得乌烟瘴气。

蒙博托(左)

500

  刚果有254个民族,但是没有一个民族能超过总人口的10%,这意味着刚果没有一个主体民族,在254个民族之上有130多个党派,这些党派大多对蒙博托政府认同感很低,再加上蒙博托长期独裁统治造成的经济下滑、政治混乱,这些党派早就看他不顺眼了,于是反对派形成,内战开始。

  1996年10月,班亚穆伦盖族发动起义反抗蒙博托,点燃了刚果内战的星星之火,其他各反对派群起响应,形成了燎原之势。政府军节节败退,蒙博托见大势已去,于1997年5月流亡国外,反对派获得了胜利。在反蒙博托的战争中,一个叫约瑟夫·卡比拉的人脱颖而出,成了反对派的首领,并在战争后掌握了政权。

  推翻蒙博托统治的战争,被称为第一次刚果战争,这次战争持续时间不长、规模也不大,破坏力有限。真正恐怖的是第二次刚果战争。

  卡比拉当上总统后,人们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然而蒙博托留下的摊子太烂,卡比拉无力扭转乾坤,民众生活照旧,逐渐对其失望。另一方面,卡比拉为巩固统治基础,把家人都安插到了军政要害岗位,还组建嫡系军队,排斥和打压之前的盟友,于是盟友变成了反对派,第二次战争强势蓄能。

约瑟夫·卡比拉检阅士兵

500

  03

  上文说过,由于复杂的民族关系,非洲国家的内战,往往会演变成多国混战,刚果内战也一样。

  在第一次刚果战争中,反对派之所以能轻松获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卢旺达、乌干达、安哥拉等邻国的支持。这些国家不仅向反对派提供军事训练和武器装备,甚至直接出兵帮助反对派作战。

  当年卢旺达爆发内战的时候,蒙博托曾出兵支持卢旺达政府,乌干达则支持卢旺达反政府武装,结果反政府夺得了政权。战后,120万卢旺达胡图族难民涌入刚果东部,其中包括5万多卢旺达前政府军和民兵。这些人获得了蒙博托的庇护,经常跨境攻击卢旺达新政府。

  和卢旺达一样,乌干达和安哥拉也有反政府武装盘踞在刚果,受蒙博托庇护——蒙博托独裁统治时期,刚果一家独大,周边国家无力与之抗衡,受部族思想影响,蒙博托一直支持邻国的胡图族政权,这些政权垮台后,他也想方设法提供庇护。

  所以这三国对蒙博托政权恨之入骨,大力支持以卡比拉为首的反对派对付蒙博托政权。

  卡比拉与卢旺达、乌干达原本是盟友,但内战胜利后,卢旺达和乌干达却不仅拒绝撤军,还在刚果大搞走私矿产资源,俨然征服者的姿态。卡比拉对此很不爽,要求两国限期撤军,两国自然拒绝。

  1998年8月,班亚穆伦盖族发动起义反抗卡比拉,又点燃了刚果内战的星星之火(我为什么要说又?),卢旺达和乌干达军队立即前往镇压,席卷了刚果北部和东部大片土地。此外,刚果国内其他反卡拉比政权的势力也群起呼应(联合组成了刚果民主联盟),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和一群刚果平民在一起的卢旺达军人

500

  为挽救危局,卡比拉向“南共体”(全称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是非洲南部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求援,“南共体”成员国安哥拉、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很快出兵刚果,镇压叛军。不久,乍得、利比亚、苏丹也向卡比拉提供了支援。

  安哥拉参战,为了打击盘踞在刚果的反政府武装,同时保护自己在刚果地区的石油设施;津巴布韦参战,一是为了收账(之前曾赊了很多军火给卡比拉,后来又在刚果投了很多资,卡比拉倒台的话,这些钱都得打水漂),二是为了转移国内危机,三是扩大在“南共体”的影响力,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一直在和曼德拉争“南共体”的盟主位置。

  纳米比亚参战,是为了从刚果搞点矿产;乍得介入,纯粹是想刷存在感;苏丹是因为乌干达参战才介入的,乌干达长期支持南苏丹独立,是苏丹中央政府的老对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不搞点事对不起自己;利比亚介入,是为了实践卡扎菲的“泛非主义”,也有刷存在感的意思。

  这样,刚果内战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波及非洲南部国家的大混战,一方是卡比拉政府,支持者有安哥拉、津巴布韦、纳米比亚、乍得、利比亚、苏丹(后面三个国家参战兵力很少,主要是在物质上支持),另一方是反政府的刚果民主联盟,支持者是卢旺达、乌干达、布隆迪。

  时任美国主管非洲的助理国务卿赖斯称之为“第一次非洲大战”。

500

  双方势均力敌,战争进入僵持状态,向长期化发展。

  卡比拉控制着刚果西部、中部、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3,反对派控制东、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1/3。

  04

  刚果战争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联合国、非洲统一组织(非盟的前身)、南共体等国际组织多次斡旋,呼吁双方停战谈判,但没什么进展。

