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守护与传承兼顾,千年博罗古韵同今风交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博罗县文化馆开放时间是几点 文明实践守护与传承兼顾,千年博罗古韵同今风交融!

文明实践守护与传承兼顾,千年博罗古韵同今风交融!

2024-03-04 04: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陈孝女祠开讲

文明实践活化活用千年文化宝藏

“我们为什么称陈孝女‘姑婆妈’”、“龙华姓陈的都是陈孝女的后人吗”……在龙华镇千年的陈孝女祠,经常组织开展“传承孝道文化 弘扬孝道传统”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宣传员边带领群众参观陈孝女祠,边述说陈孝女的历史故事,互相讨论互动,向老百姓们讲述了孝道文化对一个家庭乃至对社会的重要性。

龙华镇拥有悠久的历史,“陈孝女”传说流传至今。南朝大同二年(536年),陈孝女因其“感藕生莲”孝事闻于梁武帝,被赐以“孝诚第一”,表为孝女,广州刺史萧誉立祠于龙华寺侧,距今有1500多年历史。据《博罗县志》记载,在整个清代,每每乡人遭遇水旱疾疫,都会到陈孝女祠进行祷告。诸路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孝女之名垂芳千古。以“孝”立专祠,在整个广东来说也是极少见的。

“百善孝为先,陈孝女的故事影响了一代代龙华人,是龙华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据当地负责人介绍,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越来越重视挖掘本地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龙华镇本土“陈孝女”传说被活化活用,使“孝道”提升到“移风易俗”的基层治理层面,为千年孝道美德传播注入新时代活力。

泰美镇车村开展“传承好家训 弘扬好家风 ”活动。

在发挥千年古县、红色热土、中医宝地等独特文化优势的同时,博罗还创新形式,让微言大义传播于乡音,如以乡村振兴为题、本土方言为调,全域编写传唱“一村一歌”。博罗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已创作完成村歌100余首,脍炙人口的村歌已成为博罗不少村庄的“名片”,代表了这些村子的文化符号,深受群众欢迎,接下来将力争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完成全部创作任务,实现村村有村歌、人人唱村歌。

由此可见,在博罗,理论宣讲“沾着文化味、泥土味,透着芬芳香”。试点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各类宣讲5162场次,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点赞。在宣讲载体上,博罗县在全县378个村(社区)全面开通接地气的乡村大喇叭,用乡音即时、精准地传递党音,让党的创新理论天天见、天天深、全覆盖。

横河镇郭前村墙绘,弘扬传统美德。

村民捐献文物

老百姓成为文明实践活动的主角

博罗拥有3000年前的缚娄古国文明,2000多年的文明古县历史。新时代文明实践唤醒了根植于群众内心深处的岭东雄郡文化基因,文化底蕴转变成群众文化自信的底气。值得注意的是,老百姓自发探索文明实践方式方法,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角。

近日,记者在博罗园洲梅花墩窑遗址调研时,见证了这一幕:土生土长的田头村村民冯有兴匆匆赶回家,将珍藏多年的六件文物现场捐献给园洲镇文化馆,站长莫树华兴奋地双手接过,欣喜之情难以言表。

六件珍贵的文物出土于梅花墩窑址,这是一处以夔纹为主的文化遗存,也是经正式考古发现的、广东为数不多的春秋时期遗址,根据对出土陶片和瓷的年代测量,其平均值在距今2800年(春秋早期)左右,也是博罗千年文脉的有力佐证,意义重大。

莫树华介绍,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来,一直发动群众力量,收集遗留在民间的文物。目前,文物已妥善保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并计划对外展出,让当地丰厚的历史底蕴传播到基层社区,传播到百姓身边,切实让文物“活起来”。“能够摆出来,让更多人看到,真是一件好事!”冯有兴朴实地说道。