  卡比拉认为反对派是卢旺达和乌干达支持的傀儡,拒绝与其对话,还要求卢旺达和乌干达从刚果撤军。

  反对派则认为战争是内部问题,要求卡比拉政府承认其合法地位,双方展开平等对话。

  卢旺达和乌干达声称,出兵是为了打击刚果境内的反政府武装,是为了维护本国安全,不消灭反政府武装不能撤军。

  三方利益诉求差距太大,一直没谈出个所以然。直到1999年,各方杀的精疲力尽后,才在联合国的斡旋下再次坐下来谈判。当年8月,交战各方在赞比亚签订了《卢萨卡停火协议》,大致内容是:立即停战,联合国派出维和部队整顿秩序,外国军队一律撤离,刚果政府和反对派对话,重新分配国家权力。

  实际上,这个停火协议是一张废纸,各方都没有遵守,混战仍在持续。

  战争一旦迁延,就容易生变,敌人可能变成朋友,朋友也可能变成敌人。

  卢旺达和乌干达闹掰了。

  乌干达只是想消灭刚果境内的反政府武装,同时教训一下卡比拉,但卢旺达却想推翻卡比拉政权,建立一个亲卢旺达的新政权,可想而知,这个新政权如果建立,对乌干达没有什么好处,还会增强卢旺达的势力,削弱乌干达的影响力。

  矛盾就此产生。

  刚果矿产资源丰富,各国军队进入刚果后,疯狂掠夺和走私当地资源,为此不惜大打出手,卢旺达与乌干达也不例外,两国军队为了争夺资源丰富的基桑加尼,相互开火,盟友关系彻底破裂。

  卢旺达和乌干达闹掰之后,受其支持的刚果民主联盟也发生分裂。此时原支持蒙博托的势力投入了卡比拉阵营。

  变幻莫测的阵营转换,让本已复杂的局面更加复杂,整个国家彻底陷入了无序状态,没有法律,没有道德、没有底线,只有利益争夺、勾结背叛、杀戮掠夺。

  事情出现转机,是在2001年1月——卡比拉政府发生内部争斗,政变没有成功,但卡比拉却被保镖枪击身亡,其子洛朗·卡比拉继任刚果总统。

卡比拉父子

500

  小卡比拉上台后,一改其父的强硬政策,积极寻求与反对派的对话和解,另一方面努力改善与卢旺达和乌干达的关系。姿态放低之后,问题就好解决多了。在联合国的斡旋下,各方再次坐下来谈判,逐步达成了一致。谈判内容与之前的《卢萨卡停火协议》大同小异。

  2002年10月初,卢旺达率先撤军,其他国家随后跟进,月底,各国军队都撤出了刚果。与此同时,小卡比拉政府与反对派多次举行全国政治对话会议,讨论权力分配问题,2003年4月双方达成一致,绵延7年之久的刚果内战宣告结束。

  刚果内战的战争过程没什么可说的,就是抱着AK相互扫射,属于低水平的战争。然而正是它的低水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人道主义危机。

  05

  2002年5月,国际救援委员会统计,自1998年8月第二次刚果战争爆发以来,短短22个月,有约170万刚果人死于战乱,平均每月死亡7.7万人,而当年的刚果还没有我国的河北省人口多。

  两年后,死于战乱的人数超过了330万人。截止2007年4月,刚果内战及战后冲突总共造成了约540万人死亡。这一数字超过了波黑、卢旺达、伊拉克、苏丹等国的战乱冲突死亡人数的总和。

新加坡人在刚果拍摄的经典公益广告《光点赞没卵用》

500

  死一个人是一个悲剧,死一百万个人绝不只是一串数字。想象一下:100个人可以堆满一间教室,1000个人可以堆成一座小山,540万人意味着5400个千人堆,那绝对地狱般的场景。

  伴随战争的不仅有杀戮,还有有组织的抢劫、强奸,上千人规模的集体强奸层出不穷,这种性暴力行为不仅发生在外国军队对刚果民众身上,也发生在刚果本国政府和反对派以及不同部族之间。

  2018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德尼·穆奎格是一名妇科医生,长期专门治疗刚果内战期间性暴力受害者。由于救治人数太多,德尼·穆奎格成了修复轮奸导致的生理伤害方面的世界性权威。据他讲,他治疗过最小的孩子才一岁半,士兵甚至将性暴力用作破坏家庭和地方社会的“战争武器”。

德尼·穆奎格

500

  更可怕的是,刚果是艾滋病高发区,大规模的性侵行为造成了艾滋病疯狂扩散。据2001年刚果卫生部统计,全国有2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12万人死于艾滋病,100万儿童因父母死于艾滋病而沦为孤儿(高生育率)。

  以上还只是刚果的统计数据,那些外国军队施暴者,感染率也可想而知。

  战争中,为了补充兵力,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都大量强征儿童入伍,据统计至少有30000名儿童因受胁迫和诱骗加入了军队,参与了各种惨无人道的暴行。

  侥幸没有参军的儿童,面临着传染病、饥饿的威胁,死亡率奇高。

  2010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发布了关于刚果战争的调查报告,指出卷入刚果战争的相关国家涉嫌犯有战争罪行或伤害性行为,可以通过国际刑事法院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这份报告遭到了卢旺达、乌干达等国的强烈不满,卢旺达政府抨击这份报告“错误”、“危险”,乌干达军方称这份报告是垃圾,声称从此不再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参考资料】

  《第二次刚果战争的原因及其影响》、《刚果(金)内战研究1996-2003》、《刚果(金)内战与大湖地区国家关系》、《矿产与冲突:探析刚果(金)内战中的资源因素》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