博罗面向学生开展科普活动。

像冯有兴这样以实际行动支持文明实践活动的群众不在少数。在长宁镇新江村,姚苑开吃过晚饭后照例走出家门,散散步、跳跳广场舞。自从新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以来,这里就成了她和众多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大家纷纷走出家门,跳广场舞、打篮球、散步,或到屋内看看书、下下棋……休闲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作为新江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的一员,热心的姚苑开不仅积极参与村里组织的各项文明实践活动,还不时充当“和事佬”的角色,帮助姐妹们化解家庭矛盾。“生活充实了,心态平和了,集体感更强了,村风民风好多了。”说起村里的变化,姚苑开满脸笑容。

“村里搞建设都是为了大家好,我也是受益者之一,让点地又何妨?”在湖镇镇横光村,村民邱启贞把家门前的空地无偿提供给村里作为公共绿地,并将自家的一间小瓦房拆除了,修建成一个休闲小亭。而在泰美镇,村民张燕青加入了村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小分队,自愿参与村里环境整治工作:“把村子扮靓,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我们当然要参加了!”

在博罗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少村民自觉拆掉围墙给村道让路,有的自觉让出门前空地作为公用,还有的自愿出钱出力参与集体劳动……每一个人的生动蜕变,激活一个个社会细胞的活力,激荡一个个村庄的变革,牵动一座城市的发展。截至今年9月,博罗县有志愿者20万多人,占常住人口的18.9%,经常性开展活动的镇、村比例达100%。

长宁镇新江村是有名的“书法村”。

建设实践基金

助力志愿服务精准对接民众需求

每天下午,博罗多所学校在放学后的教室里,依然坐满学生,他们或是奋笔疾书赶着作业,或是默默读书……众多博罗学生家长终于告别了16:30向单位请假、急匆匆地赶来校门口接孩子的困境。

过去,“留守儿童课后无父母照看”“农村儿童暑期无去处”“困难儿童素质教育缺失”等问题难以解决。为此,博罗县利用文明实践站、所等场所免费开展“四点半”课堂、“乡村学校少年宫”、“第二课堂”、“暑期夏令营”等活动,赢得了广大家长们的点赞。

诸多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得益于博罗大胆探索建设的基金“活源泉”。据介绍,在2017年成立公益创投资金的基础上,博罗于2019年创新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并于2020年7月进一步升级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与以往不同的是,基金会抛开了“政府搭台、政府唱戏”的工作模式,其来源主要包括各级财政支持的“种子资金”和企业支持的“公益资金”。目前,基金会已到账3500万元,已使用1100万元。

葛洪博物馆“吴凯曦小小讲解员”给游客义务讲解葛洪医药历史文化。

每一笔基金都用在“刀刃上”。通过“问计于民 问需于民”等调研活动,博罗摸清群众需求“十心愿”,让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比如,在长宁镇客家婆工业旅游景区打造“客家乡情”文明实践基地,让游客在互动体验中感受具有博罗特色的非遗文化、客家文化。坚持把基金用出“影响力”,建成由县委书记任总队长的“1+1+37+N”志愿服务矩阵,分门别类重点打造博艾、博法、博青等一系列“博”字号志愿服务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为了让基金运行在“阳光下”,他们还成立基金理事会、监事会负责基金会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章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项目管理办法》《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财务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在制度层面、执行环节、信息公开等方面全方位加强监管,推动基金持续健康运行。

充满活力的基金使用机制,有力推动了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成功打造了一批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品牌。目前已扶持精品项目105个,如:博艾志愿者协会——“抗疫关爱行”、“健康乡村行”,博仁文化志愿者协会——“暖家-家庭教育辅导”、“文明风尚乡风公益巡讲”,手有余香志愿者协会——“中医文化故事汇”等,深受老百姓喜爱。

龙华镇实践所龙华大鼓节庆活动。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于2年后开放社会募捐,”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正考虑在有条件的镇(街)村探索设立基金分支,甚至推动基金走出惠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基金互助联盟。

编辑|余钊灵

责编|何 斌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由 博罗发布综合整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